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大唐开国——鹿死谁手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20:55:48 0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功人士谈自己的成功之道。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大多数的确非常优秀,成功的原因有他们的个人素质、家庭背景,还有时代给予的机遇,以及来自第三方的帮助。但是他们往往不会告诉你一些核心的秘密,有时候人的成功,除了那些要素之外,还需要另一样东西——运气。古人所说的“天时”大约就包含运气,这里包括时代机遇,也包括成功者个人的幸运。

李渊就有着好运气。天下大乱给了他顺利举兵的机会,隋炀帝自暴自弃给了他打下长安的机遇,打下长安后立足未稳,宇文化及率领十万骁果要返回关中,可以想见这支部队假如顺利返回关中,对李渊来说是多大的威胁,但是,这支部队却消失在与瓦岗军和窦建德对抗的战场上。对李渊而言这不是运气是什么呢?

当时的形势很复杂,李渊在隋炀帝死前就拥立了代王侑。

谁也不能立即宣布隋朝的终结,尤其是不能由自己来宣布。谁都不愿意当出头鸟,对李渊来说更是如此。他从太原举兵开始就一直声称自己是匡扶帝室,针对的是不当得位的隋炀帝,所以更不能贸然取代隋朝建立自己的王朝,必须要有一个过渡期,那么拥立代王侑就是一个不二之选。

李渊正式举办大典,立代王侑为新帝,年号义宁。代王侑心里很明白,自己是李渊的阶下囚,身不由己,刚登上皇位,他就立即宣布:以李渊为丞相,封号由唐国公晋升为唐王,以皇宫内武德殿为丞相府,丞相颁布的命令不再称“教”而称为“令”,而且特别下旨:“万机百度,礼乐征伐,兵马粮仗,庶绩群官,并责成于相府。惟郊祀天地,四时禘祫奏闻。”(《大唐创业起居注》)也就是说所有政务全部交给丞相做决断,只有必须由天子出席的祭祀典礼自己才出面。这是明智而又无奈的选择。

李渊假意不愿接受,在大家再三劝说下才接受了,而且还叹气说:“王家失鹿,遂使孤同老狼。”(《大唐创业起居注》)其实他还真是一匹狼,一匹来自北方的争夺天下的狼。

他委任裴寂以下一干人等为自己的僚属,又立陇西郡公李建成为世子,以敦煌郡公李世民为秦国公,以李元吉为齐国公,改太原留守为镇北府。

李建成为世子,这就等于是未来的太子了。此时的李世民没有对这件事表示过任何反对。此时的他,本就不是嫡长子,论战功李建成也不在其下,他没有理由质疑李建成的世子位。他与李建成的矛盾,是随着他军功一步步积累而逐渐扩大的。

占领长安并且拥立代王侑,使得李渊具备了号令起码是半壁江山的能力。当时,榆林、灵武、五原、平凉、安定诸郡来降,李渊又派使者去晓谕巴蜀。对李渊来说,稳定好关中和附近地区,乃至稳定整个西部至关重要,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并立向东,争取天下。当年秦国统一天下就是沿着这样的一条道路。

此时在这个区域内能够威胁到李渊政权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唐弼

唐弼是关中西部地区一支农民军的首领。他反对隋炀帝的暴政,在大业十年就举兵了,起事很早。很有意思的是,他当时选了一个名叫李弘芝的人立为天子,自称为唐王。选一个姓李的立为天子,可能是因为唐弼听说了有关李氏将为天子的谶言,为了服众,为了构造自己举兵的“合法性”而采取的举措,自称唐王,这个可能与李渊没啥关系,纯属巧合,因为他姓唐而已。

唐弼实力强大的时候拥兵十万,不过很快就被西北地区军阀薛举盯上了。

薛举

薛举是河东汾阴人,随父亲移居到金城郡,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兰州。大业年间他曾担任金城府校尉。据记载,薛举容貌俊伟,擅长骑射,武艺绝伦。

当时天下已经大乱,陇西地区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地长官郝瑗招兵买马,想镇压农民起义,而薛举则被委任为将领。当时一共招了数千士兵,而且准备了相应的武器装备和铠甲。

也就在此时,薛举开始动了心思了。他是个擅长出阴招的野心家,天下大乱,在他看来是个绝佳的机会,他想当刘邦。他和自己的儿子薛仁杲(也有文献作“薛仁果”)秘密谋划,最后决定趁郝瑗举办宴会的时候动手,将郝瑗及其属下来个一网打尽。

郝瑗为了提振士气,大办酒席慰劳部下。酒酣耳热之际毫无戒备,薛举和薛仁杲率领十三人突然拔出武器,将郝瑗等官吏全部拘捕,在座者无不大惊失色。薛举早就做好准备了,不慌不忙地宣称:郝瑗谋反,我奉上级命令将其拘捕,诸君莫慌。他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当地大权。

接着,薛举下令开仓赈济。战乱年代老百姓的特点是谁有粮跟谁,很快薛举就壮大了起来。薛举是个有野心而且迫不及待的人,在这场战乱里,李渊、李密、窦建德等实力强劲者都不急着称王,薛举却急不可待,他自立为西秦霸王,年号为秦兴,封长子薛仁杲为齐国公,少子薛仁越为晋国公,高调得咄咄逼人。

当然,薛举这样做也有他的资本,那就是武力强劲。河西地区本就民风彪悍,再加上薛举有着很强的指挥能力,所以他的军队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战斗力的确很强,《旧唐书》说他“兵锋甚锐,所至皆下”。

当时隋朝官府军队皇甫绾部一万人在枹罕(今甘肃临夏)驻扎,薛举率领两千精兵袭击皇甫绾。双方排开阵形对峙,刚一开战就刮起了大风,最初风是朝着薛举那个方向刮去,按理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顺风作战,箭射得远,还可以纵火举烟,而且烟尘四起,敌人士兵会睁不开眼,有经验的指挥官都会利用风势,但皇甫绾却无动于衷。不一会儿,风势逆转,开始刮向皇甫绾的阵地,隋军士兵发生了骚动,薛举没有丢掉这个宝贵的机会,他率先上马,身先士卒直扑敌阵,士兵们在后面紧跟着冲锋,杀声震天。皇甫绾全军溃散,枹罕城被顺利攻克。

枹罕是河西重镇,它的丢失意味着隋朝官府军队已经无力阻挡薛举的崛起。当时有两万余羌人来归降,薛举的实力得以进一步增强。他接二连三攻城略地,鄯、廓二州皆被攻克,这就等于占据了几乎大半陇西地区,兵力也扩充到了十三万之多。

大业十三年七月,也就是在李渊太原举兵两个月以后,薛举在金城自立为帝,以妻鞠氏为皇后,以母为皇太后,立太庙。他几乎是隋末各股武装势力中称帝最早者。一方面显示出对自己实力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此人的轻狂。

紧接着,薛举又命令薛仁杲进军秦州,薛仁越进军剑口,此时他们遇到了另一个对手——李轨。攻克秦州之后,薛举把首都从兰州迁到了秦州,这个动机已经很明显了,他要进军关中,争夺长安。

李轨

李轨,河西武威人,隋朝鹰扬府司马。此人是当地富户,战乱年代舍弃家财赈济贫民,所以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当时薛举已经举兵,李轨很担心,他对自己的朋友们说:薛举其人残暴,肯定会来攻打我们这里,本地长官懦弱无能,必然不能保我辈平安。我们只有奋力自保,占据陇右,才可保身家性命。

他手下这批人纷纷赞同,于是他们也计划举兵,可是此时需要一个领袖,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出头。李轨的朋友曹珍说:我听谶言说“李氏当王”,咱们这里只有李轨姓李,我们应该共同拥戴李轨。于是大家共同推举李轨为首领。

李轨连夜部署起事,他的队伍里还有不少寄居此处的胡人,由这些胡人打前阵。李轨将当地隋朝官员全部拘捕,然后对外自称河西大凉王,年号安乐,一切典章制度都模仿开皇年间。甚至有一部分突厥骑兵也归降了李轨。

不久,李轨又自立为帝。他的手下想杀尽被俘的隋朝官吏,将他们的家产瓜分。李轨这个人的特点是比较宽厚,他说:既然你们当时共同拥立我为首领,现在就要听我的处分。我们是义军,义军要救民于水火之中,现在杀人取财,这和山中贼寇有什么区别?硬是将此事挡了回去。

很快,他就与薛举发生了冲突。双方的第一场战役李轨战而胜之,斩首两千,还俘虏了数千名士兵。李轨想把他们全部释放,有人反对,提出来要将其全部坑杀。李轨说:我如果是天命所眷顾的,那我就能战胜薛举,那时候薛举的土地、人民、士兵全是我的,此时杀害他们有何益处?于是将这些人全部释放。然后他又乘胜攻陷张掖、敦煌、西平、枹罕,尽有河西五郡之地。

这两件事说明李轨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他有野心,也有能力,且性格比较宽厚。不过不久,他就干了一件不那么宽厚的事情。

李轨身边有一个谋士名叫梁硕。此人随同李轨起兵,有很高的威望,此时担任吏部尚书。梁硕一直担心一点:李轨手下有不少的胡人和突厥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在李轨政权里居于高位。梁硕是有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思想的,他担心这些胡人作乱,所以总是劝李轨加强戒备。一来二去,梁硕就得罪了户部尚书安修仁,听安修仁这个名字就能猜出他的族属,是个粟特人,这个人和他的兄弟对李轨的命运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安修仁憎恶梁硕对自己的偏见和歧视,偏巧梁硕又得罪了李轨的儿子——当时李轨的儿子去看望梁硕,梁硕没有站起来回礼,这让李轨的儿子十分恼怒。安修仁抓住这个机会和他一起构陷梁硕,说他欲勾结外敌谋反。最后,李轨听信了安修仁的谗言,让安修仁带着毒药去梁硕府上逼迫梁硕自杀。

这件事对李轨身边一起打天下的部下们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大家发现,这位大家共同推举的首领现在越来越高高在上了,梁硕曾经是他的左膀右臂,结果现在因为一点莫须有的罪名就遭到杀害,实在是令人寒心。从此以后李轨的部下与他离心离德,政权逐渐不稳。

甚至有人还专门给他下套,让他变得更加不得人心。当时遭遇饥荒,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李轨召集群臣议事,想散尽家财赈济饥荒。算了算总数还远远不够,又想打开官仓,用储备粮赈济灾民。大臣曹珍随声附和,但是另一个大臣谢统师一直对李轨心怀不满,想以阴招害李轨,他当着李轨的面与曹珍争论,说:百姓饿死一些又能怎样呢?被饿死的原本就是体弱多病的,身体好的不会饿死。官仓的粮食是要用来应对战争的,岂能拿出来随便作为小恩小惠加以施舍?你这是想用官粮给自己积攒名声,不是为国考虑。

李轨听了,竟然觉得谢统师说得有道理,下令关闭官仓,这下子老百姓怨声载道。而且李轨听信了一个巫师的鬼话,说是有天女将要降临,所以派人修筑了一座高台迎候天女,此事耗费钱财甚多,一来二去,李轨统治区域内人心惶惶,离心离德。

早在这些事之前,李渊曾经想收服李轨。就当时的形势而言,李渊要想全力向东争夺天下,就必须有一个稳固的大后方。当时西北地区三路军阀,唐弼已不是问题,薛举最为凶悍,是必须要铲除的敌人,而李轨则是可以争取的,李渊打算劝其归降。此时的李渊已经称帝,于是发了一封玺书给李轨,称其为从弟。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李唐皇室声称先祖乃是陇西李氏,老子的后代。其实,根据陈寅恪的考证,李渊家乃是赵郡李氏,李轨是陇西李氏,非要硬靠上陇西李氏,是因为他们身处关陇集团,出身也必须是这里的才显得比较合群。

李轨是陇西李氏,所以李渊称其为从弟,李轨刚开始很高兴,派遣其弟弟李懋入朝,李渊拜李懋为大将军,又派人前往陇西册封李轨为凉王、凉州总管。但是此时李轨已经称帝,于是召集手下人商议:李渊这个人恐怕才是谶言里所说的应天命者,而且他已经占据长安,天下没有两个李字,我想去帝号,接受李渊的册封,不知各位怎么看?

曹珍回答说:隋朝大势已去,天下英雄并起逐鹿,唐可以占据他的关中,我们继续保有我们的凉州,都是天子,为何要接受他的册封?如果您觉得李渊势大,我们可以模仿西梁故事,一方面继续保持帝号,一方面可以像西梁做北周附庸那样做唐的附庸。

李轨听从了曹珍的建议,派遣尚书左丞邓晓来长安,上书唐高祖,内自称为“从弟大凉皇帝”,李渊勃然大怒,说:李轨竟然自称为帝,这是与我作对。于是他就将邓晓抓起来投入监牢。

这时李渊手下大臣安兴贵站出来主动请缨。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安修仁的兄长。其家族自中亚迁居到中原已经几代了,世代为官。他想趁着自己的兄弟在李轨那里受信赖,说服李轨降唐,建立不世功勋。他能这样主动,李渊当然高兴。但是李渊同时也很担心。

李渊说:李轨背后有突厥,而且还与吐谷浑相勾结,势力盘根错节,岂是你一人可以说服的?

安兴贵回答说:李轨虽然势力不小,但臣有两手准备。首先以大义祸福劝说他,假如听从了臣的建议最好不过。若是顽梗不化,臣家世代是河西豪族,人多势众,而且臣弟安修仁正受李轨信赖,臣会见机行事。此事必成。

李渊点头同意,给了安兴贵特使身份,前往凉州。

李轨见了安兴贵,问他自安之策。安兴贵说:凉州再怎么说也是偏远之地,财力物力有限,无险可守,何况周围又有突厥等虎视眈眈。现在李渊占有长安,兵锋所向无不降服,此乃天命所归。您不如举河西之地归降李渊,以后荣华富贵就是汉代的窦融也无法相比。

李轨沉默许久,回答说:当年汉景帝时候,吴王刘濞以江左之地自称东帝,我现在占据河西,又何妨称西帝呢?唐再强大又能奈我何?你不要再用唐的高官厚禄来诱导我。

安兴贵一听害怕了,连忙站起来找补说:我是听说富贵不还乡,好比衣锦夜行,臣现在满门都受您的信赖,怎么敢有异志?李轨听了也不说什么。安兴贵算是搪塞过了这一关。

退下来安兴贵心里明白了,李轨是无法劝说的。于是他找到兄弟安修仁,密谋举兵起事。

在这兄弟两个的策划下,凉州城内外的胡人被动员武装起来。过了几天,安兴贵、安修仁发兵围凉州城,李轨率领步骑兵千余人出城迎战。安兴贵和安修仁此时有一个外援,是昔日的薛举手下将军奚道宜,此人乃是羌人,与薛举有矛盾,所以来投奔李轨。李轨最初答应给他刺史做,但是奚道宜来了之后他却反悔。奚道宜由此对李轨产生了怨恨。于是这次两股势力一起攻打李轨。

李轨支持不住,败退城里,然后登城固守,等待外援。此时安兴贵派人前往各城晓谕说:大唐皇帝派我来取李轨,其余一概不问,不从者诛三族!于是各城均按兵不动。

其实安兴贵的恐吓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各城按兵不动也反映出李轨此时的确已经众叛亲离,无人为其卖命。

大唐开国——鹿死谁手

兴贵河右困李轨(《新刊徐文长先生评唐传演义》明熊大木著 明万历四十八年武林藏珠馆刊本)

李轨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登上玉女台,与家人饮酒告别。安兴贵抓获李轨,将其送往长安。李渊下令将其斩首于长安。以安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上柱国、凉国公,赐帛万段,安修仁为左武侯大将军、申国公。李轨从举兵到最后败亡一共只有三年多时间。

很快,薛举的势力就渗透到了扶风,这里最强大的武装就是唐弼。薛举开始了他的阴招。他假意招抚唐弼,唐弼看薛举实力强大,于是就杀死了傀儡李弘芝,归降薛举。没想到薛仁杲趁着唐弼毫无戒备,突然发动袭击,唐弼仓促间只好带着几百个骑兵逃走,而薛仁杲乘机夺取了唐弼所有部队。

扫清了唐弼的势力,薛举与李渊算是直接驳上火了,当时薛举对外号称有三十万大军,窥探长安,在扶风与秦王李世民的部队发生了冲突。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5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