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古代生活史——祠堂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15 01:03:52 0


宋代的民间家族组织以祠堂作为全族祭祀祖先、举行重要典礼、宣布重要决定等活动的中心。

北宋初年,“士大夫崛起草茅,致通显,一再传而或泯焉,官无世守,田无永业”,即使官员也只在“寝室奉先世神主”,不曾建立家庙。这种祭祀方式称为寝祭或家祭。仁宗庆历元年(1041),开始允许文武官员,依照“旧式”建立家庙。皇祐二年(1050),又规定正一品平章事、枢密使、参知政事等以上大臣建立家庙,其余官员祭于寝(室)。但是,由于有庙者的子孙可能因官低而不能承祭,朝廷又难以尽推“袭爵之恩”,因此此事不了了之。以后,必须朝廷下诏,少数大臣才得建立家庙。北宋时,已经出现了一些“祠堂”。范仲淹死后,庆州、淄州长山县等地为表彰他的功绩,陆续为他建立纪念性的祠堂。王安石死后,在江西抚州故居,当地官员建筑了“荆国王文公祠堂”。范仲淹的义庄,也只建有功德寺。这些事实说明,宋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大臣因朝廷的特诏得以建立家庙,一般家族组织都还没有建立祠堂。

宋代民间家族组织建立祠堂,把它作为全族的活动中心,应该说是从朱熹、陆九渊等人的提倡开始的。朱熹在《家礼》一书中开宗明义地宣扬设置祠堂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体现了“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守,所以开业传世之本”。由于当时一般士庶都不得立庙,为与家庙之制不致混淆,“特以祠堂名之”。他主张在居室之东建祠,由宗子主持,子孙不得据为己有。祠堂内设四龛,供奉高祖以下先世神主。他还规定了祠堂内设祭器以及祭祀的仪式、服装等。这时,抚州金溪的陆九渊宗族已经为本族建立起“祖祢祠堂”,每天清晨,家长率领子弟“致恭”于此,“聚揖”于厅,妇女在堂上道“万福”;晚上安置也如此。祠堂不仅是祭祀祖先之处,族内有重要事情都要到这里来宣布决定,甚至族人每天要到这里请示、汇报。南宋时,有关祠堂的记载并不很多,到元、明以后就逐渐增多。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53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