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方腊起义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6-05 22:43:54 0


一 摩尼教的流传

摩尼教,也称明教,是公元前三世纪由波斯(今伊朗)人摩尼创立的,唐宪宗元和九年(1814年)传入中国,唐武宗“会昌灭佛”中被禁止,受到毁灭性打击。此后,虽被严加禁止,但在民间依然秘密流传。北宋时,在东南地区流传的“吃菜事魔”教,就是摩尼教的一支。

摩尼教在被官府取缔之后,所以仍能秘密流传,主要在于它的教义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愿望,符合农民的要求。摩尼教义,其核心思想是所谓“二宗”、“三际”之说。“二宗”指光明、黑暗两种势力,“三际”则是指这两种势力对立、斗争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初际、中际和后际。人世间的善美、智慧、和平、友爱等都是光明势力的体现;而丑恶、愚昧、争战、侵夺等,则是黑暗势力的体现。《摩尼教残经》说:“初际者,未有天地,但殊明暗,明性智慧,暗性愚痴,诸所动静,无不相背。”即认为远在还没有天、地之前的混沌未开的“初际”阶段,光明与黑暗这两种势力就已经存在并且相互对立;而“中际者,暗既侵明,恣情驰逐,明来入暗,委质推移。大患厌离子形体,火宅愿求于出离。劳身救性,圣教固然。既妄为真,孰敢闻命?事须辨析,求解脱缘。”即认为中际阶段黑暗势力大泛滥,超过了光明势力,并压迫着光明,因而各种灾难降临。这时,摩尼教徒就应当“劳身救性”,挺身而出,帮助光明战胜黑暗;“后际者,教化事毕,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积暗,二宗各复,两者交归。”即光明再胜黑暗,二者分离,各归本位。诚然,摩尼教的“二宗”、“三际”之说是唯心主义的虚构,而其最终的“后际”阶段,光明也未能消灭黑暗,教徒们“劳身救性”斗争的结果,只不过是帮助光明取得合法存在的地位,使光明与黑暗各复原位并存下来,毫无疑问,这是有很大妥协性的。但是,摩尼教义认为当今正处于“中际”阶段,它要求教徒们“劳身救性”,勇敢地去与黑暗势力作斗争,这就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贫苦农民来说,却有很大的感召力。因此,它吸引了大批破产农民。

另外,摩尼教之所以能秘密广泛流传,还与其简朴的宗教仪式有关。据庄季裕《鸡肋编》记载,该教断荤酒,主素食,不事神佛祖先,只拜自己的首领及“魔翁”、“魔母”,因此被封建统治者称为“吃菜事魔”教。该教还主张死则裸葬,丧事从简;教徒之间互称“一家”,外出时,不论是否相识,当地教徒都无偿地提供饮食住处,友爱无间;对于经济困难的教徒,则“众率财以助,积微以至于小康。”这种简朴的宗教仪式与贫苦农民的经济地位是一致的,教徒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也是贫苦农民的共同愿望,因此,深得农民的信奉,在民间广为流传。

由于摩尼教采取秘密方式传播,因此文献记载留下的材料很少,目前我们还难以对北宋末年摩尼教的传播状况作全面了解。但根据一些零星材料的记载,仍可以了解到一些情况。宣和二年“十一月四日,臣僚言:‘温州等处狂悖之人,自称明教,号为行者。今来明教行者,各于所居乡村,建立屋宇,号为斋堂,如温州共有四十余处,并是私建无名额佛堂。每年正月内,取历中密日,聚集侍者、听者、姑婆、斋姊等人,建设道场,鼓扇愚民男女,夜聚晓散。’”可见温州是摩尼教广为流传的地方。宣和三年“闰五月七日,尚书省言:‘契勘江浙吃菜事魔之徒,习以成风,自来虽有禁止传习妖教刑赏,既无止绝吃菜事魔之文,即州县监司不为禁止,民间无由告捕,遂致事魔之人,聚众山谷,一日窃发,倍废经画。若不重立禁约,即难以止绝,乞修立条’”。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北宋末年至少在东南两浙路、江南东西路,摩尼教广为传播,信徒很多。方腊起义后,这里的摩尼教徒纷纷响应起义,也说明了这一点。由于摩尼教义中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因此,宋王朝对它采取了严厉镇压政策,“有犯者,家人虽不知情,亦流远方,财产半给告人,余皆没官”。虽一再严禁,但仍秘密流传,信徒很多。

二 方腊誓师帮源洞

帮源洞位于青溪县(浙江淳安)西北七十里的山谷中,周围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地势非常险要;这里土地肥沃,除盛产稻米外,还有丰富的漆楮竹木资源,自西北流向东南的新安江,横贯山区,是一个物产富饶。交通方便的地方,农民领袖方腊就住在这里。与东南其他地区一样,这里也遭受到“花石纲”的骚扰。另外,这里还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远在唐永徽四年(653年),农民革命女英雄陈硕真就曾经在这里举起了反唐大旗,发动了武装起义,并自称“文佳皇帝”,使唐朝统治者大为震惊。陈硕真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她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故事却一直培育着青溪农民,这里还有陈硕真起义时留下来的天子基、万年楼等遗址,无疑对方腊等人也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方腊不堪封建统治者的压迫剥削,他利用摩尼教秘密地组织农民,准备发动起义。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当地的里正、大地主方有常发现了方腊的秘密活动,把方腊关押在自己的谷仓内,并派儿子方世熊赶往县城报案。但是,机智的方腊却设法逃出了虎口。方腊的逃脱,使方有常大为震惊,他感到形势不妙,便带领全家逃往歙县(安徽歙县)七贤村。宣和二年十月九日,方腊率领数百个贫苦农民砍下山上的竹子,做成刀枪,冲向七贤村,杀死了方有常这条恶狼。随后,方腊带领群众,又返回帮源。帮源的贫苦农民热烈欢迎英雄们凯旋归来,又有许多人加入了起义队伍。方腊率众来到帮源,召开誓师大会。会上,方腊激昂慷慨地说:

“‘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织,终岁劳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荡之。稍不如意,则鞭笞酷虐,至死弗恤,于汝甘乎?’皆曰:‘不能!’”。

腊曰:‘靡荡之余,又悉举而奉之仇雠。仇雠赖我之资,益以富实,反见侵侮,则使子弟应之。子弟力弗能支,则谴责无所不至。然岁奉仇雠之物,初不以侵侮废也。于汝甘乎?’皆曰:‘安有此理!’

腊涕泣曰:‘今赋役繁重,官吏侵渔,农桑不足以供应,吾侪所赖为命者,漆楮竹木耳,又悉科取,无锱铢遗。……且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糜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二虏得此,益轻中国,岁岁侵扰不已,朝廷奉之不敢废,宰相以为安边之长策也。独吾民终岁勤动,妻子冻馁,求一日饱食不可得,诸君以为如何?’皆愤愤曰:‘惟命!’

腊曰:‘三十年来,元老旧臣贬死殆尽,当轴者皆龌龊奸佞之徒,但知以声色、土木淫蛊上心耳,朝廷大政事,一切弗恤也。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近岁花石之扰,尤所弗堪。诸君若能仗义而起,四方必闻风响应,旬日之间,万众可集,守臣闻之,固将招徕商议,未便申奏。我以计縻之,延滞一两月,江南列郡可一鼓下也。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年)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况西北二虏,岁币百万,朝廷军国经费千万,多出东南。我既据有江表,必将酷取于中原,中原不堪,必生内变,……我但画江而守,轻徭薄赋,以宽民力,四方孰不敛衽而来朝,十年之间,终当混一矣。不然,徒死于贪吏耳,诸君共筹之。’皆曰:‘善’”。

方腊的演说,是一篇反抗封建统治的战斗檄文,它深刻揭露了北宋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农民的罪行,号召农民起来推倒这个反动政权;方腊的演说,也是一篇充满战斗激情的爱国主义文献,它揭露了北宋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反动本质,也控诉了辽、夏贵族贪得无厌的掠夺罪行,号召人民起来为生存而战。方腊的演说,吹响了向北宋反动政权进军的号角,各地农民纷纷响应,方腊的队伍很快从几百人扩大到上万人。一场反封建的农民战争烈火在东南大地上点燃起来了。

三 农民军的发展

为了便于领导起义军进行反抗斗争,十一月一日,方腊自称“圣公”,以方肥为宰相,又“置偏裨将,以巾饰为别,自红巾而上,凡六等”,建立了“永乐”政权,表明了与北宋政权对立、斗争的决心。

方腊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县城,青溪知县陈光十分恐慌,立即向上司报告求援。两浙都监蔡遵、颜坦接到报告后,率兵五千人向青溪扑来,妄图一举消灭农民军。面对来犯敌人,方腊毫不畏惧,他感到,这是起义以来的第一次大战,至关重要,若取得胜利,不仅可以鼓舞群众斗志,同时还可以乘胜向外发展。经过周密计划,在息坑设下了伏兵。息坑背山面水,上有悬崖峭壁,下有滔滔东流的新安江,只有一条小路可通,地势险要,是一个理想的伏击地。蔡遵、颜坦带领宋军到达离息坑不远的威坪镇,还未来得及安营扎寨,就遭到农民军的袭攻。蔡遵发现农民军人数不多,便率兵反击,农民军迅速撤退,宋军则尾追不放,很快进入埋伏圈。方腊一声令下,农民军伏兵突起,前堵后截,把宋军团团围住。宋军东奔西突,企图冲出重围,农民军哪会放过,经过激战,杀死了蔡遵,颜坦也兵败自杀,五千宋军全部被消灭。

息坑大捷后,方腊乘胜前进,指向青溪县城,知县陈光弃城逃命。十一月二十一日,顺利攻占县城,农民军的声势更加壮大了。

青溪战役后,农民军开始进攻睦州(浙江建德)。睦州地处钱塘江上游,是通往杭州的门户,也是衢州、歙州之间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农民军攻打睦州,知州张徽言不敢守城,一心逃跑,县尉童淑,口出狂言,说农民军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他带领五百名刀斧手冲出城来,要与农民军决战。农民军针对其有勇无谋的弱点,事先设下伏兵。童淑果然中计,被农民军团团围住,五百名宋军大部被歼灭,童淑落荒逃走。知州张徽言见大势已去,收拾起平时搜刮的金银珠宝,也偷偷溜走了。十二月一日,农民军顺利攻占睦州城,睦州通判叶居中,县丞曹央负隅顽抗,被农民军俘获处死。州城攻破后,睦州所属的寿昌、分水(浙江武盛)、桐庐、遂安等县的宋朝官兵,望风而逃,这些县城全为农民军占领。

为了扩大战果,方腊率领农民军又向西进军,首先攻占休宁县城,随后包围歙州(安徽歙县),代理知府毛粟,县尉洪造,匆忙布置守城,城外一战,农民军击杀东南将郭师中,宋军溃散,毛粟、洪造还想顽抗,城内人民奋起响应起义,将他二人扑杀,打开城门,迎接农民军进城。歙州所属的婺源、绩溪、祁门、黟县等地官吏纷纷逃亡,农民军不战而下四县,随后又北攻宣州(安徽宣城),占领了宁国、旌德、泾县等城。

方腊在西进的同时,还派妹妹方百花带领一支部队东进,攻占了新城(浙江富阳西南)、富阳等城,作为进攻杭州的先头部队,一直打到杭州城郊。西线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于是方腊率领主力东进,十二月二十九日,进抵杭州城外,与方百花的先头部队会师。

杭州,是两浙路的首府。两浙路是北宋农业生产最发达的地区,盛产大米,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这里的纺织、造纸、制茶、制糖、瓷器等手工业生产,也居全国之冠,在全国赋税收入中,两浙路也占很大比重,是北宋财政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素称“国用所恃,全仗于此”。因此,杭州是东南重镇。为确保这一地区的安全,北宋政府在这里驻有重兵,并派高级官员担任知州。当方腊率领的农民军接近杭州时,身为知州的赵霆,为了保命,弃城而逃。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率军顽抗,陈建还亲自到涌金门督战。农民军女英雄方百花身先士卒,冲上涌金门城头,陈建见势不好,妄图逃走,方百花正要追赶,不幸中箭,壮烈牺牲。方百花的牺牲,激起了农民军的极大愤怒,他们同仇敌忾,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杭州城发动了猛烈进攻。他们架起了数百副云梯,农民军健儿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终于登上城头,打开了缺口,迅速攻占杭州城,全歼北宋守军,陈建、赵约,双双被俘处死。

农民军进入杭州后,对贪官污吏、土豪劣绅进行了镇压,又打开府库赈济贫苦人民,杭州人民欢天喜地,奔走相告。

四 威震两浙

方腊起义军攻克睦州、歙州、杭州的巨大胜利,鼓舞了两浙地区的广大农民,他们纷纷组织武装响应,向当地官府发动了进攻。

苏州、湖州地区,石生在苏州起义,陆行儿在归安(江苏吴兴)起义,有众千余人。他们的起义,壮大了农民军的力量。台州(浙江临海)仙居人吕师囊在方腊起义之后,组织了一支义军,攻占仙居县城。随后,吕师囊又多次攻打台州。在温州(浙江温州)乐清县,永嘉人俞道安,也响应方腊起义,组织了一支军队。后来,吕师囊也攻入温州境内,破乐清县城,杀宋巡检陈莘,乡豪李徽等,大败官兵。俞道安还与吕师囊取得联系,协同作战,进攻永嘉县城。在越州(浙江绍兴),以仇道人为首,也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响应方腊,他率领起义军,攻下了剡县(浙江嵊县),杀死知县宋旅,随后又攻下新昌,上虞等县城,并进而集结军队,攻打越州。处州(浙江丽水)霍成富也起兵响应方腊,他还用方腊的“永乐”旗帜来号召群众,贫苦农民纷纷前来投军,很快攻占东阳、义乌、武义、浦江等城。另外,还有兰溪县灵山人朱言、吴邦起于处州;陈十四在方岩山,起兵响应方腊,并向温州、台州等地发起进攻。当时,响应起义者,多打着方腊的旗号,正如朱熹所描写的,“方腊之乱,愚民望风响应,其间聚党劫掠者,皆假窃腊之名字,人人曰:‘方腊来矣!’所至瓦解”。短短几个月之内,东南地区有数十万农民参加了起义队伍。

方腊攻克杭州后,分兵两路,一路由大将方七佛率领六万人北上,宣和二年(1121年)正月十九日,攻占崇德,随后进围秀州(浙江嘉兴);另一路由方腊亲自统率,南向婺州(浙江金华),这是农民军的主力。方腊进抵婺州城外,婺州地方官员望风逃走,农民军顺利攻占婺州城。接着西攻衢州(浙江衢县),衙州知州彭汝方,平日贪赃枉法,搜刮了大量财富,农民军打来,州将已经逃跑,他却爱财如命,不愿离开。农民军围城不过两三天,城内百姓起义,杀死了彭汝方,打开城门,迎接方腊的队伍进城。

农民军在连下婺州、衢州之后,又东攻处州(浙江丽水)。这时,处州地区的暴动农民也与方腊的队伍密切配合,很快攻占了松阳、缙云、青田等县城,完成了对处州的包围。处州是通向沿海城市温州的必经之地,城高池深,又有两方多宋军把守,农民军看到处州易守难攻,便采取正面佯攻和背后偷袭的战术,终于在二月二十九日攻克处州城。另外,攻占婺源的一支农民军也向南发动攻势,攻占开化、常山、江山等县城,一直打到信州(江西上饶市)城下。

方腊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与各地农民军互相支援,在两浙、江东两路的广大地区内,与北宋封建统治者展开了角斗,攻占了睦州、歙州、杭州、婺州、衢州、处州等六座州城和五十二个县城,农民军的打击范围,包括了苏州、湖州(江苏吴兴)、秀州(江苏嘉兴)、越州(浙江绍兴)、温州、台州(浙江临海)、宣州(安徽宣城)、信州(江西上饶市)等广大地区,起义军扩大到上百万人。农民军所向,势如破竹,封建官府和土豪劣绅,望风瓦解,“东南大震”,出现了一派大好形势。

五 宋军反扑

方腊起义爆发后,朝中宰相王黼正粉饰太平,“恶闻外寇至,且峻责浙西提刑张苑,勿张皇生事”,所以,两浙地方官不敢上奏朝廷,偶有奏至,也被王黼一伙扣留,而奏事者辄受惩处。因此,直到寅和二年(1120年)十二月初睦州被农民军攻占后,朝廷才得知方腊起义的消息。消息传来,朝歌夜舞、醉生梦死的宋徽宗大惊失色,君臣上下如热锅上的蚂蚁。惊魂稍定之后,徽宗于十二月二十一日任命童贯为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谭稹为制置使,王禀为统制,率兵前往浙江镇压。当时,正值宋金海上结盟,共同攻辽,北宋正集中十五万禁军待命出发,接到方腊起义的报告后,即停止攻辽,并调转矛头,很快向农民军扑来。童贯等离京时,宋徽宗还微服相送,临别握着童贯的手说:“东南事尽付汝,有不得已者,竟以御笔行之”,给他镇压起义的全权。

在出兵镇压的同时,北宋统治者还进行政治诱降,徽宗下诏说:“二浙安于承平,不见兵革,垂二百年。属者狂寇窃发,凭恃山险,然念无知之人,或被胁从,两州吏民,或为诖误,或因逃亡,败衄军卒,情有可矜,……应千前项人及凶贼眷属,并见在贼中徒伴,如能束身自归,或告言动息,捕致贼党,并特与免罪,一切不问,内稍有功绩,即优与推赏。”对于统治者的“招安”伎俩,革命人民嗤之以鼻,根本不予理睬,他们按照自己的计划,继续向封建统治者进攻。

农民军攻占杭州后,北宋统治者又企图用悬赏的办法杀害方腊等农民军领导人,徽宗立下重赏,说:“生擒或杀获为首方十三(方腊),白身特补横行防御使,银绢各一万两匹,钱一万贯,金五百两”。看到悬赏诏书,起义军战士义愤填膺,将它撕得粉碎,踩在脚下;地主士绅们觊觎官位和赏金,但又不是农民军的对手,宋徽宗的悬赏诏书,只能是一张废纸。

童贯率十五万宋军南下,宣和三年(1121年)一月二十一日渡过长江。童贯到苏州后,了解到“花石纲”是导致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乃令幕僚董耘代徽宗作罪己诏书,为宋徽宗开脱罪责,假惺惺地说花石纲之扰是朱父子所为,根本不是徽宗本意,并立即宣布罢苏、杭造作局,停止花石纲,将朱父子撤职等等,企图欺骗农民,瓦解农民军的斗志。但是,起义农民根本不相信这一套骗人的鬼话,他们继续攻城略地,英勇战斗。

宋军渡江后,随即分兵西上,进驻军事重镇金陵(江苏南京市)。金陵,是长江下游的战略要地,若能够占据金陵,南下可收两浙、江东,北上可取中原。方腊起义军攻占杭州后,在富阳参加起义军的太学生吕将,曾向方腊建议,应“直据金陵,因传檄尽下东南郡县,收其税赋,先立根本,徐议攻取之计,可以为百世之业”。这个建议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方腊却没有接受。方腊认为,北宋政府非常腐朽,起义消息不可能迅速传到京城,即便“朝廷得报,亦未能决策发兵,计其迁延集议,亦须月余,调习兵食,非半年不可,是我起兵,已首尾期月(年)矣,此时当已大定,无足虑也”。认为北宋军队不可能迅速打到江南来,农民军应当利用这一机会先占江南财富区,再北上攻取金陵,这是有把握的。于是,方腊乃集中兵力向婺州、衙州、处州等地发动进攻,又派方七佛由杭州北上进攻秀州,这就失去了乘虚攻取金陵的战机。方腊万万没有想到当时北宋朝廷正集结了十五万大军准备与金南北夹攻辽国。童贯带兵迅速到达江南,使农民军陷入被动。

六 保卫杭州的战斗

南下宋军兵分两路,东路军王禀率领由苏州南下,指向秀州:西路军刘镇率领由宣州南下,指向歙州,企图东西两路夹攻睦州。

宣和三年(1121年)一月二十八日,王禀东路军到达秀州。时方七佛攻秀州尚未攻下,秀州南面的海宁、崇德也被宋军占领,形势急剧逆转,农民军南退的道路也被切断。在这一危急形势下,方七佛毅然主动撤离秀州,向南转移。王禀、辛兴宗、杨惟忠几支宋军尾追,又将农民军包围在秀州、海宁、崇德之间的三角地带。方七佛毫不畏惧,英勇奋战,杀伤大量敌人后,终于冲出了重围,转移到太湖边的乌镇,但农民军本身也遭受很大损失,伤亡过半,后只有两万人回到杭州。

二月七日,童贯率宋军主力到达杭州。守卫杭州的农民军有方腊率领的六方人,还有刚刚从秀州前线撤回来的方七佛部两万人,兵力比宋军为少,而且城内粮食奇缺,农民军的装备也很差。因此,在力量对比上,农民军处于劣势。但是,面对强大的敌人,农民军英雄们并不畏惧,他们积极备战,决心保卫杭州。

宋军攻城,战斗非常激烈。城外的北关堰是第一个争夺点,王渊率宋军来攻,农民军迎战,小校韩世忠见力攻难以速胜,建议王禀改用伏兵,农民军不幸中计,损失惨重,只好退入城内。在保卫杭州的战斗中,农民军克服了种种困难,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方腊、方七佛等日夜巡视在城头,很少休息。但是,敌我力量的对此终究相差悬殊,再加以城内的粮食不足,战士忍饥守城,一日不知要进行多少次激烈的战斗;久守已不可能,因此,吕将曾建议主动撤出杭州,但方腊舍不得杭州,认为杭州失守,其他城镇也难保住,没有接受这一正确建议,依然在极困难的情况下坚守杭州。后来,农民军战士由于饥饿,实在不能支持了,方腊才被迫率领一部分战士突围,计划到外地组建兵力,回救杭州。但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农民军的战斗人员越来越少,而宋军攻城则日夜不停,城内粮食已经完全断绝,无法再守。于是,二月十八日,方七佛被迫率军突围,经过激战,仅有一千多人冲出城外,后经富阳转移到了青溪。杭州之战,王禀以惨重代价换取的只是一座空城。

七最后的战斗

宣和三年(1121年)三月一日,方腊曾反攻杭州,但兵力太少,在城外即为王禀所败,五百多人牺牲。

王禀侵占杭州后,沿富春江西犯,占领富阳、新城等县,分水陆两路进攻桐庐,农民军在江边设防,三月二十四日,桐庐失守,农民军一千五百多人牺牲。王禀攻睦州,农民军坚守,三月二十七日,王禀暗挖地道,用炸药炸倒城墙,睦州失守。王禀恨农民军固守,进行野蛮报复,杀被俘农民军一千多人;四月十五日,王禀攻占建德县,杀农民军九百多人,夺取粮船一百艘。四月十九日,王禀侵占青溪县城。

刘镇为首的西路宋军,三月十三日侵占歙州,三月十六日,刘镇、杨可世在歙州潘村遭到农民军一万多人的阻击,“复有万众冲后军”,宋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伤亡很多,但终究宋军人数众多,激战至半夜,农民军先胜后败,一千五百四十多人牺牲。四月二日,宋将刘光世犯衢州,农民军大将郑魔王率一万余人出城迎战,二千六百多人牺牲,郑魔王也兵败被俘。四月七日,刘光世向婺州进犯,农民军乘虚反攻衢州,宋将叶处存兵败落水而死,刘光世被迫退兵。四月十二日,刘光世攻占龙游县,农民军二千二百多人牺牲。十五日,兰溪失守,农民军损失一千多人。十七日,刘光世率兵到达婺州城下,农民军两万多人出城迎战,短兵相接,农民军战败,损失四千多人,婺州失守。至此,农民军主力已损失殆尽,余部乃北退进入帮源。

帮源,是方腊起义军的根据地,这里山峦环绕,地形复杂,农民军可以利用熟悉地形这一有利条件与敌人周旋,以使保存力量和寻机发展。但是,当地恶霸地主方庚、方世雄以及土豪钱峃、钱觷等丧家之犬,这时却从阴暗角落里钻了出来,他们一个个“投身军前,为之向导”,“指天说誓,倾心报国”,表示愿为童贯效劳,决心与农民军为敌。在这些地主分子的引导下,东西两路宋军很快包围了帮源。

农民军退入帮源后,分兵守卫帮源外围各山口,其中北山口是进山的主要通道,方腊亲自守卫,宋军多次进攻都不能进入。童贯看到强攻不能取胜,便改用偷袭办法,一面虚张声势进攻北山口,同时却暗中派兵向帮源南面的门岭(又名箭门山)进发。

门岭地形险要,山口不易找到,方腊只派去少量兵力把守,因而童贯偷袭得逞,在地主分子的带领下,四月二十三日傍晚,“刘镇将中军,杨可世将后军,王涣统领马公直并裨将赵明、赵许、宋江,既次洞后,而门岭崖壁峭拔,险径危侧,……刘镇等率劲兵从间道掩击”。农民军六百多人牺牲,宋军进入帮源。方腊闻讯回救,已经来不及了。四月二十四日,宋军“平且入洞,纵火为号,王禀、辛兴宗、杨惟忠、黄迪,望燎烟而进,与刘镇合兵”,农民军腹背受敌,经过一天的激战,“流血丹地”,一万多农民军牺牲,宋军也伤亡惨重。战至傍晚,帮源沦陷,方腊带领少数农民军将士,转移到了帮源东北隅的岩洞中。宋军不见方腊,便四处搜查,第二天,搜山一天,也未见踪迹。

四月二十六日,由于方庚收买了农民军内部的意志薄弱者方京,他供出了方腊的据点。于是,小校韩世忠率领一支部队,攀山越涧,找到了洞口,方腊、方肥以及方腊的妻子邱氏、儿子方毫和农民军的将领三十九人全部被俘。方腊等被押到东京(河南开封市),八月二十四日,全被残酷杀害。

方腊等被俘后,其余部数万人仍然散处帮源各山中,他们凭借险要的山谷与宋军周旋,继续战斗。大将吕将兵败自刎,农民军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全部壮烈牺牲。帮源英雄们,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他们的英雄形象永远激励着后世的革命人民,他们不怕牺牲,战斗到底的革命精神,万古长青。

攻占帮源后,童贯又分兵镇压两浙地区的其他各支农民军,吕师囊、仇道人、俞道安等各支起义军,也都先后被镇压下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489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