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身前后名

进击的铁骑——顺治生死:失眠难治遁空门?

历史大观园 身前后名 2020-06-24 23:28:08 0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驾崩。孝庄“遥闻宫中哭声,沸天而出”,这才猛然想起死去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不是政敌。于是一种苍凉与凄苦油然而生,孝庄“黑素袍,御乾清门台基上,南面,扶石栏立,哭极哀”,不知这位在与儿子的政治斗争中“大获全胜”的母亲,此时会作何感想呢?这就是政治,普通人的生活是父亲母亲去世时儿子埋葬父母,战争是儿子战死后父母埋葬儿子,而政治则是父亲死了,儿子接班,儿子被母亲斗死了,母亲最终再埋葬儿子。权力场如同黑洞,一旦进入,连光也休想逃逸。古往今来,在通向权力之巅的道路上,埋葬了多少男人的青春,哭干了多少女人的眼泪。一个个人为了追逐权力,或者出卖自己的灵魂,或者背叛自己的信仰,亲情、爱情、友情在权力面前往往显得那么脆弱。权力场如此血腥,孝庄就这样心灰意冷,彻底退出政治斗争了吗?不,新的斗争,这才刚刚开始。

在信佛教之前,顺治其实差一点就成了基督徒。顺治八年(1651)的一天,孝庄的侄孙女病重,汤若望得知病情后,认为无大碍,过几天就会好了,于是他很精明地把一个十字架给了来人,让他给孝庄的侄孙女带上,说佩戴在胸前四天就可以痊愈。果然四天后孝庄的侄孙女病好了,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叩开了清宫大门,孝庄从此认汤若望为义父(汤若望1592年出生,孝庄1613年出生,汤若望比孝庄大21岁,所以叫义父),顺治就管汤若望叫“玛法”(满语爷爷的意思)。汤若望在顺治面前有很高话语权,与他和孝庄的这层关系密不可分。汤若望懂医学,早在顺治七年(1650)初多尔衮还跋扈嚣张之时,他就通过多尔衮的面色预言多尔衮活不了几天,当时顺治还劝汤若望不要乱说,果不其然当年多尔衮就暴卒。

自从孝庄的侄孙女病好后,孝庄的胸前也挂上了十字架,尽管孝庄并不知道基督耶稣和《圣经》为何物。十字架本是古罗马的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是替世人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故而把十字架作为信仰的标志,胸前佩戴十字架意为基督在我心中。然而孝庄佩戴十字架则更是出于一种图吉利的做法,她认为她的侄孙女正是因为佩戴十字架而转危为安。顺治皇帝与孝庄既信耶稣也信释迦牟尼,还信孔子,什么都信就是什么都不信。我曾经拍过一段时间纪录片,一次到了农村,看见一家的神龛里摆着如来佛、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关羽,你问他信哪个,他也说不上来。

儒家思想是用于治国安邦理政,无论哪个宗教得势儒家思想都无虞,因为儒家不是儒教。中国是儒释道三家并存,道教此时在中国已逐渐衰落,因此真正与基督教抗衡的就是佛教。顺治九年(1652),西藏达赖喇嘛带领三千喇嘛和大批蒙古族士兵,来北京觐见顺治。顺治非常高兴,决定亲自前往边地迎候法驾,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但是顺治根本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孝庄太后只好把德高望重的汤若望请出来劝驾,最终还是汤若望说动了顺治。达赖喇嘛想让顺治成为佛教弟子,汤若望极力反对顺治接近达赖喇嘛,认为皇帝与喇嘛应该各行其是,各尽其责。顺治接受汤若望的建议,给达赖喇嘛以隆重接待,并答应册封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却使达赖喇嘛的主要心愿落空。

西藏喇嘛教愿望落空,中原佛教加紧争取顺治。一次顺治在与高僧木陈忞交谈时,问道:“老庄道家思想与佛教的顿悟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

木陈忞:“此中大有淆讹,佛祖明心见性,老庄所说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为无因,滥同外道。”

顺治:“孔孟之学又且如何?”

木陈忞:“中庸说心性,而归之天命,与老庄所见大段皆同。然佛祖随机示现,或为外道,或为天人。如陛下身为帝王,乾乾留心此道,即不可以帝王定陛下品位也。非但帝王,即如来示现成佛,亦是脱珍舻服,着敝垢衣,佛亦不住佛位也。”木陈忞的回答非常巧妙,指斥道家思想“心外有法”,不好,又说孔孟之道与老庄“大段皆同”,意思是应该信佛教。佛教反映着中国现实社会的苦难,自从东汉传入中国,已经将近两千年,古印度的佛教深深植根中国文化土壤,远比基督教在中国更接地气。佛教为人们指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顺治帝六岁丧父,六岁到十四岁始终生活在多尔衮的死亡威胁之下,想见自己的母亲孝庄都难,好不容易把多尔衮熬死了,却娶了自己不爱的女人,因为感情问题与母亲反目。终于认识了董鄂氏,但董鄂氏短命。看似皇帝,大权在握,说一不二,乾纲独断,但实则十分痛苦,精神压力十分沉重的顺治在十字架下并没有找到光明之路,因为基督教还是现实的、入世的文化,这点近似儒家,而顺治在现实中找不到一点希望,由此,推崇来世的佛教最终成了顺治的信仰。

然而如来佛祖也并没能拯救顺治,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七顺治驾崩。由于皇帝才二十四岁就死了,许多人认为,顺治并非死亡,而是出家了,但顺治的官方死因说是得天花而死。

有明确的记载说顺治身体羸弱,顺治十七年(1660)顺治对木陈忞说:“朕再与人同睡不得,凡临睡时,一切诸人俱命他出去,方睡得着,若闻有一丝气息,则通夕为之不寐矣。”

还有一次顺治对木陈忞说:“一个老和尚对朕说朕三十岁大寿时他来给朕过生日,朕觉得没有问题,玉琳禅师说来给朕祝四十大寿,朕觉得自己活不到那天。”

木陈忞很吃惊,说:“皇上当有千万岁,何出此言?”

顺治摸着自己瘦削的面颊,说:“老和尚觉得朕脸色好看吗?”见木陈忞不敢回答,顺治说:“朕已经骨瘦如柴,这种病体,怎能活得长?”

木陈忞说:“皇上劳心太甚,应该把冗事交给别人处理,以早睡安神为妙。”

顺治摇头说:“朕若早睡,则整夜辗转反侧,更睡不着,只有到四更(一点到三点),倦极而眠,才能睡着。”

清朝早朝大约是凌晨五点到六点,那么顺治每天最迟四点半就要起床。假设是四更的开始——一点睡着,到四点半,一天只睡三个半小时,岂能长久?其实睡眠最重要的是质量,拿破仑睡眠质量高,沾枕头就能睡着,每天只睡五小时,不过他十分善于休息,有时在两次接见活动的五分钟间隔里,也可以美美地打个盹,让精力恢复。拿破仑曾对拉斯·卡斯说:“我任何时间、任何场所,只要想睡觉,就能睡着。我把许多不同的事务排列在脑海里,就像放入一个有几个抽屉的柜子里。我不想做某件事时,就把装这件事的抽屉关上,然后打开装另一件事的抽屉,如此,可以让我在百事缠身的情况下专注地干好每一件事。想睡觉时我把所有抽屉都关上,马上就睡着了。”(美国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第11卷)

撒切尔夫人一天只睡四小时,但因为睡眠质量高,所以活了八十八岁。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每夜只睡四到五个小时,一生共取得1093项科学发明专利,却活了八十四岁。丘吉尔每天夜里三点睡,早晨八点起床,每天睡五个小时,但是他从不失眠,睡眠质量高,而且抽烟喝酒,却活了九十一岁,不过这也与他哪怕再忙,都会每天抽时间织毛衣来放松,每周用半天时间来钓鱼有关。

失眠并不可怕,大仲马曾经严重失眠,但他坚持每天睡前吃一个苹果,并强制自己定时睡眠、定时起床,终于治好了失眠症。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年轻时严重失眠,并伴有耳鸣、心悸、气短。他边读书,边进行采药、养鸽、栽花等轻体力劳动,最终治好了失眠。德国大文豪歌德也是失眠症患者,他认为战胜失眠的好方法是旅行。他曾一度被官场生活和文学创作折磨得夜不能寐,于是他到意大利等地游览,绮丽的风光使他的神经衰弱症不治而愈,最终活了八十四岁。郭沫若留学日本期间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一夜往往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还常被噩梦惊醒。后来他每天睡前、起床时各静坐半小时,噩梦逐渐减少,记忆力恢复,治好了失眠,活了八十六岁。(郭沫若《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载《郭沫若文集》第10卷)

与这些治好失眠的人相比,顺治有两大问题,一是心理素质差。六岁就是所谓的真龙天子,看似应该无所不能,但实则处处受制于人,方方面面都不顺心,最终使得他心理素质差。失眠的人首先要相信自己能睡着,才能治好失眠,而顺治压根不具备这种自信。二是顺治的特殊地位。谁都能失眠,只有皇帝不行,今天没睡着,转天强撑着起来去处理政务,晚上再睡不着,转天还要起来。明朝以前有丞相的时候,皇帝睡不着觉是可以休息的,自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一切都要由皇帝自己来处理,不然国家瘫痪,皇帝脑袋搬家。明朝皇帝不勤政,还有内阁,清朝内阁形同虚设,一切政务真的只能落到皇帝一人身上。如此,顺治哪有时间去调养呢?因此二十四岁时就病死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了,出家说也并不是空穴来风,顺治的遗诏就有许多疑点。遗诏中顺治列举了自己的十三条罪状。这十三条罪状占到顺治遗诏篇幅的90%以上,最后一段才说让玄烨接班,让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作为四大臣辅佐,也正因此,许多人说顺治的遗诏不像是遗诏,更像退位诏书。因此有人认为顺治没死,而是退位出家了。

出家说的确有不少史料可见端倪。《清稗类钞》记载,一次顺治对玉琳禅师说:“朕感念自释迦牟尼、达摩这两位王子出家后,再没有王子出家,朕打算弥补这个缺憾,出家,师父感觉如何?”玉琳禅师:“释迦牟尼和达摩不过是小国王子,岂能比我国之大,比得了您这样的万乘之主?陛下做天下人之主,护持佛法,功德无量,不必出家。”顺治点点头。

还有一次,顺治对木陈忞说:“朕前身一定是僧人,所以一到佛寺,见寺庙窗明几净,就不愿再回到宫中。财宝和妻子是人生最贪恋而放不下的,朕对于财宝固然不在意,对于妻子也觉得风云聚散,没甚关系。要不是怕太后挂念,朕早就出家了。”木陈忞闻言大惊失色,怕自己担负勾引皇帝出家的罪名,赶紧说:“剃发染衣,乃声闻缘觉羊鹿等机,大乘菩萨要且不然,或亦作天王人王神王及诸宰辅,保持国土,护卫生民。不厌拖泥带水,行诸大悲大愿之行。如祇园清净无为,自私自利,任他尘劫修行,也到不得诸佛田地。即今皇上不现身帝王,则此番召请耆年,光扬法化,谁行此事?故出家修行,愿我皇万勿萌此念头。”木陈忞的意思是,出家事关因缘玄机,不可轻举妄动,菩萨们往往也变身为天王、人王或者神王来保国护民,普度众生。如果只图洁身自好而出家,即使修行也不能成为佛祖。陛下如果不现身帝王,怎么会有请来诸多和尚做法事的善行呢?所以请皇上千万不要出家。

但顺治不听,许指严《十叶野闻》记载,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对身边人说:“人生不过数十寒暑,追逐名利,何时可已。朕贵为天子,开国承家业已十有八年,长此营营何时方得满意?朕觉世事有如浮云过眼,事后追维,味同嚼蜡,不如真修悟道,实为无上上乘。况朕幼日即有此志,迩来饱经世患,勘破情网,若不于此时解脱,更待何时?”于是顺治出家。顺治帝的出家,令清宫上下惊慌失措。他们为了不引起世人的非议,只得向外宣布:顺治皇帝驾崩。

《清室外纪》则记载,顺治曾对鳌拜说:“嗣皇帝登极之时,朕将在群臣之后,自旁观之”,“帝先与大臣商定,佯言驾崩,而实往天寿山寺为僧(又有言在五台山者)”。康熙九年(1670)顺治圆寂。

顺治一向好佛,他的印章有“尘隐道人”“痴道人”等称号。康熙亲政后,曾经以进香为借口,多次到五台山,因此有人说,康熙是去看已经出家的顺治。又说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两宫西狩,经过晋北,地方上无法准备供御器具,却在五台山上找到了内廷器物,这似乎又是一个顺治出家的证据。

病死说有道理,出家说存疑,但是从一件事情可以证明顺治的确是病死了,而不是出家了。董鄂氏死后,顺治专宠的女人是董鄂氏的妹妹贞妃,贞妃被孝庄逼迫为顺治殉葬,成为唯一为顺治殉葬的人(为董鄂氏殉葬的有130人),顺治在董鄂氏死后对她爱屋及乌,如果顺治没死,出家了,以他跟董鄂氏的感情,怎么可能不阻止孝庄逼贞妃殉葬的事呢?因此顺治的确是死了,没有出家。

关于顺治的好似退位诏书的遗诏,其实是孝庄口述自己的意图后让大臣王熙写的,一个病危之人怎么可能头脑如此清楚、文笔如此优美地写遗诏呢?中国历朝历代的遗诏其实大多不是皇帝本人写的,而是新朝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统治而假托前朝皇帝之名所写。是顺治把太庙上的蒙古文抹去,是顺治要废掉孝庄家族的博尔济吉特氏女人,是顺治因为董鄂氏的问题跟孝庄撕破了脸,孝庄作为女人,自然想出一口恶气,于是就让王熙写了这份看起来像退位诏书的遗诏,这一点在《王熙自定年谱》中有记载。

顺治临死前命令索尼、苏克萨哈、鳌拜、遏必隆四大臣共同辅佐玄烨,四大臣在顺治面前发誓:“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各为身谋,有违斯誓,上天惩罚,夺算凶诛。”但很快四人之间就开始争权夺利,逐步剑拔弩张,当然,这是在后面讲的,下一章让我们把镜头对准郑成功。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shm/1231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