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格物日志

称霸海上——奇异的国度:满剌加和锡兰

历史大观园 格物日志 2020-06-19 12:58:34 0


永乐七年(1409)秋天,为了执行前往印度洋的第三次远航,宝船船队再度集结在长江口的刘家港。这次,郑和亲自统领48艘船和3万人。太监王景弘、侯显是他主要的副手。船队在福建沿海的太平港做了短暂的停留,接着在航行10日之后,到达占城。在顺风的情况下,航行8日之后,到了单马锡(Temasek,后来的新加坡)。再沿着马来半岛上航2日,到达满剌加。

永乐三年(1405),满剌加的统治者拜里迷苏剌(Parameswara)曾到访明朝宫廷,宣誓加入朱棣的联盟,为此,成祖赐予一枚华文印玺以承认这个刚兴起的城邦满刺加为独立王国。原来宣示对满剌加拥有统治权的暹罗人,被这一动作激怒,于拜里迷苏剌返国途中,抢夺了他的印玺。永乐五年(1407)十月,朱棣获悉此事。宝船船队第三次远航的目的之一,就是带一枚新的印玺给满剌加,并扶持满刺加成为一个介于暹罗人以及南边强大的爪哇人之间的平等政权。中国人希望能控制住这两个野心勃勃的贸易伙伴,而拜里迷苏剌正是一个适合而且心甘情愿的利器。

拜里迷苏剌原是一位年轻的三佛齐王子,想设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其两个邻国的影响,所以他极需要中国人的保护。对其匆促地从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的三佛齐离开,然后建立满剌加的历史,我们并不清楚,而且缠绕着神话;然而,他是一个“极端好战之徒”似乎毋庸置疑。在洪武二十四或二十五年(1391或1392年),他曾公开叛乱反抗三佛齐的爪哇领主。拜里迷苏剌及其追随者被驱逐出苏门答腊,逃往单马锡,他希望将那里作为马来人的新首都。然而,当他在那里时,杀了一名暹罗国的附庸,于是又被驱离这个城市。接着,拜里迷苏剌跟他的那一伙人流浪在马来西亚的西海岸一带,最后大约是1400年左右,定居在一个小渔村里。这个小渔村有座远离红树林的好港湾,并且有块易于防守的高地。

就如传说所叙述的,在一次打猎当中,拜里迷苏剌在靠近村子的一棵树下休息,这时突然看到一只胆怯的小鹿,它不到1英尺高,正反抗着他的猎犬中的一只。这只小生命的勇敢行为,令他惊愕不已。

“这是一个好地方,即使是一只胆小的小鹿,在这里都变得充满战斗力。”他说,“我们可以好好地在这地方建一座城!”

于是他决定他与他的叛乱跟随者就待在那里,而且下令他的部属开始建造一座城。

“我站在它下面的这棵树,名字叫什么?”他问那位部属。

“它叫‘满剌加’!”他们回答。

“那‘满剌加’就是这个城市的名字。”拜里迷苏剌说。

三年之后,满剌加的人口增至2000人。王城则建于靠近港湾的一座突显的山坡上;在这座山的山脚下以及蜿蜒流过城内的马六甲河(Malacca River)的对岸,则盖有成群的草顶高架木屋。横跨河上的桥梁,连接了两边的住宅区,并作为市集,为居民及新兴的海外贸易提供所需物品。由于靠天然资源这一途径难以取得生计,满剌加的幸存者依靠海外贸易,并仰赖其位于印度尼西亚香料群岛与印度马拉巴尔(Malabar)海岸间的中点位置为生。这个城市的市集,及时成为整个印度洋上知名的交易地点。人们在当地用丁香、肉豆蔻以及其他香料,连同珍珠、鸟羽、蜡,以交换印度的纺织品。满剌加也以其本身所产的锡,来交换其他东西。拜里迷苏剌旋即与正隔着一个海峡且相互竞争的苏门答腊商港发生冲突,而他大胆地派出武装巡逻船,强制经过的外国船只到访满剌加。

当郑和到达满剌加时,他大概不知道拜里迷苏剌这种侵略性的贸易活动,否则绝对不会允许他们这么做。从中国的观点来看,承认满剌加国的主权之用意,是为了提高这个地区的稳定性。郑和赠予拜里迷苏剌两枚银印,一顶官帽,以及一条皇家的腰带和官袍,并立了一块石碑,正式宣布这个城市及其周围是一个国家。朱棣亲自审阅了要给满剌加国的石碑的碑文。这对一位中国的皇帝来说,实属罕见的态度。在他在位期间,后来只做过三次,而它分别是为了增进对日本国、NBF6D泥国,及印度南部的柯枝国之间更紧密的邦交。

明成祖在满剌加的碑文上,以致力“有功于天地人之事”来描述“圣德之君”的职责。他已故的父亲“太祖圣神”,就是这样的一位君主。而且,由于这位明朝第一位皇帝的“余恩淑庆”,所以满剌加现在才能享有太平安康。朱棣认为满剌加的愿望,是“愿同中国属郡,超异要荒,永为甸服”,并且正式地封这个邦国的西山为“镇国之山”,从而提升满剌加国为藩国的地位。这一纪念性的铭刻还包含了盛赞满刺加及其国王的一首诗:

王好义善思朝宗,

愿比内郡伊华风。

然而不管“华风”是什么,拜里迷苏剌对它似乎不太关心。他最关心的是立刻摆脱暹罗的统治——他拒绝支付暹罗国王每年预期的48盎司黄金的贡品。于是激怒了暹罗人,继续地骚扰满剌加,但暹罗也知道大势已去,无法挽回了。立刻入侵满剌加是毫无困难的,然而这却会危及暹罗与中国之间的贸易。

郑和在满剌加获得乌木、黄莲香,以及当地所产的一种叫“打麻儿香”的树脂,它可以作为防水材料与照明的灯油。在历史上,马来半岛是古代著名的黄金产地,在基督纪元前的几个世纪里,曾吸引无数的印度商人,但在明代的记录里却并未提及黄金。对中国而言,满剌加国还算是一个有价值的贸易伙伴,因为它是前往印度洋的必经孔道。在后来的远征中,郑和在此设立了仓储站,在返航的最后一段路程之前,可以将整个来自印度洋及南洋的货物,聚集、储藏于此地。郑和在靠近港口的地方,建立了一座拥有四门及更鼓楼的排栅城垣。在城栅内,是库藏、仓厂,日夜有人小心看守。

这个设施,到底是一个除了远航期间之外即完全关闭的厂栈,抑或是作为郑和往后远征期间在满剌加的一个持续运作的永久性殖民地,则是一个谜。日后,费信(在远航中伴随郑和的一名军官)似曾暗示当属后者,而且这些迁移来驻守的中国人也可能在满剌加娶马来人为妻,建立家庭。

正统元年(1436),费信在所写的《星槎胜览》一书中,描述马来人时指出:其“身肤黑漆,间有白者,唐人种也”。

就像许多华南的中国人一样,马来人是早期夷族的后裔。在往后的许多世纪里,这些夷人与来自印度的皮肤较黑的殖民者混血。早期东南亚铜鼓的风格特质(螺纹、长舟和头带羽饰头巾的人)尝残存在马来人的纺织品、竹雕及传统房屋装潢上。虽然佛教与印度教在1世纪已传到马来半岛,但许多古代的宗教与民俗信仰,依然继续留存。郑和与其随行的人员,就带着好奇心,记下了这些事情。

他们发现马来人信奉一种叫Semargat的神灵,这种神灵无所不在,存在于人群、牲畜、舟船、屋室、树木、江河中,处处皆是。(美拉尼西亚人与波利尼西亚人称之为Mana。)若侵犯锡矿的神灵,锡矿将产不出锡来。犹若谷物种子,若自母体摘下,必不能重新发芽中国人注意到马来人有关于矿场、庄稼的特殊风俗,也从马来人那里知悉所有的神灵,不论是好是坏;其中最可怕的是生前含冤不白的人的鬼魂。

郑和的通译马欢,谈到一种可怕的“尸头蛮”,这种鬼魅据说是死于分娩的妇人的游魂。这种鬼魅出现在夜间,仅有一颗头颅,下面悬吊着五脏六腑,常攫食无助的新生小儿。

马欢记道:“夜寝则飞头去,食人家小儿粪,其儿被妖气侵腹必死。”马来人通常会在他们屋子下方设置荆棘之类的东西,引诱尸头蛮的躯体落入陷阱,让他们免于受害。

另外,满剌加国的人也十分惧怕能将本身变成恶虎、而且偷偷地接近他们的人。在马来半岛内地的高原上,据说在一些村子里,有虎妖住在用妇女头发覆盖着屋顶的小屋里。郑和的随行官员记录说,这种会变来变去的“黄虎……有暗花纹”。他们说,老虎在进入村子后,化身为人,混在人群当中。马欢说:“自有识者,擒而杀之。”当地人认为第一次怀孕的妇女,最容易受到虎妖的攻击。据说这种虎妖,可以在距离七山、七谷之遥,就闻到首次怀孕的妇人的甜美血气味。不过,人们可以用特殊的咒语来压制这种虎妖:

吓!法力无边的婆罗门(Brahma),

大地之神,

攫走这只猫!

不要伤我的身体!

愿我师尊法力高强解救我。

吓!法力无边而且高强的阿里(Ali)!

屈下身来爱怜我,

给我慈爱,赐我福气!

祈求我师尊的庇护。

或许是因惧怕虎妖侵害,郑和手下多半紧靠于满剌加港口中他们的船只附近。在这块异国的土地上,郑和一行人似乎并未成为爱冒险的探险家。虽然在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满剌加,同时将天主教传进满剌加之后,虎妖常遭驱邪术围剿,但这种信仰并未消逝,而且在乡下流传到现在。

当郑和要起锚离开前,他送了拜里迷苏剌一队护卫及一艘船,以载着拜里迷苏剌和他的整个家庭去中国。这位新的藩臣,带着贡品及赠礼,想要对永乐皇帝表达其本身的感佩。

从满剌加国,宝船船队起锚航向苏门答腊,停靠在苏门答剌国及东海岸靠近淡洋(Tamiang)的另一个地方;根据费信的记载,郑和手下在那里“伐木”。由于船舵在长程航行中容易磨损,乃促使郑和不时留心能在紧急时刻用以更换的合适硬木。在暹罗国的森林中,他发现了桃花心木,那是一种非常硬而且重的木材,可以做成出色的船舵。为了取得这种优质木材,郑和用黄金跟暹罗人交换。另外,在苏门答腊内陆及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的森林中,则出产一些珍贵的树脂,如脑香(译按:即樟脑)、乳香,与可以用来制造熏香的沉香;另外,又有胡椒、生姜、药草。硫磺是另一种重要的药材,大量硫磺则发现于苏门答腊活火山周遭。

中国的人口在明朝初年虽有引人注意的成长,但同时又有瘟疫的频频爆发,特别是麻疹和天花。在永乐五年,单单江苏(译按:应为江西)与福建的瘟疫,就死了78400人。瘟疫在永乐八年(1410)、永乐九年(1411)、永乐十一年再次侵袭中国。

洪武皇帝限制性的贸易政策,也意味着宝船船队远航前夕,外国药草已极度短缺。对于外国药材的极度渴望,必然存在于郑和心中,所以聘任180名的医生与药生在宝船的船队上服务,应该不单只是因应船上需要照顾的病患而已。例如,来自江苏省常熟的匡愚,即是采集药草的专家,他在太平港加入,成为宝船船队中的一员。

匡愚与其他药生所要搜集的最主要的药材,是治疗蛇咬时作为抗毒素的犀牛角,和据说可以强筋壮骨与恢复性功能的鹿茸,及在西药中作为皮肤膏用来治风湿和肺疾的硫磺,与治疗麻风癞的大风子油。香料方面,如乳香、没药、脑香、胡椒、丁香、豆蔻、沉香、木香、苏合香、安息香等,也大量被医生列入药材,因为它们虽没有治愈疾病的功用,却提供减轻病况的效能,不论是口服或制成药膏涂在皮肤上。而熏香则用以驱赶蚊子、预防瘟疫散播。凡郑和手下所采集到的药草,马上在船上加工处理或蒸、或煮、或泡、或干——以保持其功效,便于往后使用。

自苏门答腊,船队继续扬帆驶往锡兰岛,在那里有令人好奇的一连串事件发生。郑和带了一块事先做好的刻有中国、泰米尔(Tamil)及波斯三国语文的石碑,期盼能竖立在锡兰岛上。这块石碑刻有“永乐七年岁次己丑二月甲戌朔日”的日期,表示它是在宝船第三度远航出发之前,就于南京预先刻好的。石碑的中国文字部分,礼赞释迦牟尼佛,以及感谢他对船队先前两次远航的庇护:

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圆明广大,道臻玄妙,法济群伦,历劫沙河,悉归弘化,能仁慧力,妙应无方。惟锡兰山介乎海南,言言梵刹,灵感翕彰。比者遣使诏谕诸番,海道口开,深赖慈佑,人舟安利,来往无虞。永惟大德,礼用报施。谨以金银、织金、黣丝、宝幡、香炉、花瓶、表里、灯烛等物,布施佛寺,以充供养,惟世尊鉴之。”

碑文中泰米尔文的部分,同样对印度教的塔纳瓦列—那耶那勒神(Tenavarai-Nayanar,可能是印度教湿婆神[Viva]的地方俗称)给予礼赞;而波斯文的铭文,也礼赞阿拉与伊斯兰教圣人的光辉。中国人对当地的每一位宗教的神,给予同等的奉祀,所以没有孰重孰轻的问题:总计布施供养金币1000枚,银币5000枚,各色?丝100疋,香油2500斤(超过3000英磅。编按:一斤约合1.3磅),以及其他织金、?丝、宝幡等等。表面上,这看起来仅是中国文字部分虔敬与大方的表示,却显示出郑和已意识到锡兰岛的宗教传统。

锡兰是一个深深抓住古代及中古旅行者心灵的地方。这个岛屿是如此的漂亮,以至于阿拉伯人认为那是上帝对亚当和夏娃失去乐园的补偿。根据传说,释迦牟尼佛于公元前483年仙逝时,一个印度王子毗癎耶(Vijaya)曾在锡兰立国。锡兰人认为他们本身带有作为佛教信仰守护者的特殊使命。

“啊!万神之主,希望我们的宗教能够在兰卡(Lanka,译按:即锡兰)建立,”释迦牟尼佛说,“所以,必须敬慎卫护他(毗癎耶)与他的跟随者以及兰卡。”

释迦牟尼佛曾经坐在它荫下的那株菩提树的枝干,据说移植到了锡兰。6世纪,一枚据信是释迦牟尼佛牙齿的遗骨,被人从印度带到这个岛屿来,并成为锡兰国王权威的象征,他自许本身是半神性的菩萨,那也就是说他会成为佛陀。历代的锡兰国王在其领地都极其小心地守护着叫做dalada的佛牙。该国经常营建新都,锡兰国王们必会造一个新的宝盒与称为dalada maligava的精舍,以供佛牙驻跸。

在郑和到达锡兰的前夕,曾经统一的岛国已经分裂成三个敌对的政府。主要的锡兰人政权位于岛屿的中央,与印度教的泰米尔人(以北部为根据地)以及试图将伊斯兰教变成国教的穆斯林僭主二者处于交战状态。尼珊喀·亚烈苦奈儿(Nissanka Alagakkonara,或叫亚烈垓史哇儿[Alakeswara])是一个地方的领袖,曾成功地击败泰米尔人的大规模入侵,当时正心怀异志,想从位于巴特(kotte)的正统锡兰人统治者那里攫取权力。这正是该国的混乱时代,锡兰人彼此互相猜疑,而且特别猜忌外国人。希腊人、罗马人、波斯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到过他们的海岸,每一个都有所求;锡兰的历史诉说着与来自印度南部、黑皮肤的泰米尔人的不停战斗,泰米尔人也曾周期性地控制这个岛屿。为求苟活于他们自己的土地上,锡兰人被迫精于游击战与诈骗战术,有时他们也以此伎俩彼此互斗。

在郑和抵达锡兰国时,所遇到的就是这位曾在战争中击败泰米尔人的专业武士与英雄人物亚烈苦奈儿AAA:作者以下述及亚烈苦奈儿时,均用“亚烈垓史哇儿”,为行文方便,译文均用明代史料所习用的“亚烈苦奈儿”。,而非位于首都加姆波勒(Gampola)或巴特的正统君主。而且,也就是亚烈苦奈儿断然拒绝向中国皇帝朝贡或立碑,这些举动在他看来都是中国宗主权的若干象征。他在短暂的交锋中轻易地击退了中国人,将中国人赶回到他们的船上。

中国人在驶往印度,于小葛兰国、柯枝国及古里国经营完他们的贸易之后,回到锡兰,报锡兰人对天朝侮慢不敬之仇。这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是极具争议的论题所在。中国方面与锡兰方面对这一事件的记载,几乎是南辕北辙的两个版本。

根据《明实录》的记载,亚烈苦奈儿派儿子向郑和索取金银及其他珍贵之物。当郑和拒绝时,亚烈苦奈儿下令5万名步兵攻击宝船船队。亚烈苦奈儿的士兵并砍倒林木,以阻断郑和回海边的退路。

当郑和发现这个情况时,他对部下说:“贼大众既出(攻船),国中(都城)必虚。”

郑和统领手边约2000名士兵,轻易地在王城拿下了亚烈苦奈儿。在拒退反过来围攻王城的锡兰军队之后,郑和带着已是俘虏的亚烈苦奈儿,撤退回到船上。

他将亚烈苦奈儿带回南京,在那里听候成祖及朝廷官员的发落。据记载指出,成祖最后决定原谅“国王”本身的愚昧,并命“其属之贤者”为王,以统治其地方。这一资料并未清楚地记载亚烈苦奈儿与贤明的随从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位贤明的随从极有可能是锡兰正统统治者,他可能与亚烈苦奈儿一起被中国人俘虏。事实上,明朝方面的资料,似乎搞不清楚锡兰的地方权力结构。

然而不论如何,郑和及其士卒在此一意外事件中的勇敢表现,还是受到明人的以诗颂扬。此役的获胜被认为是远航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时刻,在那里,郑和的部队“以一敌百”,其气莫“婴”。

天威所加海宇清,皇华四牡拥旗旌。

楼船稳驾无风轻,洪涛巨浪寂不兴。

蛟龙遁迹海若惊,锡兰夷,敢自矜。

蕞尔小岛聚飞蝇,依山环海为城垣。

使节经,阻弗行,狼贪虎视骄且盈。

咨逞黤送势纵横,悉驱其众将奋兵。

王师桓桓勇是胜,以一敌百气莫婴。

直捣巢穴破其营,虏其全国归神京。

妻孥族属靡其嬴,迅扫凶孽如控茎。

扬大旗,笳鼓鸣,锦帆高挂开沧溟。

冯夷拱卫河伯迎,献俘阙下众目瞠。

微躯万死惟战兢,孰知矢意覆八绂。

不以小丑干天刑,神武不杀全其生。

以首叩地声伧伫,感圣德,歌皇明。

锡兰人的历史所说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

据说:亚烈苦奈儿将愤怒的中国人的反击,视为着手对付他个人的死敌毗癎耶·拔胡六世(Vijaya Bahu Ⅵ)的机会,乘此夺取巴特的王位。亚烈苦奈儿或许与郑和达成协商,哄骗拔胡六世在其宫廷上接见带礼前来的中国使臣。根据锡兰人的记载,就在宫廷上,中国人扣拿了拔胡六世及一些他的贵族和官员。

可是,成祖释放了国王拔胡六世,并立即将他送回锡兰。关于这一点,中国与锡兰方面的资料是一致的。或许,成祖看出了真相,不想协助一名僭主篡废一位正统的君主。据锡兰人的历史记载,当毗癎耶·拔胡六世回到锡兰时,亚烈苦奈儿首先前来迎接,并在晚上秘密加以暗杀。毗癎耶的妻子及小孩,设法逃出巴特,瞒着亚烈苦奈儿在外躲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忠于王室的佛教僧侣,告诉亚烈苦奈儿:等到他重建王城之后,才得以被拥立即位。于是,亚烈苦奈儿着手进行重建都城。他在巴特建了许多新的建筑和公共浴池,并拓宽了王城的道路。

最后,在1415年春天,亚烈苦奈儿选定了一天作为他登基的日子。届时,亚烈苦奈儿在人山人海的广场前的高台上被拥立为王,就在这非常的时刻,毗癎耶·拔胡六世16岁的儿子,夺得作为天意指定亚烈苦奈儿为王象征的御剑,刺杀了亚烈苦奈儿。王子被拥立为巴特的新王,称为室利·不剌葛麻·拔胡六世[Sri Parakrama Bahu Ⅵ]。其他的历史资料则说他在1412年开始统治,并说是室利·不剌葛麻·拔胡六世(而不是亚烈苦奈儿)重建了答特。

这个故事,不论是事实抑或是传说,曾将这个岛屿伟大的君主中的一个塑造成英雄,同时表现出锡兰人强烈的自尊心与自主性。在1284年,当忽必烈的船队到访斯里兰卡(Sri Lanka)时,锡兰人认为蒙古人是要来夺取圣物佛牙;很显然地,他们也怀疑郑和心里有同样的目的。这也未尝没有可能。至少有一份中国的记载述及郑和事实上带走了珍贵的佛牙,将其安置在南京城外的静海寺。倘若这是事实,这个故事等于补充了官方有关远航的历史,也可以解释锡兰人的“不敬”,与为什么他们“欲害郑和”。

这一秘密,出现在《明编本大唐西域记》一书中的若干细节,述及郑和的全体船员是多么欣喜有佛牙在船上,而且在返回中国的航程中它是如何地保护他们。“佛牙光彩照耀。訇霆震惊,远见隐避。历涉巨海,凡数十万里,风涛不惊,如履平地。狞龙恶鱼,纷出乎前,恬不为害,舟中之人,皆安稳快乐。”永乐九年七月九日,佛牙带至京师,“皇帝并于皇城内庄严NB94D檀金刚宝座贮之,式修供养,利益有情,祈福民庶,做无量功德”。

关于这一重要事件的真相,可能在中国及锡兰两方面的记载之间。锡兰与中国的部队两造,极可能在战事上都有占上风的时刻。虽然佛牙是南京佛寺亟欲得到的一件宝物,但以郑和给予锡兰三大宗教的尊崇(动人地呈现在石碑上),似乎不太可能拿走它。比较有可能的是,锡兰王被郑和所俘时,为了怕佛牙落入篡夺者亚烈苦奈儿之手,将其一起带到了中国。

如果毗耶·拔胡六世被俘,一起将佛牙带到中国的话,那将有助于说服永乐皇帝:他才是锡兰的正统君主,而且对其13个月后获释,也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同样地,佛牙存在于宝船上,也会造成极大的轰动,让人追忆、记载。于是,佛牙存在于中国这几年当中,就像《明编本大唐西域记》所提及的那样,成祖下令为佛牙建造了许多宝盒或精舍。但是,当毗耶·拔胡六世的儿子在巴特被拥立之后,佛牙似乎又被安全地送回到锡兰。锡兰人的历史极其详细地叙述道:室利·不剌葛麻·拔胡六世曾在巴特建造一座新的精舍,而当精舍与宝盒完成,国王特别亲自将佛牙安放进去:

为圣尊的佛牙,国王发愿建一座看来令人欢喜、漂亮的三层精舍,并制造了一个镶上九颗宝石的精致金盒,放入另一个镶以宝石的五彩缤纷、闪闪发光的金盒里,再装入另一个金盒中。此外,又制造了一个大而美观的镀上最好、最耀眼的黄金的外匣,国王乞求永生的喜悦——即使在极乐世界——之后,将佛牙放入四层的宝匣里。

由于毗耶·拔胡六世被俘,永乐皇帝宣布对锡兰拥有宗主权,要求例行的进贡。起初,年轻的锡兰国王表现出他不敢像亚烈苦奈儿所做的那样,公然侮慢中国的权威,答应安排。然而,在天顺三年(1459),当室利·不剌葛麻·拔胡六世成功统合整个岛屿在其统治之下、正值其权力的高峰时,他说他的王国不承认有任何主人,并将天朝的使臣送回中国,没有任何贡品。

郑和第三次远航归来是在永乐九年六月十六日。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拨拨带有朝贡用意的使节团从宝船船队到访的国家,不断地来到明朝的宫廷。榜葛剌国(Bengalese)的使臣在六月底抵达,紧接着在七月是古里国、柯枝国、爪哇国的国王,最后是新即位的满剌加国国王和王后。

所有外国贵宾停留在南京期间,下榻南京城长安街西侧的会同馆。这个广阔的建筑物,有400名夫役供应来宾的膳食与照料他们的生活所需,并有医生驻馆,以照顾任何可能生病的外国人。会同馆来宾客房的分配,则按照到访者的身份,茶酒肉面及其他食物的菜单,也根据地位而有不同。官方会给予所有外宾一个木片以作为辨识卡(译按:即牙牌),当他们每一次进入或离开会同馆时,牙牌上会盖上戳记。官方也严格禁止贡使进入街道、跟普通人混杂或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礼部制定了繁复的流程,以处理贡使所带来的各式贡品与贸易项目。马儿首先接受兽医仔细的检查,之后填写详细的报告。然后,它们被排列在高级官员面前接受检阅,再交付各御马监夫役收领。大象则被送到特定的地方去驯养,而虎、豹、鸟、禽则关在会同馆中。金、银、宝石、珍珠及织物,则被置于使节团面前当场验视,然后于次日送入内府。

在呈献他们的贡品之后,外国的国王及贡使,即接受皇帝的个人礼品。之后,允许他们在会同馆对外公开贸易三至五天。若干受宠幸的国家如朝鲜,则贸易的时间不受拘限。开市的告示,贴于会同馆的馆门。按照官方的规定,交易必须“公平”,中国商人将布拿去染,如未将布交还给贡使,将被定罪,商人将受到带枷处分,站在会同馆前一个月。官方禁止将某些中国的东西售予外国人,譬如说正史,因为这些书中含有要塞、运河、水闸及各地粮仓位置的资讯与其他真实的资料,将危及帝国的安全。而铜钱、铁货、兵器、工匠的精密工具、草药,与特定供奉的地方土贡,也被禁止售予外人。若任何人与会同馆的官员图谋,收买违禁品,将被枷号一个月,再发落到帝国的“边境”去充军。若外人违犯规定,与潜至一般人家家中交易,虽免于受辱逮系,但他们还是必须受到从皇帝给赏之物中量予删减的处罚。

这一年的夏天,成祖收到了所有贡使为了表达他们对明朝的敬意所呈上来的贡品,在所有礼物之中,有一件特别引人注意——那是一件精心设计的具有将小字变大这种特殊功能的东西。中国人叫这个机械装置为“醨醩”(aidai),接近阿拉伯文字’uwaina的音,意指“眼睛”。它是原始的眼镜,可能是单片镜片连着一个柄,这应是中国第一次接触到眼镜这个东西。据说满剌加国国王拜里迷苏剌,献上了十副“醨醩”给朱棣,约值千枚金币。满剌加的商人,无疑地是在与西方贸易时获得了这种镜片,而在西方,这种镜片方才于数十年前的威尼斯及其他地方发展出来。

明初亦标志着中国制玻璃工业的开始,事实上据许多资料说:郑和回到中国时,带了两名也许是来自中东的专业吹玻璃工人。

从成祖对拜里迷苏剌本人及其家庭、大臣所表现出的慷慨,可以看出他对这件不寻常礼物的欣喜。他们获赠大量的礼物:锦绣龙衣、麒麟衣、金镶玉带、鞍马、黄金百两、银五百两、钞四十万贯、铜钱二千六百贯,以及锦绮纱罗、绢、浑金花纹绮无数。拜里迷苏刺的每一位番伴,也获赐靴袜各一双,绢衣一套。这远远超过朝廷平常赐予来访国家领袖的恩典。

他们停留在南京的这数个月当中,外国的贡使们至少会受邀参加一次国宴,国宴通常碰巧是在一些重要的节日,如元旦或皇帝圣诞当天。其他较小的宴会,通常安排在贡使刚刚抵达中国以及当他们要离开中国(通常从广州)之时。在所有的宴会上,各色特殊的食品,按照外国贡使的官阶高低,从仆役到国家元首,分别给予一定的数量。最高阶的官员给予酒、果各五品,与豆汁、炙马肉、炙牛肉、炙乳羊肉、烙饼、蒸馒头,以及“花茶”,一些小点心拼成花状的拼盘。外国的卫士和仆役,则给予不掺任何馅的白馒头。除此之外,外国贡使也可以在停留期间,前往遍及南京城的十六家“酒楼”饮食及找“官妓”娱兴。这些女孩,通常在市场上以大约一只猪的价钱买到,训练其歌、舞、演剧、说书、书艺,以取悦客人。就像日本艺妓一样,她们也提供性方面的服务。另外,礼部也为外国贡使安排了一次又一次的特殊娱乐活动,例如赛马球、赛马及射箭竞技。成祖在永乐十一年五月的端午节,就安排了这样的一个场合,朝廷官员及勋戚,聚集在南京城外插满大小旗帜的一个大校场上。箭靶(一个小圆形靶安在一只柳木上)高高地树立在校场的尽头,弓箭手须在百步之外拉满弓才能射中鹄心。据奏报说:成祖的长孙第一试就正中靶心。每一轮以吹箫、打鼓为号令,比赛之后,胜者赐赏金,翰林学士即当着众官员及外宾面前赋诗助兴。

永乐十一年夏天的会同馆互市,对明朝而言,有多少利润(或者说事实上有多少丰厚的朝贡品流入),在明朝官方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但可以推知的是,在宝船船队三次成功的远航之后,成祖已感到帝国的财政绰绰有余,以致下令兴建一座华丽的瓷塔来报答嫡母马皇后的恩情。这一人子孝行的挥霍表现,无疑是要刻意宣示朱棣问鼎皇位的正统地位。这座塔坐落在南京城南门的正南边。永乐十年(1412)开始建造,是一座八角形的塔,从开始到完成,共计将近20年。它被18、19世纪欧洲的造访者目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上下九层,通高三十三丈九尺四寸九分(240英尺有余),以上等的琉璃瓷砖建造,门、窗装饰有上了各色釉彩的瓷人、瓷兽。每层楼的瓷砖数目都相同。宝塔越高越细,瓷砖就越做越小。塔尖镀金的塔顶的平面,直径有12英尺,檐角上悬挂着152个瓷制风铎,在风中丁丁当当地响着。而塔顶本身,则包以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宝塔周边的美丽庭园里,栽植着郑和远航带回来的奇花异木。

当时,大约征调了10万名夫役来建造整个大报恩寺的建筑群,最后除了瓷塔以外,又建造了包括20座以上的建筑物和亭台。据报告:总共花费了250万两以上的银子,并且也提用了宝船远航的结余100余万两这一建筑群于咸丰六年(1856)太平天国之乱彻底被毁,在此之前的众多歌颂瓷塔精美的诗歌中,曾有美国诗人朗费罗(Longfellow)作诗歌颂这座纪念海上中国与郑和出使任务成功的一个色彩缤纷的纪念碑——大报恩寺瓷塔的雅致优美:

位于南京的近郊,你看

那座瓷塔,奇异而且古老,

高耸入云天

它九层彩绘的楼台,

有着枝叶盘绕的栏杆,

和层层衬着瓷砖的塔檐,

上头悬挂的瓷铃无时无刻

响着轻盈柔和的乐铃声,

同时整座塔闪耀

多彩多姿的烨烨烂漫,完全

融入一个缤纷的彩色世界,

就像阳光照耀下花团锦簇的迷宫。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dgzy/97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