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端平入洛之役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05 22:46:47 0


端平入洛之役,从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十二日南宋出兵起,至八月十一日宋军遭到惨败止,历时3个月。在此期间,南宋和蒙古之间的重要军事活动有以下几项。

汴京之变

宋军预定进军的第一个目标是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军出动的总兵力约6万人,号称20万大军,兵分两个梯队。第1梯队,由淮西兵1万余入编成,由知庐州全子才为主将,于六月十二日离庐州,先期向汴京进发。第2梯队,由淮东兵5万人编成,由赵葵为主将,其任务是先期夺取泗州、宿州,尔后与全子才在汴京会师。宋军第1梯队,在全子才率领下,于六月十八日从寿州(今安徽寿县)北渡淮水(今淮河),踏着泥泞的道路前进,有时还要涉过深至腰及颈的汜水。六月二十一日抵蒙城。此县有2城,依涡水而立,然,“城中空无所有,仅存伤残之民数十而已。”全子才率部沿涡水向西北方向进发,“沿途茂草长林,白骨相望,蝱蝇扑面,杳无人踪。”六月二十二日军至城父(今安徽毫县西南)。此城墙高池深,旧号“小东京”。然因战火摧残,城中未毁官舍只有两三处,民舍只剩十余家,是一片残破的景象。六月二十四日,全子才抵毫州(今安徽亳县),守军官兵7人降,这算是宋军出师以来的第一次收获。与此同时,黄河北之单州《今山东单县),原先降蒙古的出戍军600余人;闻宋军进兵河南,便自动出降,这是宋军的第二次收获。尔后,全子才继续沿涡水西进,过卫真(今河南鹿邑),泰康(今河南太康)诸县,“皆残破无居人”。宋军第1梯队在水网地区长途跋涉20天,终于七月初二日抵达汴京城东20里处安营扎寨。

汴京城内,原先投降蒙古的金朝官吏李伯渊等人,得知宋军进兵河南的消息,便酝酿发动兵变。李伯渊等人,先期以文书私通降宋的谷用安,范用吉,约定预做宋军在汴京的内应。当全子才所部抵近汴京城东郊时,李伯渊与李琦,李贱奴等人密谋杀死了崔立,范秀、折希颜,倾城兵六七百人及城民千余家出降迎宋军。七月初五日,全于才率部整兵入汴京。

在宋军第1梯队西进的同时,由赵葵率领的第2梯队5万人,在夺取泗州,宿州等地后,于七月二十日赶至汴京,与全子才会师。捷报传至宋廷,立刻对前线将帅加官晋爵,赵范,赵葵,全子才分别被命为知开封东京留守,知应天南京留守。知河南府西京留守,好象是说东京,南京、西京等地已经归南宋所有了。

从表面来看,宋军不费一枪一矢就夺取了被金朝占领达百余年,后又被蒙古人占领一年半的汴京,好象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胜利。但实际上,一来汴京是一座遍地是“荆棘遗骸”的破城,宋军不仅从这里捞不到半点好处,而且还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大包袱;二来宋军粮饷已经不继,只能“以俟粮夫之集”方能行动;更为严重的是,一场恶战之前的平静,对宋军来说预示着潜在的灭顶之灾。

蒙古军对宋军的长驱直入,并不是置若罔闻,蒙古大将速本台、塔察儿,在闻悉宋军进兵河南的消息后,为粉碎宋军的进攻,预先采取了下列措施:

(1)决开黄河南旧有寸金堤,使河水淫溢。结果,把汴京到寿春的大片豫东地区变为泽国。“道路水深有至腰及颈处。”这对宋军的西进起到了迟滞作用,对宋军的粮饷输送也增大了困难。

(2)在三京及其附近地区遍布“哨马”和“增屯设伏”。正如当时京湖制司得到的情报说:“虏中传南朝来争河南,哨马,已及孟津、陕府、潼关、河南,皆增屯设伏。”

(3)实行“空城”诱敌之策。前已叙述,在灭金大战结束后,蒙古主力已经撤离河南。在得知宋军进兵河南的消息后,留驻洛阳的蒙古军队也主动撤离,使之变为一座空城,给宋军造成一个“示弱”的印象,促其骄纵,为尔后反击创造有利条件。

(4)命部将刘亨安率部,在洛阳城东朱军进兵的必经之路,配置伏兵,待机给宋军以重创。

洛阳之复

求功心切的宋军主将赵葵,进入汴京之后,不问军饷馈乏之状,也不察蒙古军情,一味督促部队继续西进。他还指责先入汴京暂驻待粮的全子才说:“我辈始谋据关守河,今已抵汴半月,不急趣洛阳,潼关何待邪?”全予才以实情相告,粮饷未集,难以进兵。赵葵听不进去,益加起劲地督促全于才快快西进。当时实际情况是:蒙古军已经做好了反击宋军的准备。宋军军饷已经十分艰难,6万部队进入饥馑的河南大地,所需粮饷,全靠两淮供应。而淮西方面,“自合肥部舟至京口支装,涉湖而江,又溯湖而淮,北过徐泗,南过盱眙,历濠梁,抵寿春”,转了一个圈子仍然没有出淮西境。然后,再征用大批民夫转运河南,其用民夫之众,仅桐城1县出夫即达15万人。在淮东方面,因“河失故道”,船运不及,也得征用民夫。加上沿途,么所过丘墟,寂无烟火,骨殖横道,蓬蒿蔽空,”又因为正逢雨季,路途的物力和人的体力精力消耗甚大,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真正运到目的地的粮饷为数就不多了。

就在上述极为不利的情况下,赵葵硬是把来自远方的数支队伍,临时拼凑成两个梯队继续西进。第1梯队,由范用吉所部3000人、樊辛所部4000人、李先所部2000人,胡显所部4000人,共计1。3万人组成,命淮西师机徐敏子为监军,率之先行西上。第2梯队,由杨义率庐州强勇等军1,5万人组成,随第1梯队之后跟进。各部只给5日粮食。诸部受命后,纷纷叫喊粮少,难行。赵葵不得不令各部“陆续起发”。

七月二十一日,徐敏子率领第1梯队启行。为解决部队携粮之不足,徐敏予下令官兵,5日粮留作7日食。当行至中牟县时,徐敏子一面遣人回汴京筹粮,一面遣勇士先去洛阳宣谕宋军消息。七月二十六日,和州宁淮军正将张迪,奉徐敏子之命,率兵200人潜赴洛阳。入夜后,张迪等人逾城大譟而入,然城中却寂然无应者。二十八日,徐敏子率领第1梯队整兵进入洛阳城。二十九日,宋军所带5日粮在过去8日内已经食尽,只好“采蒿和面作饼而食之。”可以想见,如此饥疲之师,可以不攻自破。从作战指挥上看,宋军进入空城洛阳,只不过是自投陷阱罢了。

龙门之战

富有用兵韬略的蒙古军将领,成竹在胸。预先配置在洛阳城东南之龙门地区的蒙古军骁将刘亨安所部,先是以空城之策把宋军第1梯队诱入洛阳城中,使之师老粮馈兵疲,不攻自破,继而集中兵力专打宋军第2梯队。

七月二十九日,宋将杨义率领的第2梯队15万人,经过五六天的长途跋涉,到达蒙古军设伏的龙门地区。杨义不明本军已陷入蒙古军的伏击圈内之情状,命令部队就地休息。宋军官兵刚刚散坐蓐食,刘亨安便指挥蒙古伏兵,从山巅上立起黄、红大伞,发出攻击的信号。宋军官兵为蒙古军的突如其来之举动所惊惧,立即军乱。蒙古伏兵纷纷从深蒿中跃起,刘亨安“横槊驰突而前,”众皆从之”,直扑宋军,宋将杨义猝不及防,全军大溃,四散落逃,纷纷拥入洛水之中,大多溺死,部分逃出伏击圈后,又遭到蒙古追兵杀伤大半。蒙古军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凯旋时,主帅塔察儿抚摩着刘亨安的脊背,赞叹道,“真骁将也!”还当场给予厚赏。

龙门一战,宋军第2梯队遭到蒙古军的歼灭性打击。个别逃生者,连夜奔至洛阳城中,向徐敏子报告杨义丧师消息,“于是,在洛之师;闻而夺气。”

洛东之战

八月一日,蒙古军在取得龙门之战的胜利后,即派前锋进至洛阳城下扎寨。宋军在洛之师,一无粮草,二无外援,正处于危难之际。徐敏子召集诸将商讨进止之策,议来议去,只有“回师”一途。宋军鉴于蒙古军主力已经逼近洛阳城东南洛水沿岸的形势,徐敏子一面下令遣兵袭击蒙古军前锋营寨,一面自率主力东渡洛水,背水而阵。蒙古军多次发动小规模进攻,宋军官兵十分顽强,坚守不动。八月初二日黎明;蒙古军以团牌为掩护拥进接战,把徐敏子所部分割为三。战至中午,宋军杀伤蒙古军400余人,夺得团牌300余只,双方打得难解难分。这时,宋军官兵已有4日没有进食了。徐敏子见形势不妙,召集诸将再议突围事宜。有的部将主张突围而东,然范用吉所部归顺人楚却献策说,“若投东面,则正值北军(蒙古军)大队,无噍类矣。若转南登封山,由均、许走蔡、息,则或可脱虎口耳。”徐敏子无奈,只好采纳此策,指挥宋军向南方突围。蒙古军察觉宋军突围的行动后,立刻纵兵尾击,“追奔百余里”,杀伤宋军十之八九,来将樊显,张迪等死亡,徐敏子中流矢几乎丧生,所乘战马死之,改为徒步从小路决出险地。沿途收集溃散兵众300余人,边逃边战。徐敏子等300余官兵,吃了2日桑叶,7日梨蕨,方得生还。

先前,宋军进兵洛阳时,徐敏予遣去汴京督粮的官兵,自汴京督粮赴洛阳途中,适遇杨义军溃卒,方知龙门之战粕洛东之战宋军大溃的噩耗,遂驰返汴京,报告赵葵,全子才。赵、全二人见大势已去,便于第2天开汴京东门,“班师而归”。至此,宋廷“收复三京”之举,遂以丧师近3万之众的代价而告终。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490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