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大唐开国——力歼双敌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20:56:07 0

李世民被敌人骑兵紧紧追赶,眼看就要追上了,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与敌正面交锋。只见他勒住马,弯弓搭箭,一箭射去,敌人一将领应声落马,其余敌人一下子被镇住了,再也无人敢上前。李世民拨转马头,和那名甲士一起逃走了。

李世民一生在战场上多次遇险,全靠他精湛的射术才得以幸免,这是其中的一次。李世民后来曾跟尉迟敬德说:公持长枪,我拿弓箭,咱们两人冲入百万军中,敌人也无可奈何。这就是李世民对自己射术的自信,也算是继承了他父亲善射的绝技。

此时唐军永安王李孝基正在夏县围攻起义军吕崇茂部,大将独孤怀恩要求先打造攻城器械再进攻。于是李孝基耗费多日制造各种器械,而此时吕崇茂已经派出使者向宋金刚求援了,这便将战机一点点丧失了。宋金刚此时连战连胜,心气正高,他的如意算盘是先将唐军势力从河东全部清除,既然如此,夏县就非救不可。他派遣自己手下最信赖的大将尉迟敬德和寻相率领大军急速行军来到夏县,打了李孝基一个措手不及。唐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李孝基、独孤怀恩、唐俭、刘世让等一大批重要将领都被俘了。

这是唐军自丢失太原以来第二次重大挫败,尤其是这一战中尉迟敬德勇猛无敌的形象给唐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世民听说了之后,对尉迟敬德这个名字格外关注。

派去支援的部队接二连三遭受挫败,唐高祖开始焦急了。此时裴寂返回了长安,按律下狱,但是不多久,唐高祖就重新将其召回,官复原职。李渊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遇到儿子、亲信犯错,没有大义灭亲的果决,他这个显著的缺点在此又得到了体现。

大唐开国——力歼双敌

尉迟敬德大战唐军(《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明熊大木著 明万历四十八年武林藏珠馆刊本)

随后,唐高祖决定亲自前往黄河岸边视察防务,而这一行,差点让他遭遇灭顶之灾。

给他带来危险的是独孤怀恩。独孤怀恩和李渊有亲属关系,他是李渊生母独孤氏的弟弟之子,他曾经率军攻打蒲州,但是指挥无能,损兵折将一无所获。唐高祖曾经因此责骂他,独孤怀恩便怀恨在心,而且独孤怀恩始终有一个情结无法释怀,那就是他想证明独孤家有爷们。

他怎么会有这样奇怪的想法呢?这与独孤家族奇特的经历有关。

独孤信的家族是一个“盛产”皇后的家族,而且跨越三个朝代。独孤信本人是西魏北周八大柱国之一,而他的女儿们与其他柱国大将军或者大将军家族通婚,由于这个集团高度集权,所以从这个集团里诞生了三个朝代,而且巧合的是都与独孤家族密切相关。独孤信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四女儿嫁给了八大柱国之一李虎的儿子李渊,七女儿嫁给了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杨坚。也就是说,北周、隋、唐三代皇室都有独孤家的血脉,独孤信由此获得外号“天下第一老丈人”。

与独孤家女性的风光相比,独孤家男性就黯淡多了。独孤信死后,独孤家男性再也没有恢复独孤信时期的荣光,所以独孤家的男人们估计是比较憋屈的。可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渊偏偏拿这事和自己的表兄弟独孤怀恩开过玩笑,他说:“弟姑子悉为天子,次当舅子乎?”(《旧唐书》)意思是:你们独孤家女性这边不断培养出皇帝来,那下次是不是该轮到你们家男性啦?这就是一句玩笑,但透着李渊的得意。独孤怀恩听了之后简直是被戳了心窝子,再加上这次战败受到责骂,所以独孤怀恩极度不满。他最终决定背叛李渊,而且他仗着自己位高权重,想干一次大事。他曾经对自己的心腹咬牙切齿说:“我家岂女独富贵耶?” (《旧唐书》)

他的阴谋是这样的:当时秦王李世民率领主力部队驻守柏壁,独孤怀恩计划联合刘武周和山贼,攻占永丰仓,断柏壁粮道,让李世民腹背受敌,消灭李世民,然后将河东地献给刘武周。但是其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夏县战役就开始了,他身处军营,阴谋无法展开,紧跟着唐军大败,他被宋金刚俘虏了。

但是不多久,独孤怀恩只身逃出了刘武周、宋金刚大营,跑回了唐朝这边。这很可能是一场戏,独孤怀恩极有可能在战俘营与刘武周、宋金刚达成了协议,伪装成越狱,而后回来搞破坏。否则他本来就想背叛唐朝,既然被俘为什么不顺水推舟?

他逃了回来,李渊念他是亲戚,战败主要责任也不是他的,所以继续让其领兵,驻扎在黄河岸边,此时蒲州敌军投降,独孤怀恩率军进驻蒲州城。而唐高祖李渊的御驾也已经来到了黄河岸边,准备渡河去蒲州独孤怀恩军营。独孤怀恩简直是欣喜若狂,原本只想干掉秦王李世民,这次却来了一条更大的鱼,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于是他布置心腹,准备等皇帝车驾来到军营就动手,杀死或者俘虏皇帝。李渊此时还毫不知情,可谓命悬一线。

但是天不绝唐朝,就在李渊准备上船的时候,一个人突然到来,给他带来了独孤怀恩已经叛变的惊人消息。

原来独孤怀恩从刘武周、宋金刚那里逃走的时候是单枪匹马,他的部下还在战俘营中。其中有个心腹叫元君实,当时独孤怀恩策划截断柏壁粮道、歼灭秦王李世民的时候就与他进行过商讨 ,所以他对独孤怀恩的阴谋完全知情。这人和唐军大将唐俭关在一个房间内,元君实在聊天中把独孤怀恩想投降刘武周的事情泄露出来了,唐俭一听就急了——这还了得,独孤怀恩镇守一方,是个大员,李渊对他还很信任,此人不除,必然酿成大祸。

有人可能要问:元君实对唐俭说这些干什么?大概因为元君实觉得此时大家都被俘了,谁也出不去,战争对他们来说结束了,因此有些机密也就可以作为谈资了。他应该知道独孤怀恩已经逃回了唐军,同时他可能觉得唐俭和他一样被囚禁着,即使知道了又能如何?所以他是在放松的心态下对唐俭说这些的。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他当时慨叹假如独孤怀恩早点行事,早点夹击秦王、投奔刘武周,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事了。可见这就是一句毫无意义的废话,却暴露了这个大秘密。

他放松,是因为他不在乎——唐俭可在乎!唐俭心急如焚想把这个绝密情报送出去,可是自己被牢牢禁锢,跑出去是不现实的,那么怎么办?他最终想到了一个人——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此时是唐朝的死敌,刘武周、宋金刚的爱将,唐俭等人被俘就拜他所赐,那么为何唐俭会想到他呢?

唐俭是后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他在太原起兵过程中出谋划策立了不少功勋,此时虽被俘,但始终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旧唐书·独孤怀恩传》记载说唐俭被俘后反倒策反了尉迟敬德。1978年,唐俭墓志在陕西出土了,墓志里对此事有更详细的记载:“乃察诸贼帅,皆是庸流,惟尉迟敬德识量弘远,说令择主,理会其心。”(《大唐故开府仪同三司特进户部尚书上柱国莒国公唐君墓志铭》)就是说唐俭在敌人内部观察诸将,觉得都是庸才,唯独尉迟敬德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而且可以被说动。于是他就对尉迟敬德展开游说。至于尉迟敬德为什么能被说动这就不是很清楚了,或许是刘武周、宋金刚投靠突厥这样的举动令尉迟敬德早有不满,虽然尉迟敬德是一个少数民族,但是看人要看其文化属性,而不能只看其血统。鲜卑入主中原几百年了,又经历过民族大融合,从文化上来说,尉迟敬德是不折不扣的中原人士。虽然当时各路人马包括李渊都和突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毫无疑问,刘武周对突厥是最谄媚的一个,大概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尉迟敬德不满,也使得他能被唐俭说服。

此时唐俭要揭发独孤怀恩,思前想后没有别的招,只有靠尉迟敬德。于是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五一十地对尉迟敬德进行了游说,可是唐俭心里明白,不能要求尉迟敬德释放自己,因为自己身为大将,要是越狱了刘武周肯定要彻底追查,尉迟敬德一定会暴露。所以唐俭要求尉迟敬德悄悄释放另一个将领刘世让,刘世让级别比自己低,不起眼,跑了也不会引发太大的震动。尉迟敬德果然照办。

刘世让不是别人,就是前面提到的在平定薛举、薛仁杲战斗中被俘的唐将,当时他的坚贞不屈甚至打动了敌人,此人对李唐可谓忠心耿耿。刘世让接受了唐俭的命令,逃出战俘营之后就一路狂奔,生怕自己跑得慢让独孤怀恩阴谋得逞。

紧跟着就是极其惊险的一幕——当刘世让日夜兼程赶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唐高祖李渊正准备乘船过河来见独孤怀恩,而独孤怀恩已在对岸埋伏人马,就等他过河然后杀之。就在唐高祖一只脚已经踏上船的时候,刘世让赶到了,将独孤怀恩的阴谋原原本本做了禀报,高祖听罢惊出一身汗,他连声说:刘世让此时赶到,岂非天意,岂非天意?于是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放弃了过河,而是下令让人招独孤怀恩到对岸来,独孤怀恩虽然颇感意外,但是他也没想到此时会被人揭发,且自己作为地方大员过河来迎接皇帝是理所应当的。他不想让皇帝起疑心,想过河继续麻痹皇帝。于是他乘船来到对岸,唐高祖的卫士们立即将其拘捕,然后前往独孤怀恩军中,并将其同党一网打尽,最后独孤怀恩被处死,时年三十六岁。一个危险的定时炸弹被解除了。

这戏剧化的一幕让我们慨叹,李渊的确有运气,命悬一线最终化险为夷,但是此事也反映出,刘武周、宋金刚的威胁必须立刻解除,否则唐军这边人心不稳,难免再出纰漏。

尉迟敬德虽然帮助了李唐一把,但在是否投降唐军这个问题上似乎还是犹豫不决。他率军撤往浍州,李世民派遣殷开山和秦琼对其进行截击,虽然未能获得大胜,但是也斩首两千级,这是唐军对尉迟敬德部队的第一次胜利,鼓舞了军心。紧跟着在安邑附近,李世民亲自率军再次袭击尉迟敬德,尉迟敬德和寻相逃走,军队大部分被俘,以前被他俘虏的唐军将士就此获救不少。

李世民率领主力撤回柏壁,继续与宋金刚主力对峙。连续两次胜仗使得唐军士气大振,有将领建议趁势与敌主力决战。李世民说:现在刘武周盘踞太原,宋金刚率领主力与我对峙,人马众多,粮食告急,而且敌人运输不畅,他们现在急于求战,我方应该避其锋芒,多处分兵,让他们疲于应对,等到粮尽自然退兵,那时才是我们伺机而动的时候。

果然,敌军粮尽,开始撤退。李世民策动部队在后追击,在吕州大破敌寻相所部,乘胜追击,一昼夜行军二百里,沿途还打了不少遭遇战。总管刘弘基拉着秦王坐骑的缰绳劝说:士卒疲惫,您的战绩已经足够大,不如在此扎营,等待后方粮草运来,再图后举。

李世民回答说:宋金刚已经技穷,军心离散,我们应该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不能给敌人留下喘息时间!于是李世民策马扬鞭继续追击。主帅如此,士兵们更不敢说“不”字,于是大家继续紧紧追击。最后在雀鼠谷追到了宋金刚主力,一日之间八次战斗,俘虏斩首数万。此时,李世民已经两天没吃饭,三天未解甲。当时唐军已经缺粮,全军只有一头羊,李世民与大家分食。

数日后,双方在介休又是一场大战。宋金刚搜罗了数万兵力,出介休城西门,背城布阵,南北绵延七里。李世民派李世勣与敌接战,李世勣抵挡不住,稍微后撤,敌人乘势追击,这给了李世民以机会。因为敌人向前运动,导致阵营离城墙有了一段距离,李世民率领骑兵果断插入这个空当中,在敌人与城墙之间打入一个楔子,敌人腹背受敌,大败,当场被斩首三千级,而宋金刚率领少部分随从落荒而逃,李世民在后面追击,一直追到张难堡。此地有唐军樊伯通、张德政驻守,在刘武周、宋金刚横扫河东的时候,此地唐军誓不投降,坚守城池。本来守城将士已经越来越绝望,忽然间唐军主力出现在城下,城内人是半信半疑,此时李世民主动站出来,解下头盔,城内人看到果然是秦王,个个喜极而泣,打开城门迎接援军。李世民的左右告诉城内守军,说李世民已经数日没有吃饭,城内赶紧献上了浊酒和脱粟饭。

在太原的刘武周听说宋金刚战败,吓得放弃了太原,奔走突厥。宋金刚本来很不服气,搜集残兵败将重新整顿,想与李世民再次决战,但是手下无人听从军令。宋金刚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带领百余骑兵,也投奔了突厥。他们不愧是突厥的人,战败了就跑到突厥那里,尉迟敬德没有跟随他们,而是退守到城中。李世民派使者前来劝降,要说尉迟敬德还是有点思想基础的,所以他很快和另一个大将寻相一起率领数千人投降了唐军。

尉迟敬德的投降给他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他自此跟定了李世民,而且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要说尉迟敬德为何如此忠心,恐怕和他投降之初的一番波折有关。

尉迟敬德是不可多得的猛将,得到尉迟敬德,李世民大喜过望。为了表示对尉迟等人的信任,李世民将投降的数千人仍然交给尉迟敬德统领,而且让他们的军营和自己的军营混杂在一起,当时有人对此表示担心,李世民说:“昔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敬德,又何疑也。”(《旧唐书》卷二)这里的萧王指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刘秀没当皇帝前封号是萧王,他对待俘虏采取的是完全信任的态度,所以俘虏们都死心塌地为他所用,“推心置腹”这个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李世民的意思就是:我学光武帝,换尉迟敬德一颗忠心。

但是很快发生了一件事,差点让尉迟敬德丢命。怎么回事呢?原来跟着尉迟一起投降的那个寻相又叛逃了,引发了唐军的骚动,有人擅作主张将尉迟敬德捆绑起来塞入囚车,还有人劝李世民说:这人和寻相是一伙的,谁知道忠心不忠心,加上现在又被囚禁了,肯定心生怨气,不如杀了算了。李世民大不以为然,他说:我的看法和你们不一样,尉迟敬德何许人也,寻相算什么,尉迟要是想谋反早就反了,还能在寻相之后吗?于是他命令释放了尉迟敬德,将其请入大帐,赔礼道歉并送上了一笔财宝,说:您要是还想离去,我也不阻拦,这些财宝算是路费,也算咱们共事一回的纪念。尉迟敬德听了以后非常感动,开始要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所以说,自古及今,人事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情感工作,只有金钱关系那就永远是个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自古的好头领都是打情感牌的高手。

此后尉迟敬德一辈子跟随李世民建功立业,李世民也一辈子欣赏尉迟敬德。

大唐开国——力歼双敌

尉迟敬德肖像图(《凌烟阁功臣图》清刘源绘 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53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