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沙场飞将

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

历史大观园 沙场飞将 2021-12-09 00:10:15 0 孙权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是历史的魅力,一起来研究下“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的话题,感受历史的心境。

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

诸葛亮去世后蜀军撤退,魏明帝下诏不让司马懿乘胜追击,是因为辽东确实出了状况。

几十年来,辽东地区名义上归服于中原王朝,但始终处于独立状态,早在曹操时代,就曾以汉献帝的名义拜公孙康为左将军,兼任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接受这个称号,但辽东的大小事务都由他说了算。

魏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公孙康得病死了。公孙康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公孙晃和公孙渊,他们都年幼,于是由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继任,曹丕拜公孙恭为曹魏的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车骑将军),假节,封平郭侯。

公孙恭身体不好,具体来说可能是生殖方面的问题,由于身体很弱而无法管事(病阴消为阉人,劣弱不能治国),他在位七年,到了魏明帝曹叡继位后的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已长大成人,这个公孙渊有祖父公孙度的气势,是一个强人,他胁迫叔父公孙恭退位,成为公孙氏家族中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辽东王”。

魏明帝曹叡下诏拜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郡太守,承袭爵位。

天下形势已经变了,曹魏政权逐渐稳固,天下三分已定,对于背后躺着的这只猛虎,曹魏有识之士纷纷建言予以铲除或颠覆。

可公孙渊生性不安分,没等这边动手,他却频频有了小动作。

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

从公孙氏几代人,到陶谦、张杨、张绣、张燕、张鲁等,他们都曾经是极具分量的割据军阀,但最后直接或间接被曹操及其子孙所灭。

但他们的命运是不同的,在强大的对手面前,他们有两条路可供选择:顺从,或者反抗。从人的本性讲,他们都不愿意屈服,不愿意将自己的命运交由别人来掌握,但面对客观现实,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选择了妥协。

还有像张绣那样,开始反抗,继而妥协,复又反抗,最终选择了顺从,一样得到了善终。

还有“汉中王”张鲁,也是几代人经营一隅,成就了独立王国,曹操率大军讨伐,知道靠自己的势力已难以阻挡,于是在稍做抵抗之后便归顺了,子孙被封侯。

当然,像陶谦和公孙瓒这样老一辈的军阀,历史没有给他们太多的可选项,他们只有抗争到底,最后也算是虽败犹荣吧。

所以,对于那些割据者来说,战略判断很关键,如何选择很重要,因为这不是自己一个人或者一个家族的事,自己的选择往往决定了一方百姓得到的是战争还是平安。

现在,这个艰难的命题摆到了公孙渊的面前,比那些前辈更有优势的是,他可以总结和分析前辈们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自己应该走的路。

但是,这不代表他一定能找到最合适的路。

公孙渊是强人、猛人,也是一个很凶的人。

公孙渊的性格里承继着祖父的血性,这一点与他的父亲有很大不同。当年袁氏兄弟跑到辽东,公孙康很理性地解决了他们,换来了辽东的和平。这件事换成公孙渊,结果就不好说了。

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

公孙渊掌权后,执行的也是远交近攻的战略,但此时曹魏已近在眼前,他的想法是,自己面前曹魏的势力一天天壮大,把别的棘手问题一一解决之后,对辽东动手是迟早的事。与其坐等被动挨打,不如积极作为,通过与曹魏的对手结盟,对敌人形成战略上的牵制,挫败敌人的野心,或者至少迟滞敌人吞并的企图。

曹魏最大的敌人无疑是江东的孙权和益州的蜀汉,他们已分别另立了朝廷。蜀汉不仅太远,而且无路可通,与江东虽然中间隔着曹魏,但从海路可以直达,公孙渊于是决定与孙权结盟。

公孙渊派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等带上厚礼南通孙权,上表愿意臣服。

孙权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于是欣然接受。

为表示庆贺,孙权特意下诏大赦。孙权准备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派太常卿张弥、执金吾许晏和将军贺达率领一支上万人的船队去辽东,宣布对公孙渊的任命。

孙权这边热血沸腾,但孙吴的大臣们却反应冷淡,自丞相顾雍以下,群臣几乎一致反对这么做,他们都认为公孙渊此人反复无常,信誉很差,对他不能太轻信,更不能过于厚待。群臣建议,即使接受公孙渊称臣,顶多派个低级官员和少数人马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这么隆重,但孙权仍坚持己见。

这件事成了孙吴上下争论的热点。不仅在建业,孙吴在各地的许多重要官员也都参与了讨论,他们纷纷建议孙权慎重处理辽东问题。远在交州的虞翻也听到了,虞翻之前因得罪孙权被流放到了交州,他也认为这件事不靠谱,想上书劝谏又有点儿害怕(欲谏不敢),不说又不甘心,于是写了封信,请负责交州事务的吕岱替他转呈。

赋闲在家的辅吴将军张昭也跑来劝谏,张昭认为公孙渊称臣只是权宜之计,这种事最不可靠,按照公孙渊的性格,说不定哪一天又会轻易倒向曹魏一边,到那时派去的使者都回不来,将被天下耻笑(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孙权还是不听,反而想尽办法去说服张昭,张昭也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

公孙渊为何一会向孙权称臣,一会又背叛孙权

谁都说服不了谁,孙权急了,手握刀柄,生气地说:“吴国士人入宫拜我,出宫就拜先生,我敬先生,已经到了极限,但你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我(而数于众中折孤),我真怕做出不愿意做的事!”

张昭愣住了,望了望孙权(昭熟视权),最后说:“臣虽然知道有些话陛下不会采纳,但我仍然竭尽忠心,不敢不说,这是因为太后临终前呼老臣于床前,吩咐我辅佐陛下的那些话犹在耳边啊!”

张昭一边说一边涕泗横流,这让孙权也大受感动,把刀扔在地上,与张昭对泣,但哭归哭,孙权仍然一意孤行。

就这样,孙权派张弥、许晏等人出发了,这两位“部长级”的特使率领着一支船队由海路前往辽东,随行携带着大量赏赐给公孙渊的金银财宝和江东特产,还有册封公孙渊的诏书以及各项九锡用具,之前介绍过九锡的具体内容,又是车马、仪仗,又是衣服用具,仅这一套东西估摸着就得装好几船。

但到了辽东,果然与张昭预言的一样,公孙渊反悔了。

联络孙权的想法大概是公孙渊一时冲动下做出的,看到孙吴把场面做得这么大,又要封他为燕王,公孙渊有些害怕了。冷静下来想了想,公孙渊觉得孙吴路途遥远,无法作为依托(恐权远不可恃),还是跟着曹魏更安全。

结果,公孙渊把张弥、许晏等人杀了,把首级送往洛阳,上表魏明帝报告此事,当然得隐去派人联络孙权的这一段,把自己包装成拒绝孙权拉拢、坚定站在曹魏一边的形象。魏明帝接到报告后很高兴,派傅容、聂夔为使者,拜公孙渊为大司马,晋封为乐浪公,持节,仍兼任辽东郡太守。

公孙渊的这一手玩得真不错,孙权的礼物全单收下,魏明帝这边加官晋爵,如果事情就此了结,这笔买卖就赚大了。然而事情无法了结,因为孙权肯定不干。

消息传回建业,孙权如五雷轰顶,咆哮道:“我活了60岁,人间的艰难困苦全都尝过(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现在居然被鼠辈玩弄,要把人气死!不把这个鼠辈的头砍下来扔到海里,就没脸君临万国。即使把国家搞亡了,我也要干(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cfj/119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