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细说历史——隆兴北伐与和议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4 00:56:20 0


细说历史——隆兴北伐与和议

宋孝宗赵昚像

高宗唯一的亲子赵旉,在苗刘兵变中受了惊吓,旋即病死。自此,高宗再无后嗣。赵旉死后仅三天,便有人上书,要求高宗“择宗室之贤者”立为后嗣。此后,立养子之说不绝于耳,甚至对高宗有重大影响的哲宗孟皇后,也建议立太祖之后为嗣——事实上,太宗之后在靖康之难中几乎被金军一网打尽。绍兴二年,高宗选择了燕王德芳之后伯琮(后改名瑗),育于宫中。过了两年,又选了秦王德昭的后代伯玖(后改名璩)养起来。年龄较长的瑗,在长期的竞争中不占优势。他曾获得赵鼎的支持,从而引来秦桧的反对,而太后韦氏、皇后吴氏都偏向璩。瑗早熟,胜在端厚凝重,在秦党的监视下,战战兢兢地度日。秦桧末年,瑗主动卷入了斗争。他向高宗报告,秦桧已病重,只是瞒着皇帝。于是有了高宗夜访秦府的一幕。高宗是始终倾向于瑗的,但也只有在反对的力量消失之后,他才做出决定。他后来回顾说,早有立瑗之意,只是怕母亲不高兴。绍兴二十七年韦氏卒,三年后,瑗进封建王,改名玮,获得了“皇子”的名分,而璩确定了“皇侄”的身份,安置到绍兴府去了。两人地位立即有了差别,形势基本明朗。

细说历史——隆兴北伐与和议

宋光宗赵惇像

绍兴三十二年五月,高宗出诏,立玮为太子,更名昚。六月,传位于太子。此后,他以“太上皇”的身份,安享二十五年晚景。关于高宗何以退位,据他宣称,是“老且病”,想退闲休养。最后这两年多,高宗的皇帝生涯确实不好过。自闻完颜亮有意南侵,他始终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又要竭力抵挡,又觉得守也是守不住的,不如“迁都”以避。后来被大臣推着,勉强到建康前线去巡视,年近六十的皇帝不免感到身心疲惫。不过,最令他深受打击的是完颜亮毁盟之事。绍兴十二年的和议,他已经退到底线,如此条约尚不可保,那么,和议有什么意义?凭借和议以保境安民的目的不能实现,他当初为和议所作的努力和牺牲,又有何价值?高宗主动退位,出于羞愧,恐是主因。但他也没有立即抛下重担,而是等金军北退、宋军全面越过边境反击之时,才完成传位之事。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比较体面地退到后台;另一方面,孝宗从他手中接过的,看上去是一个不坏的局面,即所谓“边事浸宁,国威益振”。不过,这局面实际上绝对算不上好。

从金军北退到宋高宗退位之间的半年,是金最为艰苦之时。金师一路北退,人心惶惶,未能在本国境内沿途诸州有效布防。而完颜雍正竭力调集兵力,平定契丹人撒八、窝斡在北方的叛乱。宋军顺势在原边界以北占领了一列州县。这本来是大好时机。但分散的进击很难有持久的效果,四处都在进行一城一地的争夺,这是一种动态的僵持,无法以这种方法打破双方的均势。总须有全局性的谋划和进击,才可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金方形势最困难的五月,高宗才正式确定以复出的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但还未决定基本动向应当是攻还是守。六月,孝宗登基,但仍是循着这条游移不定的路线。九月,朝内开始讨论攻守问题,张浚欲守淮,开始在淮北构筑工事,史浩建议守江,争执不下。同时,张浚门下被陆续召集至临安,这显示,皇帝逐渐倾向于张浚的意见。但是,金军此时已于北境取胜,擒窝斡,乱事被敉平。至十一月,北境重兵大体都开始向南转移。隆兴元年正月,向南境转移的金军已陆续到位。宋方在陕西的形势也已恶化,宋军主动放弃已得之地,退军途中为金军邀击,丧师数万。此时,张浚进枢密使、都督江淮东西路军马,开始策划北伐。

导致时机被浪费,或是因为皇帝缺乏反击的决心,或是寻找一位作全盘筹划的人才太不容易,或是宋军的整顿和动员效率过低,或是三者兼而有之。但更关键的是,高宗退位引起的皇位更替,导致了朝政的暂时混乱。孝宗于危难之际突然站到前台,对于自己担当的新角色,很难立即适应。老少更代,对于基本国策的理解也全然不同,人事方面也必须有所变动。于是,本就因为议政充分而施政迟缓的宋廷政治,更因核心层的不大不小的震动,进一步拖沓。跨高宗、孝宗两朝的一年之间,宋方几乎没有任何有组织的进攻。当金军已经完成军力的南移之后,张浚终于回到了权力核心。对他来说,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到隆兴元年正月,不过十四个月时间,他的回归非常迅速,然而对于宋金对抗的格局来说,十四个月太长了,这两个时间点之间,形势发生了逆转。宋方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张浚麾下的武锋军都统制陈敏就意识到:“闻金重兵皆在大梁,必有严备。”岂止是严备,且有进一步的动作。又拖延一段时间,终于做出北伐的决定,又显得仓促和不妥。

北伐的适宜时机已经过去了。但是,张浚之锐意进取,至老不改。宰相史浩以下,给他忠告的同事、友人,不知凡几,大体都劝告他,对形势的判断不要过于乐观。但张浚觉得,自己已年近七十,苦等三十余年才有再图恢复的机会,绝不能空掷。孝宗皇帝对北伐大事予以绝对支持。适逢主管侍卫马军司李显忠、建康都统制邵宏渊献策攻取女真屯驻重兵的虹县与灵璧,张浚主张二人分帅大军北伐。不幸得很,继富平之役、淮西之叛,张浚主持的隆兴北伐,再次出现惨剧。二人顺利攻下虹县和灵璧,接着,李显忠又攻下重镇宿州(治符离,今安徽宿州市)。可是待女真大军到宿州城下,李显忠轻敌取败,邵宏渊坐视不救,两军遂一同溃还。郑重其事的北伐,出师仅一月就轻易地结束了,时在隆兴元年五月。

至此,宋仍然占着两年以来占领的商、秦、唐、邓等州,形势看来比以前还要好点。当金世宗提出议和时,宋仍然犹豫着。但拖延了一年多之后,金军突然跨过淮河,迅速攻陷江北淮南一半州县,这时,宋才意识到,貌似改善的形势,实在是经不起一击的,终于再次接受了和议。隆兴二年十二月,和议成。

较之绍兴和议,隆兴和议有两处重要变化:两国关系,由君臣改为叔侄;岁币由银、绢各二十五万,减为各二十万。宋获得了较前优厚的待遇。尽管宋不可能满足于经过改良的弱势地位,尤其不能满足于原封不动的边界。可是反击的尝试遇挫之后,锐气复丧,无力打破僵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470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