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历史解析——元明“九渊”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4 12:53:52 0


明天顺二年(1458)夏日的一个午后,海南琼州府治所在地琼山县的居民亲眼看着它们慢慢迫近。那是空中乘五彩云霞而来的九条龙。海南是南方海岸线上一大亚热带岛屿,是广东也是中国的最南端。直至明代,这里仍是荒外之地,来自大陆的汉人与世居深山老林的土著始终势同水火。海南岛位于台风登陆的前锋线上,尤其是每年夏季风夹带着降雨来袭的时候。

九龙从云端俯冲而下,袭向县衙,致使仪门尽毁。这是在警示县官,抑或其真正的目标是天顺皇帝(1457—1464年在位)?——这位从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手中篡得大位的皇帝,在一年前因贸然北伐而沦为蒙古的阶下囚。在震慑了一下这个国家后,群龙又扑向一个妇人,将她绞死,尸肉横飞的惨烈之状叫人想起这个国家对付罪大恶极者的极刑——凌迟(或称“杀千刀”)。我们不禁想问,她的罪过又是什么?群龙随即向东北腾空而去,捣毁民房,留下家具凌乱的景象。顷刻间有百万只蜻蜓随之飞舞。是年夏,飓风登陆岛上,倒屋拔木。

那个夏天,海南岛上天翻地覆。尽管这样的极端天气并非家常便饭,从万历四十六年(1618)府志上的逐年记录来看,海南还是遭遇过不少自然灾害。龙袭只是元明时期光临该岛的种种匪夷所思的灾害之一。考诸府志自元大德九年到明万历四十六年(1305—1618)的相关记载,海南岛民经历的灾异包括了淫雨(1305、1520、1585)、饥荒(1324、1434、1469、1528、1572、1595、1597、1608)、干旱(1403、1555、1618)、蝗灾(1404、1409)、五色云(1412)、台风(1431、1458、1542、1616)、地震(1465、1469、1523、1524、1595、1605)、食物短缺(1469、1572、1596)、火灾(1479、1588)、异兽(1482年有物如飞虎,比猫大,肉翅如蝙蝠,飞宿文庙;1496年家猪生象)、疾疫(1489、1506、1597)、星陨(1498、1610)、雨雪(1507)、多胞胎(1509年一乳产三子)、水沙变化(1511)、大风(1515)、洪水(1520)、海啸(1524)、大雨雹(1525、1540、1618)、星陨化为石(1539)、雷击(1582)、冬大寒致六畜冻死(1606)。修志者除了不厌其烦地叙述这些自然异象外,还记录了这些灾异的社会影响,诸如盗匪(1305)、饥民流离(1595、1608)、黎族作乱(1612)等。

海南岛一直被看作境外之地——不仅因为它位处广东南部海岸之外,从文化上说也是如此。15世纪一位出身江南的琼州府知府曾告诉自己的一位朋友,他有两个仆人是双胞胎兄弟,一个叫白龙仔,另一个叫黑龙仔。他们身上并未特别标记,但可以在水下潜泳很长时间,并且喜食生鱼胜过熟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母亲是与龙交而得子,至少人们是这样告诉他的。海南岛民的处世方式与众不同,而各种自然灾异似乎只是印证了这一点。

方志编纂者列出各种灾异,并非为了说明该岛的特殊之处,而是为了借此察看地方官的表现。每当岛上的多事之秋,他们是否关心人民疾苦,又是否尽到了父母官的职责?灾异志对我们来说还有别的用处,它不仅是该岛发生治理危机的年表,也可被看作元明时期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的证据。气象是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也是一种潜在的变数,它可以令一种普通的作物获得巨大的丰收,然而,一旦它延误了作物成熟和播收的关键期,也会引发最致命的灾难。

气象异常和灾害的各种记录收录在正史的《五行志》中。《元史》所记灾害包括洪水、六月飞霜、冰雹、雷击、火灾、雪荒、冰风暴、豪雨、干旱、蝗灾、饥荒、疾疫、大风、虫害、山崩地裂,当然还有龙见。《明史》的相关记录倒不至于如此频密,这也许是因为,相较而言,反元士人在编纂明初历史时,刻意把灾害尽量与不受爱戴的前朝帝王联系在一起。无论如何,这些史书中的数据,使我们得以按时序勾画出这四个世纪所发生的自然和社会灾害的面貌。元明两代也并非无岁无灾的水深火热,正如我们将看到的,岁丰人和的时候也是有的。但水旱相仍时偶然发生的波动或许就是致命的。

在这些数据之外,或许还可以加上散见于时人笔记、日记的材料。以解决明初以降江南重赋而闻名的周忱(1381—1453)有一册气象日志,可惜已经亡佚。周忱详记每日的阴晴风雨,为的是在决狱时判断证词的真伪。当他审问证人时,会问当天的天气如何,然后翻看自己的日记进行核对,再判断证词是否属实。因此,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录了周忱的这一计谋,并评论道:“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一些人记录天气变化,则是希望从中发现规律,找到推断未来灾害发生的方法。因此,崇祯三年(1630)的一位方志编纂者,在回顾正统九年(1445年1月)那场用3.5米厚的积雪掩埋上海县的暴风雪时,可以宣称这是预示倭寇迫近的天兆。他也可以把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只公鸡开口说话看成是同年另一波倭寇来袭的示警。《琼州府志》的编纂者没有如此这般顿悟各种灾异的深意。不过,他还是认为“心正气和而天地如之”。因此,罪不在天而在治理失当。然而,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即使是最兢兢业业的官员,有时也会在极端恶劣的异常天象面前感到无力,忍看大部分民众受灾失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80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