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司马丕

司马丕(晋哀帝)

司马丕简介

司马丕:司马丕(341年—365年),即晋哀帝(361年—365年在位),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侄,晋穆帝司马聃的堂兄弟、母周贵人。东晋的第六位皇帝。咸康八年(342年),司马丕受封琅邪王。升平五年(361年),晋穆帝去世,皇太后令司马丕登基,改元隆和。兴宁二年(364年),司马丕断谷、饵药以求长生,结果中毒,崇德太后临朝摄政。司马丕在位时期,几次北伐,国家战乱不断,东晋已走向衰败,慕容部猖獗和东晋发生多次战争均以东晋败退而终。司马丕还是一位书法家,代表作品有《中书帖》等。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在太极殿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谥号哀皇帝,葬于安平陵。

司马丕传记——

东晋哀帝司马丕(340~365),字千龄,为成帝司马衍长子。三岁即袭封为琅邪王,六岁拜散骑常侍,18岁加中军将军。三年以后,又迁为骠骑将军。升平五年(361)五月,东晋穆帝司马聃死去,无子嗣,司马丕得以继承帝位。

司马丕

司马丕在位期间,桓温的势力继续扩展。兴宁元年(363)五月,已经身为征西大将军的桓温,又迫使朝廷给他加上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等显赫的官衔,成为东晋最有实权的人物。

为增加东晋的财力,改变土著与侨居户籍的赋税不均,减少社会矛盾,在桓温主持下,东晋政府在兴宁二年三月庚戍这一天下令各地实行“土断”,让北方南迁的侨民,与当地土著居民一样编入户籍,纳租服役,取消了过去给予北方侨民的优待。由于这次土断规模较大,效果显著,故史称“庚戍土断”。

司马丕虽已成年,却不以国事为意。他笃信方士之言,幻想长生不老,整日与道士练丹,不理国政。侍中高崧谏道:“练金丹,求长生,乃虚妄之事。万乘帝王,不宜受骗。”司马丕充耳不闻,依然继续服用方士们炼成的所谓仙丹。终致中毒,于兴宁二年(364)三月一病不起,不能处理政事,只得由褚太后再次临朝摄政。

兴宁三年(365)二月,年仅25岁的东晋哀帝司马丕病死于太极殿西堂。三月,葬于安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