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小关之战

小关之战(宇文泰的战役妙笔)

小关之战简介

小关之战:小关之战又称东西魏潼关之战,是东魏政权和西魏政权的第一次实力交锋。奠定了西魏政权的政治地位,也敲醒了东魏高欢集团的警钟。东西魏潼关之战是南北朝时期,535年(东魏天平二年,西魏大统元年)至537年(东魏天平四年,西魏大统三年),东、西魏军在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地区进行的战争。

小关之战过程分析——

东魏天平四年(537年)正月的一天,惊魂未定的东魏丞相高欢率军没命似的向晋阳狂奔,他回过头发现负责殿后的猛将薛孤延已经赶上大军,他赶上大军说明西魏追兵已经被打退。高欢略微松了口气,他发现薛孤延手里拎着一把断刀,奇怪地问:怎么拿着这个?薛孤延疲惫地回答:与追兵激战,已经砍断了15把刀。高欢痛苦地向西南远眺,想看到那个名叫小关的地方,在那里,他的猛将窦泰已经成为西魏人的刀下之鬼。

一、逆天大逃亡

东魏天平二年(535年),随着东西魏正式分裂,中国大地上对峙的三个国家,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一年,西魏新帝改元为大统,显示出这个新生的政权勃勃的生机和野蛮的欲望;建康城的梁武帝则改元为大同,这位70多岁的老皇帝仍旧标榜着正朔相承,在年号上表达出比武力统一更加高端的政治希冀;相比之下,去年已经改元为天平的东魏,在气势上看起来弱了很多。

与很多实干家相似,面子上保持低调的高欢,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没有比另外两家克制多少。在西魏立足未稳的时候,高欢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战争。

立足未稳这四个字,对关中的西魏政权来说,还是比较客气的。事实上宇文泰的处境很不妙。在过去的一年里,宇文泰使出浑身解数勉强打平关中和陇右,随着侯莫陈悦的败亡,宇文泰在表面上控制了关中和陇右。但灵州的曹泥、渭州的可朱浑元仍然是潜在的炸弹,他们拥有自己的武装和地盘,宇文泰对他们实际上是没有什么好办法的。除了战争。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洛阳的变乱暂时把宇文泰的精力牵引到东方,可朱浑元和曹泥得以暂时在领地喘息,然而这并非长久之计。关中和陇右的形势非常明朗,要么你死,要么我活,可朱浑元不想坐以待毙,在长安刚刚颁行天下的新年号时,出身怀朔镇的可朱浑元决定打出关中,摆脱这种令人发指的对峙。但渭州与关东相隔遥远,想顺利到达关东,看似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但可朱浑元这位日后得以配享高澄之庙的勇将,选择了硬走。他率部众3000多户,从渭州(甘肃陇西)出发,向西北方逃亡,过乌兰津渡口(《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在今甘肃会宁),避开原州(今甘肃固原)这个重镇,从原州的西面直插向北,奔向灵州(今甘肃灵武)。那里的守将曹泥去年遭受了来自长安的围攻,但从后来的效果看,似乎曹泥的抵抗非常有效。可朱浑元选择从灵州经过,目的不外乎想得到曹泥的支援。

长安对可朱浑元的动向一直高度警惕,渭州外围虽无重兵防范,但随着可朱浑元的出发,宇文泰的部队立即围堵上来,可朱浑元边打边跑,成功甩开宇文泰军的围追堵截,逃到灵州附近。曹泥女婿刘丰与可朱浑元关系很好,他资助可朱浑元一部分物资,然后护送其沿着灵州以北,向正东方的云州(今山西大同)进发。这一去,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朱浑元一路没有受到任何阻拦,顺利地进入代北。高欢听说这一消息高兴万分,他派平阳太守高嵩持金环一枚赐给可朱浑元,并准备好粮秣保障物资,把可朱浑元接到晋阳。

以上这段平静的文字,由于史料限制,无法全景展现可朱浑元东逃的真实景象。但结合地图来看,我们会发现,这真是一场逆天的大逃亡。

为了计算方便,且把地名换成现在的。从陇西出发,向西北渡渭河,折向东北,走甘肃会宁,避开宁夏固原直向北走,到灵武,然后避开陕西靖边(夏州),穿越鄂尔多斯高原,最终到达山西大同。只算直线距离,已达2000多公里!

想想古代的交通条件,这真是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战略级大转进。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薄骨律镇(即灵州灵武郡)担负向沃野镇输送军粮的任务,灵武东北方向的交通条件极差,运输效率极低。薄骨律镇兵不堪其劳,镇将刁雍向孝文帝上书说:“臣镇去沃野八百里,道多深沙,轻车往来,犹以为难。设令载谷二十石,每至深沙,必致滞陷。又谷在河西,转至沃野,越渡大河计车五千乘,运十万斛,百余日乃得一返,大废生人耕垦之业,车牛艰阻,难可全至,一岁不过二运,五十万斛乃经三年。”可见灵武东北面当时已是半沙漠化的地形,非常不利通行。长途行军既要提防追兵,又要应付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然而可朱浑元居然安然穿过这可怕的路,从而映射出他对部伍超强的掌控力。可以说同时代的将领中,无人能出其右。

这也间接反映出西魏在灵州以北防御力量之薄弱,如果高欢掌控陕北高原,向南直攻关中平原,这无疑对长安是巨大的威胁。宇文泰和高欢从这起事件中都看到了这一点,两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陕北。

宇文泰加派大军进攻灵州,大将李虎招引费也头部落,与之一同进攻曹泥,在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正月,决黄河灌城,曹泥终于支撑不住,向宇文泰投降。长安随即发出命令,将灵州城的豪强全部迁到咸阳。但出于稳定陕北一带民心的考虑,宇文泰并没有杀掉曹泥,而是继续任命他为灵州刺史。

高欢把可朱浑元接到晋阳,了解到关中的一些情况,知道孝武帝已经被宇文泰所杀。他大张旗鼓地向东魏皇帝建议要给孝武帝服丧,但实质上是发出了政治动员令,从道义上占据制高点,从而为下一步讨伐关中打下政治基础。

但此时高欢还顾不上立即进攻关中,看似强大的东魏,还有很多麻烦要处理。

其一是南梁的进攻。洛阳之变时,梁武帝趁乱派将军元庆和率众出淮北攻入魏境,在梁大同元年(535年)正月,已经攻至城父(今安徽亳州谯城)。梁将陈庆之率兵自荆州北攻豫州(今河南汝南),与元庆和东西遥相呼应。

其二是齐、兖、青三州的叛乱。齐州刺史侯渊、兖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元贵平联盟对抗高欢,东魏中央以汝阳王元暹为齐州刺史,率兵武力接管齐州(今山东济南),侯渊兵败不敌,西窜向青州。高欢一时腾不出手收拾兖、青二郡,便任命侯渊为青州刺史,离间侯渊和元贵平,二人果然相杀,结果侯渊连施诡计攻下青州,杀死元贵平。但青、兖二州说到底是异己势力,高欢以诡道待之,二州自然会以诡道应之。

其三是代北的匈奴稽胡部落,其首领刘蠡升趁六镇之乱在代北作乱,刘自称天子,称雄一方。高欢屡次派兵攻击,但往往不能彻底消灭。代北与晋阳相近,对高欢的根本重地威胁甚大。

高欢逐一发兵进攻。南梁方面,高欢以尧雄、任祥、侯景、窦泰、高昂等大将率军拒战,其中尤以任祥一路兵力最盛。高欢任命任祥为东南道行台仆射,节度侯景、窦泰、高昂三将共9万人,进逼彭城(今江苏徐州)、城父、项城。元庆和力不能敌,便引兵向南,攻东魏的南兖州(区域大概在今安徽亳州以南至涡阳之间),尧雄在豫州大破陈庆之后,引兵向项城,在南顿附近大破元庆和。南梁遂退兵。

兖、青二州方面,高欢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硬攻兖州的樊子鹄,而将青州先搁置下来。这一招很有效地分化了二州的联盟关系。侯渊心中存着与高欢和解的想法按兵不动,娄昭率兵进攻兖州,先击破东平的叛军,后又进围瑕丘(今山东济宁),决河灌城,樊子鹄被杀,兖州平定。高欢随后就以封延之为青州刺史,逼侯渊离开青州。这位在六镇之乱中奇计频出的将军,终究还是挡不住形势。走投无路之下,侯渊举兵造反,夜袭青州州城,劫掠其他郡县。济州刺史蔡俊率军进剿侯渊叛军,叛军多不愿再跟随侯渊,众叛亲离,侯渊本人被卖浆者杀死,传首于邺都。

稽胡方面,高欢先是派兵进攻,但由于刘蠡升部下都是骑兵,剽悍轻捷,硬碰硬地攻击,打个遭遇战攻而败之不成问题,但时间一长,这些飘忽不定的骑兵会再次聚集起来,给晋阳造成麻烦。于是,高欢又玩起了和剿灭尔朱兆一样的手段。他许诺与刘蠡升讲和,并答应把女儿嫁给刘蠡升之子。刘蠡升大喜,把儿子派到邺都,高欢厚赐刘蠡升的儿子,许下了婚期,但嫁女之期却一拖再拖。北方游牧民族大抵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做事都比较实在,说什么便信什么。婚期既然已经定下来了,刘蠡升便放松了戒备,一副儿女亲家互爱互信的样子。高欢见烟幕弹已然奏效,便迅速发兵偷袭稽胡。可怜的刘蠡升还在道路相望等待来自晋阳的儿媳妇,结果却等来了要拿他项上人头的东魏军。刘蠡升仓促迎战,部众未集便遭到大败,他狼狈地率轻骑外出征集兵力,却被其北部王所杀,首级送给高欢。稽胡余众又立刘蠡升的儿子南海王为主,高欢趁热打铁,穷追猛打,终于大获全胜,俘虏南海王以下王公贵族400多人及部众5万多户。

这几仗打下来,河北、河东和山东的局面归于稳定,高欢腾出手来,再次把目光投向遥远关中的主人——那个未来将令他饮恨终身的人——宇文泰!

二、两次奇袭

在处理国内战争的同时,高欢一刻也没放松关中方向的战备。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正月,高欢遣司马子如、窦泰、韩轨三将率军进攻关中,企图夺回刚刚被西魏收复的潼关。潼关乃是关中锁钥,宇文泰立即发大军迎战,屯驻在霸上。司马子如诸将见关中有备,不敢硬攻,便调转方向,从蒲津渡过黄河,进攻另一个要地——华州(今陕西大荔)。

华州原是北魏东雍州,西魏改为华州。守将是老将王罴,此人在北魏时多经战阵,虽老而勇气不衰。王罴是关中的大姓豪强,在孝武西迁时被任命为华州守将。此人作战有一大特点,喜欢不穿甲胄带头冲锋,所幸他运气好,虽然经常这么冒险,却从未受伤。

司马子如率军连夜偷袭华州州城,大军来到城下,西魏军毫不知情。当时华州城正在大修城墙,施工用的梯子都倚在墙上未撤,东魏军乘机上梯入城,华州城眼看就要被攻破!

此时天刚刚蒙蒙亮,王罴还没起床,忽听门外汹汹然的吵闹声,仔细一听,居然是东魏人打进来了。王罴来不及穿衣服,光着头、赤裸着上身、光着脚,手执一根大白棒,大呼着冲出来厮杀。东魏士兵一见这个势如疯虎的老将,吓得气为之慑,竟然被逼退到城门边。王罴乘势带人反冲锋,守城的西魏军也迅速集合起来开始反攻。东魏军偷袭不成,被打出华州。

这场战斗发生在初春时节,据《齐民要术》(这本书大约成书于533—544年,书中有大量东西魏对峙时代的天候、农业生产的一手资料)所记:“十月中,以蒲蒿裹(石榴树)而缠之,不裹则冻死也。二月初乃解放。”现在华北平原大部分区域冬季石榴树可以在露天环境下度过冬天,可见当时冬天的寒冷程度。以当时的取暖条件,古人未必会脱光上衣睡觉,王罴赤身出战的情节描写未免有些史家夸大的成分在里面。但此战也反应出西魏前线战备比较扎实,否则单靠一个王罴的个人勇武仓促应战,怎能打败敌军的偷袭。

关中方向奇袭不成功,是高欢意料之中的事,毕竟这里是西魏严防死守的地方。他心中想的,是另外一个方向——陕北。那个方向,刚刚有人踏出来一条路。

可朱浑元的逃亡检验出西魏防御力量的薄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对高欢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机会:攻下陕北则可效法当年大夏赫连勃勃的故智,不断袭扰关中进而夺占之。一百多年前若不是宋武帝刘裕提前入关中灭后秦,赫连勃勃乘高而下打破关中是迟早的事。而当年赫连勃勃的都城统万城,正是现在宇文泰的起家之地——夏州。

夏州(今陕西靖边)南距长安900余里,骑兵急行军3天可到长安城下,据夏州而有之,给关中带来的将不仅是心理上的震撼,还有巨大的现实威胁。高欢决定突袭夏州。

天平三年(536年)正月,高欢简选精锐骑兵1万有余,亲率厍狄干、段韶、张琼等大将,从晋阳出发直扑夏州。武川人斛律羌举是尔朱兆的旧将,对代北的地形非常熟悉。高欢令斛律羌举率3000名骑兵作先导,自率主力大军,一路狂奔而前,路上不生火做饭,只吃简易干粮,以一天将近220华里的速度,只用了4天,便横跨了900里的黄土高原,杀到西魏夏州城下。东魏军乘夜杀到城下,在没有大型攻城器械的情况下,东魏军把槊绑起来当梯子,一鼓作气攻入城中。西魏夏州完全没有接到任何预警,瞬间被东魏军打蒙,战果毫无意外,夏州守军战败,刺史斛拔弥娥突被生擒。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传到长安,引起包括宇文泰在内的西魏上下一片惊慌。他们最主要的担心不外乎是怕高欢率众南下,像攻陷夏州一样把长安掀翻。宇文泰紧急举行朝议,商量应对之策。当朝野上下一边倒地震惊于东魏骑兵恐怖的战斗力和高欢惊为天人的突袭杰作时,曾在北地郡任职督将的郭贤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必惊慌。

有些事情大家习以为常,但真相往往隐藏在熟视无睹之后。赫连勃勃当年以陕北为基础与关中后秦政权对峙,成为现在大家重视陕北的一个历史依据,从而以之判断,拿下陕北必然可以以之为基础攻下关中。郭贤根据他的经验指出了这个逻辑的荒谬之处。他说,高欢突袭夏州,这是他的极限,河东的后勤保障力量只能支撑他900里的远征。从夏州南下也是900里,路程固然平坦,但现在的夏州附近,人烟稀少,物资匮乏,绝无可能再为高欢补充足够兵力和物资,他非但不能继续进攻关中,不久还会撤退,否则便会陷入危险。

在这个基础上,郭贤更是狠辣地指出:高欢在贺拔岳被刺之时看不清形势,没有趁乱进攻关中,在孝武帝西迁时已经拿下潼关的情况下,不敢一鼓作气进攻关中,乃是其智术短浅的直接体现。

果然,这位名微位卑的都督的话不久便得到验证。高欢亲自跑了900里,才发现夏州荒残穷困,不适合作为进攻的基地。他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在夏州久驻,不仅自己后勤供应不上,一旦关中的大军反应过来,自己很可能被包围歼灭。权衡之下,他留下将军张琼守夏州,自率大军返回晋阳,同时还把夏州的5000户居民悉数迁到河东,作为此次突袭聊胜于无的战利品。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拔与可朱浑元一样,不甘心臣服于宇文泰,趁关中慌乱之机,也学着可朱浑元,率部众一哄而走,归降了高欢。灵州刺史曹泥也要据城降东魏,关中发来大军第二次进攻灵州,并采取了与第一次同样的策略,决河灌城。但这次没有收到同样的效果。高欢听说灵州的战事,立即派阿至罗骑兵3万奔袭灵州,绕到西魏军之后,与曹泥里应外合击退西魏军。然而灵州毕竟不是夏州,与长安的距离较近,数年生不如死的孤立让曹泥心有余悸,他选择了离开。当年正月,灵州城的军民全部东迁至河东,留下一座空城给西魏。

三、失策的前锋

不管战果如何,奇袭夏州的胜利,无疑对东魏人是一个极大的刺激,把他们近年来战无不胜的思维惯性理所当然地带到了对关中的战略考量上。连宇文泰的起家之地都这么不堪一击,关中肯定也强不到哪里去。

天平三年(536年)十二月,高欢决定西征,目标直指西魏大本营——长安。东西魏持续10多年、规模空前的对攻大战由此拉开大幕。

东魏军兵分三路,由北到南呈三条平行线进攻关中。其中北路军由高欢亲率主力进至蒲坂(今山西永济),在黄河上大造浮桥,摆出志在必得的架势。南路军由汝阳王元暹挂名、西南道大行台高昂实领,由洛阳出发进攻商洛山区,企图从蓝田进入关中。中路军由大将窦泰率领自晋南出击,经风陵渡口渡过黄河,直攻关中的门户潼关。从兵力上来说,高欢的北路军、高昂的南路军都没有明确数字,窦泰一军约1万人。但是从历次高欢进攻关中的兵力来看,其规模大致在10万人左右。高昂在天平四年(537年)之前,长期担任豫州刺史和西南道大行台,其所部军队曾有3万人左右的记录。以此为基点估算,全军10万人,高部3万作为偏师,窦部1万作为矛头,这样的安排是合乎高欢的初衷的。

长安得到东魏来攻的消息,立即做出了反应。自夏州被突袭后,东魏对关中的大规模攻击一直是意料之中的事。东魏的三路大军,高欢的主力威胁最大,从蒲坂只要一过黄河天险,西入关中就是一片坦途,想要在关中平原挡住纵横驰奔的东魏铁骑,这真是一件令人发指的事情。必须有效利用关外地形优势拒敌,特别是要把高欢主力挡在关外。宇文泰率主力北出长安,屯驻在广阳(今陕西铜川)。

高欢大军严阵以待,但并没有过河,三道浮桥波澜不惊地架在黄河上,高欢本人则神定气闲地驻扎在河岸,静静等待来自南线的消息。高昂和窦泰向来都不是让他失望的人。

先看高昂。这位勇猛的将军渡河南下,在河边他设祭祭拜河伯,高昂亲自读祭词:“河伯,水中之神;高敖曹,地上之虎。行经君所,故相决醉。”这段很有喜感的祭词大概是高昂动员部队的说辞,从洛阳向西攻商洛山区,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里绵延着数百里的熊耳山。洛州豪强泉企长期担任刺史,在西魏中央的支持下,地利、人和兼而有之的洛州,是摆在高昂部队面前的一道难关。

高昂进至洛州以东,做好了打一场恶仗的准备,不料突然有了意外之喜。洛州人泉岳、泉猛略兄弟和杜氏豪强杜窋与泉企不和,图谋开城接应高昂,反被泉企识破,泉岳兄弟二人被杀,杜窋逃走投降高昂,愿意当攻城的向导。高昂大喜,在这位尽知洛州虚实的降将的带领下,直迫洛州城下,展开猛攻。战斗进行得相当激烈,高昂亲自到城下指挥攻城,城上矢下如雨,高昂多次中箭,有3箭居然射穿了他的身体。高昂重创晕倒,但一醒过来又翻身上马,脱掉甲胄绕城巡视,继续指挥攻城,他的生猛给部队带来巨大的精神动力。惨烈的攻城大战持续10多天,城中守军弓矢粮草耗尽,关中又无一人一骑来援,泉企的儿子泉仲遵在战斗中眼睛受伤无法继续作战,但泉企仍坚持抵抗,直到城池被东魏军攻破,泉氏父子全部被生俘。

洛州城攻陷后,下一个目标是蓝田关。蓝田关是长安的南大门,距洛州160余里,以步兵的行进速度,两三天就能赶到。高昂信心满满,宇文泰大军云集长安北面,这里将是一片没有抵抗的坦途,运气好的话,他有可能第一个攻到长安城下,问候刚刚上任的伪皇帝元宝炬。他有意加快了进军的速度,但又不得不顾及潼关方向的窦泰,因为高欢的命令是——分进合击!

窦泰一路进展也相当顺利,他在潼关击败了西魏守将阳猛,把军队屯扎在潼关城外的小关,潼关之右是大山谷,窦泰把大军摆在城外,由于连日苦战,他需要暂时缓口气,关中的寒冷天气和潼关一带的西魏豪强,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他的精力。虽然北面和南面两路大军都在看着他,等着他,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长安城虽近在咫尺,但那里应该仍有相当强大的防守力量,他迫切需要休息。

这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然而历史在这里悄悄拐了个弯,把几乎能送到高欢手里的宇文泰的人头,重新牢牢地摁在宇文泰的身上。

潼关!症结就在潼关。

高欢的部署从总体上看是没有错的。三路进攻,牵制宇文泰的兵力,重点保障的是中路军。然而中路军的精髓在于什么?在于快攻。窦泰不立即进攻长安,高欢宏大的战役设计就全部泡汤了。

天平元年(534年)高欢追击西迁的魏孝武帝,本已经占据了潼关,但却只留兵据守,没有继续西进。这一招表面看很令人费解,已经攻到潼关了,为什么不继续进攻长安。不是高欢糊涂了,而是潼关这个地方很是诡异。

以潼关为界,西边的地势很好,一片平原;东边则很差,是连绵的崤山,再往东400多里,就是著名的函谷关。潼关和函谷关之间是狭窄的一段通道,山道崎岖,非常不利于大军行进。潼关和函谷关分别把守着这条险道的两头,如果关中对关东处于攻势,则必前出守函谷关,这样方便直接出关攻击;如果关中对于关东处于劣势,则需收缩兵力弃函谷而守潼关,如果据守函谷关,那么这400多里的补给路线,无疑会把函谷守军置于死地。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高欢当时攻下潼关并不敢继续向西进攻就是正确的。长安近倒是很近,可是万一败了呢?潼关北面是黄河风陵渡,东面是漫长的地狱逃生路线,一败就是死,想逃都没门。出于万全考虑,没有十分把握,高欢不敢直接与不知虚实的宇文泰直接碰撞。

然而这次三路进攻,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高欢明显是在前次攻潼关的基础上做出三路进攻的决策,而且他已经成功地把宇文泰的主力调出长安。这时就差窦泰的雷霆一击了。可是高欢死也不会想到,他寄予重托的窦大将军,居然在潼关城外悠闲地晒太阳。

四、断其一指

现在盘面主动权交给宇文泰了。

西魏军中现在是什么反应?

高欢坐镇北面,如饿虎伏地,伺机而动;窦泰锋劲速疾,如疯狗搏兔,有恃无恐;高昂苦战不休,如野猪拱树,锲而不舍。这三路哪一路都得防,哪一路都不能丢。于是西魏军内部出现一边倒的声音,把广阳的主力一分为三,分头抵御东魏军。

后来的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中,李弼、侯莫陈崇两位柱国,杨忠、豆卢宁、达奚武3个大将军参与了此战。达奚武和苏绰有不同意见,其余的高级将领都主张分兵抵御。这是最简单、最常规,同时,也是最愚蠢的做法。

高欢等的就是宇文泰分兵。西魏军力量本来就不如东魏军,广阳的主力仗着黄河天险,勉强可以抵挡住高欢主力部队。如果一分为三,向潼关、洛州分散兵力,两个方向防守力量有多大改变不说,蒲坂当面之敌立即就会渡河西进,持重不战的东军主力迅速发力,将会把关中打得稀烂。

那么不分兵又能怎么办?宇文泰敏锐地看到了关键点:打潼关!

为何?

一则窦泰部兵少,仅1万人,力量是三路中最弱的,虽然打中路会招致南北两路夹攻,但是高欢主力尚在潼关以北将近80里外,中间还隔了条黄河,南路军距离潼关将近200里,一路都是山路,两路部队向中间靠拢都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快打快撤,有把握吃掉窦部。

二则窦部常做先锋,屡胜而骄,又自恃有北路高欢的战役支援,对西魏军不放在眼里,打完潼关居然没有继续进攻长安。如果能快速进至潼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当能有极大胜利把握。

三则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对付分进合击的有效方法就是择其弱而歼之。窦泰一灭,南北两路尚有天险可依靠,敌军无法实现乘虚快攻的意图,整个战争的形势就会逆转。

以上的考虑,都要基于一个字:快!

宇文泰帐下诸将仍然统一不了意见,特别是持分兵意见的人很多。当然,诸将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如果主力骑兵杀奔潼关短时间内回不来,高欢得知消息后,一鼓过河,怎么办。

宇文泰大胆决断的背后有精确的计算。广阳距蒲坂将近180里,假设高欢真的在宇文泰主力转移后立即全军渡河,在沿河守备部队的阻击之下,至少要5天时间,才能威胁到长安。从广阳到长安100里左右,再从长安到潼关将近280里,以精锐骑兵的速度,4天时间应该能够到达,用1天时间解决战斗,绰绰有余!

宇文泰把争议搁置起来,他率6000精锐骑兵急速赶回长安。但是东魏军仍在背后虎视眈眈,不可不虑,宇文泰又找尚书直事郎中宇文深询问他的看法。

宇文深是宇文泰的族子,曾长期任宇文泰的主簿。此人是行伍世家,从小耳濡目染对行军打仗很感兴趣,不到10岁就喜欢堆起小石头作营地、插起茅草作旌旗模拟大军出征,其父宇文永赞叹他日后必为名将。孝武帝入关后,宇文泰用为自己的主簿,非常欣赏他的才能。

宇文深与宇文泰持相同意见,他详细分析了形势,他说:“高欢持重,窦泰急躁,如果打蒲坂之敌,窦泰必先援救高欢,两面受敌,我军必败;如果打窦泰,高欢未必敢速救,以强吃弱,打窦泰赢面很大。打完窦泰,敌军势沮,两路大军必定不战而退。”这番话说得宇文泰心花怒放,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但是其余大将们仍是一边倒地主张分兵。从广阳回军已经花了两天时间,再犹豫下去高欢就真有可能渡河进攻。怎么办?宇文泰此时显示出作为一个伟大统帅的优秀素质,他果断力排众议,决定以精锐骑兵主力奔袭窦部。

宇文泰先朝见了皇帝,对外宣言东魏势大,要退保陇右,以迷惑高欢和窦泰。高欢对此举没有做出应有的举措,仍然持重不动,万一这是诱敌之计呢。宇文泰的6000名骑兵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全速向潼关开进,像一支黑色的死亡之箭,呼啸着射向窦泰。

反观此时,窦泰尚且在不紧不慢地休息,反正西军主力还被牵制在广阳,宇文泰本人又恐慌地退保陇右,怕什么。两天后的清晨,身着黑色衣甲的西魏军队出现在小关城外。经历了疲累的攻城战斗的东军似乎还未从睡梦中醒来,突然发现西军骑兵已如猛兽般扑来。

这个突然的打击让窦军傻了眼,仓皇之下,窦泰要依山列阵,但是已然来不及。以仓促之军对有备之师,窦军被打得全无招架之力,眼睁睁地看着部队溃散,窦泰本人被活捉,麾下万余名官兵悉数成为俘虏。

窦泰的首级当天被快马送到长安,这场令人振奋的战斗极大鼓舞了西魏军民士气,同时也令东魏北路、南路军大为震惊。

中路军一破,打破了三路之间的协同,南北两路已成孤军,特别是南路高昂部,此时已深入商洛山腹地,虽然已经吃掉西魏数州之地,但如果继续进攻,极易被包围歼灭,成为第二个窦泰。北路虽然兵力雄厚,但是如上分析,突入关中后,已成孤军,只能靠强攻硬拼,胜算还是未知数。权衡之下,南北两路选择同时撤兵。

来不及品尝胜利喜悦的高昂下令烧掉了辎重,匆匆委任杜窋为洛州刺史,带上泉企撤回东魏,西魏方面迅速发起反击。历来大军一退便乱,高昂虽然前期连战连胜,此时也不免狼狈,退军期间部队被打得混乱不堪,高昂本人也负了很严重的伤。他生恐自己就此战死沙场,派人向高欢说:“我死不足惜,只可惜没能看到弟弟高季式当上刺史。”高欢闻讯立即封高季式为刺史,以鼓舞军心、安抚高昂。泉企的儿子泉元礼半路逃回洛州,与弟弟泉仲遵一起发动洛州的土著势力驱逐了东魏势力。北路方面,东军烧掉了浮桥,全军东返,西军穷追不舍与之激战。至此西魏大获全胜。

总结此战,东魏军在大好形势下失去制胜之机,西魏却在险中取胜,最大的亮点就是宇文泰天才般的战争嗅觉,他几乎以一人之力逆转了整个战局,使得西魏从最严重的一场生存危机中解脱出来。此战也基本确定了东西魏10多年大战基调,以弱胜强、以巧制勇。

然而高欢此刻大概还未认识到战争失败的深层次原因,他自信,他勇敢,他执着,一切原因都能合情合理地归结到部下的失误上,他一厢情愿地以为,只需以更大勇气和更强的力量,就能摧垮关中那群侥幸得胜的武川人。

注解:

 参考地图3《可朱浑元逃亡路线图》。

 参考地图4《小关之战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