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大汉的彷徨——王温舒:以酷行贪,导致民变四起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5 21:00:14 0


发迹之路

千万不要以为,汉朝皇帝对诸如陈平、田蚡之类的贪腐官员,不但不当作大老虎来猛打,反而越来越重用他们,让他们的腐败生活进行到死的那一天,是汉朝皇帝执法太宽松的结果。其实,这些皇帝们真的执起法来,还是十分严苛的。

汉武帝在位时,除了重用一批能臣之外,除了多次出兵塞外,打击匈奴之外,他手下还养了一批酷吏。这些酷吏的代表人物叫王温舒。而以王温舒领衔的酷吏竟有十人之多。按说有了这样一批面色冷峻、敢于下狠手的执法人员,应当可以遏制贪腐,让浑浊的官场变成清水一片才对。可事实真的如此么?

王温舒是彻头彻尾的草根出身。连司马迁都不知道他爹的名字叫什么。这哥们从小就不是好学生,除了坏事,别的都不做,偷鸡摸狗的事,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有时还在半夜鸡叫时扛着工具去开展盗墓工作。不知后来怎么混了个亭长。他在亭长的职位上,多次犯错误,又多次被开除。同时又多次被任用。当时,高级公务员的工资很高,国家一级公务员年薪四千二百石,号称万石,放到今天则一百多万。可是基层干部的工资却很低,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多少吸引力。所以,王温舒被免来免去,最后还是被任用为亭长。时间久了,他又被提拔为一些小官。

上级组织部门确实有眼光,不但发现这哥们经常做坏事,还发现他很会办案。呵呵,你想想,他本来就是黑道出身,当然最知道如何对付这些同行了——对付流氓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流氓去对付。

于是,他又被任命为廷史。他的上级主管领导叫张汤,也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张汤很快发现小王是块好料,于是大力提拔他,让他专门负责抓捕盗贼。

王温舒是专业小偷出身,最知道小偷的小性格——他们的习性已难改,被警察抓就抓了,一放出来,不出半天就又重操旧业。警察即使对他们大打出手,他们仍然偷你没商量。所以,王温舒对付这些人的办法很简单,一个字:杀!一抓到从不拿去关押,而是直接砍头。

小偷们不怕关,但还是怕被砍的。所以,王温舒的砍贼大刀一举,效果还真明显,社会上的小偷还真的都把手缩了回去。

这哥们通过一阵大杀,名声很快就冒了出来,连汉武帝也知道了。

刘彻即位时才十六岁,朝政一直掌握在两朝太后手里,窦家弄完权,王家又接过去,让他当了多年的实习皇帝,心里超不爽。尤其田蚡那个国舅,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自己拿着皇帝的大印,跟个掌印太监没什么差别,历来都是田蚡做好方案,然后报上来,让自己把大印盖上完事,别的都与自己无关。幸好这个国舅英年早逝了,否则他这个皇帝要实习到三十岁都不止。所以,在田蚡死后,刘彻决定树立自己的执政队伍。专门找一些看上去很有抓人魄力的人来为自己卖命。

刘彻决定把那些传统利益集团都狠狠地打压一遍。数十年来,朝廷由于都是窦家、王家之类的外戚当道,贪腐盛行,地方上也出现了大批豪强,一个比一个霸道,一个比一个无耻。把这些人打下去,一来可以再来一次权力重组,二来也可以搜到大笔财富。

刘彻多年对外用兵,国库已经不堪重负,因此正好利用这些满脸横肉的人拿着狼牙棒到处打压豪强,把钱往国库里塞。

刘彻的这个意图,王温舒他们未必懂得,但这家伙天生残忍,只要你给他权,他就敢杀。刘彻此时正需要这样的人,于是王温舒就不断地被重用。

他傍上张汤之后,不久就被提拔为广平都尉,职责仍然是抓捕盗贼。这哥们到任之后,什么也不说,亲自挑选了十多个都是满脸横肉的人物,当他的打手。这些人也跟他一样,手上有很多前科,你只要听他的话,他就可以把你的犯罪事实来个隐瞒不报,把他们的档案搞得很良民,然后让他们出来对付那些街头小混混。当然,如果不好好地为他服务,不好好地完成他交办的任务,他立马把你的旧账翻出来,直接就砍脑袋。有的甚至把全族老少都抓来,一并抄斩,让所有的人知道,不听他话后果有多严重。这些人一来怕死,二来手头有权,本来人品就很恶劣,这时得到王大都尉做后盾,哪敢不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一番持续的严打开展下来,不但本地的盗贼不敢作案,连外地的小偷都不敢入境。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广平一带的社会治安整顿得一片平和,真的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这样的成绩,上级领导当然很高兴,于是又任他为河内太守,让他成为封疆大吏,主政一方。

所有被贴上酷吏标签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办事效率很高,而且脑袋里的想法也与众不同。这些人为了把事情处理得与众不同,一般都会想出一些很有个性的招数来,然后突然出招,或者搞出个闻所未闻的概念,或者搞出个见所未见的动作,让大家眼前一亮,很能抓人眼球。广大人民群众眼前一亮之后,立刻认为这哥们果然不一般,于是,人气狂飙,天天占据头条。

作为史上酷吏的代表性人物,王温舒当然也精通这一套。

他当太守之后,手头的权力比过去大了N倍,站的角度比过去也更高了,手段更是比过去强悍无数倍。以前,他的眼里只有小偷小摸。这些小人物,抓多了一点不够刺激。因此,他这次把眼睛盯上了那些土豪。打土豪比抓小偷好玩多了。

他于当年九月到任。为了抢时间、抓进度,他下令拿出五十匹快马当传送快递的驿马,专门往来传达命令和信件。然后下令在郡中大力开展严打活动,只要被扣上奸滑豪勇之徒这几个字,一个都不能漏网。一张严打网撒将下来,没几天时间,就网住了一千多家。首批严打,果然成绩斐然。他迅速做好材料,派人快马送报朝廷,要求朝廷对这些人重典处罚:罪大的诛杀全族,罪小的只本人处死,反正不能留一个坏人的活口。家产则全部算作赃物没收。

王温舒的材料送上去不过三天,朝廷就批复下来:准奏!

大家一看,这哥们办事的效率实在太高了。

他得到批复之后,更是觉也不睡,连夜宣判。由于牵涉人员太多,光正式抓捕的人就有一千多户,再加上那些族灭的牵连人员,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数就很多了。河内街道上,一下就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吹进鼻子里的全是腥风和腐尸的恶臭。

短短三个月,河内社会治安“大治”,大家说话的声音都不敢放大,夜间连门都不敢出,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基本没听到狗吠生人的声音。

郡里有名姓的“N害”分子都抓完杀完了,王温舒就开始追捕外逃的犯罪人员。

他这么一跨省,很快就抓到一批可杀之人。可当这些人送到他眼前时,十二月份已经到头。当时的法规,春天全国都停止行刑。他只得拿着屠刀站在那里,一声长叹:“嗟乎!令冬益展一月,足吾事矣!”如果冬天延长一个月,那该多好啊。如果他读过那“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的诗句,估计他一定会拿刀去找作者。

这么大张旗鼓地严打,杀得一郡之民,夜不敢出,注定要闻名天下。汉武帝就是在这个时候知道王温舒这个河内太守的。刘彻初闻时,脸上全是笑,说:“这是个能吏啊。”

被最高领袖贴上能吏的标签,哪有不能提拔的道理?王温舒在大砍大杀一阵之后,被破格提拔:擢为中二千石。这可是仅次于一级公务员的工资。当时,最高工资号称万石,实发四千二百石。接下来就是二千石了,而二千石还分为四个等次:中二千石、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太守是二千石,而九卿是中二千石。王温舒越过了真二千石,直接加入国家领导人行列。

当然,工资提了,职务也得往上调。他这次的职位是中尉。

这一年是元狩五年(前122)。

据说这个年号的来由是汉武帝于当年的十月,到雍这个地方,先搞了一次祭祀活动,然后打了一场猎,得到一只头上只长一只角,却有五条腿的怪兽。估计汉武帝刚看到这个怪兽时,心里很是打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这家伙是不是吃了转基因食品,导致体内基因突变,致使头上的部件转移到下体,于是角少了一只,腿却多了一条?

在刘彻还一脸严肃的时候,主管的官员立即奏道:“这是因为陛下刚刚祭祀,上帝感动了,就赐给陛下这个独角之兽。我想,这一定是麒麟。”

刘彻一听,大喜,那肯定是麒麟了——反正谁也没见过麒麟。

于是,把这个独角兽再献于五祭坛,每个祭坛再加一头牛,然后举行了一次全牛烧烤活动。

如果那些大臣只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他们肯定不会得到这么大的职务。过了几天,他们又上奏:元宜以天瑞命,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二元以长星曰光,今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云。

刘彻是汉帝中最迷信的皇帝之一,一听到这个奏报,毫不犹豫地准奏。于是,元狩元年就这样产生了。

元狩年间那些事

其实,在刘彻使用这个年号的时间段里,打猎的次数倒不是很多,但内外大事倒是出现不少。

首先是淮南王造反事件。淮南王刘安,算起来是汉武帝的堂叔,很有学问,也养了很多门客。人家养门客,只顾天天吃喝玩乐,这哥们还跟门客们弄出一部《淮南子》来,据说他在主编这部书时,运用的门客数千人。如果他只老老实实做学问,再加上汉武帝对他很尊重,他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会更多。可惜,这哥们除了爱学问之外,还有另一个爱好——造反。当年吴王造反时,曾跟他有过约定,让他也跟着起兵。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相国说,大王要是想起兵,请派我当大将吧。我愿带着部队到前线去。刘安想也不想,直接把部队交给了相国。相国带了部队,去守城,却全是防备叛军的,全力配合朝廷围剿吴王,反而拖了吴王的后腿,被吴兵包围了起来。后来朝廷派兵前来救援,淮南才保全了下来。如此一来,他还被朝廷记了一功。只是他的相国很有良心,不但没有去揭发他造反,反而都归功于他。

如果他汲取这个教训,他仍然可以过着幸福的王爷生活。可造反不成之后,他又生出一个伟大的理想——当皇帝。

他想当皇帝,是受一定的客观条件影响的。当时,在诸侯王中,他跟刘彻的关系最铁。刘彻除了爱神仙外,也爱文学,是标准的文青。刘彻因为打匈奴,得了个“武”的谥号,好像是个赳赳武夫的形象。其实,这哥们的文才也是十分了得的。他写的《李夫人赋》成为中国历史上悼亡赋的开山之作。这哥们对刘安叔叔的学问很佩服,他给这个叔叔写信时,极为认真,而且写完之后,还叫大才子司马相如审稿点头同意之后,才定稿寄出。如此一来,谁不知道两人的关系非别人可比。当然,如果仅仅都爱好文学,刘安还是不敢有别的想法的。刘安之所以敢于有当皇帝的想法,是因为刘彻还没有生出接班人。大家看到这个情况,都在猜想,如果刘彻也像他的老爸那样,死得很早,那谁来接班?

当大家脑子里都冒出这个想法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一定是刘安。

连田蚡都这样认为。当年田蚡还当太尉时,听说刘安来首都了,就跑到灞上迎接刘安,直接就对刘安说:“现今陛下没有太子,大王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刘安一听到这话,心里就很高兴,当场给田蚡很多财物。

可惜刘安光有这个远大的理想,却没有实现远大抱负的水平。

他天天跟儿子刘迁商量着让自己的职务从淮南王变成大汉皇帝,父子俩常常在一起谋划。开始时,他并不想通过武力把皇帝赶下台,而是怕刘彻突然来个睡觉死或洗脸死,其他诸侯王也过来抢这个红利,因此就预先打造了很多武器,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只要刘彻一咽气,他立马就带兵冲出,抢在时间面前,谁挡打谁,确保自己成为皇帝。他几乎天天都在盼望刘彻死去。因此,还派自己女儿到长安,专门打听宫里的事。一旦有什么喜大普奔的消息,就在第一时间告诉他。

这个想法在脑子里泡久了,他就特别敏感,谁要是说,皇帝生了个儿子,他就气得想打死你。谁要是说,皇帝没有儿子,以后这个位子就是老大的了,他就高兴,就给你很多钱财。很多人都知道他这个痛处,只要跟他一碰面,就说这些好听的话,于是就大发大利。

你想想,就这个境界,能当得了皇帝么?

但他认为自己能。

后来,刘彻真的有了儿子。他也知道了。如果此时他就死心,他仍然没事。可是这个远大理想在心里久了,已经深深扎根其中,不可磨灭了。

于是,他决定谋反。

谋反可不是玩的,你有了谋反的计划,还得有帮你打天下的人才啊。刘安到这时才发现,自己真的没有人才,总不能靠自己和儿子亲自上前线吧?他请来郎中伍被,请伍被当自己得力的助手。可伍被认为,现在谋反除了失败,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刘安大怒,就绑架了伍被的父母。你跟不跟我干?你敢不干,老子就敢撕票。

伍被仍然表示时机不成熟,而且力量太过弱。吴王当时的力量比老大现在的强多了,最后还不是战败身死?现在咱们的力量还不如吴王的十分之一啊。朝廷不用动一根指头,就可以把咱们打得全盘皆输。

刘安一听这话,当时就哭了起来。如果哭了之后,就摔几个碗、骂几个手下,然后彻底死心,也还可以救命。可这哥们还是继续赌下去。

但很快有就人告发了他。而告发者不是别人,是他的孙子。他除了刘迁外,还有一个儿子叫刘不害。刘不害是长子,但是小老婆生的。于是,刘安以及全家的人都看刘不害不顺眼。刘不害低调惯了,也没什么。偏生他生了个儿子叫刘建。这小子很有水平,最看叔叔刘迁不惯。于是,就搜集了刘迁的黑材料,上报朝廷。这个黑材料虽然跟谋反无关,但罪名却不少:刘迁想刺杀中尉!

汉武帝当然很重视,连他派出的中尉都想杀,不查是没有道理的。立刻下令廷尉处置。

刘安知道后,立刻乱了手脚,找来刘迁和伍被,宣布要起事。

刘迁当然举双手赞同,但伍被仍然不同意。可刘安等不得了,跟伍被进行几番对话后,终于果断地拍了板,决定搞事。其他准备事项都没有做好,却先刻了皇帝的大印,以及二千石以上官员的印绶,还有皇帝的使节。好像这些东西在手了,他就可以成功了。

当然,他还是搞了一个阴谋诡计。当时汉武帝手下牛人很多,尤其是卫青这个史上有名的大将军。刘安虽然牛皮哄哄觉得自己是皇帝的料子,但也知道在战场上是打不过卫青的。于是派人到首都去,到大将军府里当工作人员,以便找个机会把卫青干掉。他以为,只要搞死了卫大将军,就没人带兵来打他了。

刘安也知道自己这么做,反对他的人很多,尤其是手下那些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因此他想把这些人集中起来,全部砍死。之后,就叫人冒充南越的土人造反,他要带兵去围剿,然后打进首都。只要稍用点脑子去想,就知道这个计划跟儿童团的游戏没什么两样。

更要命的是,他的这些行动都还停留在计划上,长安那边的廷尉已到来,宣布逮捕刘迁。父子两个顿时慌乱起来,手忙脚乱地把那些官员召集过来,准备大开杀戒。那些官员都不蠢,并没有一个奉召而来。刘迁知道大事完了,立刻抽出宝剑往脖子上一抹,要自己解决自己。哪知,这哥们的动手能力很差,那把宝剑只划破了一点皮肉,却没有把他割死。

伍被前去廷尉那里自首,把刘安前前后后的事都全部提供给朝廷。汉武帝一听,十分恼火,一个史上有名的文学大师,居然也造反,下令惩处刘安。刘安吓得自杀了。

史上有名的淮南王就这么完蛋。只是后来大家都谣传他升天成了神仙,而且连他养在院子里的鸡呀狗呀也都上了天,成了仙鸡仙狗,于是就有了一个成语:鸡犬升天!现在你知道,古人也是很能扯了吧。

淮南王事件才一结束,匈奴那边又来事了。

曾被卫青打得遍地找牙的匈奴,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之后,又派出一万多人出来,侵入上谷地区,一口气杀了几百号平民百姓。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当然不能等闲视之。

元狩二年三月,他派霍去病带一万多骑兵出陇西,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霍去病果然牛,一路打过去,每战都大获全胜,深入焉支山一千多里,杀折兰王、斩卢侯王,还把浑邪王的儿子以及很多高官全部俘获,共歼敌八千九百人。

汉武帝大喜,加封霍去病二千户。

过了几个月,霍去病又带兵出击。

这一次,霍骠骑的战果更加辉煌,在友军无功的情况下,孤军深入二千多里,斩敌三万二千人,俘获匈奴大小王七十多个。

匈奴这些年来,被卫青和霍去病连番打击,损失惨重,单于十分生气。于是,就产生了内部矛盾。匈奴单于把责任都推给浑邪王、休屠王身上,想把他们都杀了。两人闻知后,便决定向汉朝投降。

汉武帝派霍去病带兵去受降。

休屠王害怕起来。浑邪王果断地举起大刀,把休屠王杀掉,自己独立自主地向霍去病投降。

当霍去病带着浑邪王进长安时,汉武帝大喜,决定举行一个超级隆重的欢迎仪式,征调二万乘去迎接。虽然计划很可观,但实行起来却碰上了困难。原来政府没钱,难以付现金,于是就写白条,向民间赊购。大家看到政府的白条,都怕这个白条最后只是白拿,于是把马都藏了起来。一大批官员天天去做群众工作,可群众就是不信。

汉武帝大怒,下令把长安令抓起来杀了。幸亏汲黯进谏,长安令的脑袋才保住。

汉武帝对投降的匈奴人十分优待,让他们好吃好喝,花费大量的金钱。这些钱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各种手段,从广大人民群众中搜括而来的。

汉武帝知道,要取得这些钱,必须用非常手段。

汉朝的酷吏团队就这样个个满脸横肉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以酷行贪

王温舒也是这个时候当上中尉的。

不大看历史书的人,也许对这个中尉不怎么了解,但对王温舒而言,却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因为他的身份从地方官员转换成京官了。

职务变了,但工作作风一点没有变化。他永远相信,他能有今天,除了会投靠权贵之外,就是因为他敢打敢杀。因此,他把在河内的那一套都全盘克隆到长安来,加以发扬光大。

此时,他手下有一大批打手,天天帮他严打,打得无法无天。不过,他也跟很多所谓的“能吏”一样,在下级面前,牛得没有谱,但对级别比自己高的人,基本都保持低调,不敢说半个不字。

另一个酷吏义纵,此时也被任命为内史,态度比他更恶劣,而且官职比他大,他看到义纵时,也怕三分。

义纵的出身跟王温舒基本一个样。他参加工作前的职业是小偷,偶尔兼职一下抢劫——从这个角度上看,他比王温舒更强悍,老早就打下了杀人的坚实基础。

不过,他跟王温舒不同的是,王温舒是靠自己的拼搏一步一个脚印上位的,而他是凭着姐姐当上干部的。他的姐姐叫义姁。义姁并不是大美女,但她的医术却很高明,王太后的病都是靠她手到病除的,因此很得王太后的欢心,于是,义纵直接成了中郎,成为汉武帝身边的工作人员。

之后,汉武帝把他下放去当县令。这哥们当了县令之后,也跟王温舒一样,基本是大刀治县,只要给他抓到把柄,不管你是谁,他绝对不手下留情。这样的治理效果,也跟王温舒一个样。考察政绩时,他得了第一。

于是,他被提拔为长安令。

作为全国的首都,长安城里最多的就是皇家贵族。这些皇族可不是小偷小摸那样好管理。你抓到个小偷,直接砍头,谁也不会对你怎么样。可这些贵族,谁没有个强硬的后台?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天天都在做违法乱纪之事,可有关部门就是不敢对他们怎么样。

义纵到了之后,什么也不管,谁犯法谁负责,后台再大也没用。就是王太后的外孙犯了事,他同样派人过去,把案犯抓捕,再绳之以法。汉武帝一看,就高兴了。于是,不断地提拔他,从地方太守到内史。

他当内史时,王温舒正好当中尉。汉武帝把这两人摆放在这两个位置,是有深意的。

大家都知道,汉朝立国之初,市场上的硬通货,并不只由政府铸造,而是公私并行,你只要掌握了冶铜技术,就可以打造铜钱,拿去疯狂购物。

汉武帝已下令收回铸币权,并立了法律,严禁民间铸钱。可市面上仍有大量私铸的铜钱,而且长安的假币比别处的更多。刘彻觉得如果不用非常手段,这些私币是永远打不完的,于是在任义纵为内史的同时,再把王温舒调进首都,以双酷吏的配置来对首都进行严苛的整治。

酷吏一般都是有个性的,喜欢我行我素,什么事都爱自己说了算,如果这也请示,那也顾忌,你就绝对不是一个称职的酷吏。因此,义纵和王温舒成为同事后,两个人都不爽。同行是冤家,放在酷吏这个行业也很适用。

当然,王温舒更不爽。因为义纵的官比他大,后台比他硬,手段也不比他弱。所以,他的不爽只能压在心里,见到义纵时,仍然把最恭敬的神态挂到脸上,献给义纵。

可不久,义纵犯了一个错误,被汉武帝杀掉,接着,王温舒的另一个恩公张汤也被诛杀。于是,王温舒成为廷尉,成为大汉王朝的首席大法官。

王温舒终于迎来了自己酷吏事业的巅峰时代。

他在廷尉一职干了不久,就被换了下来。原来这哥们儿读书不多,精通的业务除了杀人之外,就是给上司拍马溜须,至于法律条文,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判案时,从不按律量刑,爱杀便杀,对一些大案要案,根本无法按程序进行审理。大家一看,便都大摇其头。汉武帝也没有办法,只得再把他换回中尉的位置上。你还是管好长安的社会治安吧。

从职务上看,他这是降了职。但他高兴。当首席大法官,天天审案子,而且很多大案,都牵涉比他职务大的官员。他可以对平民百姓、地位比他低的人大开杀戒,但对级别大他半格以上的人,是从不得罪的。当这样的官,他觉得嘴里快要淡出鸟来了。

前次任中尉,得天天看义纵的脸色办事,这次没有了义纵的冷眼围观,他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这哥们儿曾混过黑道,一到长安,就把首都的社会状况从里到外都摸得清清楚楚。哪些人该办,哪些人可以利用,他也是了如指掌。他想办起谁来,立马就会罗织出一千条可以让你族灭的罪状来。谁一旦落入他的手里,都一律来个无情拷打,最后基本都“尽靡烂狱中”,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奇迹发生。这么一顿无情打击,那些豪强一听到就觉得肉疼,当然都收敛了很多,表面上社会治安,局面大好。

王温舒通过把一大批人打得血肉模糊,把自己酷吏的形象塑造得十分丰满,谁都怕被他抓住把柄,最后送掉小命,无不想办法巴结他。王温舒不光残暴,脑袋里不仅装了无数花样的酷刑,同时也狠开发生财之道。他知道,他的形象一树立,只要他稍有表示,钱财就会滚滚而来。

那些有钱人看到王温舒的脸色,立马知道原来王大人这么狠打狠杀,完全是奔着一个“钱”字而来的。于是,纷纷把钱送到他的面前——这个投资,相当于以钱买命。他当然也按规矩办,认真践行“拿人钱财、替人消炎”的潜规则。只要你送钱给他,他就帮你到底,不管你犯了多大的罪,一到他手里,都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那些有权势的人有了他这个保护伞,也是百倍珍惜,不断地帮他造势背书,把他说成铁面无私的青天大老爷。于是,他的人气直线上升。因为,这个酷吏虽然手段狠毒,但却爱财。如果是汲黯一类的酷吏,只要你落到他的手里,而且真的有罪,你再怎么着,也只有依法办事。因此,对于很多行为不轨的人来说,他们真的宁愿碰到王温舒,而不愿落入老汲之手。

王温舒觉得很爽。

酷吏的结局

那些送钱给他的人也松了一口气。但他没有想到,这种幸福日子却不会长久。

太初元年(前104),刘彻决定出征大宛。这次,他要求那些豪强及小官吏都应该从军。你想想,如果让这些豪强去当将军,估计他们会很踊跃应征入伍,可现在却让他们拿着刀枪当义务兵,他们高兴吗?于是,很多人都出钱,请人替他们消灾。王温舒也收了人家的现金,让人家藏匿起来,躲避兵役。

这哥们儿只天天抓着别人的把柄,哪会想到,很多人也紧紧地盯着他,一旦发现他的把柄,也会做成材料,告发上去。

以前,当然也有人告他,结果是他依然高高在上,谁也动不了他。但这一次,他被告倒了。

其他人一看,这家伙的末日就要到了,都纷纷站起来,也给他罗织了很多罪状。其中最严重的一条就是“谋反”。至于平时的贪腐、当黑社会的保护伞之类的证据,更是多如牛毛——当然,那时不叫行贿受贿,不叫黑社会保护伞,而叫“受员骑钱”“好利事”。这哥们儿当了这么多年的执法人员,知道这些罪名一成立,他再怎么能折腾,最后也会死得很惨。于是,他果断地自杀身亡。有关部门在查抄他的家时,发现来历不明的财产“累千金”。于是,按律,他的两个弟弟和岳父一家也跟着满门抄斩。他被杀后,光禄勋徐自为大为感叹:“悲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王温舒死了,但其负面影响却远没有消除。因为这哥们儿靠严刑峻法,不惜滥杀无辜来取得政绩,最后官至三公,成为官员们的榜样。于是,上行下效,一时之间,大汉王朝酷吏盛行,冤狱成风。而个个又以酷行贪,一面打黑,一面当黑社会的保护伞,底层群众没法活了,最终酿成多起群体事件。有些群体事件的规模多达千人,冲进衙门,夺取武器,几乎成为了陈胜吴广,弄得汉武帝不得不派兵镇压。

汉武帝当然没有想到,这些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何在。

而王温舒们更没有想到,他们从成长到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从一个街头小混混爬到三公之位,几乎位极人臣,全是因为刘彻的需要。当时刘彻对既得利益集团的膨胀,感到害怕,于是重用这些没有根基的小混混,让他们以流氓的手段对付豪强,从豪强们的手中夺取财富,以供军需。

于是,王温舒们应时而生。他们挥舞着刘彻授予他们的权力,大打出手。而刘彻却冷眼旁观,等到他们势力看涨时,立即收摊,把这些酷吏全都诛灭。

这些年来,刘彻最致力于把权力收回自己的手中。独尊儒术、推恩令、抑制豪强等措施,其实都是为这个服务的。

这些牛皮哄哄的酷吏估计到死都不知道,他们由草根成长为酷吏,最后都死得很惨,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刘彻帮他们设计好的。他们只是皇帝手里的一颗棋子。他们在拼命杀人、拼命制造冤假错案、拼命以酷行贪时,皇帝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当觉得这个棋子已经没价值了,于是他们就该死了。

刘彻在这盘棋中,他下得似乎很不错,让他手中的权力无穷大。

然后,皇帝的权力得到了巩固,国家的元气却受到了大伤。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31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