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明朝政治制度——卫所以外的其他兵种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9 23:27:20 0


卫所军是明代军兵中的主力,除了卫所军队以外,明代还有一些其他兵种。郡县有一些地方自卫的武装诸如民壮,也就是民兵。边郡有一些土兵,也就是边兵。有的地方还有乡兵,在南方土司管辖的地区还有土司兵。这些兵种在明初就有,但不占什么地位。明中叶卫所兵衰落以后,其他兵种有时亦往往露出头来,其影响也只能是局部的,整体上无法改变明代军事力量逐渐走向衰败的总趋势。既然它们是明代兵种中的几种类型,故亦略言其一二。

民壮,也就是民兵。朱元璋建国初便曾设立万户府,据《明会典》称,朱元璋“简民间武勇之人,编成队伍,以时操练,有事用以征战,事平复还为民”。这是不脱离民户的民兵,这些民兵都只是地方性的。洪武时,有周德兴者,《明史·周德兴传》称其曾理福建军务,后来去湖北,定武昌等十五卫,岁练军人四万四千八百人。致仕还乡不久,朱元璋又想到他,“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明代东南海防,民兵起着重要作用。在北方边防,除了卫所军番上戍边之外,亦有民兵。《明史·兵志三》称:“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以边警,复二关民兵。敕御史往延安、庆阳选精壮编伍,得五千余人,号曰土兵。以延绥巡抚卢祥言边民骁果,可练为兵,使护田里妻子,故有是命。”至孝宗弘治时,便正式立法,“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立佥民壮法。州、县七八百里以上,里佥二人,五百里三,三百里四,百里以上五。有司训练,遇警调发,给以行粮,而禁役占放买之弊。富民不愿,则上直于官,官自为募。”卫所清军有缺额时,往往以民壮填补卫所军户的缺额。《明史·兵志》载成化时有兵部侍郎李孟 上疏请实军伍,“兵部议覆云:‘天下卫所官军原额二百七十余万,岁久逃故,尝选民壮三十余万,又核卫所舍人、余丁八十八万,西北诸边召募士兵无虑数万。请如孟 奏,察有司不操练民壮、私役杂差者,如役占军人罪。’报可。”卫所缺额时,只能靠签发和招募民兵来充实军队了。这个情况在嘉靖、万历年间多有提及,签发民兵,不同于征调卫所军兵,它需要发军饷,更类似于募兵。

还有一种称乡兵者,亦是地方兵种。如浙江义乌兵便属于乡兵,即所谓戚继光所练的戚家军。戚继光出身于世袭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他的父亲叫戚继东,担任过大宁都司,世宗嘉靖年间,戚继光任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备倭寇,后来改佥浙江都司,负责浙江的宁波、绍兴、台州三郡的防务。史称:“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 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法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明史·戚继光传》)卫所军抗倭不力,只能从士兵重新训练起,而戚继光本人则是卫所军官出身,嘉靖时,戚继光与俞大猷成为一时抗倭的名将。俞大猷则是嘉靖十四年武举会试出身,除千户,守编军门,故他也是从卫所军官起家的。二人都是在闽浙打击倭寇的名将,故史称:“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明史·戚继光传》)军队和将领都只能在战场上打出来,没有战场上的历练,往往只能是纸上谈兵,军队愈养愈骄,上战场往往不堪一击。养在那里的军兵,往往成为徭役的对象,军官成了工头,结果是兵不似兵,将不似将。后来戚继光调到北方,总理蓟辽兵务,他在奏疏中讲到蓟门军队的状况时说:“营军(指京营的三大营)不习戎事,而好末技,壮者役将门,老弱仅充伍。”故京营的三大营,军不成伍。“边塞逶迄,绝鲜邮置,使客络释,日事将迎,参游为驿使,营垒皆传舍”,原来的驿站是军事的通讯机构,后来则变成迎来送往的招待所,将领成了接待成员了,真要打仗,则缺少迅捷的通讯设施。“寇至,则调遣无法,远道赴期,卒毙马僵”,一旦有事,调动卫所军,都是奔赴远道边防,赶到那儿也已兵马俱毙。而原来守塞的士兵,由于缺乏训练,所以“约束不明,行伍不整”,“临阵马军不用马,而反用步”,根本无法作战,士兵往往成为将领的家丁,所以“家丁盛而军心离”,守塞之兵不择缓冲,结果是“备多力分”。这是军队忙于劳役,缺乏训练的结果。这样的军队很难用以应对战争,卫所军兵没有战斗力,所以才不得不求助于民兵和募兵了。

除了乡兵之外,还有商灶盐丁,即以贩私盐为业的盐兵,比较有战斗力。《明史·兵志三》:“成化初河东盐徒千百辈,自备火炮、强弩、车仗,杂官军逐寇。而松江曹泾盐徒,嘉靖中逐倭至岛上,焚其舟。后倭见民家有鹾囊,辄摇手相戒。”为什么盐民起而与倭寇作斗争,因倭寇危及他们的生计。戚继光有一部将,名朱光者,嘉兴人,“初起家武举,募海滨盐徒为一军。自胡宗宪为御史至总督,皆倚任。先大小数十战,皆先登,杀倭甚众。以功授都司。”(《明史·戚继光传》)

以上这些地方性的兵种,只能起辅助的作用,在本地区发生战乱时,为了保卫自身的利益,他们会奋起反抗和作战。一旦离开本地区,情况便发生变化了。如戚继光的义乌兵,到北方边疆便很难担当起边防的主力,他们能补充卫所军不足于一时,但还无法担当防卫边疆的主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9852.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