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登大雷岸与妹书》欣赏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05 0


像吴均写的这样成熟漂亮的文章,我们不把它当骈文,仍然可以明确地领受文章要传递的信息;然而,我们如果意识到这是骈文,多花些工夫注意其内在形式,就能体会更多那种限制中的自由,从而多一分珍视之情。创作者必须在文字上有高度的敏感,才能写出这样遵循规矩却又出入自由的美文。

我们还可以欣赏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的部分段落加深对骈文的认识。作者站在大雷岸,形容看到的风光: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

南边是一层层的山,各自展现出万般的情状,看起来好像彼此互相赌气,比赛看谁更高。然后将这种拟人的写法再推前一步,形容这些山好像含住了霞光,又将霞光照出来的影子吸进去了一般。互相比赛的山高高低低,有赢有输,一排排接连扩展过去,好像将天地都环绕起来了。

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

东边则与南边大不相同,是一大片平原,没有边际;黄昏时,蓬草到处卷飞,古树孤零零高高直立,似乎和云一样高。刮起了方向不定的风,鸟群准备要归巢了。那片无垠的景色,使人不免怀疑自己的感官,努力看都看不到,拼命听都听不见。

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

看过南边和东边,接着看北边。北边又不一样,全都是水,有长在水边的植物,有栖息在水上的鸟,还有水里的虫,水中各种活动,热闹得很。江水在这里转了个弯流向西边,波光好像和天空接合在一起了,一层层的浪不断涌动,没有终极。

下面一段是对水面的观察引发的感慨:

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从古到今,这条河上曾经航行过那么多船,而所有这些船,现在都已经不在了;船和船上的人,终究都化为野尘了;只有河水一直流淌。时间是怎么回事,被时间带走的事物去了哪里,这是我们无法参透、无法理解的……

这样的文章又告诉我们,骈文不仅在字句上讲究对称,在整篇的结构上也要追求平衡。《与宋元思书》篇幅虽短,但其实也是架势井然。开头交代场景,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重点,接着分别写“奇山”和“异水”的模样,再来写“奇山异水”的声音,再来由客观描述转入风景带来的主观效果,最后则呼应开头,以带有余韵的自然描绘收结。

《登大雷岸与妹书》的结构更明确。要说风光,就按照南、东、北、西四个方向逐段来写,而四个方向看到的风景一定不一样,各有特色。南边是山,东边是平原,北边是湖水接向江水,西边是大河。不同的景色需要有不同的描绘重点,山突显其高,平原突显其广袤无边,湖水突显水中生命的动态,大河呢,就把滔滔水流与时间联系起来作喻。

如此也就将客观的景物转移到主观的心境上,作者借由河水感受到时间的流淌,最后归结到对自我渺小且无知的感慨。

骈文留下了不少至今仍然值得好好阅读的作品,不应该被彻底遗忘。尤其在当前的环境里,欣赏骈文毕竟还是可以提醒我们面对文字的一种特殊态度——营造“美文”的态度,如何用心在规律中寻找自由,进而显现自由,隐藏规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真诚面对文字的音调和意义,细心选择,细心建构,有意识地进行试验和设计,也就是以一种艺术的审慎来面对文字,让文字和日常功能明确地区分开来。

很不幸,因这种贵族心态而确立的骈文传统,后来却与最庸俗、最格式化的应用文牵扯不清,导致后世的人无法以同情的心境理解这种文体的特色,以及正确评估这种文体对波澜壮阔的唐诗产生的至关重要的影响。

讲历史—— 《登大雷岸与妹书》欣赏

北齐山西太原娄睿墓壁画

讲历史—— 《登大雷岸与妹书》欣赏

北齐神兽图,山西太原徐显秀墓壁画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3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