首页 > 中国历史

中国历史

  • 历史解析——交通

    大宗货品的运输走水路比陆路要便宜,因此天然河道和人工运河对运输粮食等大宗商品十分重要。中国的自然河流发源于西部山脉,流向东部平原,对于政府来说促进商品流通的最大挑战是安排南北向的水路运输。始建于7世纪的大运河将会成为元明两朝南北交通规划的核心。...

    明清光辉 2020-07-24 1009 0
  • 历史解析——农耕帝国的混合经济

    元和明都是农耕帝国,其大部分臣民都是农民,北方种植小米、高粱和小麦,南方种植稻米和冬小麦。马可·波罗认为“精耕细作”的田地值得记述,在他的印象中“没有一处是未被开垦的荒地”。然而,崔溥注意到的却是码头上“接屋成廊,连袵成帷”,“蛮樯海舶,栉立街衢”。
    马可·波罗也注意到了这个方面,码头上“市店相接,商舶辏集”,常常令他目不暇接。从耕地、制造到商贸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整个帝国的重要支柱。它们相互依存,使商贸得以扩张,农业得以繁荣,城市得以发展。商业化不是一条单行道,但它的发展常常足以使人们产生这样的错觉,而...

    明清光辉 2020-07-24 1605 0
  • 历史解析——孤忠怨抑

    历史解析——孤忠怨抑

    把皇帝描绘成自己专制统治的可悲牺牲品是可笑的。如果说有什么悲剧人物的话,便是像方孝孺那样不惜忍受摧折乃至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在道德问题上让步的人。我们也许应该把明代宫廷政治想象成一种价值交换,而非悲剧性的缺陷。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专制政权下君臣协议中忠诚条款的含义:要担责任的只有人臣而已。统治者行为的得失无关紧要,因为他是整个体制的核心,国家的根本,以及王朝存续的唯一可靠保障。忠诚会使君臣同时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为君者想要摆脱对自己权力的实际束缚,但不知从何着手;为臣者相信制度性原则高于事君义务,但难求忠义...

    明清光辉 2020-07-24 304 0
  • 历史解析——争国本

    王朝承继的正统与否,取决于是否选择了正确的法定继承人。如果选择错误,则会引发制度性危机。这恰恰发生在嘉靖帝之孙——万历皇帝(1573—1620年在位)的统治时期。万历帝是隆庆帝成年皇子中最长的一位,但为庶出。隆庆帝在位仅六年(1567—1672)便薨逝,万历帝冲龄践祚。这位新的统治者在成年后,便要开始考虑自己的法定继承人选了。使万历帝与廷臣产生分歧的问题在于,他不想立皇长子为储君。万历帝心爱的儿子是宠妃郑氏所诞的皇三子朱常洵。皇帝的这一偏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明清光辉 2020-07-24 374 0
  • 历史解析——大礼议

    接下来的一场制度性危机亦关乎继承问题,在一些人看来,它是对正统礼制的又一次重大破坏。天顺朝之后,相继继位的皇长子分别是成化、弘治和正德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正德帝薨,未留下子嗣。有关继统人选的问题,首先与正德帝在位时不称职的问题纠缠在一起。正德帝13岁即位,14岁大婚,对自己的皇后和王朝都不甚上心,在他初政的五年间,朝政实际掌握在大太监刘瑾手中。刘瑾在财政上的横征暴敛引起了文官的激愤,前者则以政治恐怖的手段对后者进行压制。
    正德五年(1510),双方的矛盾终于彻底爆发,正德帝的曾叔祖安化王起兵造反...

    明清光辉 2020-07-24 808 0
  • 历史解析——土木之变

    永乐将自己的皇位传给了长子(洪熙皇帝),但时隔不久长子又传给了他的长子(宣德皇帝),后者又传给了自己的长子(正统皇帝)。这第三位继位者——永乐的长曾孙朱祁镇,于宣德十年(1435)即位时年仅8岁,这就使皇帝制度的一个特有弱点浮出了水面:一旦皇帝早逝,按照继承顺序的规则,就必须让孩童登基。这位冲龄践祚天子沿用了父皇当政时期的三位内阁大学士,他们都姓杨,为这位娃娃天子初政时期提供了稳固的保障。到正统皇帝年满15岁时,三杨失势,朝廷大权落到了司礼监手中,这是内廷特制宦官系统的最高管理机构。宦官更乐意纵容皇帝心血...

    明清光辉 2020-07-24 1099 0
  • 历史解析——靖难之役

    洪武三十一年(1398),励精图治的洪武皇帝薨逝。这并未使明王朝立刻陷入她的第一次继承危机,但危机也已是一触即发。朱元璋曾认定自己的长子为皇太子和继统人选。但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便病逝,因此,根据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又立其子嗣中最长者朱允炆为皇太孙。
    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这引起了作为其叔辈的诸藩王的不满,他们中的不少人曾希望能兄终弟及。他们无疑担心朱允炆的近臣会将他引向儒家的治国之道,而偏离了宗室尚武的传统。...

    明清光辉 2020-07-24 1533 0
  • 历史解析——胡惟庸案

    历史解析——胡惟庸案

    第一次足以撼动新王朝根基的重大制度危机发生在明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逆谋起事、私通外国(显然有倭人,可能还有安南甚至蒙古人)入罪。谋反罪名的真伪我们不得而知,因为所有与胡惟庸有关的记录或经过删改或被销毁了,但这仍是可能发生的事。胡惟庸事发的导火索是他未将占城(越南)来贡之事入奏,而接受贡使瞻觐属于皇权而非相权的范围。由细微过失与猜疑织罗起来的罪状,也可能是空穴来风,理有固然;而它也确实挑动了登基不久的帝王的疑心。《明史》的描述自然缺乏细节,也许这是因为所有细节在当时已被尘封而清代史学家...

    明清光辉 2020-07-24 324 0
  • 历史解析——明代独裁

    朱元璋是因为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才当上了洪武皇帝,不过,在1368年以前,他的主要精力被用来对付自己在长江中下游的竞争者上面。他称自己的王朝为“明”(光明之意),从宇宙论的角度说,这是一个“火向”的字,正好可以接续“水向”的“元”(乾元之意;物质与人世一样,被认为是周而复始的,即金、木、土、水、火五行)。这个字也表明,他吸收了明教意识形态中关于光明与黑暗两股势力的斗争的宇宙论观点。他在早期揭竿而起的时候与该教派有着密切的关系。...

    明清光辉 2020-07-24 2104 0
  • 历史解析——元代国家

    历史解析——元代国家

    塔尼斯特里令元代皇位继承之争趋于白热化。1260年,忽必烈汗赢得了“蒙古大汗”的称号;1271年,他宣布建立一个中原王朝规格的国家——元,并按“汉法”用“至元”年号;
    至元三十一年(1294),他逝世后也被赋予了一个中原帝王的庙号——世祖。他的长寿意味着皇位的继承跳过了一个世代。承袭皇位的是他的孙子铁穆耳(1265—1307)。铁穆耳并非长孙,却在忽邻勒台选举中打败了自己的兄长甘麻剌(Kammala,1263—1302)和答剌麻八剌(Darmabala,1264—1292)。铁穆耳死后,皇位旁落至答剌麻...

    宋元文明 2020-07-24 626 0
  • 历史解析——可汗与皇帝

    元明两代是皇权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数个世纪以来,皇帝一向被视为上天的儿子。根据汉人宗族的规矩,他是唯一有权祀天并转达人间需求与愿望的人。他作为上天的代理人统治人间,但毕竟天道远,人道迩,他不能指望获得多少天助,反而有赖于一套精密的人事架构来辅佐自己:人才铨选,有的要看学问(科举选拔文官)、有的要看武功(武将与士兵)、有的则要去势(获准侍奉内廷的宦官,因其绝人道而无秽乱宫闱、影响皇族血统之虑)。每个团体所代表的利益各不相同,而且各团体内部还会出现势同水火的派系纷争。这些派系的力量十分强大,没有多少皇帝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976 0
  • 历史解析——丰年

    除了那几段气候极端恶劣、寒冷的时期外,元明400年也并没有到荒乱不断的程度。恶劣的气候带来了洪水和饥荒,难免使人心生朝不保夕的惶恐。但实际上也有风调雨顺的年景。人口增长了(尤其是在整个明代),在最后四分之一世纪的边境战事使国库消耗殆尽之前,国家的状况远在惨淡经营之上。私人财富不断积累,往往到了惊人的程度,哪怕是小小的繁荣也会使大多数人的生活有所改善。荒年有时,丰年亦有时。...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82 0
  • 历史解析——避凶

    人们相信,世界的良好秩序仰赖于天、地、人三者力量的平衡。上至皇帝下至黎庶都知道,灾异的意涵远胜于灾异本身。它预示了天、地、人之间关系的失谐。对于这种失谐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人在与天地的关系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另一种则认为,人的角色是被动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986 0
  • 历史解析——九渊

    元明两代的灾害总是一波一波地来袭。多数灾害不会超过一季,但有时可持续两三年之久。一季的灾害,人们尚能熬得过去,持续数年的灾害,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为了给这些较长的灾害期一个统一的说法,我用了一个词“slough”(与“plow”[耕耘]押韵)。“Slough”指的是充满污泥的沟渠或洼地,它是让旅行者泥足深陷的地方。自从1678年,约翰·班扬(John Bunyan)在《天路历程》(
    The Pilgrim’
    s Progress)中用了“绝望的深渊”(the Slough of Despond)的说法后...

    宋元文明 2020-07-24 1350 0
  • 历史解析——饥荒

    历史解析——饥荒

    元明时期饥荒并非年年有之,但也经常发生,元代尤其如此。在元代的第一次(1268—1272)和最后一次(1357—1359)饥荒之间,人们几乎每两年会经历一次大饥荒。14世纪20年代尤为严重。这10年间,政治动荡不断,有五位皇帝先后登基,一个比一个年幼、弱小,这是造成国家救灾不力的原因之一。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我们也可以问,是不是接二连三的饥荒带给人们这种不安定感。14世纪40年代,的确是宫廷倾轧不断,但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来自灾害的困扰。...

    宋元文明 2020-07-24 1427 0
  • 历史解析——疾疫

    元明时期的人民饱受疾疫之苦,但最为严重的疫情集中在四个时期:元代最后15年(1344—1345、1356—1360、1362)、永乐五年至九年(1407—1411年,其中1411年的疾疫是整个15世纪中最严重的一次)、万历十五年至十六年(1587—1588,疫情蔓延甚广)、明代最后6年(1639—1641、1643—1644)。明正德元年到嘉靖二十五年(1506—1546)的40年间的疫情数量也超过了整个元明时期的平均数。明代的最后三波疾疫与明代最后百年内由干旱引起的、最严重的几次饥荒同时爆发,分别是嘉靖...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35 0
  • 历史解析——地震

    欧亚大陆东部是由数个微大陆拼合而成的,地震就是其地形最生动的说明。中国就是一个板块间彼此摩擦的地壳拼图。青藏高原以东三大地震区的断裂带基本是南北向的:陕西省境内自汾河河谷直至黄河河道东折之处一线;福建海岸一线;从云南北上四川盆地一线。这三个地震区在元明两代都很活跃。...

    宋元文明 2020-07-24 1997 0
  • 历史解析——蝗灾

    中国历来饱受蝗蝻伤稼之苦。元明两代从华北平原到整个长江流域的高度密集的农耕劳作,益发使人们受迫于虫害。《元史》上几乎每年都有关于蝗灾的记载,一点不少于洪水。而且,有许多年份往往是祸不单行,尤其是元贞元年到三年(1295—1297)的大水灾和致和元年到天历三年(1328—1330)的大蝗灾。天历三年,飞蝗大起,农作物损失惨重,此后百年内无过之者。此后20年,有过些太平日子;到了顺帝至正九年(1349),蝗虫又卷土重来;在元朝的最后五年内则间有发生。...

    宋元文明 2020-07-24 1638 0
  • 历史解析——洪水

    洪水是件复杂的事。干旱后的正常降雨也会像持续暴雨那样引发洪水。河水是否会泛滥,除了与降雨量有关外,还取决于政府在修筑堤坝和疏浚河道方面投入的多寡。...

    宋元文明 2020-07-24 2062 0
  • 历史解析——干旱

    如果说元明两代的气候往往偏冷的话,根据正史的资料显示,干燥的天气也是常态。
    元初的40年间,气候干燥。到了14世纪早期(1308—1325),气候开始变得湿润。此后,是徘徊在旱涝两极间的波动期。在元末明初(1352—1374)时,进入第二个干燥期。15世纪的前25年,气候湿润,紧接着在明宣德元年(1426)便遭遇大旱。除了在15世纪50年代、70年代有过短暂的湿润期外,整个15世纪的后75年,不断出现干旱。明弘治十七年(1504),降雨量恢复正常,之后出现过短暂的湿润期。嘉靖二十三年(1544),干旱频仍...

    宋元文明 2020-07-24 1888 0
  • 历史解析——大寒

    历史解析——大寒

    元明两代正值气候异常时期,历史学家称之为小冰河期。大约自1270年起,地球与之前的四分之一世纪(即所谓的小适宜气候期,亦称中世纪暖期)相比变冷了。1370年左右,是第一个降温阶段的最低点,此后的一个世纪内气温略有回升。1470年左右,全球变冷的进程再次开始,气温进一步下降,一些从不下雪的地方也开始降雪。1494年,佛罗伦萨的积雪厚得惊人,当时的执政家族竟委托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堆一个巨型雪人。16世纪,气温变得更低,尽管这一变冷趋势偶尔会被短暂的回暖期打破。1630年左右,气温再次下降,终于在1645年达到了...

    宋元文明 2020-07-24 592 0
  • 历史解析——元明“九渊”

    明天顺二年(1458)夏日的一个午后,海南琼州府治所在地琼山县的居民亲眼看着它们慢慢迫近。那是空中乘五彩云霞而来的九条龙。海南是南方海岸线上一大亚热带岛屿,是广东也是中国的最南端。直至明代,这里仍是荒外之地,来自大陆的汉人与世居深山老林的土著始终势同水火。海南岛位于台风登陆的前锋线上,尤其是每年夏季风夹带着降雨来袭的时候。...

    宋元文明 2020-07-24 1389 0
  • 历史解析——经野

    人口统计和赋税定额,编户和移民,族群聚合和分离,这些都显示出,国家通过设计各种程序和机制来登记和控制国境内的每一个臣民。这种控制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有一套自上而下、各行政单位彼此勾连的体系,其触角一直延伸到乡村,深入每一户家庭,最底层单位的官员亦由中央任命。没有哪个人的生活能超然于国家单位之外——至少这是该体系的目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1723 0
  • 历史解析——移民

    在元明两代,许多人并不待在自己的原籍。一些人因为做生意或别的原因,总是居无定所。有些人则是迫于国家政令而不得不迁移。朱元璋抄没江南巨室田地时,就把部分富户迁到首都南京,置于自己的监视之下,一些迁到他在淮河流域的老家凤阳府,另一些则迁到人口减少的华北平原。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又带起了数波向华北平原的强制移民,有些达到数万户之多。整个15世纪,畿辅省份北直隶所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从3%升至7%。...

    宋元文明 2020-07-24 321 0
  • 历史解析——人口

    元明统治时期究竟有多少人口?这两个王朝都遵循着户籍统计的传统,以此掌握可服徭役的人丁数量。今天,这些档案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时期经济与社会状况的信息。因此,我们有厚厚一沓人口统计数字,但是这些数字常常是不准确的。...

    宋元文明 2020-07-24 1246 0
页次:5/437 每页25 总数1091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