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宋朝的医、药、食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5-22 09:48:27 0

医学书出版热及其流出海外

印刷出版也波及医学书。太祖开宝年间由国子监(国立大学)刊行了两本本草(药学)书。虽然现在已经失传,我们无法确认,但是如果从比之早十年刊行的《三礼图》来看,估计是有插图,相当于植物图鉴的书籍。印刷技术使得图版复制变得容易。特别是因为不是活字,而是在一块木版上图文一起雕刻的技术,所以不论字还是图,需要的技术和所花的劳力几乎没有区别。这样就形象性地传达了知识。

二十年后,太宗淳化三年(992),刊行了网罗所有治疗法的《太平圣惠方》。仁宗天圣五年(1027)由王惟一领衔校勘并刊行了《黄帝内经素问》和《难经》等古典注释书。王惟一在针灸方面,也制作了表示穴位的铜人两尊,并刊行了有关穴位的图经。四十年后,英宗时期,以林亿为中心,相继出版了《伤寒论》校勘本和《黄帝内经素问》注释修订本等许多医书。虽然现在都已经失传,但是现在通行的版本都是以这些版本为底本的,所以中国医学史专家们都高度评价,认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文化事业。虽然受濮仪影响后世对英宗朝代评价比较低,但是仅从这些医学书的刊行来看,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不小。再有,徽宗时还重新编纂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处方书和本草书,一直到南宋,还被不断再版。

宋朝的医、药、食

56 人体穴位 选自《太平圣惠方》(东洋医学善本丛书21,东方出版社影印版)

这些书因为实用,所以马上就被带到外国。日本直至现在还保存有好几种南宋版医书,说明这些都是被郑重请来,珍藏起来的。高丽在十一世纪中叶开始独自印刷刊行医书,说明中国英宗时期医书刊行热起来后,他们马上进口。元祐八年(1093),高丽的朝贡使节团购买了有关中国历史和制度的书,还有《太平圣惠方》准备带回国,被苏轼阻止,并上奏希望采取措施禁止这些书籍的出口。苏轼这样做,自有他阻止最新科学技术无偿外流,企图把对宋朝和辽进行脚踩两只船外交战术的高丽吸引到自己这边来的深谋远虑。一国的国力,并不只是由军队的强弱来决定的。宋朝作为文化国家,得到周边国家的尊重。在医书出版领域,到了南宋,与儒教学术书籍同样,也是地方比中央更加积极。

宋朝传来的医学书,毋庸赘言,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这里也出现了与前边皇侃《论语义疏》一样的情况。日本与中国本土不同,更早传来的抄本也很珍重,所以到了江户时代随着古方派的兴隆,这些抄本书重见天日。《黄帝内经太素》等好几种医书,反倒又从日本再出口到中国。

在医学理论方面,就像“金元四大家”称呼所显示的,十二世纪到十三世纪金朝治下的华北和十四世纪元朝治下的江南比宋朝更辈出优秀医学家。他们运用运气论对医学进行了体系化建设。这个理论体系,试图运用阴阳五行说对身体内部的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在这个意义上,与儒教精神非常接近。实际上也确实能看出儒教精神的影响。我们有必要特别关注这个理论没有在南宋,而是在金朝出现这个事实。这对于搞清金朝的思想和文化的特征很有帮助。

前边已经说过,宋代为当地方官的士大夫编辑出版各种指南和手册。其中与医学有关的是刊行了几种司法验尸用的教材。其中附有淳祐七年(1247)自序的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作为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书,受到后世高度评价。此书于1779年,在革命前夜的法国被翻译出版。在当时的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们把中国也作为一个理性的国家高度评价。不用说,日本过去也在实际的验尸过程中利用了此书的内容。

宋慈相当于朱熹的徒孙。从《洗冤集录》中也能看出企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体系性地统合的意图。比如通过进行化学实验,观察遗体和金属的变色情况;从生理学上检证绝命时的状况等,其中许多做法直至现在还通用。另一方面,给遗骨上滴活人的血液,从能否渗透来判断两者有否血缘关系等记载,从现代医学和化学的立场上来看,确实完全是迷信。但是,这里包含有当时人认为祖先与子孙心气相通的信念。中国的宗族非常重视父系血缘关系。滴血验亲可说是这种特征的一个表现。

宋代烹饪的特征

中国人讲究“医食同源”,就是说饮食很重视维持和增进健康。其特征主要表现在烹调方法上。中餐作为世界上代表性的精益求精、美轮美奂的餐饮文化,不论动物还是植物,不论山珍还是海味,任何材料都能用火调理成大餐小菜。今日我们能看到和感受到的这些特征,其实也是唐宋变革的硕果之一。

与唐代烹调技术相比较,专家们总结出宋代烹调的特征如下:

① 现在烹调用语的大部分,都出自宋代;

② 发明了用豆子和谷物做的调味品“酱”。现在川菜多用的豆瓣酱也是此时发明的;

③ 面条类从“饼”中分离出来。就是说把面条和煎饼区别;

④ 面条凉吃时,变凉面蘸调味汁调成凉拌面吃;

⑤ 最重要的,是食用油加热方法的改良和进步;

特别是⑤的进步,给中餐增加了炒和炸两大加热法,极大丰富了菜品种类。与食用油使用量的增加相呼应,煤炭使用开始普及,植物性油脂产量大量增加。这些变化,改变了从来用小火慢慢煮或从动物身上提炼出少量油(猪油等)拌菜然后再慢慢加热的烹调方法,使得用大量的油和大火力瞬间加热这种我们所熟悉的爽快的烹调方法成为可能。

即使南宋灭亡后,竟然也还有前述“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有个亲戚,因为每日吃鲤鱼而患病的病例。这说明随着经济的繁荣,成人病也开始蔓延。希望健康、改善生活习惯的苗头,在宋代就已经出现。把这些介绍到日本的,是“导言”中提到过的那个荣西著的《吃茶养生记》。

关于吃茶的事情,我们留待下一章详述。此书分上下两卷,下卷其实大部分都说的是有关桑的效用。针对饮水病、中风、食欲不振、疮病、脚气等症状,桑粥、桑汤疗效显著。桑枝做的牙签能防治虫牙、桑木枕头能治头疼等。荣西虽然只说其理由是“因为桑树是菩萨的神木”,但他说这些疗效是听人从宋朝的医生那儿传来的,所以没错。实际上荣西自己肯定也尝试过其效用吧。连笔者现在都不分早晚每天服用桑精。

为了求佛经西渡中国的秀才们,不光给我们带回来了精神修行的技术,也带回来了保持身体健康的各种知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60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