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徐有贞

徐有贞(“夺门之变”功臣)

徐有贞简介

徐有贞:徐有贞原名徐理,是”夺门之变”中的功臣之一。他博览天文、地理、兵法、水利之书,尤好阴阳星象之道。”土木之变”后,他根据星象变化,首倡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不仅导致名声大坏,且久不升官,不得已改名有贞:因入仕之心太迫,仕途上不择手段,景泰八年,他借助武臣和宦官的势力,发动“夺门之变”,使明代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徐有贞辅助英宗成功复辟后,成为当朝首辅,接着诬告杀害于谦,留下千古罪名,最后因争权而被英宗贬为庶民。

徐有贞传记——

徐有贞,原名理,字元玉,号天全,永乐五年(1407年)出生于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徐有贞身材短小精悍,自幼就爱好广泛,他博览天文、地理、兵法、水利之书,尤好阴阳星象之道。宜德八年(1433年),二十六岁的徐有贞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

正统二年(1437年),徐有贞晋升为侍讲。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铁骑大举南下,英宗在王振等人的唆使下贸然出征,最终酿成“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后,英宗的弟弟邮王朱祁钰监国,他命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有贞根据星象变化,别出心裁地建议将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竟然也得到了一些官员的随声附和。但于谦极力反对,他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都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邮王肯定了于谦的说法,决心守卫京师,决战到底。而徐有贞的名声却由此大坏,致使多年未得晋升。懊丧之余,他转而大肆奉承阁臣陈循,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希望于谦为他在最帝朱祁钰的面前美言,推荐他担任国子监祭酒。但景帝朱祁钰听说是徐理,便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理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子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后来,徐有贞在陈循的劝说下,就将名字徐理改成了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年),徐有贞改名之后,官运也开始出现了转机,他先被提升为右谕德。当时,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七年之久,一直治理不好。有人就向朝廷推荐徐有贞治河。于是,他被擢升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治河大计。徐有贞通过实地勘察,提出了置水闸、开支流、疏通运河三条措施,并积极组织民工,亲自监督工程建设,终于消除了水患。徐有贞因治河有功,再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景泰八年(天顺元年,1457年)一月,景帝朱祁钰突然染病,卧床不起,不能临朝。将军石享奉召人见,他见景帝已经病危,于是与都督张軌、太监曹吉祥以及徐有贞等失意政客密谋,认为立太子(宪宗)不如迎复上皇(英宗),可邀功获赏。于是决定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十六日夜,徐有贞、石亨等带领千余名士卒潜人长安门,急奔南宫,毁墙破门而人,将英宗扶上辇车,自东华门人宫,升奉天殿,并开宫门告知百官太上皇已复位。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夺门之变”,也称“南宫复辟”。

天顺元年(1457年)二月,徐有贞因谋划英宗复位有功,授兵部尚书。三月,进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成为事实上的当朝首辅。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兼领锦衣卫指挥使。在英宗复位之前,于谦作为“救时名臣”一直得到景帝朱祁钰的重用,而徐有贞一直觉得自己屈居于谦之下,因此与于谦结怨。徐有贞得势之后就立即把于谦、王文等人下狱。徐有贞诬陷于谦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唆使言官上奏。英宗本来还无意杀于谦,说“谦实有功”。徐有贞说“不杀于谦,此事无名”。英宗无奈,只好下令收押。狱中,有人说于谦谋反,查无实据。

于谦自己也说过“召藩王非金符不可,符藏内府,岂外廷所能得”,很好地击碎了徐有贞的诬陷。徐有贞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

徐有贞独掌大权后,又开始与石亨、曹吉祥展开了权力上的明争暗斗。最后,徐有贞在石亨、曹吉祥等人的一再诬告下,被英宗流放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因罪被杀,徐有贞才被允许回到家乡闲居。回家后,徐有贞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观察天象,自称将星位于吴,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来。不久,当他听说吴地将军韩雍因出征两广而立功后,徐有贞才颓丧地扔掉铁鞭叹道:“想不到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从此,他开始浪迹于山水之间,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病逝,终年六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