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历史解析——南宋建立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4 10:52:18 0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宋朝在1127年丧失了淮河、汉水以北疆土后,历史似乎证明了这样一件事: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东南部在生产、商业以及在教育、学问研究和艺术等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早已超越了北方。北宋灭亡前的几个世纪,中国人口就已经向南迁移了,但这是中国北方气候变化和土地所有权变迁所导致的结果。移民的南迁,在当时统计的人口变迁数据中表现得极为清楚,而这些数据日后也为制定关乎社稷民生的政治决策提供了人口统计方面的信息。

公元5年西汉末期,东南地区的户数只占全国总户数的10%,但到了740年唐朝的时候,大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淮河以南。这种人口变化上的此消彼长一直延续到宋朝。其中晚唐、五代的内战是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这导致了许多精英家族的南迁。另外一个推动因素是赋税的负担,996年,开封周围的14个州县有1万多户人家因为重税而逃离。

伴随重税而来的政权动荡已经不能完全解释得清人口迁移的原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流域拥有中国最肥沃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已经被士族地主阶层占有好几个世纪了。农民们被迫往南迁徙,去寻找自己可以开垦的无主之地,同时这些土地上必须有充沛的降水以保障庄稼的生长。在被称为第三小冰期的时期(从10世纪末到12世纪末)内,平均气温相较现在下降了1.5摄氏度。下降幅度看起来不是很大,但期盼好收成并以此维持生计的农民们对气候的变化还是很敏感的。他们也意识到反常的灾害性气象,例如冰雪、暴雨和冰雹等恶劣天气,正在逐渐增多。

开封有记录以来最寒冷的冬季出现在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在某些年份,位于长江下游的太湖被薄冰所覆盖,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从1101年到1127年,据载有13次暴风雪。寒冷的气候也导致了更多的洪水,有记录的较大洪灾数量从唐代的115次上升到宋代的193次(统计范围包括宋朝割让给金或已沦陷的疆土)。仅在10世纪到11世纪,洪水的数量就从49次上升到67次。和洪灾相对的是干旱,旱灾经常伴随洪灾接踵而来。宋代官方文书里记载了183次旱灾,而唐代只有其三分之一多。961年到1087年间,已知有67次自然灾害是由干旱引起的。

在小冰期期间,黄河——有时候被称为“中国之患”——改道特别频繁。气温的上下波动,加之人们对疏浚河道的疏忽,意味着黄河中淤泥和黄土(黄河的淤泥和黄土是被河水从鄂尔多斯高原和陕西携带而来的)的重荷不仅减缓了河水的流速,也堆高了河床,引发河水冲垮南岸的堤坝,使洪水淹没低地。893年至1019年间,黄河主河道经今天的黄河三角洲流入渤海湾。1019年,河水冲垮堤岸闯入北岸的滑州府城,在山东西部形成一片巨大的沼泽。河水最终流入连接淮河的汴河运河。机缘巧合之下,梁山地区的河、湖、沼泽成为绿林好汉们的大本营。明代小说《水浒传》就描写了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中这些好汉的故事。1048年,黄河再度改道,河水从其最北端的河道(今天津附近)流入渤海湾(地图1)。

黄河的不稳定状态使它具有可资利用的战略价值。1128年冬,杜充因害怕女真人的进攻,下令开决黄河大堤(这座堤坝在开封以北80公里处,阻挡着河水以防其泛滥),以便在开封城周围形成一个天然的护城河。洪水摧毁了周边地区,并重新流入了南边的河道。黄河河道南移的一个结果是它成了南宋和金之间的公认分界线。

历史解析——南宋建立

地图1

从黄河改道进入淮河的水量引发了河道沿岸的洪水,淹没了低地,形成了后来的洪泽湖。1187年和1194年,黄河的汹涌洪水淹没了梁山泊,河水分成了北、中、南三道。流量巨大的中道在1194年和1205年又一次改道,流向了东南方。到1853年,其间只有几次很小的改道。当黄河河水重新流回其原先的河床时,它已经改道850多年了。

面对着如此不可控制的自然力量,加之对北方异族日益增长的军事入侵的担心,定居在北方地区的农民们在11世纪时不得不开始寻找其他安身之处以躲避灾祸,就如他们的家族几百年来一直做的那样,他们愿意冒险迁移到环境陌生的南方地区。在那儿他们能够获得大片新的土地以供开垦,由于庄稼一年多熟,因此收成更多。同时他们希望政府和地主对他们和土地的控制可以比在北方时减轻些。人口迁移的其中一个结果是,1102年时,中国1.01亿人口中的75%已经生活在淮河、汉水以南了,此时距开封的陷落只有四分之一个世纪。如果我们是以长江而不是以淮河作为分界线,那么当时有70%的中国人生活在南方。

1127年,女真人洗劫了京城开封后,宋代的户口登记制度也被破坏了。从1127年直到1159年人口数字完全是缺失的。但是我们知道,在那些年份中,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由北向南进行大规模迁移。假设每户有5口人,我们可以估算出有几百万人加入了迁徙的行列。长江三角洲以南的两浙地区的成年男子人口,从1102年到1162年间几乎增加了30%,总数达到432万。福建记录的人口增长幅度也同样达到了30%以上,总数达315万。成都记录的人口增幅是20%,总数为315万。如此的增长水平无法用人类自然繁衍来解释。

据记载,除了部分移民从北方迁来以外,长江沿岸的中部省份也发生了巨额的人口锐减。这些地区甚至已不再被视为可以免遭女真铁骑蹂躏的安全地带了。北宋灭亡后,北方和西北部许多州县的人口都减少了。金人花了几十年时间,采取再移民措施,吸引中国农民重新回到淮河以北地区定居,以提高那里的人口数字,使其恢复到11世纪初时约250万人的水平。

1110年北宋登记的总户数是2080万。而1159年南宋登记的总户数只有1110万。如果这些数据是对实际居民人数的可靠记录,那么在开封陷落之后的几十年中,宋代的人口数应该是下降了45%,从1.04亿下降到5550万。我们没有金朝初期数十年间的人口数据,但路、府的人口统计说明,1102年淮河和汉水(1142年这两条河流成为金与南宋的正式分界线)以北地区只有2500万汉人。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相信南宋的文献记载,并以此为依据,那我们面对的事实便是,自北宋灭亡起,至1160年,数以百万无法计数的人口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由于土地登记官吏的无能、腐败以及大量土地集中于士绅之手,南宋自1159年起的人口数据因统计不全而无法利用。根据金朝1187年的人口统计数字,我们得到了有关12世纪下半叶人口状况的可靠的第一印象。金朝1187年的人口统计显示登记人口有4470万,其中4000万汉人、400万女真人和几十万的契丹人、渤海人。金帝国90%的人口是汉人,金朝统治下的北方汉人在绝对数量上超过了同一地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人口数量。大都市开封的户数几乎占了金帝国总户数的四分之一。

南宋1187年的人口统计显示当时约有1230万户。如果我们接受五人一户的说法,那么南宋的登记人口总数应接近6180万。这样,1187年的中国人口合计数量应该能达到1.06亿。这个数字说明,由于12世纪20年代的战争和大规模迁移中的人口损失,中国人口总数历经了几乎80年时间,才恢复到12世纪头10年的水平。如果我们接受金和南宋两个帝国的真实人口数远远超过保守估计的观点,那么我们就能得出结论:13世纪时,几乎一半的人类是生活在中国的。

1207年,金朝登记的人口数达到5350万,这个帝国的人口密度比同时期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要高得多。这个数字可能会被认为是女真人征服北方后经济繁荣的象征。但繁荣并没有持续下去。1223年到1264年间人口数字急剧下降,到1294年,整个中国人口已大约减少了3000万,换言之,即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只剩下7500万。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华北的战争、蒙古人的入侵、黑死病或其他流行病。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都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人类人口大规模减少的现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97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