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格物日志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历史大观园 格物日志 2020-06-11 13:30:14 0

在嘉靖年间的抗倭战争中,最著名的将领无疑是戚继光。他出身于将门世家,年仅17岁便袭承祖职,出任登州卫佥事,管理屯田事务,因为工作出色而于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升任都指挥佥事,负责山东的备倭重任,走上了抗倭前线,不久因成绩显著而转调到倭患的重灾区——浙江,先任都督佥事,后因才华出众而受到总督胡宗宪的赏识,升做宁(宁波)、绍(绍兴)、台(台州)参将。

戚继光辖下的部队常用火器作战,例如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5月,4000多倭寇在浙江温州乌牛岭登陆,四处剽掠,戚继光率部赶到,用鸟铳、弓箭等远距离打击敌人,获得胜利。还有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4月,台州桃渚被倭寇包围,戚继光命令数十名鸟铳手潜入城中,四处树立旗帜,伪装成大量援军到达的样子,第二天,倭寇看见城堞上旌旗敝日,又遭到鸟铳的齐射,误以为碰上了明军的主力,被迫撤围而去。

戚继光在浙江作战并非一帆风顺,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因久攻岑港不下,他与俞大猷一起受到撤职的处分,两年后官复原职,改守台、金、严三群。鉴于浙江前线原有的士兵多为市井油滑之辈,良莠不齐,战斗力低下,戚继光决定到义乌地区招募朴质的矿工为兵,由自己亲手训练成为剽悍勇敢的精锐部队。当时,明朝卫所制度之下的很多士兵已经腐朽不堪用了,各地都以募兵应急,所以募兵制非常盛行。

戚继光于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9月来到义乌,招募了四千多人,采用了全新的编制,即12人组成一队,4队组成一哨,4哨组成一官,四官组成一总。这个出类拨萃的军事家根据实战需要,自创了一些战阵,用来训练士兵。他于1560年(嘉靖三十九年)撰写的《纪效新书》中记载的阵法有: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鸳鸯阵图片
  采自《纪效新书》之《檄令篇》


鸳鸯阵,这个阵形由11人组成,为首的队长站在最前面,而身后并列着两行装备相同武器的纵队,每行纵队均有5人,第一人手持盾牌,第二人手持狼筅(狼筅是用长约一丈五六尺的毛竹制成,前头一截四面伸出节节锐利的竹枝,粗达二尺。拿来遮蔽全身,可防刀砍枪刺),第三、四人手持长枪,最后一人手持镋钯(一种叉形冷兵器)。作战时,第一人负责用盾牌来掩护身后四个同伴,第二人也要用狼筅保护第一人,而第三、四人用长枪刺杀敌人。万一有敌人躲过长枪,用短兵器逼近肉博时,则由手持镋钯的第五人迎战,保护第三、四人。演练鸳鸯阵的士兵们开始使用的全是冷兵器,后来装备了鸟铳、快枪、火箭等,这种冷热兵器相结合的阵形,既可以进行远程射击,又可以近战。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两仪阵图片
  采自《纪效新书》之《檄令篇》


两行纵队组成的鸳鸯阵,主要特点是队形的正面窄、目标小。反映了随着火器射击技术的越来越准确,疏散的战斗队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普及。

鸳鸯阵也可以由纵队转变为横队,具体有两仪阵、三才阵。

两仪阵是在鸳鸯阵的两行纵队中,各抽出一名狼筅手上前,与盾牌手并肩,在他们的后面分别跟着两个长枪手以及一个 钯手。可以看出,两仪阵的纵深比鸳鸯阵浅,接敌面比鸳鸯阵大。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大三才阵图片
  采自《纪效新书》之《营阵篇》


三才阵的接敌面比鸳鸯阵更大,它可分为小三才阵与大三才阵。

小三才阵实际是将鸳鸯阵的每行纵队改为横队,从右到左分别为盾牌手、狼筅手、长枪手、镋钯手,这样的横队前后共有两行。

大三才阵也是以横队为主,这个横队很长,从右到左可分为三个小组,第一个小组是两个长枪手中间夹着一个盾牌手,第二个小组是以队长居中,两旁紧挨着两个狼筅手,第三个小组与第一个小组一样,又是两个长枪手中间夹着一个盾牌手。此外,还有两个钯手在后面接应。

也许有人会问,在鸳鸯阵、两仪阵与三才阵这三种阵法中,哪一种阵法最好?其实,在战斗中需要使用哪个阵,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在一般的情况下,由纵队组成的鸳鸯阵,可以在狭窄的道路上作战,而两仪阵与三才阵则适合在宽阔的道路上作战。

鸳鸯阵、两仪阵与三才阵都是由11个人组成,都是戚家军的基本战斗队形,那么,戚继光与倭寇作战时,又会将成千上万的军队摆成什么阵势呢?答案是:一头一尾两翼阵。这个阵势是将部队分为四至五营,以四营为例,前营为“头”,后营为“尾”,左右两个营为“两翼”。前、后、左、右四个营,哪一个营首先与敌人作战,哪里就是“头”,顺理成章,它的两侧就是“翼”,后面就成了“尾”,总之,非常灵活多变。

每一营又要分为前、后、左、右四哨,每一哨都可以由很多个鸳鸯阵(或者是两仪阵与三才阵)组成。当前营的前哨与敌人接战一段时间后,抽空退下来休整,而后哨则冲上前哨的位置,继续与敌人作战。前、后两哨就这样轮番出击,连绵不断,与传统的叠阵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营左、右两哨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前、后哨的侧翼。同理,左、右两营与敌人的左、右翼作战时,也要保护前、后营的侧翼。

后营作为预备队,在后面负责策应,或者增援部队,或者伏击敌人。

戚继光的部队在陆战时也使用佛朗机、虎蹲炮等,此外各类火器还有:

连子铳,是一种连射的火器。铳管里面装填上若干用纸筒包好的火药,火药筒之间的空隙用引线相连,并在铳身开一圆孔,垂直插入一个铁筒,放入数个弹丸。当第一个火药筒将弹丸射出时,被引燃的下一个火药筒又依次将掉落的弹丸射出,直到全部射击完毕。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连子铳图片
  采自《筹海图编·经略·兵器》


子母铳,由母铳(相当于枪膛)与子瓶(相当于弹丸)两部分组合而成。发射时先在母铳里面装填火药,接着用木马从外向里压实,以防止泄气,再穿入一根引线,最后放入装有爆炸物以及另一根引线的子瓶。作战时需要分两次点燃引线,第一次是点燃子瓶上的引线,第二次是点燃母炮的引线,当子瓶成功发射出去,射中目标后便会适时引爆。这种火器的发射方式类似于臼炮发射空心爆炸弹,比较麻烦,而且有很大的危险性,如果母炮的引线太长,则子瓶未抛射出去就已经在手中爆炸;如果子瓶的引线过长,射中目标后也不会立即爆炸,甚至还会被风吹熄。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子母铳图片(上)
  采自《纪效新书》之《诸器篇》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贡赛铳图片(上)
  采自《纪效新书》之《诸器篇》


赛贡铳,铳长3尺,内装半斤火药,发射时用木马放在火药前面,再放入若干弹丸,在铳身下面垫着木块以调节射击角度。500人之间可装备五六门。

六合铳,用六块木板组成,外面装上铁箍,以防爆膛,在水陆均可用来近距离攻坚。这种木制火器只是拿来应急的,反复使用极容易爆膛。

无敌神飞炮,仿照佛朗机制成,重约1050斤,一发500子,击宽20余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贡赛铳、六合铳、无敌神飞炮,以及前文提过的虎蹲炮等都是戚继光主持创建的新型火器。他既是指挥员,又是军火专家,这也是与一般将领的区别所在。

戚继光的水师组建于1559年(嘉靖三十八年),舰队由福船、海舱、艟船、开浪、网船组成,这些船只大小不同,各有各的特点,互相配合在深水及浅水作战,可以排列成一个“人”字形、前后两个或者数个“人”字形的阵势应战。

福船是戚家军水师中最大的舰只,这类船在某一时期训练时共有五队轮流射击,每一队都以一名队长带领10名士兵(相当于鸳鸯阵)。第一队与第二队装备的火器都一样,队长都使用火桶,其余的队员则使用鸟铳。第三、第四队的装备的火器也是一样的,具体是队长使用火桶,4个长枪手专门负责两门佛朗机,而镋钯手的远程兵器是火箭(火箭可架在镋钯前端的叉上发射),近战时则改用喷筒,剩下的队员装备的火器都是鸟铳。第五队除了四个长枪手使用百子铳之外,其他队员的装备与第三、四队并无区别。海舱船有四队战斗兵,艟船有三队战斗兵,这些将士也有类似的火器。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水师阵势图片
  采自《纪效新书》之《水兵篇》


水兵营在不同的时期配置了多种类型的火器,据《纪效新书》的记载,管形火器有大发熕、大佛朗机、碗口铳、百子铳、鸟铳等。爆炸性火器也有火桶。燃烧性火器除了喷筒、烟罐、火箭、灰罐之外,还有:

火砖,制法是先将10个纸筒炮排为上下两层,每层各5个,再撒上火药、松脂、硫磺等,用粗纸及绵纸包成砖形,外表涂满油,最后插入竹筒,让引线在中间穿透而过。

火妖,用纸包成拳头大,里面装着松香、火药,外面涂上黄脂、柏油、黄蜡等物,作战时点燃后可抛向敌人。

大蜂窠,用纸糊成球形,厚百层,中间10层藏有很多小炮,它们一半装着毒物,一半装着火药,另外还有火蒺藜、松脂、硫磺等,水陆皆可使用。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火砖图片
  采自《纪效新书》之《水兵篇》


不管怎样厉害的火器,都要由人来操作,指战员的素质对战斗的胜负有很大的影响。戚继光练兵,强调号令、武艺、阵法、胆量的重要性;选将,则注意德、才、识、艺。在他的身传言教之下,终于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勇敢善战的“戚家军”,这支部队很快就在战场上靠实力扬名立万。

1561年(嘉靖四十年),一股倭寇在浙江奉化地区登陆,转而侵入戚继光的防区宁海一带掳掠。戚家军主力从台州赶去支援。但是,狡猾的倭寇却兵分三路转而扑向兵力空虚的台州,其中一路有五六百人,于4月24日,来到新河。当时,戚继光的夫人就在新河城内,她巾帼不让须眉,挺身而出主持大局,发动妇女们换上军装登上城垣助战,还命令守城士卒在城池上遍插旗帜,施放鸟铳,以张声势,迷惑倭寇。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火妖图片(上)
  采自《纪效新书》之《水兵篇》


大明火器战争:兵强将勇


大蜂窠图片(上)
  采自《纪效新书》之《水兵篇》


不知虚实的倭寇一时不敢攻城,转而在城郊大肆抢劫。


火绳枪

我国发明的火药及火器,在14世纪初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以后,经过火器研制者们的仿造和改进,制成了在构造和性能上都比明代前期火铳优越的新型枪炮,火绳枪即是其中一种。所 谓火绳枪,就是火绳点火的早期金属身管射击武器。

1521年(明朝嘉靖元年),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之战中,从缴获的两艘葡萄牙舰船中得到西洋火绳枪。1548年,又在缴捕侵扰我国沿海双屿的倭寇时,缴获了日本的火绳枪(铁炮)。明王朝的兵仗局,很重视仿制火绳枪,制成了鸟铳。


26日,戚继光派来的援兵终于到达。用鸟铳打死了100多名盘踞在城南寺前桥的鲍主薄家的敌人,残余的倭寇乘天色逐渐昏暗之机逃往温岭。

新河战斗结束之后不久又发生了花街之战,戚光军主力返回台州途中,在距城二里的花街与倭寇狭路相逢。戚继光将部队摆成前锋左哨、前锋右哨、中军正兵、左右翼等几部分,鼓行而进,发起攻击。

倭寇排列一字阵迎战。

明军前锋发射火器,诸军在后策应。倭寇顽强抵抗着,一名头目左手持予,右手持刀,挡在路中间,这种舍我其谁的气概,用成语来形容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不料,这名头目左手的予突然被人用鸟铳击断了,接着,他右手的刀也被鸟铳打了个粉碎。原来,这是明军之中一位名叫朱珏的人干的。这位战士相当于现代的神枪手。人光有天赋不行,还需要得心应手的武器来协助。这样精确的射击在当时也只有用鸟铳才能做到,过去的手铳绝对做不到。据明代《神器谱》记载,自从明军装备了鸟铳这类先进火器之后,使一些喜欢裸体持刀砍杀的倭寇不得不披上沉重的铠甲加强防护,以致跳跃起来,动作呆滞,肉搏时战斗力明显下降。

朱珏击毙了挡路的倭寇头目,还一口气打死了七名敌人。明军越战越勇,左哨击败了倭寇的右哨,右哨也打垮了倭寇的左哨,大获全胜,作战中总共斩获了300多个首级,生擒两人,救回5000多名老百姓。

明军虽然连战皆捷,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在键跳海面登陆的一部分倭寇,共有2000多人。他们于5月初到达台州北面的大田镇。

戚继光分兵驻守新河、隘顽,身边可以动用的亲兵仅有1500余人,在人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与敌人硬碰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需要用计智取。他先在上田峰设伏,准备以逸待劳,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天不遂人愿,狡滑的倭寇迟迟没来。


所谓“倭寇”一辞的由来,是从‘高句丽广开土王碑’(西元414年)碑文上所记载“日寇○○(某地名)”而来,在此“寇”当动词,即“日本侵略(某地名)”之意,而之后“倭寇”二字作为名词独立,用以称呼来自日本的侵略者。另一方面,在16世纪丰臣秀吉对朝鲜半岛出兵、以及中国的抗日战争里,中朝两国的人民都称呼日本军为“倭寇”。


戚家军没有气馁,再转移到上峰岭继续设伏,每人拿着一束松枝做伪装,耐心地隐蔽在丛林中,到了五月初四,终于等来了2000多倭寇。敌人的队伍平均三步一人,长达20里,当这些自投罗网之人悠哉游哉地过了一半的时候,戚家军抛掉松枝,一跃而出,以前锋、右翼、左翼以及后应等四部分列成“一头一尾两翼阵”,发起攻击。在混战中,明军将士们有的发射鸟铳,有的舞动狼筅,纷纷摆出了鸳鸯阵,一鼓作气,占尽上风。

一部分倭寇顽抗到底,他们连滚带爬地抢占了上峰岭的一个制高点,企图凭着有利地形苟延残喘。戚家军在盾牌的掩护下,用长予仰击,又拿下了这个高地。

残余的倭寇慌不择路地撤下山,逃到白水洋,藏匿于当地的朱家大宅中,戚继光指挥部队跟踪追击,将这座大宅里里外外围了好几重。

倭寇又爬上屋顶这个制高点,将那里当做掩体,一边掷下瓦砾,一边用鸟铳射击。戚家军用鸟铳与敌人对射,并顺利地缩小了包围圈,一步步地逼到屋檐下,举火焚烧庐舍。

倭寇突围无望,有些家伙投入火海之中自焚而死,部分贪生怕死之徒被鸟铳与狼筅打得跪地求饶。

这一次,戚继光以少胜多,仅仅付出阵亡3人的代价,斩获敌首344颗,生擒5人,缴获兵器1490余件,救出被俘的无辜百姓1000多人。

明军陆战捷报频传,水战也表现出色,先后在洋坑、漩门、沙镬海洋、澳口等处用大船撞沉倭船14只,大批敌人溺死于茫茫大海中。

戚继光也亲自指挥水战,他驻军新河时,侦察得知有2000倭寇乘坐18艘船在长沙(今温岭东南)一带登陆,决定调动水陆两军,共同进剿。当时海面正刮着飓风,倭寇在明军的痛击之下争先恐后地夺船而逃,很多人在怒涛中船毁人亡,其余的300多人在驾船的逃亡途中,又分别在洋岐下洋、鹿星海、满山洋等处遭到明军水师的攻击,结果倭寇船只被撞沉及击毁四艘,剩下的人走投无路,只得投降。


戚家军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4000人,主力是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纪录。戚继光的侄子戚金,在戚继光去世后统率戚家军余部与努尔哈赤的后金军在浑河战役中血战大凌河,以数千火枪兵击毙满清两白旗两黄旗精锐上万人,后满清以重金收买被俘的明军炮手,发炮轰击明军阵地,戚家军余部在汉奸炮队轰击之下苦撑数日,最终弹尽粮绝,全军覆没。


就这样,戚继光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台州地区的新河、花街、上峰岭、长沙等处连续打了几个漂亮仗,所向披靡,敌人闻风丧胆,再加上卢镗、牛天锡等将领又在宁波、温州获胜,从此浙江的倭寇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不再骚扰浙江的倭寇跑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南下到了福建。从此福建地区又掀起腥风血雨,几无宁日,沿海地方千里萧条,地方官频频向朝廷告急。在嘉靖帝的过问之下,戚继光临危受命,紧急率领6000将士入闽,同行的还有督府中军都司戴冲宵及其部属1600余人。

戚继光等人来到福建,与当地将领张岳、水军都司张汉等人协商作战方案,计划夺取威胁宁德地区的横屿岛,歼灭岛上的倭寇。

八月初八,戚继光兵分两路在横屿登陆,将士们排列着鸳鸯阵,用草束填平淤泥而前进,攻破倭寇据守的木城,斩首340级,俘虏29人,夺得兵器183件,释放被掳百姓800多人,而戚家军仅阵亡13人。

戚继光进入福建首战获胜,再接再厉地兵分三路向临清进发,在杞店先杀死十多名倭寇探子,再破其巢穴,很多敌人在睡梦中送了命。戚继光根据俘虏的口供,判断倭寇援军马上就要赶到,立即派遣壮士朱珏等300多人,埋伏于山口,准备打援。

当天晚上五更时分,700多名倭寇果然匆忙来到,冒冒失失地闯入了包围圈。这些人的脚被铺满路面的蒺藜刺伤,接着又遭到火铳、弓箭的射击,不禁乱作一团。

明军主力部队听到铳声响了起来,马上赶来参战,以破竹之势全歼这股敌人,乘胜直捣倭寇设在牛田(今临清东南)的巢穴,斩首688级,生擒10人,救回被掠男女954人,福建其余地方很多倭寇都望风而溃,好像人间蒸发一样逃得无影无踪。

可是,在莆城南面20里之外一个名叫林墩的地方,仍然啸集了4000多倭寇。戚继光当然不会放过这些人,他率领6000多人疾驰70余里到达该地,利用夜色包抄敌巢,眼见就要大功告成了,不料,却被私通倭寇的向导故意引入了岐路,受到倭寇的猛烈反击而陷入被动状态。

情况非常危急,明军伤亡惨重,有数百名将士转身企图撤退,但被后面督战的戚继光拦住。戚继光毫不留情地执行军纪,亲手杀死14名逃兵,并重新督促剩下的人返回战场。

兵力占优势的明军重新调整了部置,经过一番血战,终于攻入了林墩。

林墩这个地方靠近码头,巷道狭窄而弯曲。倭寇用来近战的日本刀太长,在巷战时难以舒展,只好改用短刀与明军肉搏,打不赢便退入房屋里继续顽抗。

各路明军分进合击,用火烧死了大批退入房屋里的敌人,还有数以千计的逃亡者在海水中溺死。

战斗结束之后,戚家军继续搜索各个房子里面的残敌。士兵们发现一个漏网的敌人带着另一个被胁持的妇女躲藏在床底下。这个女人竟然日久生情,紧紧抓住倭寇的衣服不放,怎么也不肯让明军拖走她的男人。戚继光亲自来到现场,用手掰开这个女人的左腕,她又用右手继续拉扯衣服,一副难舍难分的模样。明军将士当然不会成全这段孽缘,棒打这对亡命鸳鸯是必然的事。

执迷不悟的只是极少数人,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深明大义的,当戚家军收兵返回莆城时,人们张灯结彩、箪食壶浆,汹涌到郊外迎接,以致道路为之阻塞。

戚家军在福建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屡战屡胜,然而自身的军力也有一定的损失,同时许多将士也由于水土不服而染病,日久思归。为了使部队得到适当的休整,戚继光于10月1日率部返回浙江。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朗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30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戚家军的纪律严明也是闻名天下,但凡出征时有扰民行为的一律斩首示众,所以戚家军无论在哪里作战都能够获得当地百姓的支持,就连苗瑶等少数民族都愿意为之誓死效命。


福建的倭患在戚家军离去之后又死灰复燃,猖狂起来了。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福宁、政和、兴化等地岌岌可危,特别是兴化府于11月28日被6000倭寇攻克,震动了整个福建。

朝廷催促戚继光尽快重返福建战场,并升他为副总兵。戚继光带领从义乌新募的万余士兵,日夜兼程进入福建,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人率领的军队在兴化东南的东亭会师,总兵力达到3万人左右。诸将与福建新任巡抚谭纶共同商议作战计划,决定在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4月21日夜间兵分三路,对倭寇进行会剿。

各路明军发起总攻,在逼近诸林以南许家村的敌巢时,遇到2000余名倭寇跟随在骑兵之后进行反扑。明军环山列阵,齐放火器,击退了倭寇骑兵,接着与其步兵进行白刃战。倭寇寡不敌众,狼狈逃窜。明军四面合围,顺风纵火,迅速歼灭了这股顽敌,并收复了平海卫。战后论功行赏,戚继光为首,俞大猷、刘显为次。

戚家军马不停蹄,又在连江的马鼻岭与宁德的峭石岭消灭了部分顽敌。戚继光本人于同年10月因战功而升为总兵官,镇守福建全省与浙江金、温二府地方。


仙游之战在沿海御倭战争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提督军务谭纶在总结仙游大捷、上奏皇帝请赏时指出:此战“用寡击众,一呼而 辄解重围;以正为奇,三战而悉收全捷。”“盖自东南用兵以来,军威未有若此之震,军功未有若此之奇者也。”


戚继光升官之后打的第一个硬仗是仙游之战。十一月初七,1万多倭寇包围了仙游。这时仙游城内仅有200正规军和200民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们得到了来自兴化的戚家军的支援。原来,戚继光事前已经预感到敌人会进犯仙游,早就率领一部分军队南下到兴化,与仙游互为犄角,遥相呼应,但因为兵力比较少,所以还没有能力立即对倭寇发起猛攻。

戚家军不断用小股出击的战术骚扰敌人,还暗中给仙游守军运送火药等物资,使围城的倭寇面对内外双重压力,疲于奔命。戚继光最厉害的一招是故意制造出数门后膛薄弱的木发熕(木炮),炮膛里面装填着火药、丸子,把它们扔在运往仙游的路途中。当阻击明军运输队的倭寇得到这批炮时,立即用来攻城,谁知点燃引线,后膛马上爆炸,死伤了数百人。

仙游攻防战打得非常激烈,倭寇派出先锋进攻西北水关,砍伐木栅,毁坏土墙,不断用鸟铳射击守军,除了动用云梯之外,还动用了吕公车攻城。吕公车比仙游城堞要高出一丈多,三面以竹子、木材等物作为掩体,车顶还竖立着一座“飞桥”,能够横架在车身与城墙之间,进攻一方以此作为桥梁,可以鱼贯而过。

仙游在倭寇的攻击之下危在旦夕。在这个关键时刻,戚家军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乘着浓雾向围城的敌人进攻。原来在浙江轮休的六千多名将士已经重返福建,到达了仙游一带与戚继光会合在一起,明军也因而具备了反攻的能力。

戚继光指挥各路军队按计划纵火焚烧倭寇营垒,并乘势猛攻,敌人死亡无数。明军斩获首级498颗,生擒1人,缴获数百件器械,救回被掳百姓3000多人,接着,又歼灭了同安、漳浦等地的数百名倭寇。至此,残余的倭寇丧魂落魄,逃往广东,这意味着福建的倭患基本上平息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dgzy/64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