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历史图解

历史图解

  • 中·外——城市与中外交流

    中·外——城市与中外交流

    位于亚欧大陆东端、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几乎与它的历史一样悠久绵长。在穿越崇山峻岭、越过茫茫大漠、横渡无垠海域的同时,沿线也兴起了一个个城市。所以说,中外商品流通对中国城市的形成,尤其是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的影响深远。而这又以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和晚清以来的开埠城市最具代表性。...

    历史图解 2020-07-14 1195 0
  • 水·城——城市与交通

    水·城——城市与交通

    城市与交通路线的关系极为密切。交通路线不仅可以保证行政中心的城市能够下传政令,上达民情,输送赋税,调动军队等等,更重要的是,交通路线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用品的供给,同时也通过城市将整个区域甚至其他区域的商品转输到各地。因此说,交通路线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一点也不为过。...

    历史图解 2020-07-14 2086 0
  • 市·镇——城市与经济

    市·镇——城市与经济

    中唐以后,尤其是五代以来,随着国土开发范围的不断扩大,地方经济的勃兴,原本以防御为目的的军镇普遍向地方经济中心的市镇转变,以及大城市外围的草市大量出现。这可以说,是明清时期我国城镇或市镇繁荣的前兆。...

    历史图解 2020-07-14 1199 0
  • 里·坊——都城社会的发展

    里·坊——都城社会的发展

    从西周直到秦汉,城邑中居民聚居的基本单位,叫做里。顾名思义,里就是一平方里的面积。这种里直到北魏都城洛阳时,还是“方三百步为一里”,北魏的方三百步就是一平方里,所以里一直是早期城市的典型居住单元。...

    历史图解 2020-07-14 299 0
  •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

    城·郭——都城形态的演变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这是《周礼·考工记》中关于都城设计的记载。抛开具体的描述,《考工记》本身实际上反映了战国时代中央集权制思想渐趋成熟,人们企图通过建筑艺术的手法来突出表现封建帝王的统治中心的理念。不过,虽然这一想法出现很早,事实上差不多用了近二千年的时间,才最终在元大都完整地将这一思想贯彻到都城设计中。尽管如此,但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营建的都城中,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周礼·考工记》中所构建的理想都城的影响。换言之,中国历史上都城形态的演变,基...

    历史图解 2020-07-14 2260 0
  • 都·京——首都与陪都

    都·京——首都与陪都

    定都对于一个王朝来讲,当然是十分重要的。因此人们在选择首都时,往往十分挑剔,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等方面考虑,这就形成了上文所讲的建都几个基本原则。但现实的情况,并不总是遂人心愿。每一个地方总有不利之处。所以,即便是在中国历史上已证明是首都最佳选择的西安/长安和北京,事实上也总有这样或那样不如意的地方。比如西安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僻处西鄙,而北京也过于接近北方边疆地区。所以,为了统治的方便,帝王们则会选择在疆域内另一个适于控制全国的地方,作为首都的补充,以弥补首都的某种不足。这就是陪都。有时候,一...

    历史图解 2020-07-14 436 0
  •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

    京·师——国都的确立与转移

    一个王朝建立之后,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便是首都应该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的那一个地理位置或者说区位上。从宏观的方面而言,这个位置必须是最有利的,其他地点都不如它。从微观的方面而言,这个地点的地理环境又适宜建设都城。...

    历史图解 2020-07-14 1505 0
  • 都·邑——夏商周都城

    都·邑——夏商周都城

    古代文献中常提到的邑,在卜辞中是土地和人民的象形,可见邑是泛指所有的居民点。邑有时还有市,就称为“有市之邑”。从城市的定义来看,这种有市之邑才是指城市型居民点。《战国策·齐策五》中苏秦在游说齐缗王时所说:“通都小县,置社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就是指这样的城市。...

    历史图解 2020-07-14 1162 0
  • 城·市——早期城市的起源

    城·市——早期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城市。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看法。...

    历史图解 2020-07-14 2164 0
  • “桑叶”帝国:清代的疆域与政区

    “桑叶”帝国:清代的疆域与政区

    历史上改朝换代,几乎都要对前代的行政区划有所改动,但清应当算是一个特例。因为清秉承明制,几乎没有什么变革。...

    历史图解 2020-07-14 1281 0
  • 退缩中的疆土:明代的疆域与政区

    退缩中的疆土:明代的疆域与政区

    明王朝建立后,依然承袭了元代的行省制度。然而,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行中书省的权力太大,为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对元代的行省制度作了很大的改革。由于他对宋代高度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十分羡慕,因此便效仿宋代分路的做法,把一个行省的最高权力分散到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及提刑按察使司三个不同的官员手中。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朱元璋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

    历史图解 2020-07-14 1964 0
  • 犬牙交错话行省:元代的疆域与政区

    犬牙交错话行省:元代的疆域与政区

    元代在地方上的最高一级行政区划与前面的朝代相比较有所不同,采用的是中书省、行中书省统辖制度。元代的这一制度是从金代那里承袭而来的。如果我们探究行省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王宫禁地称“省”,即省中。魏晋时期,在中央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协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省开始成为官署名称。如果遇到地方上有事情,中央政府便会派某些官员前去处理,组成行台省。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三国时期,司马昭讨伐诸葛诞,开始设立行台自随。但其时的行台只是临时派出的中央行动机构,事情办完之后,便被撤销。也正是由于...

    历史图解 2020-07-14 743 0
  • “强干弱枝”的新尝试: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强干弱枝”的新尝试:北宋与南宋(含辽金西夏)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北宋时期,路的划分以转运使司为主,初期路的分合极不稳定,省并频繁。到了太宗至道三年(997年),才将全国定分为十五路。后来又有所分析,真宗时分为十八路,神宗变成了二十三路,到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增加到了二十四路(参见《北宋二十四路示意图》)。...

    历史图解 2020-07-14 866 0
  • “天可汗”的疆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天可汗”的疆土: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唐太宗继位后,在贞观年间先后对西北地区用兵,打败了东突厥、高昌、薛延陀等少数部族国家,使唐朝的西北疆域扩至阴山以北、今天的新疆等地,并在这些地方设置行政机构进行管辖。由于唐太宗对这些归附的少数部族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因此被当地的部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高宗时又先后破西突厥、降百济、定天山、灭高丽,使唐朝版图臻于极盛(参见《唐前期盛时疆域形势示意图》)。...

    历史图解 2020-07-14 1076 0
  • 中原沦丧南北分:十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中原沦丧南北分:十六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疆域与政区

    建兴四年(316年),匈奴人建立的汉国军队,在刘曜的率领下,攻入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出降,西晋至此而亡。...

    历史图解 2020-07-14 1329 0
页次:1/51 每页15 总数76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