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萨珊王朝

萨珊王朝(波斯帝国最后一个王朝)

萨珊王朝简介

萨珊王朝:现在的伊朗是中东的重要国家,其军事实力在中东不容小觑,但与其前身萨珊波斯帝国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萨珊波斯帝国是田中芳树《亚尔斯兰战记》中帕尔斯王国的历史原型,这个以重装骑兵为核心的强国,多次击败古罗马军队,甚至俘虏过罗马皇帝。萨珊王朝将呈现那个神秘而强大的古国。

萨珊王朝·历史词解——

在日本著名小说家田中芳树的架空历史小说《亚尔斯兰战记》中,有一个强盛无比、可与东方“绢之国”媲美的位于连接东西方“大陆公路”中心的“帕尔斯王国”。“绢之国”和“大陆公路”的原型分别是中国和丝绸之路,“帕尔斯王国”的原型则是历史上的萨珊波斯帝国。

萨珊波斯帝国也被称为第二波斯帝国,建于公元224年,灭于公元651年,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以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或祆教)为国教,领土包括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甚至一度囊括印度西北部、埃及、叙利亚、也门和土耳其大部。

萨珊波斯人称其帝国的领土为伊兰沙赫尔或伊兰,伊兰就是伊朗的另一个音译。现在,伊朗的第一大民族波斯人,就是萨珊波斯人民的后裔。从某种意义上说,伊朗是萨珊波斯帝国的继承者。

现在的伊朗是伊斯兰共和国,在中东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随着伊核问题的解决,长期被欧美制裁和封锁的伊朗在世界舞台又活跃起来了,但这与当年的萨珊波斯帝国相比,就微不足道了。萨珊波斯帝国曾是连接中国和西方的桥梁,对亚非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帝国简史

文明之源

伊朗高原处于亚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带。它东及印度,西到底格里斯河谷,南临印度洋和波斯湾,北至里海,范围包括西亚中部高原及四周山地。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东方和西方文明交流的中转站,而且它紧挨孕育两河文明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众多古文明的发源地。

公元前1500年左右,以中亚为基地的印欧语族雅利安人向南迁徙,一部分进入印度次大陆,开创了灿烂的吠陀文明。另一部分则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迁到伊朗高原,他们就是米底人和波斯人的祖先。雅利安人来之前,伊朗高原西南地区的土著埃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影响下已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和国家。那时,古巴比伦王国、埃兰王国和亚述王国之间已经进行了近千年的战争。埃兰人因内战被亚述人灭亡,米底人由此走上了历史舞台。米底人为了抵抗亚述人的进攻而相互联合,从而建立了米底王国,定都埃克巴塔纳。米底王国很快兴盛起来,并同新巴比伦王国成为盟友。公元前609年,米底王国灭亡亚述王国。此后,米底王国开疆拓土,成为西亚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当时,波斯人臣服于米底王国,居住 在伊朗高原西南部。公元前559年,拥有米底王室血统的波斯贵族居鲁士二世统一了波斯人的十个部落(六个从事农业,四个从事畜牧业)。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统治,并于公元前550年消灭米底王国,建立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帝国或波斯第一帝国。随后,阿契美尼德帝国向外扩张,征服了亚美尼亚、吕底亚、帕提亚、埃及、巴克特里亚等地,成为第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在某种意义上联合了三大主要河流文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也让不同的宗教、技术和政治理念得到交流、融合。波斯人还建立起了行省制度和总督制度,修建了2500公里长的御道,并在沿途设立驿站。希波战争惨败后,阿契美尼德帝国由盛转衰。此后,埃及和巴比伦都爆发了反抗阿契美尼德统治的起义,埃及甚至一度独立。各地的总督也趁机将行省的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纷纷出现独立趋势。阿契美尼德帝国末代皇帝大流士三世本是中兴之主,他镇压了各地叛乱,重新统治了埃及。但在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马其顿大军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入侵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小亚细亚地区。训练有素的马其顿大军在伊苏斯会战和高加米拉会战中,击败了人数占优势的波斯军。而后,大流士三世被手下将领杀害,阿契美尼德帝国就此灭亡。

不过,对波斯人而言,亚历山大大帝并非一个单纯的外国征服者。他吸收波斯 文化,参加琐罗亚斯德教的仪式,并迎娶大流士三世的女儿延续阿契美尼德皇室的法统。某种意义上,他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同时,希腊文化也随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迅速传入叙利亚、伊朗等地。希腊-马其顿人成了伊朗高原的新主人。

◎ 波斯帝国的疆域

◎ 塞琉古王朝和后继诸国的疆域

亚历山大大帝死在巴比伦尼亚后,将军们开始瓜分帝国。塞琉古以叙利亚地区为统治中心建立起了塞琉古王朝,统治基础为城市和军事殖民地中的希腊移民。在塞琉古王朝时期,占少数的希腊-马其顿人统治着人数远多于他们的当地居民。塞琉古王朝将主要精力放在小亚细亚和黎凡特地区,并与以埃及为中心的托勒密王朝长期交战。公元前276年—前200年的近80年里,塞琉古王朝与埃及发生过五次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叙利亚战争,双方互有胜负。这五次战争大大消耗了塞琉古王朝的国力。第一次叙利亚战争后,小亚细亚地区的帕加马城宣告独立。第二次叙利亚战争后,东部巴克特里亚和帕提亚的总督相继自立为王。虽然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多次东征以控制东部行省,但仍无力控制边远地区,对伊朗高原的控制也是有名无实。因此,在亚历山大大帝和塞琉古王朝时期,移民到伊朗高原的希腊-马其顿人开始融入波斯社会,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驻守在要塞。公元前2世纪中叶以后,塞琉古王朝因内讧而动荡不定。公元前64年,罗马的庞培兵临西亚,塞琉古王朝灭亡,叙利亚地区沦为罗马行省。

公元前238年,中亚的游牧部落帕尼人在阿尔沙克一世的带领下,消灭了统治帕提亚的原塞琉古王朝总督安德拉戈拉斯,定居在帕提亚地区,帕提亚帝国(亦称阿尔萨息王朝或安息帝国)就此建立。塞琉古王朝多次征讨未果后,被迫默认帕 提亚的地位。随着塞琉古王朝的进一步衰落,帕提亚人入侵伊朗高原,逐渐占领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伊朗高原残存的一些希腊殖民地以自治城邦的形式臣服于帕提亚。此后,帕提亚人越来越倾向于波斯文化,并吸收了古老波斯统治者的理念。

塞琉古王朝灭亡后,帕提亚同地中海世界(罗马共和国及随后的罗马帝国)发生冲突,这场战争被认为是“罗马波斯战争”的前半段。在著名的卡莱战役中,帕提亚的重装骑兵和骑射手联合,击败了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团。但后来,帕提亚的首都泰西封(今巴格达东南32公里处)多次被罗马军队攻破。

帕提亚君王来自阿尔萨息家族,沿用波斯帝国的“沙汗沙”(意为众王之王)称号。帕提亚大贵族的势力十分强大,他们和王族组成的元老会议可以决断王位继承等大事,卡莱战役的统帅苏伦纳就出身于锡斯坦的大贵族——苏伦家族。1世纪初,苏伦家族向东扩张,占领了北印度的犍陀罗地区。其指挥官不久就宣布独立,建立了印度-帕提亚帝国(又称冈多法勒王朝)。但这个政权并未存在多久,就于公元75年被贵霜帝国灭亡。总之,帕提亚帝国的统治较为松散,很多地方都处于半自治状态,此外,帕提亚还拥有许多自治的附庸王国和城邦。由于权力分散,帕提亚帝国在王权空白期极易内乱,帕提亚帝国晚期便出现了持续不断的内战和骚乱。

◎ 卡莱战役中的帕提亚骑射手

◎ 帕提亚帝国疆域(公元前100年)

◎ 帕提亚帝国的具装骑兵

帝国崛起

3世纪初,帕提亚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处于多事之秋。

当时,罗马帝国开始进入“三世纪危机”。“五贤帝”之一、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的亲生儿子,安敦尼王朝的末代皇帝康茂德被人刺杀,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和“罗马和平”就此结束,罗马内部矛盾开始爆发。随后,塞维鲁登上帝位,建立赛维鲁王朝。塞维鲁临死前嘱咐儿子们:“让士兵发财,其余的人可以一概不管。”可见当时的政治局面有多么混乱。赛维鲁的儿子卡拉卡拉皇帝在位期间,国内充满宗教狂热和内乱。接下来,继位的埃拉伽巴路斯和亚历山大·西弗勒斯也为内患所困。罗马将军们为帝国带来了混乱,一个又一个的“军营皇帝”相继上台,其中一些人只统治了很短的时间。

与此同时,帕提亚帝国也同样陷入了一片混乱。2世纪初,由于亚美尼亚问题,帕提亚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战火再次被点燃。公元116年、165年和197年,帕提亚帝国的首都泰西封三次被罗马人攻陷。帕提亚因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对外战争失败—中央政权被削弱—地方势力变强—中央政权更加无力—对外战争再次失败。帕提亚帝国持续多年的内战也使帕提亚的大贵族们对中央政府感到失望,并且离心离德。

公元217年,帕提亚在尼西比斯同罗马作战。由于罗马皇帝卡拉卡拉被刺杀,将领马克里努斯被罗马军团拥立为皇帝。急于回国的马克里努斯被帕提亚末代沙汗沙阿尔达班四世击败后,于第二年与后者签订了和平条约。马克里努斯不仅付出了巨额赎金,还将大部分美索不达米亚割让给了帕提亚帝国,但他最后被竞争者埃拉伽巴路斯击败。阿尔达班四世虽然成功击退了罗马人,却在国内遭到巴拉什(沃洛加西斯六世)的挑战,后者甚至在公元221年—222年间将自己的名字铸造在钱币上。总之,帕提亚帝国的沙汗沙此时已没有了无上的权势,而且被内部和外部的事务弄得焦头烂额。这就给了波西斯行省当地贵族崛起的机会。

帕提亚帝国统治时期,波西斯行省的心脏地带——波斯人的发源地法尔斯省处于半自治状态,并且保留了很多古老传统。当地的统治者拥有铸币权,被称为波西斯诸王。随着帕提亚的衰落,当地伊什塔克尔城一个供奉安娜希塔女神的世袭祭司萨珊波斯,开始带领家族崛起。此后,萨珊波斯的儿子巴巴克推翻了伊什塔克尔城的统治者——巴兹伦吉家族的齐赫尔。萨珊波斯家族的势力就此急剧扩张,很快就不再局限于伊什塔克尔城。巴巴克死前,该家族已基本统一波西斯地区。

公元222年,巴巴克去世后,长子沙普尔继承王位。不过,沙普尔很快便意外去世,巴巴克的另一个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继位。他将统治中心迁至波西斯以南的阿尔达希尔-花拉(今菲鲁扎巴德)。阿尔达希尔一世巩固了他在波西斯的统治后,迅速扩张势力,并夺取了邻近地区:克尔曼、伊斯法罕、苏萨、梅塞内。他的扩张引起了帕提亚帝国阿尔达班四世的注 意。公元224年,阿尔达班四世下令胡齐斯坦的总督讨伐阿尔达希尔一世,结果讨伐失败,阿尔达班四世不得不率兵亲征。公元226年,在霍尔木兹甘,阿尔达班四世亦被击败。之后,阿尔达希尔一世在泰西封加冕为波斯唯一统治者,结束了帕提亚帝国近400年的统治,建立了萨珊波斯帝国。阿尔达希尔一世得到了“沙汗沙”的称号,开始统治这片被称为伊兰沙赫尔的土地。

◎ 帕提亚帝国的骑兵军官和马上掌旗官

◎ 以波西斯为中心崛起的萨珊波斯帝国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阿尔达希尔一世继续向东方、西北方扩张势力,相继征服锡斯坦、戈尔甘、呼罗珊、马尔吉亚那等地,兵锋直逼贵霜帝国。

贵霜帝国(1—3世纪)曾是位于中亚地区的强国,它在迦腻色伽一世及其继承者统治时期处于鼎盛状态,与汉帝国、罗马、帕提亚共称亚欧四大强国。但3世纪时,贵霜帝国实力大减,仅能勉强维持统一。阿尔达希尔一世在公元230年左右进攻贵霜帝国的索格狄亚那、巴克特里亚、喀布尔等地时,贵霜帝国实际上已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的贵霜帝国屈于武力,被迫向萨珊波斯帝国称臣纳贡。在萨珊波斯帝国的持续攻击下,贵霜帝国一蹶不振,并最终解体。

帕提亚帝国虽然灭亡了,但统治亚美尼亚的阿尔萨息家族支系却幸存了下来。 此后,亚美尼亚的阿尔萨息家族在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的夹缝中一直生存到了5世纪。

◎ 帕提亚骑兵和萨珊波斯骑兵交战

新崛起的萨珊波斯帝国继承了帕提亚帝国同罗马帝国的冲突。之前,罗马和帕提亚的边界一般在奥斯若恩(埃德萨)—哈特拉—亚美尼亚一线。但萨珊波斯帝国建立后,罗马人征服了奥斯若恩,使萨珊波斯帝国的核心地区受到威胁。因此,阿尔达希尔一世入侵亚美尼亚和罗马帝国的叙利亚、卡帕多西亚地区,与赛维鲁王朝末代皇帝亚历山大·赛维鲁发生冲突。亚历山大·赛维鲁在写给阿尔达希尔一世的信中表示,萨珊波斯入侵罗马是不会成功的。在公元231年—233年的战役中,萨珊波斯人和罗马人都不能击败对方。公元235年,亚历山大·赛维鲁被军队推翻后遇害,罗马帝国随之陷入内战。为了对抗军队拥立的马克西米努斯,罗马元老院承认在非洲的戈尔迪安一世为新皇帝。公元238年,戈尔迪安父子意外战死,元老院随后便推举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为新皇帝。这一年,马克西米努斯由于对意大利的进攻不力,被部下杀死。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虽然取胜,但因罗马城内的禁卫军突然暴乱,两人都被杀死。最后,在禁卫军控制下的戈尔迪安三世继位为皇帝。这一年也被称为“六帝之年”。

公元240年,阿尔达希尔一世退居二线,在波西斯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儿子沙普尔一世作为他的共治者则继续为帝国扩张领土,并多次在同罗马的战争中获胜。

◎ 萨珊波斯银盘,它刻画了阿尔达希尔一世击败阿尔达班五世的场景。

公元242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去世,沙普尔一世继位。即位之初,沙普尔一世就攻打了罗马控制下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攻陷了卡莱和尼西比斯。公元243年年初,罗马将军提米斯特乌斯在里萨埃纳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军队,收复失地。同年,罗马皇帝戈尔迪安三世率军反击,入侵萨珊波斯控制下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年底,罗马军队在哈布尔河西岸的瑞塞纳战役中击败了沙普尔一世,将萨珊波 斯军队赶回了幼发拉底河地区。公元244年,戈尔迪安三世率领的罗马军队进军到了泰西封北部的马西切。在那里,双方展开激战,最终罗马人被击败。沙普尔一世在波西斯的纳克歇·洛斯塔姆记功浮雕上这样写道:“他(沙普尔一世)在靠近幼发拉底河的米什克哈杀了戈尔迪安。”该战场后来被称为卑路斯沙普尔(沙普尔的胜利)。不过,也有资料说戈尔迪安三世是死在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扎塔,当时,双方似乎并未交战。因此,一些人认为罗马军队被击败后,在撤到扎塔时谋杀了皇帝。无论如何,萨珊波斯人取得了胜利。

◎ 萨珊波斯帝国的疆域以及地区划分

此后,罗马皇帝阿拉伯的菲利普被迫签订和平协议,割让许多领土,并交纳了50万第纳尔的战争赔款。沙普尔一世在纳克歇·洛斯塔姆用记功浮雕纪念他的胜利,浮雕描绘了两位罗马皇帝在他的意愿下屈服。总之,沙普尔一世迫使罗马人承认萨珊波斯帝国是一个与罗马对等的帝国。

此后,沙普尔一世的注意力转向了东方,继续对贵霜帝国发动进攻。这一次,他彻底消灭了西贵霜帝国,还在新征服的领土——巴克特里亚和印度西北部的部分地区——建立了贵霜沙(印度-萨珊波斯)。东贵霜帝国则以旁遮普地区为中心,一直统治到4世纪中叶,最后被印度的笈多帝国灭亡。

俘虏罗马皇帝

公元253年,瓦勒良在内战中获胜,成为罗马皇帝。随后,他任命自己的长子加里恩努斯为共治皇帝:他管理东方事务,儿子管理西方事务。同年,沙普尔一世率军深入罗马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巴巴利索与罗马人大战,一举摧毁了六七万人的罗马大军。这次战败导致三年后,原属于罗马的安条克和杜拉欧罗普斯相继陷落。公元258年,沙普尔一世再度远征这一地区,攻陷埃德萨和安条克(曾被罗马人收复),并控制了亚美尼亚。为了应对萨珊波斯的进攻,瓦勒良率军约七万人东征,再度收复安条克。随后,罗马军和萨珊波斯军在埃德萨附近爆发激战,罗马军大败。瓦勒良成为第一位被俘的罗马皇帝,与众多被俘的罗马贵族、士兵一起被带到了萨珊波斯。

在纳克歇·洛斯塔姆的记功浮雕上,瓦勒良被迫屈膝在沙普尔一世面前,在沙普尔城的遗迹中还有个地方叫“瓦勒良之囚”。

关于沙普尔一世对罗马帝国的三次胜利(打败戈尔迪安三世、阿拉伯的菲利普以及瓦勒良),罗马方面的资料很少,而来自萨珊波斯帝国的资料也不过是纳克歇·洛斯塔姆记功浮雕上的铭文。根据纳克歇·洛斯塔姆的铭文记载,罗马帝国在这三次战役中损失了近15万人。这三次战败对罗马而言是灾难性的,因为3世纪的罗马军总数在35万人上下。也就是说,沙普尔一世消灭了罗马帝国五分之二的兵力。因此,罗马对欧洲西部和北部的防御能力遭到削弱,哥特人、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等蛮族的威胁日益严峻。同时,由于瓦勒良被俘,罗马局势更加混乱不堪。 上日耳曼行省与下日耳曼行省长官波斯图穆斯率军独立,控制了西部的高卢行省、不列颠行省、伊斯帕尼亚行省和贝迪卡行省,建立了高卢帝国。

◎ 沙普尔一世俘虏的罗马士兵们修建的大桥的遗迹,位于伊朗西南部的舒什塔尔。

值得一提的是,沙普尔一世面对的是刚刚进入“三世纪危机”的罗马军队,其战斗力并不差。在纳克歇·洛斯塔姆,有这样一段铭文:“罗马、哥特和日耳曼的恺撒集中了军队,然后进攻雅利安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由此推断,进攻萨珊波斯帝国的罗马军队里应有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组成的辅助部队。哥特人一直在同东欧大草原上的萨尔玛提亚人作战,他们熟悉草原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并模仿萨尔玛提亚人组建重骑兵。而大多数日耳曼辅助部队亦有在罗马北部边境对抗游牧民族骑兵的经验。善于对抗骑兵的哥特人和日耳曼人都未能给罗马军队带来胜利,或可说明萨珊波斯的重骑兵在战斗力上要优于其他势力的重骑兵。

至于罗马军团本身,这些训练有素的重步兵在同帕提亚人和萨尔玛提亚人的作战中积累了许多对抗具装骑兵和弓骑兵的经验。这也从侧面表明萨珊波斯军队的战术和装备都要比帕提亚人优越。除此之外,戈尔迪安三世和瓦勒良在战术上也存在错误,他们选择的战场都是开阔的平原,这使萨珊波斯军队的重骑兵优势最大化。总之,萨珊波斯重骑兵在马西切、巴巴利索、卡莱—埃德萨等战役中被证明是决定性的力量。罗马帝国从这些失败中学到了重要经验,并且也组建了自己的重骑兵部队。

沙普尔一世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赫赫战功,其他方面也小有成就。他在位期间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和新城市,例如他让被俘的罗马人在伊朗西南部的舒什塔尔建造了恺撒之坝。和迫害基督徒的罗马帝国不同,沙普尔一世统治下的萨珊波斯帝国信仰自由,许多基督徒移居到萨珊波斯帝国。3世纪,萨珊波斯帝国与罗马相邻的亚述地区完成基督化。摩尼教的创教者摩尼曾觐见沙普尔一世,并获准在帝国内自由传教。

另外,萨珊波斯也有许多犹太人社区,其中一些还享有半自治地位。佛教则继续在萨珊波斯的贵霜沙流传。

有趣的是,萨珊波斯尽管在对抗精锐且庞大的罗马军团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却无法征服罗马的盟友——小而强大的帕尔米拉王国。帕尔米拉是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之间的贸易绿洲。在帕提亚时期,帕尔米拉是罗马控制下的独立王国。由于帕提亚帝国的影响,帕尔米拉也使用帕提亚式的重骑兵。到了萨珊波斯时期,帕尔米拉国王奥登纳图斯被罗马帝国皇帝瓦勒良任命为叙利亚行省的总督。

瓦勒良被沙普尔一世俘虏后,奥登纳图斯随即率领帕尔米拉军队袭扰归国的萨珊波斯军队。公元260年和261年,帕尔米拉的军队在叙利亚两次击败沙普尔一世的部分军队,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宝,甚至还俘虏了沙普尔一世的后宫。不堪袭扰且后勤吃紧的沙普尔一世被迫撤退回国,帕尔米拉军趁机收复了被占领的罗马领土,重新确立了罗马帝国对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地位。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帕尔米拉对萨 摩尼声称自己是佛祖、琐罗亚斯德和耶稣的继承者,也是最后一位先知。他曾说:“智慧和神迹不断被神的使者传给人类。使者有来自印度的佛祖、波斯的琐罗亚斯德、以色列拿撒勒的耶稣以及我,摩尼,来自巴比伦的真主的使者。”摩尼教受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和诺斯底主义的影响,其教义主张灵魂从肉体彻底解脱(因而强调禁欲、食素),包含了佛教的转世说和叙利亚的天使说,另外还反对犹太教,把犹太教视为黑暗神的创造物。摩尼的《沙卜赫拉甘》就是献给沙普尔一世的。总之,在沙普尔一世时期,摩尼教在萨珊波斯帝国及周边地区得到极大发展,其传教士从泰西封被派往各地传教。在沙普尔一世的统治下,摩尼教很快成了世界性的宗教。不过,好景不长,巴赫拉姆一世即位后,摩尼遭到琐罗亚斯德教势力的迫害,成了阶下囚,最终死在监狱。摩尼死后,摩尼教依旧在各地传播,西到罗马帝国,东到中国。随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相继兴起,摩尼教开始衰落,最终消失。

◎ 摩尼教经书残片

珊波斯的胜利被当时的罗马人和后世一些西方、阿拉伯史学家夸大了。因为帕尔米拉没能摧毁萨珊波斯的军事机器或攻占其首都泰西封,解救被俘的瓦勒良。尽管萨珊波斯被证明无法征服帕尔米拉王国,但两国间的小规模战斗一直持续到公元265年。当然,从萨珊波斯的角度看,无法征服帕尔米拉王国只是个小挫折。

◎ 被俘的芝诺比亚

后来,奥登纳图斯死于暗杀,他的妻子芝诺比亚掌控了帕尔米拉,转而同罗马帝国对抗,一度占领叙利亚、埃及和部分小亚细亚。公元272年,帕尔米拉王国被罗马帝国消灭,芝诺比亚被俘,帕尔米拉成了罗马帝国的边境要塞。

◎ 帕尔米拉古城的遗迹

诸子争位

公元270年,沙普尔一世去世。其子霍尔木兹一世继位,他大概是沙普尔一世的小儿子而非长子。霍尔木兹一世被认为是仁慈优秀的君主,他在胡齐斯坦建造了拉姆-霍尔木兹城。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贾里尔·塔巴里曾记述:“霍尔木兹被指定为呼罗珊的统治者,由于他无所畏惧和对沙普尔的无限忠诚而被选择为国王的继承者。”

公元271年,在位仅一年的霍尔木兹一世去世,他的兄长——沙普尔一世长子巴赫拉姆一世继位。在巴赫拉姆一世统治期间,摩尼教遭到迫害,摩尼被捕且死在狱中,其追随者则被赶出萨珊波斯。

公元274年,巴赫拉姆一世去世。长子巴赫拉姆二世在琐罗亚斯德教大祭司科尔迪尔的支持下继位为王。其统治期间,为了回报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的支持,迫害了国内的非琐罗亚斯德教教徒,如犹太人、基督徒、摩尼教徒、曼达教派教徒和佛教徒。由于巴赫拉姆二世的继承权来得并非名正言顺,他还要镇压国内的各种叛乱,比如他的兄弟霍尔木兹于公元283年在锡斯坦发动的叛乱。

自瓦勒良被俘以来,罗马帝国内部叛乱不断,军阀轮流上台,史称“三十僭主”。直到奥勒良皇帝在公元270年继位,才结束这一局面。他率军赶走了入侵的蛮族并消灭了高卢帝国和帕尔米拉王国,罗马重新统一。军人出身的他开始缓解罗马帝国的“三世纪危机”。公元275年,他本打算远征萨珊波斯帝国,但在色雷斯被手下暗杀。在之后的内战中,普罗布斯获得帝位,他随后平定了东部和西部的数次叛乱,确保了罗马的统一。普罗布斯也有入侵萨珊波斯的计划,但他在公元280年也因兵变被杀。继位的卡鲁斯随后带着一个儿子进攻萨珊波斯,入侵了美索不达米亚,围攻了泰西封。当时,萨珊波斯的巴赫拉姆二世正在东部镇压他兄弟发起的叛乱。罗马军队在美索不达米亚的作战本来很顺利,但卡鲁斯突然于公元283年死在美索不达米亚,其子则率领军队回到了罗马帝国。下一任罗马皇帝戴克里先急于解决罗马内部事务,因此同巴赫拉姆二世签订了条约确定萨珊波斯与罗马的边界。此后,巴赫拉姆二世专心对付他的兄弟霍尔木兹,戴克里先也集中精力镇压罗马内乱。条约把亚美尼亚分成两部分:梯利达特斯三世拥有西亚美尼亚,巴赫拉姆二世的兄弟纳塞赫则统治更大的东部亚美尼亚(之后被称为波斯亚美尼亚)。

同一年,巴赫拉姆二世彻底击败了叛乱的霍尔木兹,并将自己的儿子任命为锡斯坦的总督。但是,公元286年,梯利达特斯三世在戴克里先的支持下,起兵反抗萨珊波斯。他在野战中两次击败萨珊波斯军,为亚美尼亚赢得了自由。

公元293年,巴赫拉姆二世的儿子巴赫拉姆三世继位。由于当时巴赫拉姆三世还未成年,许多贵族认为他无力抵抗罗马帝国的入侵。他的叔叔纳塞赫得到贵族的效忠,并前往美索不达米亚最终成了皇帝。

公元296年,亚美尼亚的梯利达特斯三世的入侵惹恼了纳塞赫。他率军入侵了 亚美尼亚。在萨珊波斯军队的进攻下,梯利达特斯三世逃离亚美尼亚。罗马帝国的戴克里先命令他的女婿伽列里乌斯率领军队去帮助梯利达特斯三世。纳塞赫回师美索不达米亚途中,和伽列里乌斯率领的罗马军队进行了两场未分出胜负的战役。在第三场卡利尼古姆战役中,萨珊波斯军队击败了罗马军队。

公元298年,伽列里乌斯率领罗马军队再次进攻萨珊波斯,并在亚美尼亚两次击败萨珊波斯军队。在第二次萨塔拉战役中,纳塞赫妻儿被俘,仅以身免。随后,伽列里乌斯率军进入米底地区,在埃尔祖鲁姆再次获胜。之后,他攻陷尼比西斯和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公元299年,纳塞赫同戴克里先和伽列里乌斯签订和平协议(《尼西比斯条约》),换回了他的家人与国家和平。他割让了美索不达米亚部分地区,把亚美尼亚还给了梯利达特斯三世,并同意罗马人选择高加索伊比利亚的国王。可以说,萨珊波斯帝国此前的扩张成果化为乌有。条约签订一年后,纳塞赫于悲愤中去世。

公元302年,纳塞赫之子霍尔木兹二世继位。他在军事上没什么建树,且无法控制国内的贵族。当时,萨珊波斯的国内局势开始动荡,锡斯坦和贵霜沙都陷入了震荡之中。对萨珊波斯帝国而言,最为糟糕的是,亚美尼亚在此期间接受了基督教。

公元330年,亚美尼亚国王梯利达特斯三世接受了王室成员格列高利的传教,从此皈依基督教,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亚美尼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与萨珊波斯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

总之,沙普尔一世后,萨珊波斯帝国变得停滞不前。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的权力开始扩大,他们和大贵族一起干涉沙汗沙的继承权。在争夺继承权的影响下,萨珊波斯军队也遭到了削弱。反观罗马帝国,戴克里先皇帝先是推行四帝共治制,使罗马暂时稳定,“三世纪危机”告一段落。随后,他又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野战军,限制禁卫军的权力。双方的此消彼长,使沙普尔一世的大部分战果在接下来的萨珊波斯沙汗沙的统治中逐渐丢失。

鏖战罗马

公元309年,在一次围猎中,霍尔木兹二世被罗马帝国的阿拉伯盟友——加萨尼王国的军人打伤,随后被萨珊波斯贵族杀死。霍尔木兹二世死后,其长子阿杜尔·纳塞赫被选为统治者,但很快也被贵族和祭司杀害。霍尔木兹二世的另一个成年儿子霍尔木兹则被贵族监禁。最后,霍尔木兹二世尚在襁褓中的儿子沙普尔二世被送上了王座。传说,沙普尔二世是遗腹子,贵族和祭司把王冠放在怀着他的母亲的肚子上,宣布其继位。沙普尔二世幼年时,贵族和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们统治着帝国。

沙普尔二世继位后不久,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部落入侵萨珊波斯帝国。3世纪末,也门地区的马里卜大坝溃堤,阿拉伯半岛南部的阿拉伯人开始向外迁徙,来到了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的边境地带。此后,这些阿拉伯人深入萨珊波斯领土,试图征 服萨珊波斯南部地区,但萨珊波斯的根基并未被动摇。之后,这些阿拉伯人定居在卡伦河的两岸,并以此为基地掠夺周边城市和村庄,泰西封也曾受到过这些阿拉伯人的威胁。

◎ 沙普尔二世的银制半身像

公元325年,已成年的沙普尔二世立刻组织军队对阿拉伯人进行报复。他率领军队从法尔斯出发,进攻西南边境的阿拉伯部落,随后进攻阿拉伯半岛的波斯湾沿岸,最后进军阿曼的哈杰尔山脉。战后,一些阿拉伯人被赶进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地区,波斯湾彻底被萨珊波斯帝国掌控。一些阿拉伯部落被迫在萨珊波斯定居。为了避免阿拉伯人再次长驱直入,沙普尔二世建造了一道被称为“阿拉伯之墙”的城墙。这个城墙大约在希拉城附近,因而希拉城被称为“沙普尔的壕沟”。

在此期间,作为萨珊波斯帝国老对手的罗马帝国,由于终结了“三世纪危机”的戴克里先在公元305年退位,再次陷入内战。最终君士坦丁一世战胜了其反对者,成为西罗马帝国皇帝。李锡尼则控制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双方暂时和平共处,形成了两帝并立的局面。

公元323年,君士坦丁一世进攻罗马帝国东部地区,罗马帝国再次统一。君士坦丁大帝统一罗马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并迁都君士坦丁堡。在解决了北方的蛮族入侵后,他专心于罗马的内部建设,使萨珊波斯的西部边境暂时安全。于是,自纳塞赫和戴克里先议和后,萨珊波斯与罗马之间享受了40年的和平时光。

解决了阿拉伯人的威胁后,沙普尔二世开始关注与罗马交界的西部边境。当时,因为都将基督教定为国教,罗马帝国同亚美尼亚之间的联系变得紧密了。而沙普尔二世对基督教的迫害也使得罗马帝国愤怒不已。

君士坦丁大帝晚年时,计划进攻萨珊波斯,并写信给沙普尔二世,要求他善待住在萨珊波斯的基督徒。公元336年,君士坦丁大帝病重,进攻萨珊波斯的远征被取消。第二年,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继位,随后罗马帝国与萨珊波斯帝国爆发战争。虽然沙普尔二世曾三次围攻罗马帝国占据的尼西比斯,但并没有真正占据优势。公元341年,亚美尼亚与萨珊波斯建立同盟关系。在公元348年的辛卡拉战役中,起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击败萨珊波斯军队,占领了其营地;之 后,沙普尔二世重整军队展开夜袭,击败了罗马军队。虽然罗马帝国在东部的要塞防御体系有效阻挡了沙普尔二世的继续推进,但维特拉等要塞还是沦陷了。

◎ 罗马帝国晚期内战中的罗马军团和罗马重骑兵

◎ 尤里安的远征路线(实线为尤里安主力的进军路线,虚线为普罗科比北方军的行军路线)

公元353年—358年,匈尼特人和其他游牧部落从中亚入侵了萨珊波斯和笈多帝国,迫使沙普尔二世把注意力转向萨珊波斯的东部。经过一系列战斗后,匈尼特人和萨珊波斯议和,国王格伦巴底斯还答应与沙普尔二世一同进攻罗马。

公元359年,沙普尔二世在匈尼特人的支持下进攻叙利亚,围攻阿米达城。经过73天的围攻,阿米达城被攻陷。由于格伦巴底斯的儿子在攻城战中被杀,所以萨珊波斯将城中的人迁到胡齐斯坦。这次耗时漫长的攻城战也使沙普尔二世的军队损失巨大。公元360年,沙普尔二世出兵攻陷辛加拉和比扎博得。

公元355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封尤里安为“西方的恺撒”。之后的数年里,尤里安到帝国西部平定高卢地区的日耳曼部落叛乱。他于公元356年收复阿格丽匹娜殖民地,并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中击败阿勒曼尼人。公元358年,他征服下莱茵河地区的撒利法兰克人,并将他们迁至托克桑德利亚。在高卢期间,尤里安减轻了当地税赋,并直接管理比利时高卢行省。公元360年2月,尤里安的部队在巴黎拥立尤里安为皇帝,与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正式决裂。6月,尤里安大军来到意大利,此时,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已经病死,遗嘱承认尤里安为皇位继承人。

公元363年,罗马军队兵分两路进攻萨珊波斯。罗马将军普罗科比率领3万人向北方的尼西比斯进军。这支偏师在亚美尼亚人的支持下,试图采用迂回战术南下萨珊波斯,攻击米底和阿迪亚波纳。尤里安则率领6万人的罗马主力沿着幼发拉底河向萨珊波斯的首都泰西封进军。尤里安的军队一路攻城夺地,多次击败沙普尔二世,于当年5月兵临泰西封。在泰西封附近,罗马军再次击败萨珊波斯军,攻占了泰西封的郊区。不过,萨珊波斯主力趁罗马军四处劫掠时全部撤退回泰西封,罗马军再也不能攻陷拥有坚固城防的泰西封。

随后,尤里安下令烧毁自己的军舰,然后深入萨珊波斯帝国内陆,希望能够扩大战果。此时,普罗科比却在亚美尼亚缓慢行进,没有同尤里安会合。沙普尔二世又在美索不达米亚进行焦土政策,使罗马军队陷入了断粮的境地。无奈之下,尤里安只得率军撤退。同年6月,罗马军和紧追而来的萨珊波斯军在马拉加展开激战。此战,萨珊波斯投入了战象。虽然罗马军队曾在汉尼拔时期看到过战象,但那是数个世纪之前的事情了。尽管如此,尤里安还是取得了胜利。但萨珊波斯军队的大部也有序地撤退了。罗马人虽然取得了胜利,却因为物资的缺乏和人员的伤亡变得越来越脆弱。几天后,在萨迈拉,罗马军虽然在一开始抵挡住了萨珊波斯军潮水般的进攻,但右翼最后还是陷入混乱之中。尤里安得知后,没穿盔甲便赶去右翼支援,结果在混战中被一支长矛击中。尽管遭此重变,萨珊波斯依旧无法击败罗马军队。双方在战斗中都有许多高级将领和众多士兵 战死。当晚,尤里安在他的营帐中去世。是谁掷出的长矛,至今依旧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萨珊波斯人,也有人认为是尤里安军中心怀不满的基督徒。此后不久,罗马军队便在战场上推立约维安为新任皇帝。约维安急于结束战事,便与萨珊波斯签订了停战和约(罗马人口中的《耻辱条约》),割让了美索不达米亚东部和亚美尼亚及其相邻地区,包括尼西比斯在内的15座堡垒。随后,约维安率领幸存部队离开美索不达米亚,返回君士坦丁堡。约维安意外身死后,继位的瓦伦斯皇帝本想立刻报复萨珊波斯,但君士坦丁堡突然发生了叛乱。直到公元366年,他才平息内乱。之后,瓦伦斯又不得不去处理巴尔干的日耳曼部落——哥特人的叛乱。

◎ 马拉加战役

至于亚美尼亚,这段时期也是混乱不堪。梯利达特斯三世曾试图在罗马和萨珊波斯的争端中保持独立,结果被沙普尔二世杀死。他的儿子阿尔沙克二世即位后,初期也想在罗马和萨珊波斯间维持平衡,但后来还是加入了尤里安对萨珊波斯的远征。不过,借道亚美尼亚的罗马帝国远征军行动迟缓并且争吵不休,阿尔沙克二世最终选择坐视尤里安失败。

《耻辱条约》签订后,亚美尼亚和高加索伊比利亚都落入了萨珊波斯的掌控,而且罗马人不能再参与亚美尼亚的事务。亚美尼亚国王阿尔沙克二世随后被萨珊波斯人俘虏,直至去世。此后,萨珊波斯派遣总督和驻军到亚美尼亚,开始掌管亚美尼亚。高加索伊比利亚也在萨珊波斯的控制中,沙普尔二世在其东部任命阿萨帕库勒斯为国王,罗马皇帝瓦伦斯则在西部扶持萨洛马克思为国王。公元377年,亚美尼亚被沙普尔二世和瓦伦斯分为两部分。不过,此后高加索地区保持了相对和平的状态。

王权、教权之争

《耻辱条约》签订后,除了公元421年、422年、440年,萨珊波斯与罗马发生过冲突外,其余时候两国都处于和平状态。虽然这段时期萨珊波斯帝国的沙汗沙较为软弱,但沙普尔二世建立的行政制度依然健全,帝国的行政机器照常运转。罗马则因蛮族入侵而焦头烂额,所以对萨珊波斯还算友好。

公元379年,沙普尔二世去世,他的弟弟阿尔达希尔二世成了萨珊波斯的沙汗沙。在他统治下,基督徒被残酷迫害,但其人民却认为他是最善良的沙汗沙,因为在他统治的四年里,他从未向人民收税。阿尔达希尔二世统治时,亚美尼亚的国王虽然还属于阿尔萨息家族,但大权在握的却是马米科尼扬家族。传言该家族的首领姆瑟加·马米科尼扬与罗马密谋,因而被当时的亚美尼亚国王杀害。他的兄弟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因此反叛,对抗国王和萨珊波斯军队。最后,三方达成协议,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被任命为军事长官,萨珊波斯军队则继续驻扎在亚美尼亚。之后,事情却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曼努埃尔·马米科尼扬得知了萨珊波斯军想要抓捕他的错误消息,愤怒不已的他进攻了萨珊波斯帝国的驻军,屠杀了1万人。不久, 他便去世了,亚美尼亚王国也随之陷入混乱。为了让边境平静下来,罗马和萨珊波斯开始谈判。不过这场谈判还没结束,阿尔达希尔二世就去世了,其后续事宜由继位的沙汗沙——阿尔达希尔二世之子沙普尔三世接手。

第二年,罗马和萨珊波斯终于就亚美尼亚王国达成协议。根据条约,亚美尼亚被罗马及萨珊波斯瓜分,罗马控制亚美尼亚西部,萨珊波斯则重新掌管亚美尼亚其余地区。此后,萨珊波斯和罗马建立起友好关系。

公元388年,沙普尔三世死于贵族们的谋杀,其子巴赫拉姆四世继位。

公元389年,作为萨珊波斯帝国附庸的亚美尼亚国王同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秘密签订条约:罗马扶持他成为统一的亚美尼亚王国国王,亚美尼亚则与罗马结盟。于是,接到消息的巴赫拉姆四世囚禁了亚美尼亚国王。就这样,在巴赫拉姆四世统治时期,亚美尼亚彻底失去独立。该国西部地区成为罗马的一个行省,东部地区则处于巴赫拉姆·沙普尔的统治下。他在公元394年成为亚美尼亚国王。

公元395年,匈人入侵萨珊波斯帝国,并进入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亚述地区的很多村庄被摧毁,许多人被俘。巴赫拉姆四世之后派兵击败了匈人,抢回了匈人掠夺的财产和俘虏。由于萨珊波斯抵挡住了匈人,匈人便绕道西进,使欧洲进入了“蛮族入侵”时代。

公元399年,巴赫拉姆四世的一些行为让人难以忍受,最终被自己的士兵谋杀了。三位沙汗沙都被谋杀的事实表明,沙普尔二世死后的萨珊波斯帝国,其贵族和祭司的权力某种程度已不受王权掌控。因此,在萨珊波斯帝国内,对基督徒和其他宗教信徒的压迫仍在继续。

同年,巴赫拉姆四世的弟弟伊嗣俟一世继位。他奉行同罗马交好的政策。在其统治早期,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迪乌斯将儿子狄奥多西二世托付给他。公元408年,阿卡迪乌斯去世,伊嗣俟一世为狄奥多西二世的继位提供了支持。另外,在统治早期,他还奉行宗教宽容政策,停止迫害基督徒和犹太人,允许信仰基督教。事实上,在伊嗣俟一世统治期间,聂斯脱利派教会在公元410年召开了第一次主教会议,基督教成了萨珊波斯的宗教之一。因此,他被称为亲基督教的君王。不过,在他统治晚期,由于一群极端的基督教徒试图烧毁泰西封的圣火神庙,迫害基督徒的事情再次发生。当时,萨珊波斯试图在亚美尼亚推行琐罗亚斯德教。为了压制对此不满的亚美尼亚贵族,伊嗣俟一世的长子沙普尔被任命为亚美尼亚国王。

公元414年,伊嗣俟一世在赫卡尼亚地区被贵族杀害。沙普尔马上离开亚美尼亚,前往泰西封继承王位。他的统治十分短暂,因为他也没有逃脱被贵族杀害的命运。此后,贵族把巴赫拉姆四世的儿子库思老送上了王位。从这可以看出,贵族有多厌恶伊嗣俟一世,以至于他的儿子沙普尔也没有逃脱被杀害的命运。

此时,伊嗣俟一世的另一个儿子巴赫拉姆正在萨珊波斯的附庸国莱赫米的希拉 城。莱赫米人本来祖居阿拉伯半岛最南端的也门,公元290年以前,他们迁到幼发拉底河右岸的广阔沙漠,以游牧和劫掠为生。此前在萨珊波斯沙汗沙纳塞赫的王位战争中,他们与纳塞赫是盟友,纳塞赫登基后,莱赫米便成了萨珊波斯的附庸国。纳塞赫允许莱赫米人在幼发拉底河附近定居。在那里,莱赫米人建立了自己的都城希拉城。此后,莱赫米人为萨珊波斯守卫边疆,防范其他阿拉伯人以换取免税权。他们还在萨珊波斯的资金支持下,经常横穿叙利亚沙漠去侵袭罗马及罗马在叙利亚的附庸国——加萨尼王国,以免他们打劫萨珊波斯的城市和商人。因此,莱赫米国王在萨珊波斯宫廷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最终,在莱赫米国王蒙齐尔·伊本·努曼的帮助下,巴赫拉姆率领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大军返回,迫使库思老在公元421年退位。同年,巴赫拉姆继位,是为巴赫拉姆五世,库思老此后的命运则无人知道。

◎ 萨珊帝国的银马头

巴赫拉姆五世继位后,便开始迫害基督徒,使萨珊波斯和东罗马之间爆发了战争。同年,东罗马将领阿尔达布里率军进入亚美尼亚,击败了萨珊波斯将领纳塞赫,并围攻了尼比西斯。巴赫拉姆五世率援军到来后,阿尔达布里便率军撤退,萨珊波斯军进而围攻东罗马帝国的塞奥多西奥波利斯。

公元422年,巴赫拉姆五世和狄奥多西二世签订和平协议。协议声明:萨珊波斯帝国内的基督徒和东罗马帝国内的琐罗亚斯德教教徒都享有宗教自由。

同东罗马议和后,巴赫拉姆五世随即就征服了亚美尼亚,扶持名叫阿尔塔克斯的王族成员当国王。新任国王性格暴虐,十分失望的亚美尼亚贵族再次寻求萨珊波斯的帮助,以推翻他们的国王。公元428年,巴赫拉姆五世废除阿尔塔克斯,将亚美尼亚变为一个直属行省,亚美尼亚进入“波斯总督”时期。

巴赫拉姆五世统治晚期,东部的游牧部落嚈哒(yàn dā)人入侵萨珊波斯,蹂躏了北部地区,然后又入侵呼罗珊地区。猝不及防的巴赫拉姆五世向嚈哒人的可汗求和,可汗也接受了。但随后,巴赫拉姆五世率军夜袭了放松警惕的嚈哒人。嚈哒人惊慌失措,遭到痛击,他们的可汗也在战斗中被杀。萨珊波斯军一路追杀到阿姆河,其中一个将领甚至深入嚈哒人的腹地且取得了胜利。

关于巴赫拉姆五世的传说还有许多,比如他征战东罗马、突厥、印度及非洲的 冒险故事,以及对狩猎情有独钟等等。他特别爱狩猎野驴,还得了个“野驴”的绰号。

公元438年,巴赫拉姆五世去世,其子伊嗣俟二世继位。公元440年,伊嗣俟二世进攻东罗马,但没成功,双方议和。随后,伊嗣俟二世进军亚美尼亚,击败当地叛军。他宣布琐罗亚斯德教是亚美尼亚的官方宗教,导致亚美尼亚的基督徒发生叛乱。公元451年,在阿瓦拉耶战役中,以瓦尔丹·马米科尼扬为首的亚美尼亚军被人数占优的萨珊波斯军击败,许多亚美尼亚人被迫迁到萨珊波斯东部地区。亚美尼亚的基督徒此后一直没有忘记这场惨败,并将这次战役作为他们和琐罗亚斯德教对抗的象征。总之,伊嗣俟二世奉行琐罗亚斯德教至上的政策,残酷迫害萨珊波斯境内的基督徒和犹太人。

◎ 阿瓦拉耶战役的油画

公元453年,伊嗣俟二世率军在呼罗珊驻扎了一段时间,以应对嚈哒人和寄多罗人的威胁。经过一系列战斗后,伊嗣俟二世基本摧毁了崛起的寄多罗人,萨珊波斯帝国再次掌控了巴克特里亚。之后,伊嗣俟二世进军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尔巴尼亚,并在那里防御西进的匈人。

嚈哒人入侵

公元457年,伊嗣俟二世去世。当时,其长子霍尔木兹正在泰西封,次子卑路斯驻扎在锡斯坦。霍尔木兹三世继位后,卑路斯逃往东边的呼罗珊,向嚈哒人的可汗请求援军。随后,卑路斯统率以寄多罗人和嚈哒人为主的军队,回国争位。霍尔木兹三世被击败,泰西封在公元459年被卑路斯控制。在这次内战中,高加索的阿尔巴尼亚趁机独立。卑路斯一世即位后,进军阿尔巴尼亚,并重新征服了那里。之后,他允许亚美尼亚人重新信仰基督教。此外,他还同东罗马帝国皇帝签订协议,共同防守高加索地区的山口。

公元460年,寄多罗人大举入侵萨珊波斯,刚结束内战的卑路斯一世无力阻挡,不得不向东罗马帝国求援,但遭到拒绝。后来,卑路斯一世同寄多罗人议和,承诺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寄多罗人的首领昆汗斯。然而,卑路斯一世打算让其他女子冒充妹妹,该伎俩被识破后,恼羞成怒的寄多罗人再次入侵萨珊波斯。公元467年,卑路斯一世在嚈哒人的帮助下,彻底击溃寄多罗人。但嚈哒人随后占据了那些被寄多罗人占领的土地,将寄多罗人作为附庸。

不久后,实力大增的嚈哒人背叛卑路斯一世,进攻萨珊波斯边境并攻占了巴尔赫。公元469年,卑路斯一世率军与嚈哒人作战,惨败,卑路斯一世及随从被俘。这次惨败使萨珊波斯的国力坠入谷底,事实上,他们当时还要向嚈哒人割让领土并进贡,以求换回国王及其随从。萨珊波斯的首席祭司——卑路斯一世之子卡瓦德和女儿成为人质。至于东罗马人为何没有趁机进攻萨珊波斯,是因为东罗马皇帝芝诺要处理内部矛盾而无力东征。

萨珊波斯帝国在东部的一系列军事失败,使高加索地区产生动乱。公元481年,高加索伊比利亚爆发叛乱,宣布独立。被派去平叛的亚美尼亚总督前脚刚走,亚美尼亚便跟着后院起火。亚美尼亚总督战胜了高加索伊比利亚的叛军,重建了萨珊波斯的秩序,但瓦汉·马米科尼扬所率领的亚美尼亚叛军却将赶回亚美尼亚的总督击败。此后,萨珊波斯帝国曾多次派军平叛亚美尼亚,但都失败了。亚美尼亚由此获得了短暂独立。

◎ 嚈哒人的钱币

在萨珊波斯帝国的总督们试图恢复对高加索地区统治的同时,卑路斯一世则专注于东部的战争以雪自己被俘的耻辱。公元484年,他征召了5万名士兵以及数头战象报复嚈哒人。一开始,战斗进行得还比较顺利,萨珊波斯军收复了巴尔赫。嚈哒人可汗库瓦斯纳瓦兹主动求和,但遭到了卑路斯一世的拒绝。萨珊波斯军继续向赫拉特进军,嚈哒人则封住了他们的退路,将他们包围在一片沙漠。结果,萨珊波斯军没有取胜,卑路斯一世还搭上了自己和七个儿子以及全部士兵的生命。

没有了中央政府的萨珊波斯变得不堪一击,嚈哒人在两年时间内就深入其腹地。同时,萨珊波斯贵族们将卑路斯一世的兄弟巴拉什推上了宝座。巴拉什只统治了萨珊波斯四年时间,为了与嚈哒人求和,他付出了不菲的贡金。此外,他还同亚美尼亚议和,承认瓦汉·马米科尼扬为亚美尼亚的总督。

有研究认为,嚈哒人能够取胜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拥有装备了马镫的骑兵。马镫为游牧民族的弓骑兵提供了更稳定的平台。因此,无马镫的萨珊波斯重骑兵冲锋时在更准确且更强大的弓箭面前损失惨重。快速、灵活的弓骑兵可以用箭矢打乱萨珊波斯重骑兵的队列,然后屠杀他们。中亚游牧民族的弓骑兵和重装骑兵近战时肯定不如萨珊波斯重骑兵,但传统的游牧 战术可以避免这一点——灵活且快速的移动、诈败以及回马射。萨珊波斯重骑兵往往很难捕捉到灵活的弓骑兵。以前,萨珊波斯人经常对罗马人使用这样的战术,而现在他们却成了受害者。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萨珊波斯的弓骑兵在军中的比重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步弓手。萨珊波斯重骑兵在中亚游牧民族面前的多次惨败,也许使他们产生了警醒。此后,萨珊波斯为了应对嚈哒人等中亚游牧民族的威胁,将近战的重骑兵改编成更轻装、更灵活,既可近战又可射箭的通用型骑兵。同时,萨珊波斯东部骑兵的武器装备也受到中亚游牧民族的影响。

公元488年,已经同嚈哒公主结婚的卡瓦德,在嚈哒人和部分萨珊波斯贵族的帮助下进军泰西封。巴拉什被贵族和祭司废黜,卡瓦德一世登基。

刚刚登基的卡瓦德一世不得不面对国内各种问题。统治初期,一个名叫马兹达克的琐罗亚斯德教祭司引起了他的注意,两人后来一起进行了宗教和社会制度改革。马兹达克认为世上存在善(光明)与恶(黑暗)的斗争,他宣扬人人平等,要求实现土地、水源和其他财产的公有。他在下层民众中说教,主张把富人占有的财富和妇女分给穷人;主张节欲和苦修,戒绝肉食;鼓励友爱互助,防止贪欲与争斗。马兹达克的宗教改革成了卡瓦德一世的政治工具。卡瓦德一世削弱贵族、地主和祭司的权力,恩泽那些接受了马兹达克思想的人民大众。很快,帝国的粮仓被发放一空,土地被重新分割给农民。结果,不满的贵族和祭司在公元496年逮捕并囚禁了卡瓦德一世,推举的他兄弟扎马斯普登上了宝座。不过,卡瓦德一世在妹妹的帮助下离开监牢,逃到嚈哒人居住的地区。他在那里召集起一支军队,并于公元499年重新登基,扎马斯普主动退位。这件事揭示了萨珊波斯帝国当时的窘境,在那段混乱的岁月里,一小支军队就能击败贵族与祭司的联盟。

在嚈哒人的帮助下,卡瓦德一世虽然再次登基,但也背负了沉重的债务,再加上国内爆发饥荒,他不得不向东罗马帝国皇帝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求助,但被拒绝。至此,萨珊波斯和东罗马之间的和平时期就此结束,双方开始了漫长的战争。首先发动战争的是卡瓦德一世,他成功入侵亚美尼亚,并夺取了东罗马占领的狄奥多西奥波利斯。之后,他从亚美尼亚西进,包围并攻占了东罗马掌控下的阿米达城。接着,他继续向西,围攻奥斯若恩和埃德萨,掠夺了一些战利品。就在东罗马和萨珊波斯打得如火如荼之际,匈人入侵了亚美尼亚,这促使两国在公元506年签订和约。萨珊波斯获得赔款后,将阿米达归还给了罗马人。之后,嚈哒人陷入内乱,萨珊波斯东部恢复平静。

公元526年,卡瓦德一世试图让信仰基督教的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改信琐罗亚斯德教,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瓜拉姆一世转而向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大帝求援。东罗马与萨珊波斯因亚美尼亚领土问题本就有争执,加上这事一掺和,两国再次开战。在公元527年的战事中,美索不达米亚地 区首当其冲。不过罗马人进犯尼西比斯的行动被击退。公元528年,查士丁尼大帝命令贝利萨留在米恩杜欧斯修筑要塞,萨珊波斯人获悉后派兵试图干预。于是,查士丁尼大帝又征调一支叙利亚部队去支援贝利萨留。这一战,萨珊波斯军获胜。东罗马军损失惨重,许多士兵被俘。战后,萨珊波斯军摧毁了尚未建成的要塞。

◎ 东罗马帝国马赛克壁画中的查士丁尼大帝(最中间的那位)和贝利萨留将军(查士丁尼大帝左边的那位)

公元530年,卡瓦德一世派了4万人进攻达拉城。当时,贝利萨留率领2.5万人在此防守。战前,贝利萨留挖了一些壕沟来阻挡萨珊波斯骑兵。开战第一天,双方只进行了一些勇士间的对决。第二天,萨珊波斯军获得了来自尼西比斯的1万援军。双方开始互相射箭,进行干扰。萨珊波斯军先进攻东罗马军左翼,但由于壕沟的阻挡,萨珊波斯骑兵被东罗马骑兵击退。随后,萨珊波斯军派出精锐不死军骑兵进攻,但也因沟渠被打退。贝利萨留随后利用预备骑兵反击,萨珊波斯军被分割击败,伤亡约5000人,但主力尚存。

公元531年,贝利萨留得知萨珊波斯军计划越过幼发拉底河进军克曼尼地区,而且可能会进入叙利亚,便率军追击萨珊波斯军,并成功迫使后者在卡利尼古姆附近驻扎。当时,萨珊波斯军约有15000名骑兵、5000名莱赫米王国盟军。贝利萨留的军队则是东罗马和辅助部队组成的2万名步骑混合兵。双方均沿着战场东部边缘的幼发拉底河布阵。战斗以大规模对射开始,萨珊波斯军在精准度和风向方面都占有优势。随后,萨珊波斯骑兵和东罗马军中的匈人骑兵对决。此外,萨珊波斯骑兵和莱赫米盟军还进行了一次突击,粉碎了东罗马帝国的加萨尼盟军,贝利萨留的右翼因此溃败。贝利萨留反应迅速,立刻命令他现存的部队转向90度,背靠幼发拉底河。他命令步兵排出密集队形来抵抗萨 珊波斯军,以免被全部消灭。萨珊波斯骑兵对固守的东罗马军队发动了数次冲锋,但没能彻底击溃敌人。贝利萨留率残存的东罗马士兵撤退,获胜的萨珊波斯军也损失惨重。因为这次战败,贝利萨留受到革职的处分。

总之,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边界以及在亚美尼亚进行的一系列战役中,双方都没有取得绝对性胜利。公元532年,双方签订和约,归还各自所占土地,结束了这场战争。根据和约,东罗马帝国支付了一笔贡金给萨珊波斯,而高加索伊比利亚依旧是萨珊波斯的势力范围。

国内外局势得到控制后,卡瓦德一世开始推行改革,这对6世纪初的萨珊波斯帝国十分重要,其子库思老受益匪浅。地位稳固后,卡瓦德一世决定对马兹达克教派过河拆桥。公元528年,他在宫廷召开神学会议,其子部署埋伏,出席会议的马兹达克教派教徒包括马兹达克在内,全部被害。此后,马兹达克教派被宣布为邪教,其教徒在萨珊波斯帝国内受到迫害。

库思老一世中兴

公元531年,卡瓦德一世去世,围绕继承权,他的两个儿子各施手段。马兹达克派支持其长子及继承人卡乌斯,而贵族和祭司则支持反马兹达克派的次子库思老。当时,卡乌斯统治着萨珊波斯帝国北部的塔巴里斯坦,与库思老作战,但被击败。

不过,库思老一世登基后,并没有恢复大贵族和大地主阶层的权力。他青睐那些小地主贵族——在中古波斯和波斯-阿拉伯文献中,他们被称为德赫干。德赫干不仅成了萨珊波斯军队的中坚力量,而且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当时,萨珊波斯还进行了税收改革,除了保留之前的土地税外,还增加了商业税。可以说,库思老一世完成了卡瓦德一世的改革,而且还在行政和军事方面进行了创新:

第一,德赫干被纳入萨珊波斯的军事体系,帝国的人力资源和骑兵规模得以扩大。以德赫干为主的萨珊波斯重骑兵被认为是国家部队,他们装备着国家配发的装备和马匹,并能定期得到薪金和补贴。

第二,萨珊波斯军中的轻骑兵特别是骑射手的地位明显下降。外国人被招募来填补骑射手的角色,辅助萨珊波斯军作战。

第三,唯一的伊朗大将军(伊兰-斯帕赫贝德),被四个地方将军(斯帕赫贝德)取而代之,四个边疆总督(玛尔兹班)也被四个斯帕赫贝德各自的下属取代。每个斯帕赫贝德都守卫帝国的一部分。东部的斯帕赫贝德保卫呼罗珊、锡斯坦和克尔曼;南部的监视波西斯、苏萨、胡齐斯坦以及波斯湾的漫长海岸线;北部的保护米底、库尔德斯坦、阿塞拜疆和埃兰以及高加索地区(比如德本山口);西部的被任命去守护最重要的经济贸易区、农业区、最容易受到东罗马攻击的美索不达米亚。每个斯帕赫贝德还要负责征召部队。理论上,每个斯帕赫贝德可以管理全国军队的四分之一,但实际上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第四,为了保卫萨珊波斯帝国的边境,库思老一世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建立了防御边墙,类似中国的长城和不列颠北部的 哈德良长城。东北部的戈尔甘平原沿线边墙防御嚈哒人,西北部的边墙在高加索群山中,东南部也有,西南部边墙被称为“阿拉伯人之墙”。同时,库思老一世在国内兴建了许多道路,方便军队调动。此外,他也修建驿站,为信使和旅客提供休息的场所。

公元532年,库思老一世同查士丁尼签订了有利于萨珊波斯人的和约。这个和约被称为《永恒和平》。萨珊波斯人从罗马人手中获得了黄金,并控制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伊比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罗马人还放弃了他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一些要塞。

◎ 位于伊朗共和国德黑兰法院的库思老一世雕像

公元540年,库思老一世打破了萨珊波斯和东罗马之间的和约,因为他得到了哥特国王维提吉斯在意大利、北非同查士丁尼大帝作战的消息。此外,亚美尼亚人也请求萨珊波斯伸出援手。于是,库思老一世进攻东罗马帝国控制下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叙利亚,并进军安条克。由于公元525年—526年的大地震,安条克受损的城墙还未修复,因此很快被攻占和洗劫一空。萨珊波斯军还放火焚城。安条克城被攻陷后,居民被掠夺到萨珊波斯。很快,贝利萨留被查士丁尼大帝派到东方对付萨珊波斯军。公元541年,他发动尼西比斯战役,但由于城防坚固、守军众多,最终撤军。公元542年,库思老一世再次进攻美索不达米亚,但进攻谢尔吉欧波利斯失败。此后,库思老一世收到拉齐卡王国的求援,于是北上高加索地区。在此期间,由于鼠疫在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流行,双方战斗力均被削弱。

公元543年,查士丁尼大帝派出3万人进攻亚美尼亚。此时,留守亚美尼亚的萨珊波斯驻军不过4000人。结果,轻敌的东罗马军遭到埋伏,大败而归。与此同时,库思老一世在拉齐卡地区战胜东罗马军,并攻占了他们的据点——黑海岸边的佩特拉。公元544年,库思老一世再次率军进攻叙利亚,围攻埃德萨。之后,由于久攻不下,萨珊波斯被迫撤军,撤退前,他们从当地居民那里勒索了大量黄金。公元545年,萨珊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签订了一个为期五年的停火协议。

公元548年,拉齐卡王国倒向东罗 马帝国。公元548—549年,东罗马军和拉齐卡军一同作战,取得了对萨珊波斯军的多次胜利,但重要城市佩特拉城依旧掌握在萨珊波斯军手中。公元551年,佩特拉城终于被东罗马和拉齐卡联军攻占,但萨珊波斯军很快发动反攻控制了拉齐卡的东部地区。此后,双方进行拉锯战。公元562年,查士丁尼大帝与库思老一世在达拉城签订了为期五十年的停战协议,萨珊波斯承诺从拉齐卡地区撤军,相应地,东罗马帝国向萨珊波斯支付贡金。

◎ 萨珊银盘,上面的动物分别是猎鹿、猎狮和猎野猪。

◎ 萨珊波斯在6—7世纪的军事行动

同东罗马帝国议和后,库思老一世将注意力集中到帝国东部的嚈哒人身上。虽然国家已经恢复国力,但萨珊波斯人对数十年前的惨败还心有余悸。可喜的是,突厥的崛起为萨珊波斯带来了福音:陷入分裂和内乱的嚈哒人被迫多线作战。公元557年,嚈哒被萨珊波斯和突厥联军彻底击败,领地被分割:阿姆河以北属于突厥,阿姆河以南属于萨珊波斯。残存的嚈哒则成了突厥的附庸。公元565年,嚈哒人又一次入侵,但被萨珊波斯挫败。

同年,查士丁尼大帝去世,查士丁二世成了新皇帝。查士丁二世以亚美尼亚叛乱为借口,拒绝向萨珊波斯支付贡金,和约就此结束。公元571年,由于亚美尼亚和高加索伊比利亚爆发了反对萨珊波斯帝国统治的起义,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再次开战。与此同时,东罗马和突厥结盟,以对抗萨珊波斯和阿瓦尔联盟。公元572年, 为了支援亚美尼亚叛乱,东罗马军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围攻尼西比斯。此后,由于库思老一世援军的到来,围攻尼西比斯的东罗马军被击败。叙利亚被萨珊波斯军蹂躏,达拉城被萨珊波斯军攻陷。公元573年,萨珊波斯在高加索、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等地都收获颇丰。库思老一世再次攻占达拉城,这对患病的查士丁二世造成了巨大打击:他犯了疯病,然后退位。随后,双方签订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停战的条约,但高加索和沙漠地区的战火依旧。

库思老一世统治晚期,萨珊波斯在阿拉伯半岛大肆扩张,也门被纳入其统治范围。

在伊斯兰教诞生前的也门,犹太教的影响力比基督教强得多。6世纪早期的也门希木叶尔王朝末代君王阿布·努瓦斯,就是犹太教阿拉伯人。他对基督徒的迫害甚至使查士丁尼大帝去信给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基督教国王尼加斯,希望后者能够派军渡过红海入侵也门。东罗马此举也许是希望,基督教能够掌握红海到印度这一贸易之路的控制权。尼加斯成功征服了也门,由于阿比西尼亚军拥有战象,这次征服被阿拉伯人称为“象年之战”。公元523年,也门的阿拉伯人爆发了反对阿比西尼亚人的起义。于是,通过东罗马战船,又一支阿比西尼亚军被运到也门。随后,阿比西尼亚将领阿布哈拉摧毁了也门的多神教神庙,并试图攻击麦加,摧毁 著名的圣殿——克尔白。不过,阿比西尼亚军在这次战役中被击败了。但此后,阿布哈拉得到了阿拉伯中部亲东罗马反萨珊波斯的金达部落的帮助。也门再次成了阿比西尼亚的殖民地。

◎ 位于今埃塞俄比亚的圣玛丽教堂遗址,阿比西尼亚人在公元4—5世纪就皈依了基督教。

◎ 刻画了萨珊国王与贵族宴会场面的银盘

公元570年,也门统治者的兄弟赛义夫·本·济·亚赞要求库思老一世介入也门事务,以赶走阿比西尼亚人。库思老一世派将军瓦赫里兹率军——其中有800名打算将功赎罪的萨珊波斯重骑兵——从海路来到亚丁湾。他们登陆后占领了也门的首都萨纳。在其帮助下,赛义夫成了也门国王,也门成为萨珊波斯的附庸国。此后,萨珊波斯在阿拉伯南部建立据点,控制了东方的海路贸易。

为了重建与东方的贸易,东罗马不断为阿比西尼亚提供帮助,阿比西尼亚人返回也门并杀死了赛义夫。公元598年,萨珊波斯再次派军入侵也门并驻军于此,也门正式成为萨珊波斯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也门的马里卜大坝此时因地震或洪水被毁,时刻提防阿比西尼亚人的萨珊波斯军无力修复大坝,也门的灌溉系统大面积瘫痪。大批阿拉伯人离开家乡,迁到阿拉伯半岛中部和北部。阿拉伯南部的文明中心也门衰落了,但作为重要贸易中转站的麦加和麦地那却相继崛起,为穆斯林的崛起间接创造了条件。穆斯林崛起前,也门一直是萨珊波斯的一部分。穆斯林崛起后,驻扎在也门的萨珊波斯军的后代皈依伊斯兰教,在领袖卑路斯的率领下为穆斯林而战。

新皇帝提比略上台后,东罗马与萨珊波斯的战场转移到了高加索地区。公元575年,萨珊波斯试图通过入侵亚美尼亚迫使东罗马议和,但当地的反抗力量使萨珊波斯军举步维艰。与此同时,萨珊波斯和莱赫米盟军入侵叙利亚,在米利蒂尼附近被东罗马军击败,很多士兵溃逃时淹死在幼发拉底河。随后,东罗马军深入萨珊波斯境内,攻击了阿特罗帕特尼地区。所幸,罗马军在亚美尼亚的暴行引起了当地人反感,最终萨珊波斯军在亚美尼亚赢得了胜利。公元578年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再次成为战场,萨珊波斯军主动进攻东罗马领土,被东罗马将领莫里斯击败。东罗马军便入侵了萨珊波斯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库思老一世再次试图议和,但他在公元579年去世,议和终止。

被称为“哲学王”的库思老一世热爱文化,对文学和哲学很感兴趣,他统治期 间,萨珊波斯的文化空前繁荣。他从印度引进了大批宝贵的书籍,著名的《卡里莱和迪木乃》(古印度的故事集《五卷书》)就是这一时期引入的。而且,他还接收了因查士丁尼大帝关闭新柏拉图主义的雅典学院而前来寻求庇护的学者。当时,中东和西亚都称库思老一世为“阿努希尔万”,即“不朽的灵魂”。

◎ 伊斯兰时代古书中的一页,里面有一张描述库思老一世同大宰相宴会的插图。

东征西讨

库思老一世死后,他的儿子霍尔木兹四世继位。霍尔木兹四世,以“傲慢”、“暴政”而著称,在宫廷内树敌无数。塔巴里曾记载他杀了许多贵族,因而很多人恨他。不过,他虽然对祭司和贵族很严厉,却很爱护平民百姓。

霍尔木兹四世傲慢地拒绝了与提比略皇帝和谈,继续和东罗马帝国开战。公元580年,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巴库里乌斯三世去世,霍尔木兹四世趁机派总督直接统治当地。作为惩罚,东罗马将军莫里斯率军入侵萨珊波斯,他甚至计划入侵米底地区。由于加萨尼国王将莫里斯的计划透露给霍尔木兹四世,莫里斯被迫撤退,但他在东罗马边境击退了萨珊波斯的追军。公元582年,萨珊波斯军入侵东罗马,被击败。由于提比略病情加深,莫里斯被迫返回君士坦丁堡。此后,东罗马军多次入侵萨珊波斯,但都被击败。

6世纪80年代,突厥人开始攻击丝绸之路。公元588年,已成为西突厥汗国附庸的嚈哒人再次入侵萨珊波斯,占领了巴尔赫,并围攻巴达吉斯和赫拉特,游牧民族的部队再一次渗透到了萨珊波斯帝国的心脏。巴赫拉姆·楚宾率军抵抗,公元588年4月,他们在赫卡尼亚山区成功伏击了突厥和嚈哒联军。第二年,巴赫拉姆·楚宾收复巴尔赫。随后,他越过阿姆河,成功击退了突厥人的反击,继而攻占了西突厥占领的嚈哒人土地。据说,巴赫拉姆·楚宾在战斗中射杀了东突厥可汗莫赫(中文资料中的处罗侯)。这次胜利使他在帝国内闻名。随后,他被派去对抗生活在高加索地区的可萨人,并再次取胜。之后,他被任命为对抗东罗马的指挥官,并在亚美尼亚击败了东罗马军。但在阿拉克斯河,他败给了东罗马军。霍尔木兹四世一直忌惮他,曾几次污蔑他,对他进行不实的指控,现在,借着战败,霍尔木兹四世要解除他的职务,把他赶出军队。巴赫拉姆·楚宾于是起兵叛乱,进军泰西封。霍尔木兹四世本就不讨贵族和祭司喜欢,于是被杀。他的儿子库思老二世于公元590年登基。但巴赫拉姆·楚宾想自立为王,于是继续进军,库思老二世被击败,被迫逃亡。

在希拉城避难期间,库思老二世为了获得东罗马皇帝莫里斯的帮助,承认交还一些城市,放弃干涉亚美尼亚和高加索地区。莫里斯于是为其提供了以亚美尼亚人为主的军队。库思老二世回国后,于同年击败巴赫拉姆·楚宾。被视为叛徒的巴赫拉姆·楚宾向东逃去。最终,在库思老二世的授意下,他被突厥人杀害。随后,库思老二世和莫里斯签订和约,放弃了拉齐卡和亚美尼亚的大部分。公元597年— 598年,萨珊波斯军进攻巴克特里亚的嚈哒人,被渡过阿姆河的突厥人击败。公元606年,突厥人大举入侵萨珊波斯东部,但不久就在呼罗珊的图斯堡垒被拥有2000名重骑兵的萨珊波斯军击败。此后,突厥人和嚈哒人向西突厥汗国求援。西突厥汗国的援军很快就占领呼罗珊,攻陷了图斯堡垒。突厥人一路掠夺到了伊斯法罕。萨珊波斯将领斯姆巴特迅速重建东部军队,通过一次决战击败了突厥和嚈哒联军。

公元600年,莱赫米王国末代国王努曼三世被库思老二世杀害,莱赫米王国灭亡,萨珊波斯派总督接管了其领地。公元602年,东罗马皇帝莫里斯被杀,谋杀者福卡斯成功登基。库思老二世利用这事为借口,声称要为莫里斯复仇,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再次开战。一开战,库思老二世就着手收复之前和约割让的土地。公元603年,萨珊波斯军进军美索不达米亚,围攻达拉城。公元604年,萨珊波斯军击败东罗马的援军,占领达拉城。之后,埃德萨也陷落了。与此同时,在高加索,库思老二世重新征服亚美尼亚,东罗马驻军基本被击败。公元608年,库思老二世的将军沙欣和沙赫尔巴拉兹合兵一处,入侵卡帕多西亚,并在公元611年攻占了恺撒里亚。

◎ 刻画了萨珊国王和王后宴会场面的银盘

公元608年,东罗马将领希拉克略与担任阿非利加行省总督的父亲老希拉克略起兵反对福卡斯。他们率军从迦太基出发,由海路先后经过西西里岛和塞浦路斯,于公元610年抵达君士坦丁堡,福卡斯的大部分士兵倒戈,希拉克略轻易占领该城。据称,希拉克略亲手处决了福卡斯。当年10月5日,希拉克略正式登基。公元613年,希拉克略及其兄弟西奥多以及东罗马将军尼塞塔斯一起进军叙利亚,试图阻止萨珊波斯军队。萨珊波斯将领沙赫巴勒兹在叙利亚击败他们,并夺取了大马士革和安条克。希拉克略撤退到北部的西里西亚山口,然后再次被追击而来的沙赫巴勒兹击败。许多罗马人被俘,西里西亚也惨遭陷落。失去叙利亚后,东罗马被一分为二,埃及和巴勒斯坦同小亚细亚之间没有了陆路联系。在随后巴勒斯坦的战役中,萨珊波斯得到了犹太人的帮助,因为犹太人不满东罗马的宗教政策。公元614年,沙赫巴勒兹率领萨珊波斯和犹太联军再次击败了东罗马守军,围攻三周后攻占耶路撒冷,获得了包括真十字架在内的众多圣物,其中,真十字架被被送到萨珊波斯。希拉克略精致且华丽 的盔甲也被送去泰西封,直到公元637年。

◎ 库思老一世和库思老二世时的萨珊波斯帝国疆域

◎ 7世纪的欧洲格局

公元614年,萨珊波斯将领沙欣从泰西封出发,一路进军到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卡尔顿,他们甚至能看到君士坦丁堡。随后,萨珊波斯军后撤,巩固安纳托利亚中部地区。公元618年,萨珊波斯军入侵埃及。埃及已有300年没有经历过战争了,亚历山大里亚被围攻一年后陷落,东罗马失去了最大的粮仓。公元619年—622年,安纳托利亚被彻底征服。公元622年,东罗马的海军基地罗德岛被萨珊波斯军攻陷。

不过,萨珊波斯军也因长年征战而疲惫不堪。希拉克略得知后,于公元622年离开君士坦丁堡,在安纳托利亚招募了一支军队开始反攻。7月,希拉克略抵达亚美尼亚。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东罗马军赢得了第一场胜利。虽然这次胜利并没有扭转东罗马的劣势,但却使东罗马军重拾信心。公元625年,萨珊波斯将领沙赫巴勒兹和沙欣率军来到亚美尼亚,试图击败孤军深入的希拉克略。希拉克略在平原布阵,但将部分士兵隐藏在树木繁盛的山丘中。接战后,隐藏的东罗马士兵突然从山丘上冲下来,直接冲进了萨珊波斯军的侧翼和后方,将萨珊波斯军包围起来,打得萨珊波斯士兵措手不及。此战,萨珊波斯军大败,但主力依旧存在。并且,萨珊波斯还获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

当时,在东罗马北部边境上,还有一个强盛的阿瓦尔汗国虎视眈眈。这些阿瓦尔人原本居住在高加索地区,后来介入日耳曼人的部落战争。他们出现在欧洲的原因可能是被突厥人击败后,不得不迁徙。公元557年,他们派使者到君士坦丁堡向查士丁尼大帝请求安置土地。公元562年,他们控制了黑海以北的草原和多瑙河下游。他们的可汗伯颜率军入侵伦巴底,俘虏了法兰克国王西吉贝特一世,阿瓦尔人的势力从伏尔加河延伸到了潘诺尼亚。6世纪下半叶,阿瓦尔人以匈牙利平原为中心建立起阿瓦尔汗国。6世纪末,阿瓦尔汗国进入极盛时期。出于痛打落水狗和分一杯羹的心态,阿瓦尔汗国同萨珊波斯联盟,一同对付东罗马。公元626年,萨珊波斯和阿瓦尔联军围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拥有高大的城墙,阿瓦尔是游牧民族,缺少攻城武器,因此进攻收效甚微。萨珊波斯军试图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去帮助阿瓦尔人,但是东罗马海军挫败了他们的企图。最后,阿瓦尔人在达尔马提亚的侧翼遭到了克罗地亚人的骚扰,他们被迫撤退。萨珊波斯和阿瓦尔联军围攻君士坦丁堡的行动就此失败。

与此同时,东罗马同可萨、西突厥结盟,共同对抗萨珊波斯和阿瓦尔联军。东罗马占领拉齐卡地区。

公元627年,西突厥汗国及其盟友可萨汗国进攻杰尔宾特。杰尔宾特城堡,是通往富饶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的大门。据记载,杰尔宾特的轻装民兵在突厥和可萨联军的重骑兵攻击下很快被击败。攻陷了杰尔宾特的突厥和可萨联军屠戮了整个城市,战火在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全境燃烧。固若金汤的杰尔宾特堡垒的陷落,引起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恐慌,阿尔巴尼亚军队纷纷向他们的首都帕拉塔瓦撤 退。突厥和可萨联军在一个村庄附近追上了他们,这些溃逃者要么被杀死,要么被俘。突厥和可萨联军还向阿尔巴尼亚人征收重税。

突厥和可萨联军的下一个目标是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其国王史蒂芬是库思老二世的支持者。突厥和可萨联军进而围攻第比利斯城,在那里,他们和东罗马皇帝希拉克略率领的军队会合。希拉克略和西突厥汗国的统叶护可汗在第比利斯附近的纳里卡拉要塞进行了会面。统叶护可汗亲吻了希拉克略的肩膀并向其鞠躬,希拉克略则上前拥抱了可汗。不过,由于第比利斯城防坚固且准备充分,联军攻城的进展不大。两个月后,可萨人退回草原,准备秋季再回来。留下来协助东罗马军的突厥人不久后也离开了。因此,只剩东罗马军孤军奋战。无力攻陷城市的希拉克略遭到高加索伊比利亚军的嘲笑后,转而南下进攻萨珊波斯。

这一年,萨珊波斯将领沙赫巴勒兹听闻库思老二世想杀害他,于是同希拉克略讲和,并从君士坦丁堡附近撤兵。到了冬季,虽然没有了西突厥和可萨联军的帮助,希拉克略还是入侵了美索不达米亚,并在尼尼微战役中击败了萨珊波斯军队。获胜的东罗马军沿底格里斯河继续前进,向泰西封进军。萨珊波斯人不得不破坏纳赫鲁万运河的桥梁,以减慢东罗马军的进军速度。即便如此,希拉克略还是来到了泰西封郊外。库思老二世最喜爱的离宫——达斯塔格尔德宫殿和西兹的圣火神庙被攻占。库思老二世因此威望扫地,波斯贵族 对他的支持度也有所下降。公元628年,库思老二世在宫廷政变中被儿子卡瓦德二世谋杀,后者还杀害了所有的兄弟。卡瓦德二世同希拉克略签订和约:放弃所侵占的土地,释放所有俘虏,支付赔款,返还真十字架在内的圣物。

◎ 西突厥汗国的骑兵

◎ 尼尼微战役后的希拉克略皇帝

随着希拉克略取胜,统叶护可汗又恢复了对第比利斯的围攻,并在冬季攻入了这座城市。虽然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马上投降,不再抵抗,但第比利斯还是被洗劫一空,市民惨遭屠杀。萨珊波斯在高加索伊比利亚的总督和高加索伊比利亚国王,也被统叶护可汗折磨致死。这次攻城战在某种程度上鼓舞了统叶护可汗,因为此前,突厥人被认为善于野战不善于攻城。这次,他希望将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纳入他的汗国,而不是像往常那样掠夺后就撤走,他希望以此控制丝绸之路的西段。公元629年4月,3万名突厥骑兵入侵亚美尼亚,他们利用游牧士兵的特点,在一次伏击战中击败了前来对抗的1万名萨珊波斯兵。不过,他们很快就从外高加索地区撤走,因为西突厥汗国发生了政治内斗——统叶护可汗被他的叔父杀死,陷入内乱的西突厥汗国无力介入他国纷争。

公元629年,希拉克略举行盛大的仪式,将真十字架重新安放在耶路撒冷。但是,长达25年的战争让东罗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获得的只是皮洛士式胜利(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萨珊波斯的损失更为巨大。总之,两个帝国无论在军事和经济上都饱受打击,这也为10年后的穆斯林大征服创造了契机。

末世乱局

暂时获得和平的萨珊波斯仍在流血。由于得位不正,卡瓦德二世致力于杀死皇室内每一个有资格或有能力继承王位的男人。同时,由于东罗马军的破坏,帝国水坝和运河荒废。帝国西部还爆发了大规模 瘟疫。几个月后,卡瓦德二世就因病去世。公元630年,年仅8岁的卡瓦德之子阿尔达希尔三世继位为王。

◎ 博兰公主的假想图

◎ 卡迪西亚战役中萨珊重骑兵和穆斯林步兵的战斗

◎ 刚刚统一的阿拉伯半岛和周边势力

当时,萨珊波斯已经处在内战的边缘。将领沙赫尔巴拉兹以“为库思老二世报仇”为名,向泰西封进军。根据传说,库思老二世死后,希拉克略给沙赫尔巴拉兹写了一封信,承诺会给予他支持。公元630年4月,沙赫尔巴拉兹率军围攻泰西封。他在城里一些大贵族的帮助下,攻占了首都并自封为“众王之王”。进城后,他杀死了那些参与谋杀库思老二世的人。然而,沙赫尔巴拉兹也没能保住宝座,几个月后他就被杀了。

之后,库思老二世的女儿——博兰公主在公元630年登基。萨珊波斯本不允许女人继承王位,她能戴上皇冠也许是因为卡瓦德二世杀死皇室所有男人后,她和她妹妹是仅有的合法继承人。她试图重建基础设施,削减过重的赋税,铸造新硬币,与东罗马建立良好的关系,稳定帝国。但不久后她就被杀害了。博兰公主的妹妹阿扎尔米被推上王位。一年后,她也被杀。公元630年—632年,萨珊波斯皇室的一些远支开始在边疆自立为王,互相攻击。萨珊波斯陷入分裂,地方势力开始坐大,中央权威减弱,权力落入握有军权的将军手中。

内乱时,库思老一世的孙子伊嗣俟三世正躲在萨珊波斯的崛起之地——伊什塔克尔。公元632年,萨珊波斯贵族找到他,并在当地安娜希塔神庙推举他为沙汗沙。当时,伊嗣俟三世是仅存的萨珊波斯王室成员了。不幸的是,他登基一年后,统一到伊斯兰旗帜下的阿拉伯人开始入侵萨珊波斯。由于阿拉伯人步步紧逼,伊嗣俟三世被迫从一个行省流落到另一个行省,以寻求支持和效忠。他被称为“漫游的君王”,但其漫游的日子很快就被终结了。

前面提到公元600年时,库思老二世毁灭莱赫米王国,处决了末代王努曼三世,并将正规部队驻扎在这一地区。其实,在阿拉伯半岛,除了驻军在莱赫米王国外,萨珊波斯还在阿曼的祖兰达和阿拉伯东部的巴努哈尼法有驻军。值得注意的是,此后穆斯林势力统一阿拉伯半岛时,骄傲的巴努哈尼法人是最大阻力。

由于萨珊波斯专注于同东罗马作战,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后,穆斯林开始向外扩张。公元633年,“真主之剑”哈立德率领1.8万人入侵萨珊波斯的美索不达米亚。同年5月,莱赫米王国曾经的首都希拉城被攻陷。7月,被围攻2个月后,安巴尔城也陷落。哈立德在美索不达米亚攻城略地,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大部分地区被穆斯林控制。8月,哈立德得知萨珊波斯正在集结军队,为了避免迎战会师后的萨珊波斯大军,他通过四次战役将萨珊波斯军和阿拉伯军击败。一连串失利使萨珊波斯基本失去对美索不达米亚的控制,首都泰西封也不得不直面穆斯林的进攻。哈立德在进军泰西封的途中,被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派去解救叙利亚的穆斯林军。

哈立德离开后,萨珊波斯军开始反攻,并在公元634年的桥头战役中击败了穆桑纳率领的穆斯林军队。公元635年,穆桑纳在幼发拉底河附近的布韦卜击败萨珊波斯军。公元636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派遣赛尔德·本·艾比·瓦戛斯率领6000人增援伊拉克。第二年5月,在卡迪西亚,穆斯林军队与萨珊波斯帝国罗斯塔姆亲自统率的3万大军遭遇。本来穆斯林军的人数就远少于萨珊波斯军,再加上萨珊波斯军为此战准备了战象,所以战斗刚开始时,穆斯林军伤亡惨重。但后来,赛尔德改变了战术,他只派小股力量从侧翼骚扰敌军,避开正面交锋。当天,和雅穆克战役一样,沙漠刮起了狂风,遮天蔽日,萨珊波斯军不习惯这种恶劣天气,穆斯林军队趁机从正面发起猛攻,罗斯塔姆战死,萨珊波斯溃不成军。穆斯林军乘胜追击,不久就陆续攻陷美索不达米亚的各个萨珊波斯城市。此后,穆斯林军队又攻陷巴比伦,泰西封被围攻3个月后也被攻陷。萨珊波斯国王伊嗣俟三世被逼无奈,只得弃城带着财宝和仆从逃到米底地区。

公元637年,穆斯林阿拉伯人在贾路拉战役中再次击败萨珊波斯军。穆斯林对美索不达米亚的占领基本完成。萨珊波斯军撤退到扎格罗斯山脉以东的地区,时不时进攻阿拉伯人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公元641年,巴士拉和库法的穆斯林军队攻占了胡齐斯坦。逃往米底4年后,伊嗣俟三世尽其所能地集结了萨珊波斯帝国各地军 队,试图夺回泰西封。穆斯林阿拉伯人则在塔扎尔聚集军队。公元642年,双方在尼哈旺德交锋。血战数天后,萨珊波斯战败。阿拉伯人随后在微弱的抵抗下攻占了门户大开的米底和哈马丹地区。同年,穆斯林军在伊斯法罕击败萨珊波斯军。伊嗣俟三世逃到萨珊波斯的心脏地带——波西斯,试图在伊什塔克尔建立抵抗基地。但阿拉伯人在公元650年征服了伊什塔克尔,并将城市夷为平地。伊嗣俟三世继续向东逃亡,来到克尔曼和锡斯坦地区,但当地的总督不愿提供帮助。随后,他便前往呼罗珊,当地人希望他和阿拉伯人议和,而不是继续战争。对伊嗣俟三世紧追不舍的穆斯林军相继攻陷他停留过的地区。公元651年,穆斯林军进攻了伊嗣侯三世最后的基地——呼罗珊。该地名城赫拉特在穆斯林军的数月围攻下陷落。最终,伊嗣俟三世来到了梅尔夫。可梅尔夫总督拒绝提供税收给伊嗣俟三世,并同其交战。梅尔夫总 督和巴德吉斯地区的嚈哒人结盟,击败了伊嗣俟三世。伊嗣俟三世被梅尔夫的一个磨坊主杀死,这标志萨珊波斯的灭亡。

◎ 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著《列王纪》的插图

◎ 乾陵朱雀门外的六十一蕃臣像,其中七尊(疏勒国王裴夷健密施、康国王泥涅师、于阗王尉迟璥、波斯王卑路斯、朱俱半国王斯陀勒、石国王子石忽那、吐火罗王子特勒羯达健)石像上的文字还可辨认。

伊嗣俟三世死后,他的几个儿子向东逃亡,逃到了唐帝国。他们寻求唐高宗的帮助以对抗穆斯林阿拉伯人。其长子卑路斯在唐帝国的协助下在锡斯坦建立了“波斯都督府”(公元658—663年)小王国。之后,在穆斯林阿拉伯人的不断进攻下,走投无路的卑路斯一路向东逃亡,最终于公元675年抵达长安,被封为右武卫将军。公元679年,卑路斯在长安去世。这一年,他的儿子纳塞赫(泥涅师)得到唐帝国的帮助,吏部侍郎裴行俭奉命送其回国。不过,裴行俭只将他及其随从送到碎叶就折返长安了。之后,纳塞赫及其侍从在吐火罗地区与阿拉伯人作战。伊嗣俟三世的另一个儿子巴赫拉姆一直试图从阿拉伯人那里夺回失地,其儿子库思老在突厥人的帮助下曾入侵呼罗珊,但没能击败阿拉伯人。库思老的这次行动,是史料记载中萨珊波斯皇室最后一次试图夺回故国。

尽管萨珊波斯灭亡了,但其文化深刻影响了阿拉伯征服者。伊斯兰文化到处都有萨珊波斯文化的影子。取代倭马亚王朝的阿拔斯王朝,其起家之地就是萨珊波斯帝国东部的呼罗珊。公元9世纪,波斯人重建独立王朝——萨曼王朝。之后,无论伊朗高原的穆斯林统治者是波斯人,还是阿拉伯人,抑或是突厥人,他们都记得萨珊波斯,而且以某种方式自称是其后裔。萨珊波斯帝国从未被遗忘。

帝国军队

概况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萨珊波斯帝国的军事体系。

萨珊波斯的社会成分高度复杂,波斯贵族们掌握着国家的统治权,但曾是统治阶级的帕提亚氏族也很有影响力,并且国内还有许多以部落为单位的游牧民族。帝国内的军政要职,如将领或行省总督,通常由贵族担任。

起初,贵族统治着一些半独立的领地,他们从领地中征召部队,与小邻国作战,这在萨珊波斯东部尤为常见。首都泰西封的中央政府很少干涉这些领地的事情。萨珊波斯帝国早期,大贵族有义务无偿装备和供养从封地征召的骑兵及其随从,在被称为《千法书》的法典里就有这样的记载。当然,王权、大贵族以及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之间的斗争贯穿了萨珊波斯的历史。

萨珊波斯人被严格分为“自由民”阿扎坦(雅利安征服者的后裔)和“非雅利安人”(低种姓农民)。阿扎坦组成了数量众多的低阶贵族,他们大多生活在自己的小庄园,充当帝国军队的中坚——重骑兵。但所谓“战争是‘雅利安’精英的职责”的古老理论只是种理想,现实中,非雅利安人也要上战场。

帝国的军事指挥权主要掌握在宫廷大臣手里。绝大多数高级军官的职位都被萨珊波斯的统治家族把持着。军队由大将军(伊兰-斯帕赫贝德)指挥,同时他也是战争大臣、首席和平谈判代表。

在帝国初期,真正的战役指挥官被称为首席军官(阿特沙塔兰萨拉)。地位较低的将军(斯帕赫贝德)能指挥野战军队。地方总督(玛尔兹班)同样可以担任野战将领。主要的总督区有亚美尼亚、伊拉克的贝斯·阿拉米、伊朗的法尔斯、克尔曼、伊斯法罕、阿塞拜疆、塔巴里斯坦、尼沙普尔、图斯、锡斯坦、阿拉伯的巴林,以及东部的赫拉特、木鹿、谢拉赫斯。

帝国初期,重骑兵指挥官(萨瓦兰萨达尔)也会指挥重骑兵部队。至于帝国的下级军官,除了已知有群军事教官在国内来回巡视以检验地方部队的训练和纪律外,无其他记录。

步兵

虽然萨珊波斯帝国以重装骑兵闻名,但军中数量最多的仍是步兵。

被征召的帕伊甘(持盾农民),除了壮大人数外没什么战术价值。他们作为骑兵的侍从,任务一般是保护辎重、进攻要塞、挖掘壕沟和坑道。在战场上,他们一般会相互靠近以提供保护。他们的战斗力和士气普遍低下。

萨珊波斯军中的步弓手很受重视。他们被视为赢得战役胜利的关键,而且箭术训练尤为重要。步弓手被用于攻城战和遭遇战。在攻城战中,攻城塔经常被建立起来对抗敌人的堡垒。一些弓箭手会爬上攻 城塔,居高临下地向敌人射箭,而更多的弓箭手会站在地面上仰射,以压制城墙上的敌人。

◎ 萨珊波斯军队中的精锐弓箭手

步弓手还有一个主要功能:在萨珊波斯重骑兵发动决定性的冲锋前削弱敌人。具体来说,就是步弓手的箭雨将一直持续,直至箭矢耗尽,目的是破坏敌军弓箭手和步兵的队列,使他们无法抵抗萨珊波斯重骑兵的攻击。在防御战中,弓箭手的任务是阻击敌人步兵或骑兵的攻击。有趣的是,步弓手在撤退的时候也会倒退着射箭,类似于骑射手的帕提亚射术。值得一提的是,帝国皇室卫队中也有一小队精锐的皇家步弓手,他们的职责是拼死保卫战场上的君王宝座。

早期的萨珊波斯弓,与帕提亚人、斯基泰人的弓很类似;晚期的弓则与匈人、马扎尔人等游牧民族的弓基本一样。

萨珊波斯的步弓手也影响了罗马人。为了对付萨珊波斯弓箭手,罗马帝国军中也安排了不少弓箭手。在普罗科比的记载中,萨珊波斯弓箭手射箭又快又多,但杀伤有限,无法射穿东罗马士兵的盔甲和盾牌;东罗马弓箭手虽然射速慢但力量大,给萨珊波斯人造成了很大伤亡。

中东战争中,萨珊波斯步弓手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最后,轻箭速射的他们被重箭近射的阿拉伯步弓手击败。卡迪西亚战役中,波斯人开始曾嘲笑阿拉伯步弓手射出的重箭为“纺锤”,但一个萨珊波斯幸存者后来回忆:“那些‘纺锤’不断射向我们,直到我们被击垮。我们的弓箭手 进行了反击,但箭矢只能勉强刺穿阿拉伯人的衣物,而敌人的箭矢却能射穿我们的锁子甲和札甲。”不过,阿拉伯的资料称赞了萨珊波斯人的箭术,并称那些箭矢能射穿坚固的盔甲。

◎ 萨珊波斯军队

综合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人的记载,可以看出萨珊波斯弓箭手是轻箭速射型,他们的弓箭拉力有限。在穆斯林军队征伐萨珊波斯的初期,刚刚走出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的盔甲不如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帝国的,所以他们损失不小。而装备较好的东罗马帝国正规军在面对萨珊波斯弓箭手时,表现则要出色很多。

另外,萨珊波斯军中也有装备长矛、剑和盾牌的重装步兵,他们有时被认为能与罗马军团相抗衡。尤里安入侵萨珊波斯时,阿米安称赞萨珊波斯的重装步兵纪律严明且“装备类似角斗士”。到了帝国晚期,新型重步兵出现在帝国北部的德莱米人中,这些德莱米人也是萨珊波斯最好的步兵,入侵也门时表现极好。德莱米人的武器有战斧、投石索、匕首、重剑以及一种两头短矛的投射武器。这种短矛和罗马标枪一样可以用于近战或投掷。德莱米人的盾牌上画有鲜艳的图案,作为传统,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伊斯兰时代。罗马人认为德莱米人善于用剑和匕首,并高度评价了其战斗技巧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在萨珊波斯帝国的战斗体系中,步兵往往被布置在战线前方和中央,重步兵一开始站在步弓手后面,步弓手将箭射完后撤到重步兵后面,重步兵上前进行肉 搏。在实战中,重步兵可以与重骑兵协同共进。然而,萨珊波斯步兵作为一个整体,仍不能匹敌罗马军团。

骑兵

萨珊波斯骑兵部队中最著名的是重装骑兵。关于重骑兵的第一手记录出自帝国的一系列浮雕。马镫在萨珊波斯帝国晚期才传入,因此,早期的重骑兵并不像中世纪的西欧骑士那样将长矛端平,而是沿用希腊时代的双手持枪。早期的重骑兵延续了帕提亚时代以来的传统,是专职近战的具装骑兵。长矛本身的重量与冲锋中骑兵的冲力相结合,使骑枪甚至可以一次刺穿两个人。除了冲锋用的骑枪,重骑兵还装备有用于贴身肉搏的长剑、钉头锤。萨珊波斯重骑兵曾让罗马人印象深刻,罗马有文献这样写道:“(萨珊波斯重骑的盔甲防护)足以对抗任何箭矢,对任何伤害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为了应对萨珊波斯的重骑兵,罗马帝国也开始组建自己的重装骑兵,且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之后的东罗马帝国。

从帕提亚时代开始,配合重骑兵作战的轻装骑射手的重要性就逐渐下降,并让位于传统的波斯步弓手。但4世纪中叶后,随着中亚的游牧民族——寄多罗人、嚈哒人和突厥人的入侵,为了应对灵活的游牧骑兵,减轻整体重量,增加正面冲锋时坐骑的灵活性,萨珊波斯重骑兵开始轻装化,马甲不再是全身的而是局部的,只为马匹的头部、脖子和前胸提供防护。此外,他们从专职的近战骑兵转为可冲可射的多功能骑兵,精通弓和骑枪两种武器。库思老一世检阅军队时,曾要求骑兵携带以下装备:锁子甲、护胸札甲、头盔、护腿、护臂、马甲、长矛、小圆盾、剑、锤矛、战斧、装有30支箭的箭筒、弓袋、2张弓及2根备用弓弦。为了应对游牧骑兵,除了传统的复合弓外,萨珊波斯人还发明了五箭器,让骑兵拉一次弓射出五支箭。可惜的是,五箭器没有实物保留下来。

◎ 萨珊骑兵的剑带和长剑

萨珊波斯帝国拥有许多精锐部队,其 中大多数是重骑兵,而最著名的就是和阿契美尼德帝国精锐部队同名的“不死军”,人数也为1万人。只不过,萨珊波斯的“不死军”为精锐重骑兵。他们的任务是在战役的重要阶段投入战斗,其冲锋有时能逆转战局。此外,萨珊波斯的沙汗沙还有一支由骑兵组成的近卫军。他们在和平时期驻扎在首都泰西封,有1000人,其中的精锐部分被称为“赴死者”。这些驻守在首都的重骑兵是萨珊波斯的军事精英,其余重骑兵则居住在自己的庄园里。萨珊波斯的沙汗沙还常常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卫队,如“库思老私军”。

◎ 从左到右依次是萨珊波斯弓骑兵、早期重骑兵、晚期重骑兵

萨珊波斯还大量使用战象,伊朗高原是不产大象的,这些大象和驯象人都来自印度次大陆。从阿契美尼德帝国开始,波斯军中就有印度战象。在继业者时代,塞琉古帝国也拥有印度战象。拉菲亚战役中,塞琉古的印度战象曾战胜过托勒密王朝的北非战象。但是,在帕提亚时代,战象很少出现在对外战争中,这也许是因为帕提亚和印度之间有强大的贵霜帝国。到了萨珊波斯帝国时代,贵霜帝国已经覆灭,萨珊波斯可以直接和印度交流,于是就重新装备了战象。

印度战象的身上有木塔而且驮着几个人,它们主要被当作军队的活“墙”。一些证据表明,萨珊波斯战象被布置在骑兵后面步兵前面。4世纪晚期的一次战役中,萨珊波斯弓箭手先压制了罗马人,而后用战象成功击败罗马人。但是,萨珊波斯靠战象获胜的战例其实并不多,在马兰加战 役(尤里安入侵萨珊波斯),罗马步兵遭到萨珊波斯重骑兵和战象的混合进攻,但他们依然取胜了。在公元575年的马拉蒂亚战役中,东罗马军一次就俘获了24头战象。阿拉伯人入侵时,印度战象曾出现在卡迪西亚战役中,但萨珊波斯军还是被阿拉伯人击败了。此后,萨珊波斯军中再没有出现战象。

◎ 萨珊波斯的战象和重骑兵

战略战术

萨珊波斯帝国会在开战前充分发挥外交官和间谍的作用,对战罗马时尤其如此。根据《王冠之书》的记载,萨珊波斯的外交官会被派往各地,通过做些不那么重要的工作来考验他们的忠诚,他们的行动也会被国家安全系统记录在案。

战争开始后,帝国会动员多支军队。每支军队都有各自的行军路线,他们在相互独立的广阔地域作战。在与东罗马帝国的战斗中,帝国海军曾远征地中海,虽然这些远征并不成功。萨珊波斯帝国在公元625年还围攻了罗德岛。提得一提的是,罗马人和萨珊波斯人之间的战争往往非常残酷,他们经常摧毁对方的城市,并屠杀人口。

与其他军队一样,萨珊波斯军队也会侦察、伏击、布置陷阱。贝利萨留的军队在公元528年就落入了萨珊波斯人的陷阱。当时,萨珊波斯人在工事周围挖掘了隐蔽的壕沟,贝利萨留命令士兵全力攻击敌人时,许多士兵掉了进去,这些人很快就被杀掉。幸存的士兵只能同贝利萨留逃走。

萨珊波斯帝国的陆上战役一般会持续数天。在战斗开始前,琐罗亚斯德教祭司会集中到附近有圣水的泉边献祭公羊。敌人会被要求服从萨珊波斯的沙汗沙,并接受琐罗亚斯德教。如果他们拒绝,一支箭或象征古老箭矢的杆子将被射出,作为战斗开始的标志。指挥官会用承诺奖赏的方式鼓舞士兵,并且谴责那些“不信教”的敌人。

战斗开始后,帝国军队一般会以一人接一人的战斗呼号来激怒敌人。如果沙汗沙在阵中,他的宝座会被放在山头或者军 阵中央,周围放四面旗帜。君王的仆人和卫队站在里面,外面是步兵和弓箭手。有时,君王的妃子或亲属也会随军。如果君王没有亲自出征,那么首席指挥官就会坐在宝座上面。

◎ 卡维之旗假想图

◎ 萨珊波斯重骑兵和军旗手

一支拥有古老传统且高度发达的军队自然有独特的旗帜体系,萨珊波斯军队继承了帕提亚人的军旗系统。军中常使用两种旗:狭长的燕尾旗和挂在横梁上的矩形彩旗。被称为亚什特的小规模部队使用燕尾旗,大规模部队则使用矩形彩旗,万人队大概也使用矩形彩旗。

色彩对萨珊波斯人很重要,黄绿就是君王的代表色。这种观念被一些穆斯林军人继承,然后传播到欧洲,成为中世纪纹章学的基础。

很多军旗的设计与野猪、老虎、羚羊、狼以及神话生物有关。龙旗在北方的伊朗语族(萨尔玛提亚人)中极其流行。军旗也可以作为攻击开始的信号,根据阿米安的记载,火焰颜色或火焰标志的军旗就是萨珊波斯军队进攻的标志。

最著名的萨珊波斯旗是卡维之旗。传说是因为有一个名为卡维的铁匠团结并率领雅利安人推翻了邪恶的蛇王扎哈克。事实上,这面旗可能来源于帕提亚皇家战旗。据说,萨珊波斯军每打赢一场胜仗就在卡维之旗上添加一颗宝石,这面旗后来被阿拉伯军抢走,而后被欧麦尔哈里发烧毁。阿拉伯人抢走的卡维之旗长7米、宽5米,皮质,上面装饰了黄色、红色和紫色的刺绣以及宝石和珍珠,顶部是一个金球和由 黄、红、紫三色组成的彩带。

此外,吹喇叭也是萨珊波斯人的进攻信号。战鼓则是帝国东部地区的特色乐器。鼓手对控制战场十分重要,因为他的死亡可能引起整支军队溃逃。

萨珊波斯标准的战术是把军队分成五部分:重骑兵为主战线,其后是重步兵加强战线,两翼通常是骑兵,另外还有精锐重骑兵预备队(如皇室部队)。主战线和加强战线组成中部,被称为“两个主要部分”或“核心”。理论上,为了保证对抗敌人时能顺利推进,萨珊波斯军队的中部布置在高地。加强战线后面是预备队,预备队一般是著名的皇室部队——“不死军”。除了主战线外,重骑兵一般布置在右翼。战斗中,萨珊波斯和罗马都习惯用右翼进攻对方左翼。一般情况下,左翼处于防御状态,只在特殊情况下才会移动,因为士兵一般左手持盾牌,左侧位不好发动攻击。当然,萨珊波斯有时也不遵守“右翼进攻原则”。

萨珊波斯人早期的战术大多延自帕提亚经典的草原游牧战术:重骑兵用骑枪近战,骑射手用弓箭提供远距离支援。实战中,轻装骑兵会诈败,会用打带跑战术去削弱和消灭对手,重骑兵则发动迅速冲锋。之后,萨珊波斯人的战术变成更为复杂也更为危险的三波攻势战术。在公元350年的辛加拉战役中,萨珊波斯重骑兵第一波冲锋之后,是弓箭手(步弓手或骑射手)的箭雨,接着是又一波重骑兵冲锋。第一波精锐骑兵会迫使防守者进入防御状态,由于防守者挤成一团,他们便成为弓箭手的完美目标。这些防御者被箭雨削弱后,第三波萨珊波斯重骑兵的冲锋就变得更容易成功。这种战术之所以有效,就是因为不间断的“骑枪—箭矢—骑枪”攻击使防御者疲于应对,容易陷入混乱。当然,这需要大量训练和指挥协调。

3世纪晚期,罗马步兵已学会组成盾墙抵御萨珊波斯的骑兵冲击,这种战术在步兵坚守原地且纪律有序的情况下非常成功。为了应对罗马帝国的这一战术,萨珊波斯重骑兵在快接近罗马阵线时,突然退到两侧。然后,那些跟着重骑兵一同冲锋的重步兵投入近战,让原本要对付骑兵的敌人措手不及。

萨珊波斯帝国还有一套有效评估伤亡的方法。在战斗开始前,每个士兵把一支箭放入公共背包,战斗结束后,幸存者取回箭,剩下的箭支数就是部队损失的人数。

如前面所说,6世纪中叶左右,由于游牧民族入侵和马兹达克运动,萨珊波斯帝国社会动荡。在这种背景下,库思老一世建立了更遵从中央权威的新秩序,他改革官僚机构,重组琐罗亚斯德教教会。库思老一世将帝国分成四部分,任命亲信担任将军(斯帕赫贝德),以保卫帝国的边疆。四个将军分割了帝国的军权,分别掌管四方边境:东方的胡罗珊、北方的阿塞拜疆、南方的法尔斯和西方的伊拉克。这四个地区的防御结构是经过仔细考虑的,如呼罗珊重点防御突厥人、嚈哒人,伊拉克重点防御东罗马人和阿拉伯人。库思老一世改革后,只有四个斯帕赫贝德被允许在进入营帐时吹响号角,并且他们还拥有自己的 常备军。

库思老一世改革前,小贵族德赫干在军事上的重要性比大贵族的私人军队小得多。改革后,这些职业士兵直接向君王效忠,而且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由中央政府支付酬金和配发装备。因为担心酬金不足以负担装备精良的骑兵,所以德赫干也被授予了封地。随着许多大贵族家族因各种原因被摧毁,库思老一世也能将土地赏赐给被忽视的德赫干。这些变化同有效且公平的税收政策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拥有村庄、小庄园,忠诚且富裕的德赫干阶层,这与后来西欧的封建体系十分相似。此后,德赫干成为帝国的骨干力量,直到被穆斯林征服。

但要指出的是,直到萨珊波斯帝国灭亡,旧贵族仍抵制改革,而且新兴的“军事贵族”也逐渐表现出独立倾向,四个斯帕赫贝德最终成了半独立的世袭封建领主。日后,穆斯林军接纳的第一批萨珊波斯正规部队就是伊拉克斯帕赫贝德的私人军队。

萨珊波斯的边境形势

虽然萨珊波斯军队的精锐驻扎在首都的宫廷附近或生活在庄园里,但萨珊波斯人还是会在边境驻军。例如南部边境就有萨珊波斯驻军,以及从邻近阿拉伯部落和莱赫米王国征召来的辅助部队。在北方的高加索地区,亲萨珊波斯的亚美尼亚封建贵族也为“众王之王”效力。除了他们组成的重骑兵,亚美尼亚人也提供有价值的轻骑兵和优秀步兵。在东部,萨珊波斯帝国和中亚游牧部落的力量此消彼长。4世纪中叶后,游牧民族的迁徙浪潮使这里的局势更为混乱,寄多罗人、嚈哒人和突厥人相继到来。

在穆斯林到来前,突厥王公们统治着河中和阿富汗北部大部分地区,他们还将中国文明和伊朗文明联系在一起。

随着萨珊波斯帝国边境的逐渐稳定,整个国家呈现防御态势,一系列“长城”在帝国易受攻击的边境建立起来。这些城墙主要是用来阻止掠夺者和游牧民族进入帝国内部的农耕地区。例如萨德·伊斯坎德尔(波斯语,意为“亚历山大大帝的屏障”)城墙,这一从里海延伸到山区的170公里长的壕沟和砖墙,就保护着古尔干地区的沃土。它主要由土砖制造,其特别之处就是短则10公里、长则50公里,平均约30公里就有一个要寨。城墙还配备有宽约5米的水道。 这个城墙曾经一度延伸到萨珊波斯在梅尔夫地区的主要军事基地。从里海岸到塔马米沙的城墙则是第二道防线。其他城墙分别保卫着梅尔夫绿洲、布哈拉绿洲以及流向河中地区撒马尔罕的扎拉夫尚河。在西部,沿着厄尔布林士山脉建立的城墙是为了阻止山区的德莱米掠夺者。

类似的防御体系伊拉克南部也有,例如“沙普尔的壕沟”。它是一段带有土墙的壕沟,土墙北端是安巴尔地区,南端是在库法平原规律间隔的塔楼和强化前哨。

另外还有一处城墙位于巴士拉南部的波斯湾沿岸。同罗马帝国在叙利亚的边境堡垒体系一样,这些城墙由当地的阿拉伯辅助部队防御,以换取免税权。

不过,萨珊波斯帝国的东部和北部城墙尽管有游牧民族的威胁,却能很好地维护,而紧邻阿拉伯地区的南部城墙却因无人看管而荒废,以致萨珊波斯帝国被阿拉伯人灭亡。

◎ 古尔干地区大长城

萨珊波斯帝国的历史年表

公元197年,罗马军队洗劫帕提亚帝国的首都泰西封。

公元217年,帕提亚帝国和罗马议和。

公元220年,萨珊波斯帝国的第一代王阿尔达希尔一世起兵反叛。

公元226年,帕提亚帝国最后的统治者阿尔达班四世被阿尔达希尔一世击败并被杀死。阿尔达希尔一世宣称是伊朗的帝王。

公元232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同罗马议和。亚美尼亚成为萨珊波斯的附庸。

公元241年,萨珊波斯帝国入侵叙利亚。

公元260年,萨珊波斯帝国俘获罗马皇帝瓦勒良。

公元263年,沙普尔一世败于帕尔米拉阿拉伯人。

公元283年,罗马人围攻了萨珊波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后来撤退。

公元286年,梯利达特斯三世夺取了亚美尼亚。

公元297年,罗马人击败了纳塞赫。萨珊波斯帝国放弃了底格里斯河以西的省份。

公元338年,沙普尔二世围攻罗马占据的尼西比斯。

公元348年,沙普尔二世入侵罗马的美索不达米亚。

公元363年,叛教者尤里安入侵萨珊波斯帝国,孤军深入,最终被击败。萨珊波斯帝国重新占领尼西比斯在内的西部省份。

公元376年,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议和。

公元410年,基督教的塞流西亚会议召开。阿拉里克的哥特人占领罗马。

公元421年,东罗马帝国和萨珊波斯帝国议和。

公元425年,嚈哒人第一次劫掠萨珊波斯帝国。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洗劫罗马。

公元484年,卑路斯一世被嚈哒人击败。

公元488年,萨珊波斯帝国对战可萨汗国。

公元513年,嚈哒人的劫掠被终结。

公元526年,萨珊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开战。

公元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关闭雅典学院,希腊学者逃往萨珊波斯帝国。

公元531年,萨珊波斯帝国在卡利尼古姆击败东罗马帝国。

公元532年,萨珊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议和。

公元540年,萨珊波斯帝国入侵叙利亚,洗劫安条克。

公元562年,萨珊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之间第二次议和。

公元570年,萨珊波斯帝国征服也门。

公元590年,巴赫拉姆·楚宾反叛。

公元603年,萨珊波斯帝国和东罗马帝国开战。

公元614年,萨珊波斯帝国征服叙利亚,攻占耶路撒冷,夺走真十字架。

公元617年,萨珊波斯帝国征服东罗马帝国的安纳托利亚的大部。

公元622年,东罗马帝国皇帝击败萨珊波斯帝国,收复中东。先知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第一个穆斯林社区。

公元627年,东罗马帝国入侵萨珊波斯帝国的本土。

公元628年,库思老二世被他的儿子卡瓦德二世和贵族们谋杀,萨珊波斯帝国陷入内乱。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去世。

公元635年,穆斯林阿拉伯人从东罗马帝国夺取了大马士革。

公元636年,穆斯林阿拉伯人在叙利亚的雅尔穆克河击败东罗马帝国。

公元637年,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卡迪西亚战役击败萨珊人。穆斯林阿拉伯人攻占萨珊波斯帝国的首都泰西封。

公元642年,穆斯林阿拉伯人在尼哈旺德战役中粉碎了萨珊波斯军队的最后主力,进而征服整个萨珊波斯。

公元651年,萨珊波斯帝国最后的合法皇帝伊嗣俟三世去世,萨珊波斯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