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史弥远时代与朱子学兴隆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5-22 09:21:28 0 史弥远

明州士大夫的活跃

取代韩侂胄掌握政权的史弥远,是一个明州出身的名正言顺的进士。父亲是在孝宗时代曾经做过宰相的史浩。史浩曾著有经学著作。史弥远通过宫中政变掌握实权,强行推进和议成立,他的这些做法,一般来说肯定要受到传统的主战派道学官僚的抗议,可是也许因为他出身华丽再加上政治手腕超人,那些抗议的声音都被封杀了。

后世根据史弥远与真德秀、魏了翁等之间的意见分歧,给他戴上了一顶厌恶朱子学的帽子。不论赞扬他还是非难他,基本上都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但是,从他的兄弟以及表兄弟们在“宋元学案”中被看作杨简门人即可看出,他与道学的缘分其实是很深的。由此我们有必要认识到现在流传的宋代史料的危险性。因为这些史料都经过朱子学者们的整理,过于明确区分了黑白。

杨简一般被认为是陆九渊的高徒,其称号“慈湖”常被用到,此号来自故乡明州慈溪县的慈湖。陆九渊是朱熹的论敌,但是如果由此就认为他是朱子学的反对派,那就大错特错了。浙江的陆九渊门徒们与朱熹保持良好的关系。朱熹批判陆学派时尊称“江西学者”。因为陆九渊本人是江西出身,意思是江西出身的弟子,有意排除了浙江出身的弟子。

与不喜著述的老师不同,杨简著有数册有关经学的注释,这可能与出身科举发达的明州地区有关。不管怎么说,毫无疑问的是,他是一个具有与陆九渊不同学风的人物。不过问题复杂的是,因为后来也是在浙江繁荣的阳明学强调陆九渊和杨简的师承关系是心学传统,所以产生了杨简与朱子学相异的印象。但是,实际上在史弥远时期,杨简以及有关人物作为道学的一个流派,与朱熹一门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而且从他们的师事记录来看,史弥远的思想形成过程,杨简毫无疑问发挥了很大作用。

曾与杨简一起师事陆九渊的袁燮,在嘉定七年(1214),趁自己同族而且是门人的袁韶当考官的时候,成功使自己的儿子袁甫考中状元。袁韶就是当临安府尹时建设先贤堂祭祀张九成的那个人物。袁爕本人在当知贡举(科举考试全体负责人)的嘉定十年(1217)省试时选杨简门人、自己的同乡陈埙为第一名(殿试状元为另一个建康出身的人)。

陆学与朱子学相比,容易被人看作与科举无缘。但是如上所述,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他们都与史弥远关系密切。后世史弥远口碑变坏后,为了不被连累,有人就说他们其实内心是批判史弥远的,企图用此形式恢复他们的名誉。而尝试这个考证工作的,正是宁波(宋代称明州)出身的清代浙东史学之雄全祖望。但是他并非客观考据,而是先有结论,然后寻找证据。

但是,并不能全说史弥远只是搞裙带关系,重用自己的同乡以及朋友。实际上,他同真德秀、魏了翁等其他地区出身的朱子学系统的学者官僚关系也都不错。金国被蒙古侵略,势力减弱时,真德秀建议中止和约规定的向金国支付的岁币,史弥远采纳了这个建议。史弥远虽然对结束开禧之战表示支持,但是他的外交方针绝不是对金屈从的。

史弥远拥立理宗

开禧七年政变后改的“嘉定”年号一直持续了十七年。这也是一个小康时期。在史弥远的领导下,政局安定,风平浪静。从日本渡海而来的道元在这一时期的嘉定十六年(1223)登陆明州。

翌年(1224),宁宗驾崩。宁宗无子,皇族早就选定本族的赵竑为事实上的皇太子。但是,史弥远却想拥立别的王子。他联络暗杀韩侂胄时给他帮过忙的外戚杨谷一起,执拗地责问皇后,最后终于成功拥立理宗赵昀即位。一般认为赵竑和史弥远的个人恩怨是政变的主要原因,但是既然这些观点都受到朱子学史观的影响,那么我们就只能相信一半。史弥远的行为,当时大部分士大夫是默认或支持的。

理宗治世长达四十年,是南宋时期最长的。一般论及这个时期,都认为在日渐强盛的蒙古帝国的威胁下,南宋国力逐渐衰弱。但是详细实情我们并不能知道。因为理宗后南宋很快就灭亡了,还没有来得及编纂“国史”,而且在同蒙古的战争中,大量一次性资料逸散,或者因为有些记载与蒙古有关怕被后人知道,总之元代以后流传的有关资料都是非常片断的。

绍定六年(1233),独占权力二十六年的史弥远死去。史弥远的执政年数,不但超过王安石和蔡京,也超过秦桧,是宋朝的最长记录。而且,别的人死后都被世人批判或唾骂,一族也都失去威势,走向没落。可是史氏一族却继续高官辈出。因为史氏一族以明州为基础,活用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确立了一族名门士大夫的地位。这点,跟吕夷简以后的吕氏一族相似。但是在扎根乡土这点上,史氏一族更为坚固。明州史氏,可称地方精英之雄。

朱子学受到公认——孔庙祭祀的儒者们

史弥远死后,非明州系和朱子学系的人终于也见了阳光,真德秀、魏了翁等回到朝廷,后世取年号命名的“端平更化”开始了。但是,这个名称本身,就是元祐更化的翻版,不用说是出自党派史观。

这期间应该特别提到的是朱子学得到公认。这是通过选择祭祀于孔庙的儒者这个形式进行明示的事项。更古的情况不太清楚,至少在唐太宗时期,在祭祀孔庙(宋代正式名称按孔子的庙号称作“文宣王庙”,以下均简称“孔庙”)里除本尊孔子像以外,同时还立孔子主要弟子以及历代儒者像(立体雕像或者平面画像)一并祭祀。唐代除了孔子直传弟子以外,还有郑玄等注释经书的二十一人被选中。后来,北宋神宗时加上孟子、荀子、扬雄、韩愈,徽宗时加上王安石、王雱父子两个。靖康之变时,批判新法党的赵鼎、杨时等要求驱逐出王氏父子,到淳熙年间,王雱一人被驱逐出了孔庙。到了淳祐元年(1241),进行了更大的改制。

这次改制驱逐了王安石,加进了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追加的五人,都是朱熹认为是道统的继承人(包括朱熹自己)。这是一个明确象征王安石学派的退场、道学而且是朱子学派胜利的事件。后来,朱熹的盟友张栻、吕祖谦,还有邵雍、司马光等也被选中,由此以来孔庙中祭祀的儒者中道学派所占的比例增大。这个倾向一直延续到清代。不仅到清代,即使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变化。在这个意义上,淳祐元年的这次改制,在孔庙的历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大变革,在儒教史上也是一件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当时的皇帝被追谥为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理宗”这个不可思议的名称,就是从朱子学的别名“理学”而来。

史弥远时代与朱子学兴隆

33 宋代儒家们(上)以及清代建台南文庙中的孔子(下)的牌位 明代根据朱子学的教义改革孔庙,不设偶像,只置牌位

至此,我们沿着以政治史为中心的时间轴,概观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唐宋变革的历史。朱子学被公认,不论从政治史还是从思想文化史上来说,都是代表宋王朝的象征性事件。下边,我们将变一个视角,在社会和技术的大背景下介绍宋代文化。首先我们要介绍的是,朱子学的胜利带来的思想和宗教的变化。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1595.html

上一篇:从孝宗到宁宗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