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三藩敉平:半壁江山罹兵燹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6:55 0

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六日晚,广西桂林广西巡抚衙门,广西巡抚马雄镇的妻子李氏逼着全家24个女人自缢。第一个上吊的,是马雄镇儿媳董夫人。董夫人可能是太胖了,上吊的白绫断了,她掉下来,爬起来再系好白绫,第二次自缢,白绫又断了,她的额头和脚被摔伤,之后她换了一条白绫,这次自缢成功,吊死了。之后,李氏让人把董夫人的遗体解下来,再逼马雄镇的15岁幼女自缢,小女孩几次想把头伸进白绫,但“手不胜绠,久之,环不就”,她说:“姐姐帮我!”马雄镇的18岁女儿说:“妹妹怕死吗?我来帮妹妹!”她过来把马雄镇的小女儿的脖子探进白绫,然后帮她踢倒了凳子。

小女儿吊死后,姐姐把她的遗体解下来,自己也自缢了。之后,马雄镇儿子马世济的妾苗氏、马雄镇的两个妾顾氏和刘氏,一个接一个,排队上吊。马雄镇妻子李氏见每死一个,查验对方真咽气了,就在丫鬟协助下把依旧热乎的尸体解下来,放在地上“排队”。接着,李氏逼家中18个女仆也相继上吊。第18个上吊的丫鬟体重最轻,以便李氏自己能够有力解下来。

总共就两条白绫,一条断了,另一条供24个女人上吊,也难为这条白绫了。到最后,看着排列在地上的24具女尸,李氏说:“姑妇子女,皆幸不辱身,我无憾矣!”说罢自己也把脖子探入白绫……

这惨绝人寰的一幕,记载在《清史稿》卷五百一十《列女传三》,我很好奇的是,这些上吊顺序和女人的对话,究竟是谁记录下来的。

王辅臣被平定的同时,康熙令一直按兵不动的安亲王岳乐必须与吴三桂决战,康熙十五年(1676)三月初一,安亲王岳乐在长沙与吴三桂大战。长沙之战,清军大将岳乐兵分十九路进攻长沙城,吴三桂也兵分十九路抵挡。吴三桂部下王绪率军杀入清军军阵,清军把他重重包围,清军多得把他的旗帜都遮蔽了,吴三桂部下都大惊失色,以为王绪所部全军覆没。少顷,只听枪声连发如急鼓,白刃排空,涛翻雪舞,呼声动天地,清军纷纷从马上栽下,王绪所部杀出,大胜而还。清兵再战,迫近城下,吴三桂用大象组成的军阵冲击清兵,清兵纷纷被踩死,随后吴三桂派兵杀出,呼声动天地,血战至中午,眼看清军在吴三桂的子弹连射中纷纷倒下,就要全军覆没了。突然天降大雨,当时的火枪用火绳点燃,遇水就无法射击,结果清军趁机逃脱,吴三桂大呼:“天意不测!”一场大战下来,双方势力对比没有根本变化,吴三桂在湖南的主力依旧完好,岳乐只得继续跟吴三桂对峙。

康熙知道,指不上岳乐,于是主攻目标换成耿精忠了,康熙派康亲王杰书、将军希尔根重兵杀向福建,经数日激战,康熙十五年(1676)十月初四,耿精忠向杰书投降。得知耿精忠投降,康熙非常高兴,马上下诏,依旧保留耿精忠的靖南王爵。对这些人,康熙依旧一概赦免,并且命令他们仍任原职,戴罪立功。康熙知道,大局未定,远不到清算他们的时候,一切只待秋后算账。福建的耿精忠集团被彻底平定后,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初四,尚之信在广州率领省城文武官员及兵民向清朝康亲王杰书、镇南将军莽依图“归正”,广东全境也收归大清,至此,三藩中只剩吴三桂还在抵抗。

尚之信归降,清军入粤,吴三桂慌了,自己在湖南,就这样被抄了后路,而清朝简亲王喇布不久也率军从吴三桂手中收回江西全境。吴三桂一看江西丢了,东线局势彻底糜烂,便开始稳定南线局势,广东局势无法稳定,便来稳定广西局势。广西孙延龄此时在吴三桂与康熙之间骑墙,吴三桂得知后,康熙十六年(1677)十月,派自己的孙子吴世琮率军杀死孙延龄,对他的老婆孔四贞却以礼相待,送到昆明。一直被孙延龄囚禁、拒绝投降的广西巡抚马雄镇,被吴世琮列为招降对象。吴世琮设宴招待马雄镇,劝他投降,但马雄镇拒绝投降,一抬手把酒席掀翻,汤汁饭菜弄了吴世琮一身。吴世琮大怒,派人把马雄镇两个小儿子绑来斩杀,马雄镇大怒,朝着吴世琮的士兵冲去,被乱刀砍死。得知丈夫和两个儿子被杀消息,马雄镇的妻子李氏开始监督宅中女眷按照顺序自杀,这就出现了篇头的一幕。

在吴三桂派兵攻入桂林杀孙延龄后,清军傅弘烈和莽依图合军之后兵锋对准平乐和桂林,随着平乐、桂林、南宁的攻克,清军基本占领了广西全省。吴世琮本人身负重伤,狼狈逃跑。至此,清军从战略上已实现了对吴三桂的大包围。

吴三桂败局已定,康熙已经开始考虑吴三桂彻底被灭掉后的大清政治体制了。此前清国有议政王大臣制度,对皇权有很大牵制,康熙十六年(1677)十一月十八日,康熙建立南书房。一开始康熙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用这些“南书房行走”来按照自己的意旨起草诏令。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康熙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最终使得议政王大臣形同虚设,可以说自从平定三藩之乱后的40年间,康熙朝的政治决策都是通过南书房来运行的。

康熙已经考虑灭掉吴三桂后的大权独揽了,而吴三桂此时败局已定,每日唉声叹气,日渐衰老,他的身边谋士为了给他提气,纷纷劝进,让他称帝,被吴三桂采纳。吴三桂派人请当时住在衡阳乡村的大儒王夫之写劝进表,王夫之说:“我本是亡国遗臣,扶倾无力,抱憾天壤,国破以来,苟延残喘,偷活人间,不祥极矣。现在你们用我这个不祥之人干什么呢?”于是拒绝写劝进表,吴三桂知道王夫之是大思想家,也没难为他。

王夫之不写,但还是有一些文人愿意写,在众人“劝进”下,康熙十七年(1678)三月一日,67岁的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改元“昭武”,以衡州为都城,改名为“定天府”。登基大典那天,突然狂风暴雨倾盆而至,把吴三桂搭建的朝房吹倒一半,把“皇宫”新刷的黄漆也淋坏了。看来天不助吴三桂,不是吉兆呀!吴三桂年号“昭武”,当时文人对“昭武”两字做这样的解释:“昭”字为“日”加上“刀口”。“日”在“刀口”之侧,主凶兆,谓吴三桂没几天日子就会死于刀下;“武”字析为“止戈”,即制止干戈,停止战争之意,意为吴三桂的叛乱快被平定了(《庭闻录》卷五)。这种解释很快传开,吴三桂治下的百姓都明白,吴三桂蹦跶不了几天了。

得知吴三桂称帝的消息后,康熙集结重兵对长沙、岳州发起总攻。连吃败仗的吴三桂心理防线崩溃,病重的他神志不清,回光返照之时,忽然看到有条大狗蹿到他病室的几案上端坐,安静地看着自己。古人眼中,狗坐几案,乃大不祥之兆。吴三桂百病缠身,得了痢疾,此时的他上不能吃,下面狂拉,折腾了几日后,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十八日,一代枭雄吴三桂病亡,其孙吴世璠继位。

想当年,意气风发,辽西大地戎马倥偬、驰骋纵横,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甲申国难,本欲做申包胥,不承想却当了石敬瑭,既然木已成舟,便绝无退路,自山海关至缅甸,吴三桂作为大清军中马前卒在中国打了一条对角线。然而是那玄烨小儿断了自己的退路,把自己硬生生逼反,现如今,纵然欲将心事付瑶琴,却只得临事方知一死难!三藩之乱虽然是被康熙逼出来的,但吴三桂此人的确是历史罪人,是他杀得永昌“百里无人烟”,是他将南明最后一位君主永历帝杀害!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吴三桂造反,所以清朝史臣在修清初入关之后的历史时,尽全力抹杀吴三桂的功绩,对此乾隆很不以为然。乾隆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十一月说:“馆臣以吴三桂为叛臣,不书其擒桂王由榔(永历帝)事,而以属之爱星阿。夫爱星阿固为定西将军领兵,而三桂彼时实为平西大将军,且必应殄灭由榔,‘三患二难’之议,发自三桂,即后之进兵,檄缅甸,驱李定国,降白文选,皆出自三桂之筹画,其功固不可泯也。”(《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千一百六十八)

胡国柱等人用棉裹吴三桂遗体,秘密运回贵州贵阳,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在贵阳即帝位,定明年为“洪化”元年(1679),给吴三桂上尊号“太祖高皇帝”,父吴应熊为“孝恭皇帝”。与吴三桂的登基大典一样,吴世璠即位时也有不祥之兆,在胡国柱奉命筑坛代祭时,“阴风疾起”,灯烛皆灭。(《庭闻录》卷五)

吴军主力向云贵撤退,做收缩防御,康熙则不断催促前线进攻,多年相持不下的岳州、长沙、衡州陆续为清军夺取,湖南全境皆为清军控制。夺取湖南全境后,康熙发起了对陕西兴安、汉中的总攻,张勇、王进宝、赵良栋三员虎将很快攻取兴安、汉中,陕西全境为清廷所收取。下一步,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在图海率领下攻入四川。在此期间,康熙对尚之信开刀,五月十三日,康熙下令把平南王尚之信捉拿进京,闰八月十七日,尚之信被处死,其余党一律正法。

康熙二十年(1681)正月,东路军章泰、南路军赖塔两路联合杀向云南。在云南的战争中,吴军多次用大象阵进攻清军,清军要么用火烧大象,要么乱箭射向大象最脆弱的部位——鼻子,于是云南吴军象兵损伤惨重。二月二十一日开始,清军对昆明发起进攻。昆明城已经不可能再有一兵一卒的外援,郭壮图和吴世璠依旧没有任何降意,死死坚守昆明城。围城几个月后八旗兵才发现,由于昆明城一面临昆明湖(滇池),而封锁昆明湖的是从吴军归降过来的汉人士兵,他们自然不愿意坐视同胞在城内全被饿死,所以网开一面,这才使得昆明城一直能坚守到今天。章泰马上采取措施,令八旗兵取代汉族士兵封锁昆明湖。城内几近弹尽粮绝,一酒杯的米价值白银一两,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昆明城内的吴国柱、吴世吉等人集结手下士兵,密谋发动兵变,想生擒吴世璠和郭壮图后,开城献给清军。城内人心思乱,吴世璠彻底绝望,举刀自刎,一刀未死,又照喉管猛刺一刀才死。关于吴世璠的年龄,各书都不写,只有《平吴录》记载他死时16岁。吴世璠死后,他的“皇后”郭氏也投环自缢,随后又有妃子、侍卫等一百多人先后自尽。郭壮图和他的儿子郭宗汾也都自刎而死。祸首两个都死了,城内叛变的吴军将领怕不好向清军交差,就抓住了吴三桂的“大学士”方光琛及其子侄等人,出城向清军投降。清军马上把吴世璠首级割下,传送京师,然后把吴三桂首席谋士方光琛及其子侄凌迟处死。

此时,万事搞定,只有吴三桂的遗体还没找到,郭壮图和吴世璠知道清军一定会极力搜寻吴三桂的遗体,所以早就造了许多疑冢,而郭壮图和吴世璠已死,所以无从知道究竟哪一个才是确切的吴三桂真身所在。清军到处搜寻,甚至一天中竟挖得十三具“吴三桂”的尸骨。刘健《庭闻录》卷六则记载吴三桂的真骸骨埋在远离昆明的中缅边界铜壁关外。最终吴三桂的一个侄儿说:吴三桂的尸骨已火化,骨灰匣藏在安福园石桥水底。清军照此挖掘,果然找到一骨灰匣,然后将吴世璠的头与吴三桂尸骨一并送到京师(佚名《平滇始末》)。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十九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做出决定:“逆贼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吴世璠首级交与刑部悬挂示众。”

其实这个所谓的吴三桂骸骨很可能是赝品,吴三桂早已火化,那时又没有DNA鉴定技术,随便一具身材高大的老年男人的尸骨就可以被说成是吴三桂的骨头。吴三桂的骸骨就好像希特勒的遗体一样,只具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意义。正如斯大林与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闹翻后,斯大林说:“我可以对外宣称你不是列宁的夫人。”说你是,你就是,不是也是;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一具枯骨,是不是吴三桂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康熙要让人们知道,但凡反叛“我大清”的,无论生死,下场都是万劫不复!

康熙在吴三桂势头正盛,半壁江山动摇时,为安定惊恐的军心和慌乱的民心,做了一把秀,游景山,骑马打猎,以示胸有成竹。有人劝谏他,康熙置若罔闻,事后康熙说:“当时我要是表现出一丝惊恐来,就会人心动摇,说不定会出现意外的情况!”

三藩之乱这就算结束了,德国哲学家尼采在《权力意志》中说:“反对战争的认为,战争使胜利者愚昧,失败者恶毒。赞同战争的认为,由于这两种结果的出现,战争野蛮化了,而这更符合自然规律。战争是人类文化的冬天或者休眠,从战争中走出来的人类更为强大,无论是善是恶。”大清朝经过这场战争,虽然国库亏空严重,但是康熙痛定思痛,调整国策和满汉关系,经此战争的清政府反而更加强大了。作为守成之君,康熙其实并不喜欢战争,真正喜欢战争的,是发战争横财的人,是通过战争晋升军衔的将军们,战争是他们一生过得最好的时光,他们在战争爆发后生活就来了个跳跃,从宁静、和谐变为流血和哭号,每天要目睹或亲自执行疯狂野蛮却又合法并大肆宣传的屠杀。

三藩之乱被彻底平定,下一步,就是从容斟酌处理吴三桂同盟者、昔日部属以及起事三藩主要骨干及其家属了。吴三桂、吴世璠、尚之信死了,耿精忠自然被列为开刀对象,康熙授意康亲王暗示耿精忠,让他自己主动提出进京陛见皇帝,他即可批准。康亲王杰书跟耿精忠一谈,耿精忠自然不愿意进京,可此时大势已去,今非昔比,耿精忠不敢拒绝,只得上书请求进京,很快康熙批准了。为了避免耿精忠生疑,清廷还下旨任命耿精忠的部将马九玉为福州将军,管辖其原有的靖南王部队。耿精忠刚入京,其弟耿昭忠、耿聚忠就联合上疏,请求朝廷对哥哥的叛逆严惩不贷。康熙正好顺水推舟,马上批准耿昭忠兄弟的请求,下令逮捕耿精忠,康熙二十一年(1682)正月二十日,耿精忠和他的主要党羽被凌迟处死,他的儿子耿显祚被处斩,而他的两个弟弟耿昭忠、耿聚忠原本无罪,自然无恙。

此外还有一人结局可交代,他就是王辅臣,康熙二十年(1681)七月,清军正围困昆明时,康熙下诏,令他随经略图海进京“陛见”。王辅臣知道,康熙雄猜之主,此去凶多吉少。行前,他先跟自己新娶的老婆大吵大闹(他的七个小妾死后,他又娶了一房),要把她休了,而后王辅臣把这名女子的父亲叫来,对他说:“赶快领你的女儿远嫁他方,我这样做,是为了保全你们。”解决了妻子的问题后王辅臣命人取出库中银两,召集诸将吏亲随人员说:“你们随我很久,东西南北奔走,犯霜露,冒矢石,受了很多苦,现在我即将跟你们分别,你们都要远走高飞吧!”他根据每人功绩大小,各给一包银子,说:“愿归田的归田,愿入伍的,速投别的军镇,谁也不要说曾在我这里待过。”众将吏知道这是永别了,都痛哭不止。

王辅臣催促说:“你们快走,我的事自己担当,不连累你们。从此诀别了!”他的部属都被遣散了,还剩下数十人,日夜与他们饮酒。八月二十九日,王辅臣从汉中已来到西安,他照旧同门下人饮酒,饮到半夜,王辅臣老泪纵横,对亲信说:“我起身行伍,受朝廷大恩,富贵已极,前迫于众人,做了不义事,又不成,今虽反正,但朝廷蓄怒已深,岂肯饶我?大丈夫与其骈首僇于刑场,何如自死?可用刀自刎、用绳自缢、用药服毒,都会留下痕迹,将连累经略图海,还连累总督、巡抚和你们。我已想好,待我喝得极醉,不省人事,你们捆住我手脚,用一张纸蒙着我的脸,再用冷水在纸上一浇,纸会迅速跟我的脸粘在一起,我就会被马上憋死,死状跟病死的完全一样。你们就以我‘痰厥暴死’报告,可保无事。”门人们哭着劝谏他不要这样做,王辅臣很生气,欲拔剑自刎,门人们这才同意,依其法行事。到天亮时,就以“痰厥暴死”上报,朝廷没有怀疑。王辅臣死状据《广阳杂记》卷四。

吴三桂、吴世璠、尚之信、耿精忠、王辅臣都死了,但康熙还是难解心头之恨,他下令把吴三桂的所有旧部及其亲属,换句话说,所有在吴三桂发动叛乱前就是吴三桂部下的人及其家属,共27733人(数字据《八旗通志·范承勋传》),其中所有副将及以上级别的人,其家族所有16岁以上男人全都处死,女人没为奴隶;所有副将以下的官员及其家属都发配到东北苦寒之地,这些人另籍编列,其后代子孙,永远都不能读书入仕,不能当兵,不能从事所有正当职业。到了清末,这些人的后代传了多代,依旧充当站丁、宫门更夫等世袭的下贱职业。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清廷被掀翻,这些人才得到解放。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1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