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格物日志

称霸海上——目的地:古里

历史大观园 格物日志 2020-06-19 12:58:38 0


当龙江船厂的船只建造工作正顺利开展之际,成祖却面临谁来指挥这支庞大船队的抉择。他问自己:是35岁的郑和吗?对这趟危险的航程,他会不会太老了呢?

“陛下难道忘了‘老马识途’这句谚语吗?”一个朝廷官员上奏说,“事实上,就像干姜和枣子,越老越好!”

这个官员继续指出郑和的优点,他说这些优点可以从郑和的面相上看得出来。郑和的脸“粗如橘皮”,表示他生命中历经沧桑,足以忍受这两年出使的颠沛之苦。他两眉之间的印堂(预指着个人行运)“太窄”,显示他的精力将投注于其职业生涯,服侍皇上。“剑眉虎额”两者,则显示出郑和具有作为军事将领的能力与特质。其口“如海”,表示口若悬河,辩才无碍;眼光“烁如激流”,显示其精力与活力,与日俱增。

不管成祖对相术的想法如何,他最后任命了郑和担任正使与宝船船队的总指挥。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如此重要的军事指挥任务赋予一名太监。为了表示对郑和长期随侍的信赖,成祖授予一些嵌印上宝玺的空白诰敕,有了它,郑和就可以在海上代传圣旨。

永乐三年(1405)秋天,这支由317艘彩绘鲜明的大帆船,及2.7万名以上的乘员所组成的大型船队,从南京准备出发。船只在长江江心集结编组,船首上雕饰的“眼睛”,看起来似已迫不及待地想要顺流而下冲向广阔的海洋。

宝船船队的目的地是古里(Calicut),那是位于印度西海岸喀列拉(Kerala)地方的一个城邦,当地有一个香料和木材的市集,吸引整个印度洋的商人前来贸易。在这个位于高特(Ghat)山脉西边的孤立海岸地带,栽种着豆蔻、肉桂、生姜、郁金(译按:即姜黄)及珍贵的胡椒,价值连城。在古印度的穆吉里斯(Muziris)港被大水淹没之后,古里成了印度甚或是所有南亚最重要的港口。

倘若宝船船队的出使,是为了调查惠帝出亡海外的传说的话,古里是开始寻觅的最佳地点?惠帝在祝融吞噬的宫殿大火中,穿着袈裟逃出来,能上船来到这么远的港口吗?这似乎不太可能。然而,这次远征的主要目的是外交性的?这又令人难以相信,因为在两年之前,成祖就已经派遣了一波使节团前往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以及印度的国家柯枝(Cochin),宣示他已经取得大明帝国的皇位了。那么,成祖何以要派遣这支战舰远多于西班牙无敌舰队,而又满载着中国优质丝绸、高级瓷器、精致漆器和艺术品的特殊船队呢?

我们或许可以从成祖即位之后,立即推翻他父皇严格的朝贡及贸易政策,寻得蛛丝马迹。他允许私人贸易,并解除胡椒和黄金方面的限制。儒臣们一向认同中国的兴盛有赖于农业、而且端赖农业这种观点,成祖对此说感到厌烦,他打开中国的大门,招徕外国人和外国商贾,并谕命官员说,“今四海一家”,“边关互市,所以资国用、来远人也,其听之。”

明初,外国商品输入中国仅似涓涓细流。在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十年之后,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目的,是要以船上的大量宝货重新打开印度洋的贸易,恢复以往的商业联系,填补失去的往日时光吗?永乐五年(1407),郑和方才从古里返回,成祖就马上下令第二次出使印度,而在这段两年(1407—1409)的航程之中,明朝曾协助古里新王登基,并在当地立碑以纪念两国之间的紧密关系。

朱元璋在位时期,中国在商业政策上的倒退,导致印度尼西亚与马来西亚许多小邦的浩劫。他们最重要的财源突然被切断。而一帮一帮的海盗和私贩,却因香料贸易利润的吸引,如浪潮般涌入这个区域,填补了空缺。中国沿海,不断受到日本倭寇的骚扰;越南南部沿海,则为贩卖奴隶的盗匪所控制;而苏门答腊东南部的旧港(Palembang),更成为中国非法贸易的中心,被来自广州的叛逆之徒统治。满载着宝物的大帆船,由队形壮观的战舰陪同,当然非仅止于夸耀而已。成祖无疑是要保护船队上的珍贵宝货,并为合法的贸易打开海上通路。

为了展现皇恩浩荡与国家的富强康乐,在宝船船队处女航前夕的傍晚时分,成祖为所有乘员举办了一个盛宴,佳肴、美酒任凭享用。不仅官员,即连一般的海员,也都按身份赐以不等的金银财帛。至于出海前向天妃——航海者的女守护神——敬祷、献祭的典礼,同样带有一项庄严目的:祈求航行的安全与远航的成功。

成祖后来在一座可以俯瞰龙江船厂及长江的山上盖了一座雄伟的新天妃庙,而郑和为这座天妃庙的园圃带回了稀有的异国树木,并为增加神像的光彩带回了无数的金饰、银饰品。不论新庙、旧庙,都饰有壁画,自天妃诞生于福建一位林姓渔夫家中起(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描绘了她一生的事迹。相传天妃年仅十五六岁,即于凝视一口水井时得道,此后,她便具有预知未来与医病的神通。又说,她能传达警讯给在海上的兄长,使他免于溺死。据说,她在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去世之后,魂魄穿着红衣,徘徊海上,每于危急之时指引航海人。天妃的崇拜始自福建,随即顺着中国滨海各省沿岸扩张。由于她时常显灵救难和治愈病犯,因而博得了广泛的崇信。

借由焚香、祝祷,郑和与随行人员祭拜天妃,请求她的引领。煮成半熟,腿被绑成有如跪姿的羊、猪、牛三牲,呈现在天妃神龛面前,人们焚烧金纸以促请“鬼神”善待天妃的魂魄。天妃因有两位神(一位拥有千只眼睛,可以看到任何事物;一位拥有灵敏的耳朵,能顺风听到极远的声音)的协助,故即使是在遥远的四海之地,一样能对困局有所回应。天妃也具有直察人心的神力,唯有祈求者心诚才会显灵。传说中认为海底住有巨龙,若无天妃的庇佑,贸然航行于海面上,显然是难以想像的愚蠢行为。

郑和后来在一块碑记上说,“〔吾等〕惟恐弗逮”,“〔然〕人能竭忠以事君,则事无不力;尽诚以事神,则祷无不应”。

在登船之后,列位船长又在船的罗盘之前,对过去各朝各代熟习水罗盘的古堪舆师、算士、星占师另行祈祷。这些船长均曾勇于迎向海洋,并且安全地返航,并且具备使用这种具有浮水南针的神奇仪器的智慧。郑和跟他的随行人员,在往后无数个月份,扮演着他们的引航者与救助者的罗盘之前一样膜拜行礼,并且祷告:

伏以神烟缭绕,谨启诚心派请,今年今月今日今时四直功曹使者,有功传此炉内心香,奉请历代御制指南祖师,轩辕皇帝,周公圣人,前代神通阴阳仙师,青鸦白鹤先师,杨救贫仙师,王子乔圣仙师,李淳风仙师,陈抟仙师,郭朴仙师,历代过洋知山知沙知浅知深知屿知礁精通海道寻山认澳望斗牵星古往今来前传后教流派祖师,祖本罗经二十四向位尊神大将军,向子午酉卯寅申巳亥辰戌丑未乾坤艮巽甲庚壬丙乙辛丁癸二十四位尊神大将军,定针童子,转针童郎,水盏神者,换水神君,下针力士,走针神兵,罗经坐向守护尊神,建橹班师父,部下仙师神兵将使,一炉灵神,本船奉七记香火有感明神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明著天妃,暨两位侯王茅竹黡仙师,五位尊王杨奋将军,最旧舍人,白水都公,林使总管,千里眼顺风耳部下神兵,擎波喝浪一炉神兵,海洋屿澳山神土地里社正神,今日下降天神纠察使者,虚空过往神仙,当年太岁尊神,地方守土之神,普降香筵,祈求圣杯。或游天边戏驾祥云,降临香座以蒙列坐,谨具清樽。伏以奉献仙师酒一樽,乞求保护船只财物。

当香的熏烟冉冉上升时,道士献上数杯酒给诸神。香烟会带着祈愿上报天廷吗?他们会顺利到达吗?祷辞继续吟诵着。祷辞述说着巨龙住在海上,当它饿了的时候就掀起狂风暴雨,激起滔天巨浪,翻舞着狂怒的浪花。道士请求巨龙安静,让船只在航程中顺利无碍,此外,他们并祈求风向平顺:

今日良辰下针,青龙下海永无灾,谦恭虔奉酒味初伏献再献酌香醪。第二处下针酒礼奉先真,伏望圣恩常拥护,东西南北自然通。弟子诚心虔奉酒陈亚献,伏以三杯美酒满金钟,扯起风帆遇顺风。海道平安往回大吉,金珠财宝满船盈荣,虔心美酒陈献。献酒礼毕,敬奉圣恩,恭奉洪慈,俯垂同鉴纳伏望愿指南下盏,指东西南北永无差,朝暮使船长应护往复过洋行正路,人船安乐,过洋平善,暗礁而不遇,双篷高挂永无忧。火化钱财以退残筵。奉请来则奉香供请,去则辞神拜送。稽首皈依,伏惟珍重!

由这些海员的祷辞,不免令人追忆起汉代伟大的诸位堪舆大师,自1世纪以来,他们为建筑物择定风水位址时,即曾使用有一种铜占盘。堪舆师为皇陵一类重要建筑选址时,通常要研究地相及水向,俾使择定的地点不致与地气、水气相冲。他们那个神奇的罗盘上,附有一根磁杓或磁针,在光滑的盘面上能自行调整南北方向。千年之后,舟师将磁针带上了他们的船只,作为天候不佳、妨碍他们观看天相时的指引。由于摇晃的船上无法获得水平,因此舟师将磁针放在盛水的小石盆里。有了浮水罗盘,舵师就可以在远程航行中维持方向,“指南针”去除了星夜无光的黑夜所带来的恐惧。

坚信神明的法力与派遣他们出使这次任务的天子的神力,舟师们将自己的生命托庇于神明之手。从南京驶向靠近长江口的刘家港,船队沿着长江缓缓地顺流而下。在元代,刘家港本是一个贫穷的产稻村落,如今则已经是一个“高樯大桅,集如林木”的港口了。在这里,郑和另行祭拜了天妃,同时为此次海上远航的舰只进行编组。

虽然宝船的船队可以轻易地从刘家港驶入东海,然而由于地形上缺乏明显的地标,在返航时,舵师总是很难确定刘家港的入口。永乐十年(1412),在第四次远航之前,郑和在刘家港监造了一座假山,高33英尺,周围1平方英里,命名“宝山”,做为宝船进入长江的辅弼指标。在宝山山脚下,成祖竖立了一块碑,碑文说“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正表明了这座假山有助于海上的船只。然而,18世纪中叶时,由于长江江口的伸展,刘家港的重要性便为东边更远的上海所取代了。

从刘家港,船队沿着中国的沿海南下,航行了400英里,即抵达福建沿海闽江口南岸的福州。在3世纪时,福州这个港口曾是吴国主要的造船地点,因此地名以带“吴”字的字首而为人所熟悉(译按:福州附近有吴航镇)。郑和将其易名为“太平港”,在此停留了数个月,等待12月底或1月初的东北季风顺帆带着船队穿越南中国海。船只也在当地优异的船工协助下做最后的整补,并将预备的粮食运上船。在这港口南方的一座山上,三座塔连成一线,在那里,郑和与其随行人员在此祭拜了释迦牟尼与天妃;而其中的一座叫三峰塔的塔,被郑和作为船队的信号塔。从塔顶,可以鸟瞰整个港口,直抵发奋山,以及闽江中的小岛。当船队出现在海上时,他们就会以火把或有颜色的旗帜打出信号。

当从东北方向来的风开始吹起并逐渐增强时,宝船的船队离开了安全的闽江,并航过露出海上的礁岩、有名的五虎山。接着,船队以南南西的方向驶过台湾海峡,穿越南中国海,小心地避开了南中国海上的暗礁与岛屿,到达了现在越南南部的占城。日后数次远航的航程中,就有一些宝船在暴风雨中消失于南中国海。

海上航行,舵手多依浮水南针(译按:即水罗盘)导航,至于度量时间,则靠燃香渐次焚化为据。所谓的水罗盘,中央有凹槽,注以“阳水”——船只迎风一侧取来的水。状似鱼身的磁针,则轻置于阳水水面,俾能缓缓趋就于南北纵走方位。在船上,一昼夜被区隔为十“更”,每更2小时24分钟。良好天候条件下,宝船船队的航行速度,大约一更20英里,约是每小时八节的航速。航速的测量,是以派人在船首丢物体入海而度量人员则与船外的物体同步行至船尾的方法来加以测量,且口中唱数,看船只通过该物需要多久的时间。

舵师用一种叫“牵星板”的简便占板,测知北极星(Polaris)或南十字星(Southern Cross)星体距地平线的海拔高度,以确定纬度。这种占星板,在宝船船队远航时首次被使用。牵星板由12片方形木片组成;舵师依海平面调整牵星板,再用本身手臂的长度估计星体的位置,这有点像西方航海者所使用的带有细绳和一块板子的曲尺。而在宝船远航之前及之后,中国舵师所使用的是一种垂直的直尺,叫“量天尺”。牵星板模仿阿拉伯的制度,度数亦概略地以“指”来计算。

郑和的舟师也有规律地查阅21英尺长的航海图,随着船舰在航程中的前进,地图被一部分一部分地翻展开来。这幅航海图是航海指标的概略图,这些指标是依据罗盘的针位和更的长短,所描绘出的重要地标和地理特征,如山峰、河口、桥梁、沙滩、滨海陆地、退潮时暴露出的礁石,以及航道的水深。简单的图示,也标志了NB327望台、寺塔、军营、厂栈、森林,以及船只可以安稳航行的浅水地带的位置。

为了提供频繁的长程航线使用之便,所以在航海图中添加了星象图,它能显示处于整个航程间的一连串星座的位置。中国人创造了他们自己本身的天上星宿体系,所以他们航海依赖的不叫南十字架星座、人马星座、圆规星座或竖琴星座,而是灯笼骨星、南天门双星,以及在天空东北方升起的织女星。

在船只逐渐接近占城的海岸时,水深探测器绑着铅条和线索,从海底捞取样本,以协助舟师依据沉淀物的类型辨识其距离海岸的距离,并且研判如何使自己的船能直直地进入港内。至于郑和的登陆地点,很可能即是在现今越南的归仁(Qui Nhon)附近。占城原是由一些松散的社群组合成的松散联盟,紧邻河谷平原,惯于以武力突击式的劫掠及出售战俘为奴的高利为生。故而与坐落在现在越南北部的安南国、左边的高棉王国,以及暹罗人正在建设中的暹罗王国(泰国的旧称)等,不时处于交战状态之中。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安南入侵占城,占领了占城的北部地方。占城国的占城港,实是奴隶贸易的渊薮,也是一个恶名昭彰的危险港口。

中国人对占城感兴趣的是乌木、降真香木、罕见的观音竹,以及异常稀有的伽蓝木,当地人利用后者制成价格昂贵的伽蓝香。郑和认为伽蓝木只产于此地的某座山中,为世间所仅有,他深信需以等量的银两始可换得该物。占城人从中国人那里,获得了明朝的青花瓷器与丝织品。而让人垂涎的伽蓝香,与犀牛角、象牙和其他物产,则献给了中国的使臣,作为向皇帝进贡的贡品。

宝船船队自此继续航行,向南前往爪哇的满者伯夷(Majapahit),以及位于苏门答腊北海岸的三个小邦:苏门答剌(Semudra)、黎代国(Deli)、哑齐(Atjeh)。有趣的是,郑和曾经右转经过了苏门答腊东北部最重要的城市旧港。这可能是一个计划性的监视行动。郑和曾耳闻旧港的动乱:来自广东的中国海盗陈祖义,占据了这个城市,而且现在正到处劫掠经过狭窄的马六甲海峡的船只。因此,对郑和而言,此次初访苏门答腊,可能带有一个侦察的任务,也就是要考察这帮海盗的实力。旧港的船家一向有好勇斗狠、娴于水战的名号。尽管中国的水师装备有海战中可占尽优势的撞杆,而这些马来人仍然试图以成群的武装士兵的力量登上战船。陈祖义的劫掠集团所吸收的当地武士到底有多少?显然地,郑和应该对这些海盗采取一些行动的,但他判定当时并非良机。

旧港的不幸,中国必须负部分的责任。早期,在印度尼西亚的贸易量甚大,多集中于香料,而旧港即坐落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乃成为香料贸易的转运港。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旧港大君在写给宋真宗的信上,即自称是“海陆之主”。然而14世纪时,爪哇的影响力不断增加,暹罗人也将其势力伸展到马来半岛。朱元璋在位时,中国对于朝贡采取的限制性政策,增加了苏门答腊与爪哇之间的紧张情势,也就在这个时候,两者同时对旧港宣示拥有宗主权。洪武十年(1377),明廷遣使赴苏门答腊,欲承认旧港为独立的藩国,而明使航至中途,即遭爪哇王诱杀。

此项野蛮的举动,对天朝的德意简直是一大侮辱,因此朱元璋囚禁了爪哇在中国的贡使,同时也拒绝接受来自旧港的任何朝贡使节。以致前述的两个邦国,都因为跟中国贸易的减少而蒙受极大损失。洪武三十年(1397),爪哇侵入旧港,立了一位爪哇的统治者来管理这个城市。苏门答腊人立即予以推翻,并自行择定了领导人。即在郑和到访前数年,此一疲弱邦国的首邑,又沦为中国海盗所控制。

郑和到访爪哇之后,随即发现若干处由中国富商所建立的规模颇大的殖民地。朱元璋曾下令严禁私人贸易与出游外邦,而前述的这些中国商人无视禁令,早在14世纪末即已抵达此地。在爪哇岛西北部沿海的一个叫革儿昔(Gresik)的村落,就由一个来自广东的人管理,有数千户的中国人住在那里;东北沿海的苏鲁马益(Surabaja),也一样“多中国人”。由于成祖在位时鼓励贸易,这些聚落也随之繁荣。来自中国的移民,似乎与当地其他岛民,如回回人、马来人,以及居于山区的土著等有所隔离。郑和及随行人员记载中所描述的一批崇信恶鬼、食“蛇蚁”与“诸虫蚓之类”者,即是指那批山区的土著。

就在爪哇以瓷器和丝织品交换香料和铜币的当儿,郑和的随行人员目击了画样(wayang)表演,一个表演者当众按着一幅画,即席述说故事。这些从大明帝国来的人,觉得有点类似他们本身的传统说书:

有一等人,以纸画人物、鸟兽、鹰虫之类,如手卷样。以三尺高二木为画干,止齐一头。其人蹯膝坐于地,以图画立地,立展出一段,朝众番语高声,解说此段来历,众人环坐而听之,或哭或笑,便如平话。

这些明朝人也在爪哇东部看到了一场竹枪会,如今这种竹枪会风尚仍在,只是并非以搏命的方式进行。郑和的时代,这种赛会进行时,两名爪哇男子随着鼓声的脉动,向对方前进、后退,并挥刺着尖竹枪。男子的妻子、女奴,则紧侍在侧,并且会在一方或双方伤重致死之前,叫喊:“那刺(退后)!”以终止对方再刺。若有人被刺死,则胜者的一方会给予死者的家人一枚金币,然后带走其孀妇或女奴作为奖品。另外,郑和的人也在当地看到火葬,以及丈夫死后妻子殉死的印度传统。“出殡之日,木塔高插,下垛柴堆,纵火焚极,候焰盛之际”,婢妾“满头带草花,身披五色花手巾,登跳号哭,良久,撺下火内,同主尸焚化,此为殡葬之礼”。

自爪哇和苏门答腊,宝船的船队继续前进,航向锡兰王国,于该地,郑和受到了统治者冷淡的对待,并未多做停留。其王“侮慢不敬,欲害和,和觉而去。”

虽然宝船匆促地离开,但郑和似乎已经仔细地注意到这个国家的两件事:强烈的宗教情绪与数不尽的宝石和珍珠。锡兰岛的中央有座高山,山顶的岩石上有一个奇怪的印迹,传闻是释迦牟尼——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来辨识信徒,就如伊斯兰教徒以亚当来辨识,锡兰的印度教徒以湿婆神来辨识一般——的大“脚印”。据当地的佛教徒说,脚印“中有浅水,不干。人皆手蘸其水,洗面拭目,曰‘佛水清净’”。当圣山上下雨时,雨水奔流而下,进入溪谷,常挟带有大量的珍贵宝石,如红雅姑、青雅姑、黄雅姑,据说这些宝石是释迦牟尼佛眼泪的结晶。郑和在此地,既未礼拜释迦牟尼佛,亦未向阿拉朝圣。是不是因为这个无意的过失,得罪了国王呢?当宝船再度起锚,航过印度的最南端,前往西海岸的古里时,船上的道士正仔细地思考着这个问题。

中国人称“古里”为“西洋大国”。其国靠海,位在竞争对手柯枝(Cochin)与小葛兰(Quilon)之北,天朝的使臣就在这里贸易。古里的国王曾宣布古里是一个自由港,任何船只在驶往他国途中,都可以在此停泊,补充淡水和食物。虽然中国认为印度洋上的其他民族是“番”,但却以平等地位对待古里王国,视该国为一具有高度组织的社会,以其文官体系运作成效显著,军队与水师训练精良,更有完善司法制度,因而给予极高的评价。就像中国的皇帝一样,古里国王也时常赞助、鼓励文学和艺术活动。

于日后远航,曾伴随郑和前来的马欢(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翻译)记述道:当地之人“人甚诚信,济楚标致”。

自永乐四年(1406)十二月起,至翌年四月止,郑和可能一直停留在古里贸易、买卖。按照当地的风俗,他们做买卖有一个本身的惯例。一开始,郑和这边的一名宦官和印度那边的牙人(经纪人),会先为宝船船上的货物择定议价的日子。到了那天,古里国中主管宝船贸易的大头目及其他人,“先将带去锦绮等物,逐一议价”,议价完毕,“即与内官大人众手相NBB48。”牙人当众说:“某月某日,于众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贵或贱,再不悔改!”

接着,印度人那边贸易的商品,如宝石、珍珠、珊瑚及胡椒等,也循前述的方式进行议价。当中国人用算盘开始估价时,印度人则以两手、两脚并20指计算。然而,据马欢的叙述,他们计算的结果“毫厘无差,甚异于常”!买卖手续所需时间,快则一个月,慢则两三个月。事后即照原定的价格交货,“毫厘无改”,而国王则对所有贸易的商品进行课税。

当贸易正在进行时,中国人首次耳闻了一则稀奇的故事,这则故事涉及一个叫某些(Moses)的圣人和他的弟弟亚伦(Aaron)以及金牛,他们误以为此事发生在古里,而且将其与印度人尊敬圣牛联系在一起。这则郑和还有他的水手听到的故事,虽经改写,却仍然存有《旧约》的痕迹:

传云:昔有一圣人名某些,立教化,人人知其为真天,人皆钦从。以后圣人同往他所,令其弟名撒没黎掌管教人。其弟心起矫妄,铸一金犊,曰:“此是圣主,凡叩之则有灵验。”教人听命,崇敬其金牛。曰:“常粪金”,人得金,心爱而忘天道,皆以牛为真主。后某些圣人回还,见众人被弟撒没黎惑坏圣道,遂废其牛,而欲罪其弟。其弟骑一大象遁去。

春天,季风风向转成了西南风。中国人的贸易结束,船队带着使节自古里、小葛兰回航,穿过印度洋、苏门答腊的苏门答剌和黎代,以及在马来半岛上的满剌加P(Malacca,译按:今名马六甲)。中国的使臣从满剌加国王那里带了口信,并带着该国向成祖朝贡的贡使一同返国。然而,宝船船队在返航回家的路上,并不平静。

就在马六甲海峡,郑和终于跟陈祖义的海盗主力打了起来。明朝官方的历史记载说,最初陈祖义在面对宝船的优势武力时,声称愿意投降,然而郑和得到线报说那是一个圈套。当双方的船只彼此接近时,郑和引诱对方进入埋伏之内,将船一艘艘地予以烧毁,连续烧了10艘海盗的战船,并且俘获了其他7艘。此一战役的细节并没有记录下来,但明朝水师的战术,着重于取得上风的位置,以便在战事中好对敌人施放火药与火器。这群乌合之众(译按:指海盗)的巢穴,不舍昼夜,警哨都随时有人驻守,侦伺人员若能及早发现敌踪,每每获颁优渥赏银;惟有及早发现敌踪,舰队始能抢得有利的战斗位置。

郑和的战船配备了许多所谓的火器。在16世纪中叶,中国的兵书记述了两三百种的火器。“飞天喷筒”可喷出燃烧的火药和纸片至敌船上,引燃敌船的船帆,而“火药筒”与“火砖”,则是火药与纸筒压实、浸过毒药而制成的抛射火球。明代后期战船上的大半士兵,都是部署这种火药的专家。许多的火球,其配方是混合毒烟、人粪与生烟的化学物质而成,仅是打算用以震吓及弄瞎敌人的眼睛而已。另外一种致命的火球,则装填入金属弹丸、粉状火药,足以杀死士兵及造成船只严重受损。郑和可能招集了不少射艺精湛的弓箭手,让火箭如骤雨般地落在敌船上,造成船只陷入火海,瘫痪在那里。或许因为陈祖义船上也有这些武器,所以郑和等了数个月才抓这群海盗的主从。后来,郑和将陈祖义等首犯3人带回南京,就地正法。

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宝船船队航海的舟师,尽可能地避开恶劣的天气。卦占家和星占家所累积的智慧,都收集在预测天气的谚语里,这些谚语,船上负责观察天气的人员通常会谨记在心。他们观察着天空、海上与气流中最细微的变化:

朝看东南黑,

势急午前雨。

暮看西北黑,

半夜看风雨。

天外飞游丝,

久晴便可期。

清朝起海云,

风雨霎时辰。

虽然在长期的返航路途上,有许多时刻,天空都会显示出气候迹象,但郑和的船队还是逃脱不了本身的厄运——船队遇上了一个大台风。可能就在船只开始向北方航行,要穿越危险的南中国海时,台风毫无征兆地形成。然而,他们正巧在那里,惊骇的水手认为海底的大蛟龙就要出现,这种狂暴的怪兽会以强而有力的巨爪掀起滔天巨浪,口射浪花有如骤雨,四处飞溅。撼动不已的船只将致翻覆,他们也将葬身海底。船员们不断念着天妃的名字,而且“感应如响”,他们的祷告获得了回应。“即有神灯烛于帆樯,灵光一临,则燮险为夷,舟师恬然,咸保无虞。”

当时,船上的人看到的实为西方船员所熟悉的电光现象——圣爱尔摩火(Saint Elmo’s fire,编按:系一种青色闪光,常见于暴风雨中的树梢、尖塔、桅杆)。但对郑和而言,却是一个奇迹。宝船的船队回到南京之后,基于感激,他乞求成祖赐予天妃徽号。成祖允准其请,封天妃为“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但这对郑和而言,还不是足够的奉献。虽然成祖马上又下令要第二次远航,以护送贡使返国,并协助古里国王登基,船队也于永乐五年(1407)年底或永乐六年年初出发。但此次出航,郑和并未随行,他留在国内的福建莆田湄州——天妃的出生地——整修天妃宫。当时在南京曾设了一个培养翻译人才的官方学校,这一动作恰是未来的远航将及于波斯湾以及更远之地的征兆,郑和或许与此事有关。当然,郑和必定曾向成祖奏报与朱允相关的事务。

不论郑和所说为何,成祖还是担心惠帝还活着,然而他却未下令宝船做任何更进一步的搜寻。此际他的关心焦点已移向国内本身。永乐五年,成祖派遣一名叫胡的官员到中国全境去寻访惠帝。尔后20年——几乎是成祖在位的绝大部分时间——的生涯,胡都花在这件事上面,甚至连母亲死了也不准奔丧。成祖要求胡须定时汇报有关这位短视的皇帝(译按:指惠帝)的情况,而这份奏章只有成祖本人才可以拆阅。

宝船二度远航期间,位于婆罗洲西岸的印尼国(Borneo)国王造访中国。他是第一个亲自到中国对皇帝致敬,以及承认天朝的宗主权的国王。三年之前,成祖即已承认印尼是一个独立的邦国,而不再受爪哇的统治,并且经由中国皇帝首肯,可以直接跟中国贸易。印尼的森林富产樟脑、橡木和树脂,这些都是中国人所急需的药材。

印尼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率其家人与随员150人,在福建上岸之后,被护送到南京,并于朝堂之上获得极佳的礼遇。然而,不久之后,他身体不适。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成祖极表关切,派遣个人的御医加以医治。

“我疾贻天子忧念,”国王对他的王后说,“脱有大故,命也!我僻处荒侥,幸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所憾者,蒙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诚有负。”

此后不久,国王的病情恶化,最后以38岁之年辞世。成祖为了展现他的关怀,罢朝三日,并派遣官员代行参与葬礼。成祖并命官员为墓碑代撰铭文,立于南京郊外印尼国国王墓前。碑铭上写着:

惟西南诸蕃国长,未有如王贤者。王之至诚贯于金石,达于神明,而令名传于悠久,可谓有光显矣。

成祖还下令打制了与真人一般大小、擐甲持刀的成对武士石雕像,以便守护坟墓。这些雕像另外伴以仪态庄严的成对文士石雕像,以及成对的石羊、石虎和马鞍刻饰着印度尼西亚式图案的石马。所有的这些石雕像,都竖立在前往坟墓的神道两旁。

印尼国国王的王后拜泣于成祖的特使面前说:“〔国王〕有遗命以世世毋忘天子恩。”

成祖的特使赐予王后宝石、黄金、高级丝织品、衣裙与其他日用之物,作为告别的礼物。国王之子亦获得一顶冠带,与适合他品级的玉带、衣物、鞍鞯、马笼头。此外,更毫不保留地与印尼巩固有利的贸易关系。

与此同时,即在前往古里的途中,宝船曾在暹罗停留。这是配合成祖“分而治之”的蛮夷政策,寻求与暹罗人的关系,援助其对抗高棉人——高棉国王自1350年以来就不断侵扰暹罗。而且,明朝在永乐六年(1408)入侵并合并了难以控制的安南,中国不希望在紧靠南部的疆界上,有另一个不和善的邻居。

宝船可能载着暹罗的贡使及其成员返国。永乐五年,暹罗主动提议,派遣使臣至明朝朝贡大象、鹦鹉、孔雀,让成祖十分欢悦,于是回赠以丰厚的铜钱、官服与质量优异的纸。中国从与暹罗的贸易关系中,获得了该国富产的硬木、降真香、沉香、象牙、翠羽、锡、豆蔻,和可以用来治麻风的大枫子油。在暹罗,妇人是商人。事实上,根据中国的资料,当地在习惯上,似乎由妇人来决定各种事务,她们拥有极为自由的生活方式。

郑和的通译马欢记载道:“凡事皆由妇人主掌。其国王及下民,若有谋议刑罚,轻重买卖,一应巨细之事,皆决于妻。其妇人志量,果胜于男子。”

马欢接着提到暹罗的已婚妇女,与中国使臣过从甚密——“置酒饭,同饮、坐、寝。”其夫恬不为怪,而且说:“我妻美,中国人喜爱!”

另外,中国人也惊奇地察觉到暹罗人走动时,会发出一种像小铃的响声。原因是:上层阶级的男子,到二十几岁时,即将数颗锡珠或数颗内安沙子的金珠嵌入阴囊。马欢说:外观“如葡萄一般”,是“最为可怪之事”,但当地自诩有身份地位的人,却以此“为美”。

宝船第二次远征的任务,于比里麻(Mana Vikraman)就任古里的新国王之后结束。承继郑和的原职而指挥宝船前来的王景弘与侯显,曾在这个印度的城市勒石立碑,并建了一座碑亭。碑上写着:

其国去中国10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同风,刻石于兹,永昭万世。

第二次远征的宝船船队,仅有船只68艘,或许是因为认为不需要如此多的战船随行,遂将部分留在国内。由于苏门答腊的海盗巢穴已被消灭,海上变得更加安全了。这两次的远航,恢复了中国与东南亚之间贸易的联系。外国的货物与讯息,重新开始稳定地汇流进入中国,在未来的年代里,从日本到非洲的东海岸,逐渐感受到了中国令人生畏的气势。宝船终于在海上投射出长而远的身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dgzy/975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