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明清光辉

  • 历史解析——族群

    在多民族的清帝国,族群认同作为公开讨论的事务,其程度可能在帝国史上前所未有。在众多原因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公然承认非汉民族统治的事实,且宫廷内部对统治民族也有许多非常公开的不同意见。其次是清代大规模的帝国扩张使其领土超越明代的两倍之多,并且帝制瓦解之后在中国遗留下民族分离主义的棘手问题。最后是中国内地的边陲区域被新移民所填满。虽然将近2000年来都宣称这些区域是帝国的一部分,但是在近代早期之前这些地方自认为汉人的人口寥寥无几。...

    明清光辉 2020-07-24 397 0
  • 历史解析——土地与劳工、贱民与奴隶

    若不考虑各区域确实存在的重大差异,一般而言,我们可说土地所有权的集中是帝国晚期几个主要的趋势之一。明朝建立之初,土地主要为庞大的庄园所占有。明代的第一个皇帝明太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以农业改革者的角色登基,他以“让耕作者拥有土地”的政策打散这些集中的田产,进入以自有小农为主的时代。但在明朝年间,整个趋势又转向重新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只是拥有的形式与之前不同。其主要的方式之一是转让,即无法负担其田地所增加之田赋的小农户,签订契约将土地之所有权转给较富裕的邻居(或是享有免税待遇的士绅)以交换免除纳税义务的自由,以...

    明清光辉 2020-07-24 457 0
  • 历史解析——人口增长与转变

    历史解析——人口增长与转变

    从清帝国开始到结束之间最大的变化是人口密度的增加。在15世纪与16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方都开始经历所谓的“现代人口增长”。这部分是因为引进新大陆的耐旱粮食作物,如马铃薯、甘薯与花生等。这些不受季节循环影响的作物,在优先粮食作物(如稻米与小麦)歉收时,可用来防止饥荒。紧跟着17世纪的危机之后,中国的人口恢复增长,并在短时间内开始加速。1700年人口计约1.5亿人,大略相当于100年前明朝的人口。到1800年时,已超过3亿人,而在1850年太平天国之乱爆发的前夕,人口可能已经达到4.5亿人。至2000年为止,...

    明清光辉 2020-07-24 1115 0
  • 历史解析——警讯

    对大多数学者来说,盛清结束于1795年乾隆正式让位于其子嘉庆。一系列严重的失能或多或少戏剧性地出现在此世纪之交,作为时代分期之见证。然而在官僚的积极性与士气上,困境之征兆早在此前就已经浮现。...

    明清光辉 2020-07-24 310 0
  • 历史解析——盛清文化

    历史解析——盛清文化

    相较于晚明时期的思想开放与艺术上的实验精神,清初在很多方面都代表回归到纪律与控制的那一面。例如在儒学的领域,康熙朝廷完全摒弃晚明泰州学派激进自由的思想,而重倡宋代理学,特别强调社会阶序与遵从礼制的部分。此发展的最高点是在1713年与1715年由朝廷出版、理学名臣李光地所编纂的《朱子全书》与《性理精义》。不过此复古理学亦自有创新之处。宋朝传统中思辨性的宇宙论因素与对个人成圣的追求饱受忽视,而强调理学中解决经济、政治与行政管理等实际问题的创造性追寻,而这部分后来被发展为实学与经世之学。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113 0
  • 历史解析——帝国扩张

    中国民族主义史学写作始于20世纪10年代晚期的五四运动,基本上将清代中国描写为西方国家以及后来的日本等日益炽盛之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受害者。在这样的史学传统之下,自然有很好的理由接受如此的形象。但此种刻画所掩饰的是,清朝自己也参与了帝国主义的竞赛,而且至少在18世纪末之前非常成功。在西方,历史学者已不再将中国描写成受害者或一个特例,而是众多在大致上相同时期之欧亚大陆兴起的数个近代早期帝国之一,包括莫卧儿帝国、莫斯科罗曼诺夫王朝、奥斯曼帝国与大英帝国等。现在让我们注意的并非帝国间的差异,而是其帝国野心的共同特征...

    明清光辉 2020-07-24 712 0
  • 历史解析——盛清时代

    历史解析——盛清时代

    1661年2月5日顺治皇帝福临因天花骤逝,年仅23岁。福临之前已亲政8年,但从来不是非常强势的君王。在他死后宫廷内接着掀起一场权力斗争:福临的遗体在可疑的情况下迅速火化,遗诏据说经过篡改,而他最宠爱的宦官则被处死。之所以选择顺治7岁的三子爱新觉罗·玄烨继位(即康熙皇帝),一个或许有些薄弱的理由是玄烨儿时患过这种让其父亲亡故的疾病并存活下来。由于清政权的巩固远未完成,这个朝代存续的可能性并不乐观。...

    明清光辉 2020-07-24 1661 0
  • 历史解析——清代对地方治理制度的讨论

    从宋代以来,理学思想中一直强调“治术”,特别是在地方的这个层级。此日益增长的自我意识传统通常被称为“经世”,这个词在英文习惯翻译为statecraft(治国之道),但如果逐字翻译应该是ordering the world(治理世界),如此翻译才能跳脱“国家”的概念,并且捕捉住追求治理秩序同时也追求宇宙秩序的精神。
    在明末之际,一位江南的改革派学者陈子龙(1608—1647)出版了一套书,收集当时讨论经世议题的历史资料,名之为“皇明经世文编”。此书开启了一种出版类型,组织关于如何妥善治理的辩论,后续到清朝时...

    明清光辉 2020-07-24 907 0
  • 历史解析——清代国家的管理能力

    也许在中国史研究中,没有任何一个问题能比“帝国的规模与其势力可及之界限”,更能在杰出的史家间导出极端的两种综论。这两种最常见的描述提供“全或无”的选择:明清若不是一种集权的“东方专制政治”,就是极精简的“税收与治安代理人”,让其属民全然地自谋生计。
    就我们现在的知识或许能证明这两种观点都不正确,但并非全然错误:如果国家选择这么做,的确可以调度资源,用以专制地胁迫其人民,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国家又将我们认为可能是政府的功能,让渡于私领域的个人或团体。不过亦有实质上处于中间点的地带:某些政策领域中,清政府...

    明清光辉 2020-07-24 402 0
  • 历史解析——地方治理

    在清代中央施行小政府的决心之下,意味着清代的地方治理被迫要持续仰仗当地非官方的人群与组织(如地缘社区、宗族、商人或工匠的行会等),以补充其地方层级上人力的不足。这些团体向来不是很好掌控,而国家、地方社会以及实际执行大部分事务的吏员之间一直有利益冲突。
    县政管理须依靠非正式来源的收入来填补其支出,这些财源对现代人来说也许像是贪污,实际上却是属于体制内的一部分。换句话说,在地方层级中真正运作的政府总是比起理论上描述的要大。...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83 0
  • 历史解析——钱财与人才

    历史解析——钱财与人才

    农业生产被认为是帝国经济的基础,而清政府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从农业生产课取的税收。清代土地税收是两种赋税的结合,其一是根据每户成丁人口所课的丁税,其二是根据每户持有的田地,以预估收获量课征的田赋。在18世纪20年代之前,这两种税赋分开征收,直到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决定取消丁口税,而仅向各户依土地课税,即所谓“摊丁入地”。这项改革将税收负担转移到土地持有者身上,依照其持有的地产征税。此改革本质上是进步的,地土精英虽试图反抗,但没有太大效果。
    ...

    明清光辉 2020-07-24 1992 0
  • 历史解析——行政创新与中央集权

    在清治时期的前100年,清政权对其中央政府有三次行政上的创新,这些革新是为了增强其政权的能力,以作为一个扩张的、多民族的近代早期帝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新制度都在常规的官僚组织外运作,而任命的主官多是皇帝个人的代理人,而非经由科举考试拔擢的官员。...

    明清光辉 2020-07-24 487 0
  • 历史解析——政治体制

    历史解析——政治体制

    在征服中国以前,清朝已经以明朝为范本,形成一套政府组织,而在1644年入关之后,这套组织几乎可说是很平顺地套用在对中国的统治上。当时的人在概念上将此行政机构分为两部分:在北京的“内官”与在诸省的“外官”。“内官”,或所谓中央行政机构包含了“内阁”。在明太祖废掉丞相这个官职之后,内阁成为正式官僚系统中最接近行政机关的单位。在征服中国之前和紧接着入关之后,逐渐演进的几个较小的机构合在一起实际上已经执行了明代内阁的功能,而1658年这些机构更精确地以明代为模板组织起来,同时也冠上相同的“内阁”之名。...

    明清光辉 2020-07-24 1379 0
  • 历史解析——满清的治理

    大清帝国是一个包含许多不同民族的帝国,也同时是中国王朝传统中的一个朝代(国),其统治者同样要遭遇前朝所面对的诸多问题。中华帝国可远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始皇,在其漫长的历史中说明了中国可以被征服,但不会永远分裂。中国内部似乎有某种重新自我导向的机制,在经历一段分崩离析的时代后,随即紧接着更长久的整合统一。2000多年来这个帝国已在所谓“中国本土”(英文为China proper或Inner China)的区域范围内维持如此庞大的规模。在规模可相比较的政治体之中,无论是西方的罗马帝国或神圣罗马帝国、伊斯兰世界...

    明清光辉 2020-07-24 1788 0
  • 历史解析——协调适应

    帝制时期中国任何朝代成功建立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在地方士绅与中央官僚间进行结盟。
    历史上士绅阶层在朝代更迭之际仍能保持相当的稳定。一些人或家族在遗民反抗中丧生,也有人在新王朝中成功地提升自己的地位,但总体来说他们仍顽固地支持自身的地方利益。帝国晚期的士绅并不认为自己可坐上皇帝的位子,这点他们不像同时期日本的武士阶层。因此新的王朝要不是像明朝一样由反抗的群众所组成,就是如同清朝一样由侵略的外族所建立。然而无论谁取得帝位,在许多层面上士绅阶级绝对为巩固新朝所必需。...

    明清光辉 2020-07-24 1603 0
页次:2/151 每页15 总数2255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