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最佳影帝:四爷胤禛养成记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5:43 0

梁启超认为,正因为有他在位,中国才能一步步夺取新疆,进军内亚,但也正因为他对天主教传教士的反感,遂使得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他能说出“朕之心可以对上天,可以对皇考”的话,有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的真诚,然而他的皇考之死与他有脱不开的关系。你说他虚伪,然而他却可以在大臣面前说自己班门弄斧,当众朗读自己喜欢的大臣名字,并夸大臣“可爱”,还能说出“朕就是这样汉子”的真性情话语。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工作接近18个小时,然而又在日理万机之暇与湖南农村文人打辩论赛,并把辩论赛对白全文公之于众,下令每个县都必须买。他有过人的胆识,以罕见的勇气推动改革,然而哪怕是一次轻微的地震,都能把他吓得惊慌失措,迅速搬出宫殿去住帐篷,被在场的朝鲜人写在笔记里笑话。他生前的每一项措施在短时段看来都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强大和稳定,然而从长时段看,正因为他的所作所为才直接间接地使中国近代化历程那样迷惘而惶惑,踟蹰而蹎踬,为何短时段和长时段的效果截然相反?他生前很忙,在位13年朱批1000多万字,还有时间亲自写佛学著作,他死后更忙,无论是《雍正王朝》《甄嬛传》,还是《步步惊心》《书剑恩仇录》,哪个电视剧他都是主角。他就是爱新觉罗·胤禛,雍正皇帝,现在让我们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胤禛,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东华录》卷二十四记载胤禛出生时其母乌雅氏“尝梦月入怀,华彩四照,已而诞上”。差不多二十四史本纪中的第一卷一开始的第一自然段写的都是这些故事,这无非是这些人登上帝位后为了神话自己,彰显君权神授的合法性编的。在古代中国,的确是需要神的,因为那时的中国充斥的是蚁民、草民、刁民、屁民、贱民、臣民,唯独没有公民。

胤禛的神话是后来构建的。从6岁开始,胤禛就和其他皇子一样,每天凌晨三点来到书斋开始读书,并无异常之处。此时的入职大臣还在“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倚柱假寐”。日复一日的读书让胤禛既积累了深厚的学问功底,又磨炼出强大的意志。夏日挥汗如雨,胤禛依然可以正襟危坐,读书不辍。冬日寒气逼人,胤禛也照旧研读圣贤经典,朗诵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多年苦读,使得胤禛“举止端凝,大智夙成,宏才肆应,允恭克让,宽裕有容。幼耽书史,博览弗倦,精究理学之原,旁彻性宗之上。天章浚发,立就万言,书法遒雄,妙兼众体。每筹度事理,评骘人材,因端竟委,烛照如神,韬略机宜”。学问变化气质,胤禛长得“天表奇伟,隆准颀身,双耳丰垂,目光炯照,音吐洪亮”。(《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一)

胤禛是皇四子,与三位哥哥相比,他心事最为沉重。皇长子胤禔脑子缺根弦,幸福的人不一定无知,无知的人往往幸福,虽然胤禔没感觉到幸福,但是他也没什么痛苦。皇二子胤礽是太子,还在尿炕时就被定为太子,一帆风顺的人往往是浅薄的,痛苦使人深刻,胤礽是个浅碟子,花团锦簇,让自己目眩。皇三子胤祉是皇子里学问最深的,他精于书法,连学界领袖王士禛都说他的字“方圆径寸”“遒美妍妙”。他每天与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不亦快哉,压根对于储位之争没有兴趣。

胤禛虽然对皇位很感兴趣,却完全无法与胤礽抗衡。因为胤禛的母亲乌雅氏的父亲只是个护军参领,级别很低,所以虽然她为康熙生了儿子,也只是被封为德妃。康熙的贵妃佟佳氏因为是一等公佟国维的女儿,所以由贵妃进为皇后,康熙把胤禛给她来抚养。

在佟佳氏的面前,胤禛逐渐培养出了同龄人所不具备的早熟,他工于心计,擅长察言观色,一方面在父皇面前表现得很听话,另一方面又给人以一种自己不是在装而是很正直的印象。一个10岁左右的孩子时时处处都压抑着自己的天性,他就不可避免地会在有的时候表现出狂躁,这就是前文康熙之所以说胤禛“喜怒不定”的来源。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一直在抚养胤禛的佟佳氏去世,12岁的胤禛成了实质上没娘的孩子,从此一切事情只能自己来扛。

康熙二十九年(1690)康熙第一次御驾亲征噶尔丹,这次他得了重病,召胤礽前来,不承想胤礽毫无忧戚之色,康熙很是生气和寒心,这是康熙第一次对胤礽不满。胤禛对此看在眼里,但是不动声色,此后他一如既往地跟着康熙出巡,从不多说一句话,并且尽可能地与其他皇子保持和平关系。他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与世无争的旁观者,冷眼看待一切事情,貌似超脱世外,实则见微知著,洞若观火。他绝非心如止水之人,事实上他对于最高权力的渴望比任何人都不差,但此时的他势单力薄,只能等待。

事实证明,胤礽不断犯错自掘坟墓。胤礽和索额图都认为,康熙7岁可以继位,而胤礽已经17岁了,怎么就不能继承大宝呢?所以这次康熙重病,胤礽窃喜了很长时间,可是从夏天康熙重病到冬天痊愈,天气一天天变冷,胤礽的心也一天天变冷,父皇怎么还不死呢?如果胤礽从来没当过太子,或他在心中默念无数次的登上权力巅峰的那一天从来没有过一闪念的希望,胤礽都不会狂躁。然而,面对父皇重病后升起的将要继位的闪念一闪即逝,亢奋的胤礽又怎么可能平静下去?静如处子,动如脱兔,有静有动,可屈可伸才是明智之举,这点胤禛比胤礽成熟得多。千金难买少年贫,自幼一帆风顺的人往往会栽大跟头,因为他们一直在巅峰,一直在顺境,他们无法承受一丝风浪。由溺爱与娇惯所培养出来的17岁小孩子的乐观与自信,如同一个水晶球,美丽而易碎,只要惹怒了父皇,父皇随时可能把这水晶球砸得粉碎。

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明,按惯例,每年这天皇帝带领皇子们来奉先殿举行祭祖仪式,与冬至日到天坛祭天一样,这也是皇帝要恭行的一个大礼。这些典礼都是由礼部负责,每年按照固定的程式即可,但这一年,由于索额图的参与,苗头有些不对。按照索额图的吩咐,礼部向康熙奏报时,提及把皇太子胤礽的拜褥也放在大殿的门槛之内(拜褥是皇帝跪拜时在地上铺的东西)。皇家祭祖时,只有皇帝一人可以进入大殿内,其他任何人不得入内,现在此举则是说太子可以和皇帝一起入内。这是对康熙的试探与暗示,意思是告诉康熙,太子已经成人(20岁),可以接班了。

如果康熙同意此事,则表明康熙要让位了,如果不同意,则表明康熙与太子的矛盾公开化了。显然,康熙宁可与太子矛盾公开化,也绝不可能让位,他令礼部尚书沙穆哈把太子的拜褥放在殿外。

沙穆哈最头疼,他夹在康熙与太子之间,按照康熙的指示办,他就得罪了太子和索额图,今后太子登基后,岂能饶了自己?于是,他请求康熙允许把他在交代拜褥放在殿外一事时所说的话都记载在档案里,以便日后太子找后账时推给康熙。沙穆哈真是脑子缺根弦,康熙对此事最想淡化处理,你却要把它记载在档案,康熙怒不可遏,他下令将沙穆哈革职。此举也是在点胤礽和索额图,现在想接班,没门儿!

胤禛对于此事一直是隔岸观火,他明白,康熙现在不想交权,自己也没法掺和,能做的只有继续隐忍、等待。两年后,康熙三十五年(1696),19岁的胤禛跟随康熙第二次御驾亲征噶尔丹,康熙命他掌管正红旗大营,此事可见,在康熙心中,胤禛已不再是孩子了。

比胤禛大的三位皇子里,皇长子胤禔智商有问题,太子胤礽自己暂时争不过,而皇三子胤祉则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时犯了大错。贵妃章佳氏(皇十三子胤祥的母亲)去世,按照清朝礼节,帝王后妃之死,百日之内不得婚嫁,不得剃发。胤祉已经22岁,对这个规矩应该了如指掌,然而他偏偏出人意料地在百日内剃发。结果一天康熙看到他头发少了,一问得知他剃发后,龙颜大怒,将胤祉的爵位由郡王降至贝勒,同时又把胤祉王府里的人或鞭打,或责罚。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四,康熙废太子胤礽,并明确表态胤禔不可能继承大统,于是皇八子胤禩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胤禩工于心计,功利心极强,但是有时候表现太过,所以他的言行常带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矫情色彩。他人脉很广,利用老师何焯的关系,摆出醉心儒学的样子,赢得了士大夫阶层的支持。此外,他貌似尊敬长辈,很会来事儿,于是得到了裕亲王福全的支持。他还把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进击的铁骑——最佳影帝:四爷胤禛养成记、皇十四子胤祯发展成了自己的死党,连胤禔也被他拉拢过来。所以康熙才会在废太子后任命胤禩为内务府总管,然而就在此时出了张明德事件,加上康熙的民主投票中胤禩得了全票,此两件事给胤禩带来了致命打击,于是康熙再不会把胤禩作为接班人。

相比之下,胤禛却一直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绵里藏针。胤禛这年已经30岁,从失去佟佳氏的庇护算起也快20年了,胤禛经受了长期的隐忍与等待,在此期间他习惯了旁观和冷静思考,并因此获得一种成熟的行事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做人风格对于做普通人而言,或许显得太假,但是对于从政而言,则是再有用不过了。此时的他有一种敏感的而又往往准确的政治嗅觉,正是这种刻意形成的对自己有利的性格为他的成功铺平了道路,因为,性格决定命运。自从胤礽被废,胤禛的实际人生态度由下意识的被动承受转化成有意识的主动进取与适度放开。

胤禛表面上依旧明智地采取了低调的态度,他很明白,自己并不具备特别的优势:论嫡庶,他不如老二胤礽;论长幼,他不如老大胤禔;论学识,他不如老三胤祉;论人望,他不如老八胤禩。既然如此,胤禛决定不争,静观其变,把把自己打扮成“天下第一闲人”,俨然一副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样子。

胤禛作秀功夫的确过人,天天写的诗词都是与世无争的内容,比如他在《园居》中说:“懒问沉浮事,间娱花柳朝。吴儿调凤曲,越女按鸾箫。道许山僧访,棋将野叟招。漆园非所慕,适志即逍遥。”表明他虽然不想像庄子那样,但是对于世间沉浮也是没兴趣的。他在《山居偶成》中说:“山居且喜远纷华,俯仰乾坤野兴赊。千载虚名身外影,百岁荣辱镜中花。金樽潦倒春将暮,蕙径葳蕤日又斜。闻道五湖烟景好,何缘蓑笠钓汀沙。”表明他将虚名都看作身外事,自己就喜欢垂钓江畔,毫无争权夺利之心。胤禛假装纵情于圆明园山水之间,他作《小园三字经》:“圆明园,真妙好。如佛地,同仙岛。青山环,绿水抱。鹤衔芝,鱼吞藻。有交梨,多火枣。种桑麻,植粳稻。阅六经,礼三宝。任春秋,随晚早。不拘束,无烦恼。奉天时,养吾老。”一派与世无争的闲情雅致。

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初九,康熙再次立胤礽为皇太子。当天,康熙册封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为亲王,皇七子胤祐、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进击的铁骑——最佳影帝:四爷胤禛养成记、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祯为贝子,以此来缓和众皇子与太子的矛盾。除了已经被康熙彻底否决的胤禔和胤禩与仍在圈禁中的胤祥外,其他人都被封赏。

胤礽复立为太子,经过此番废立,胤禔和胤禩已经彻底被康熙否决,而胤禛依旧不动声色。已经成为雍亲王的胤禛把自己隐藏成一个弱者,弱者最容易博得别人的信任与同情,儿子示弱来得到父亲的认可。在康熙的眼里,胤禛比胤禔善良,比胤礽忠孝,比胤祉听话,比胤禩老实,比胤进击的铁骑——最佳影帝:四爷胤禛养成记聪明,比胤祯稳重。胤禛可以在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处理得既不矫情自饰又能游刃有余,他逐渐得到了康熙的信任与注意。

此时胤禛依旧小心翼翼,因为他不想把别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让别人揣摩他,关注他,对他品头论足,因为他还要不动声色地为自己争取更大空间。言多语失,胤禛永远小心翼翼地说着每一句话。兄弟之间,他绝不与任何一个过热,以免今后受牵连,也绝不与任何一个过冷,以避免树敌。他的钢丝走得很好。各位皇子里最让康熙省心的就是胤禛,康熙一高兴,就把圆明园赐给胤禛作为花园。此后,胤禛凭借自己极高的审美水准,把圆明园打造成18世纪世界上最美丽的园林建筑群,也正是在花团锦簇的圆明园内,胤禛像修炼多年的蜘蛛精一样,不断织造着一张大网,直到把皇帝宝座收入网中。


王士禛在康熙晚年去世,雍正继位后,为避胤禛名讳,改为王士正,雍正去世后,乾隆因爱其文才,所以将其改为王士祯,意思是可与父亲的名讳同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