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博物思史——阿卜杜勒·马利克的金币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20:15:35 0

博物思史——阿卜杜勒·马利克的金币

阿卜杜勒·马利克发行的金币上有他自己的图像(上)

金币,铸造于叙利亚大马士革

公元六九六年至公元六九七年

这两枚第纳尔概括了世界史上最重大的一次政治与宗教巨变: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中东发生了永久性的改变。对穆斯林来说,穆罕默德及其信徒从麦加迁到麦地那是历史的起点。这次希吉拉(出走)事件发生于基督教纪元的六二二年,也是伊斯兰新历中的希吉拉元年。在信徒眼中,穆罕默德的教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因此时间重新开始了。接下来的几件物品都表现了世界在这一关键时刻的样貌。它们都大致制作于穆罕默德去世那一年,即希吉拉十一年,公元六三二年前后,分别来自叙利亚、中国、英国、秘鲁和韩国,向我们展示了这些地区权力与信仰的交互作用。 

先知去世后约五十年,阿拉伯军队便改变了中东的政治现状,征服了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和伊朗。几十年间,伊斯兰教的势力范围就达到了基督教和佛教在几百年间所传播的范围。七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马士革的居民们一定发现自己的生活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马士革于六三五年被穆斯林军队占领,尽管表面上还是一个信仰基督的罗马大都市,但它事实上已成为新的伊斯兰帝国的首都。这个新兴帝国的首领哈里发住在皇宫,伊斯兰军队也都住在自己的军营,与普通居民没有什么接触。但大马士革街市上的人民将通过自己每天都要与之打交道的物品——货币,将新的现实带回家中。

 七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大马士革的商人们也许并没意识到他们的世界已经彻底地改变了。虽然伊斯兰教统治了几十年,但他们仍用着前朝信仰基督的拜占庭君主的货币,上面有很多基督教符号。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基督教的君主迟早会赶走敌人,再回到大马士革,因为这样的故事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但这一次,他没有回来。直至今日,大马士革仍是一座穆斯林城市。也许这个新兴的伊斯兰帝国将要长期延续下去的最明显迹象,就是货币的改变。 

下令铸造本文这两枚金币的人是阿卜杜勒·马利克,他是继承先知穆罕默德的第九代“哈里发”——信徒的领路人。希吉拉七十六年至七十七年,即公元六九六年至六九七年,在不到十二个月的时间内,两种硬币先后发行。它们都是金币,大小相当于英国便士,分量则略重。两枚金币的设计完全不同,其一有哈里发像,另一枚上却没有任何图案。这种变化表明,在早期的关键岁月里,伊斯兰教不仅把自己定义为一个宗教体系,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系统。 

在第一枚金币的正面,通常的拜占庭货币放置帝王像的地方,是哈里发阿卜杜勒·马利克的全身像。这是已知最早的穆斯林画像。金币背面,拜占庭人铸十字架的地方,铸着一个顶着圆球的圆柱。 

阿卜杜勒·马利克的全身像为站姿,他长须,着阿拉伯袍,戴贝都因式头巾,腰悬宝剑,一手搭在剑上。这幅像十分精彩,是我们了解早期哈里发服饰与王权象征的唯一途径。他威风凛凛,仿佛就要拔剑在手。腰下的线条应代表着长鞭。像的目的是要让人产生敬畏,表明地中海东部如今已有了新的信仰以及威严的新统治者。 

他手下某位官员的信函也应和了图像暗含的信息:

阿卜杜勒·马利克,信徒之统帅,无懈可击的领袖,对叛徒绝不手软!他的鞭子会抽到与他对抗的人身上!

他的模样十分庄严,但据野史记载,他有极为严重的口臭,以致有“苍蝇杀手”的绰号。但无论如何,他都是自穆罕默德之后最伟大的穆斯林领袖,是他将这一片原本可能只是短期征服的领土变成了统一的国度,以不同的形态一直延续至一战结束。 

阿卜杜勒·马利克不同于以往的伊斯兰领袖。他没有亲身接触过穆罕默德。而且他狡猾地从早期帝国,尤其是罗马和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经验中吸取了最好的传统来建立自己的国家。伦敦亚非学院的休·肯尼迪教授解释道:

公元六三二年,穆罕默德去世之后,哈里发成为穆斯林最重要的政治及宗教领袖。在伊斯兰历的最初一百年内,所有的阿拉伯穆斯林都意识到他们处在一个全新的国度,之前的一切都不重要。哈里发不是拜占庭皇帝的继承人,也不是萨珊王朝万王之王的继承人。他们也许会借鉴这些帝王管理国家的经验,比如如何收税,收哪些税,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与前人扮演着同样的角色。这个制度是全新的。

阿卜杜勒·马利克向拜占庭皇帝借鉴的管理手法之一便是货币管理。在此之前,新伊斯兰帝国所使用的货币要么是占领区的前朝传下来的,要么是从伊斯坦布尔进口的金币。但阿卜杜勒·马利克很快意识到,如果不去控制货币的数量与质量,就会出现经济动荡。他也了解到货币是权力的印章,是向它所流通的社会表明统治权的手段,而统治权如今在他手中。在前现代社会,货币几乎是唯一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制造并流通的物品,因而也是一个国家视觉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阿卜杜勒·马利克本人的形象出现在了伊斯兰第一款公开发行的货币上。拜占庭皇帝被信徒的领路人取而代之。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这些带有马利克像的货币竟消失了。希吉拉七十七年(公元697年),铸有哈里发站姿的货币被一种截然不同的货币取代。新的货币上没有哈里发,也没有任何图像,只有文字。这是伊斯兰公共艺术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此后长达千年的时间内,都不再有人像在公共场所出现。 

第二枚金币的尺寸与重量都与第一枚完全相同,也用纯金制成。它的制作时间只比上一枚晚一年,但上面镌刻的内容只剩下文字。正面是:“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真主以正道和真教的使命委托他的使者,以便他使真教胜过一切宗教。”这段话出自《古兰经》。硬币的背面还有另一段《古兰经》文字:“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他没有生产,也没有被生产。” 

金币上的文字引发两点有趣的思考。首先,这是现存最古老的《古兰经》经文。在穆罕默德之前,阿拉伯世界几乎没有任何文字,但精确抄录神的话语的需求促成了最早的阿拉伯文字——库法文诞生。这也就是这枚硬币上的文字。此外,金币也表明,这一帝国的统治力量不是君王,而是真主。此后,帝国的官方文献上再也没有出现任何人像或写实艺术。曾流行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将帝王像置于货币上的传统始于一千年前的亚历山大时期,如今被废弃了。直到一战之前,这种只有文字的硬币形式一直是伊斯兰世界的标准。而阿拉伯语,镌刻于货币之上的真主的语言,成为第一个伊斯兰王朝整合与生存的基本工具。 

公元七○五年,阿卜杜勒·马利克,这位真主使者的继承人、安拉的代理人、第九代哈里发和信徒的领路人去世了。但在这个以信仰为基础的帝国里,由他镌刻在货币上的信息至今仍影响深远。 

如今的世界上已没有哈里发了。这个头衔长期以来由土耳其的苏丹继承,一九二四年正式废止。在历史上,得到广泛承认的哈里发极少。但建立一个统一的哈里发帝国的梦想在现代的伊斯兰社会仍极有号召力。我曾询问过社会人类学家马达维·拉西德对这一点的看法:

今天的穆斯林,至少世界穆斯林社区中的某部分穆斯林,十分渴望哈里发国家的理想能实现于现实中的伊斯兰社会。这得益于网络的普及,新的通讯技术让拥有不同背景的穆斯林能与其他穆斯林取得联系,而忽略他们之间存在的文化、语言和种族差异。在英国的二代穆斯林中就有这种情形,他们已经失去了父母那一代的文化背景,而能与来自其他伊斯兰世界的年龄相仿的穆斯林建立联系。他们向往一种全球化的认同,一种基于信仰,而非种族背景甚至国籍的认同。

博物思史——阿卜杜勒·马利克的金币

阿卜杜勒·马利克发行的新金币上有来自《古兰经》的文字

一千三百多年前,大马士革的金币以一种物质形式表现出了对统一的伊斯兰国家,对以真主为唯一指引的社会的渴望,如今,这样的渴望仍活跃于穆斯林之间。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709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