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与宋元思书》是骈文的典范之作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02 0


这一切,都是由骈文开端且奠定基础的。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态度,审视限制与自由之间辩证关系的美学态度,欣赏六朝时期流传下来的部分骈文作品。

最好的骈文,是让人忘却其为骈文的作品。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在文类上是书信,是作者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开篇便写道: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作者开头先说自己所在的环境,他在船上,从富阳航行到桐庐,沿途有漂亮的景色,而且空气清新,天显现出苍青的颜色。细看我们才发现,最前面八个字“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原来是对仗的,“风烟”对“天山”,“俱净”对“共色”,工整得不得了,“风烟”和“天山”不仅都是名词,而且都是自然,“俱”与“共”是同义的动词,“净”和“色”都是视觉效果。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然后形容河水碧绿(呼应了“天山共色”,实际上是“天、山、水”共色,全幅都是不同的绿)清澈,再怎么深的河底都看得清清楚楚,有游鱼,有细石。游鱼动着,细石微小,都是不容易看清楚的,所以特别彰显河水的清澈,到了看到游鱼和细石都不是问题的地步。

然后是另一个对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这样的一条河清澈却不平静,水流的速度很快,有些落差的小瀑布如飞箭般迅速,掀起的浪像马一样往前奔跑。“急湍”对“猛浪”,都是形容词加名词;“甚箭”对“若奔”,前一个字是比较性质的,后一个字是名词。所以从词性上我们判断,这里的“奔”指的是奔跑中的马,对上射飞了的箭。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说完了水再说山,山上生长着枝叶不是很茂密的树,一层一层,一排一排,好像比赛要往上攀爬一样。于是,前一段描述的水的动态,就被延续到这一段,虽然山上的树原本是静态的,却在主观的想象之眼中,拥有了动作意志。这里有了和前面不一样的对仗写法,不是严格的相邻两句对仗,而是隐藏着让隔句的“负势竞上”对“争高直指”。

到这里,我们回头看第一段里说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原来这是以抽象的方式起的头,然后一段说“异水”,一段说“奇山”,具体说明如何“天下独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前面是用眼睛看到的“奇山异水”,文章一转,成了听觉上的感受。因为都是声音,所以用字本身也要配合音调上的考虑。“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这又是不一样的对仗,让“泠泠作响”隔句对“嘤嘤成韵”。然后接整篇文章中最清楚、最刻意的一组对仗:“蝉则千转不穷”对“猿则百叫无绝”。

这里清楚显现的是“泠泠”和“嘤嘤”两组拟声词,但潜藏着的还有别的声音效果。“泉水激石”,这几个字的声母发音有急促的感觉,相对的“好鸟相鸣”则选择了比较舒缓的韵母。蝉声的描述是“转”,猿声则是“叫”,产生了深浅远近的不同印象。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

文意再一转,从客观、外在的景色,转到内在、主观的感受,或者说客观景色在观者内心所引发的主观感受。处在这种“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之间,有着万丈雄心的人,都会因看着山而让自己安定安静下来;那些处理各种世俗琐事的人,也必然因看着河谷而不想回到那样的日常生活里了。

这里又有了不一样的对仗形式,“望峰息心”和“窥谷忘返”是严格对仗,而这两句的上句“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则是松散不严格的对仗。

文章最后是: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横着的树枝一条条在上方遮蔽着,挡住了阳光,以至于虽然是白天却感觉像黄昏了,只有在枝条比较稀疏的地方,太阳才会不时显露出来。这里与前面相反,前句“横柯上蔽”和“疏条交映”是严格对仗;后句的“在昼犹昏”和“有时见日”则是不严格的对仗。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3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