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珪

朱珪(清操亮节的皇子师)

朱珪简介

朱珪:永琰在为皇子时,乾隆帝曾先后给他选派过好几位师傅。他从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获得了大至治国理政、小到个人修身养性的许多知识和经验。在教过永琰的所有帝师中,朱跬对永琰的影响最大最深。乾隆四十五年,朱跬结束三年零三个月的皇子师傅生涯与永琰长离别。临行前,朱理郑重向永琰赠以《五箴》。对恩师赠给的《五箴》,他奉为信条,努力实践,后来当了皇帝,还将它当做座右铭。朱理对永琰思想行为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永琰对朱理也最为敬重。朱跬在嘉庆初年的朝政中,也因此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珪传记——

朱理,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祖籍浙江萧山,雍正九年(1731 年)出生于北京大兴。他的祖父朱登俊在康熙年间曾任湖北长阳知县,父亲朱文炳也当过陕西鳌屋县知县。朱文炳在整屋去职之后,回京教孩子读书,再未出仕。朱文炳有四子,以朱筠和朱理最为聪慧,兄弟两人同在乾隆十二年(1747 年)应顺天乡试而为进士,时称“二朱”。年仅十七岁的朱觟被选为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授编修,迁侍读学士。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朱理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同年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擢升为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 年),朱跬补授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出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 年),权巡抚事。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乾隆皇帝秘密地将十五子永琰(后改名颥琰)立为皇太子。朱理于乾隆四十年(1775 年)奉召进京,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学士,到上书房担任永琰的专职老师。这时,永琰十七岁。朱理品行清廉,学识渊博,古文古诗词的造诣颇深。朱理在担任嘉庆的老师期间,既教授诗词文章,也从四书五经中阐发仁政爱民的治国之道。在课读中,朱理以其博学之才,方正之德,给永琰以谆谆的教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皇子和作为侍臣的师傅,地位虽悬殊,却并不妨碍这对师生8益加深的感情。然而,朱理仅仅做了三年又三个月的老师,即被乾隆外放到福建当学政了。临行之时,朱玮给永琰留下箴言:日养心,日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日致诚。永琰如获至宝,不仅在做皇子时尽力按老师的五箴去身体力行,后来做了皇帝,仍将老师所书五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朱理离开京师之后,师生二人虽远隔千山,却书信频繁,他对永琰的教诲也从未中断过。

乾隆五十九年(1784 年),朱垚调任广东,署两广总督,授左都御史、兵部尚书。

乾隆六十年(1795年) 九月,永琰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子。乾隆六十一年(1796年)一月一日,三十七岁的永琰受乾隆皇帝禅位即帝位。但是,朝政仍由太上皇控制。这时,正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朱理,写信祝贺嘉庆登基,同时,又在信中不忘提醒他:虽已继承大位,但事事处处皆当小心从事,不可多御政事,能推则推,加强修养。他特别提到当年康熙朝皇太子“立而复废、废而复立”的教训,要求嘉庆帝小心侍奉太上皇。

嘉庆元年(1796年),大学士孙士毅病逝,空出了一个大学士的位置。乾隆本想召朱跬回京,升任大学士。但因为宠臣和珅感到朱跬回京是对自己最大的威胁,于是千方百计进行阻挠。上奏说夷寇在浙、广沿海活动非常频繁,抢劫财产,朱跬身为两广总督,却不闻不问。太上皇信以为真,将朱理从两广总督任上撤下来,调安徽巡抚。朱理离任前捐出一万五千两银子,交广东官库,为制造兵船打击夷寇之用。事后嘉庆帝问朱理为什么捐这么多银子给官府?朱诖回答:“ 御外事大,惜乎金钱。”嘉庆帝听后很受感动。

嘉庆四年(1799年) 一月,乾隆病逝,嘉庆帝亲政。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惩处和珅,于是立即诏朱跬回京。急欲助嘉庆一臂之力的朱理也“闻革奔赴”,但等朱理赶回北京之时,和珅早已魂归九泉了。此后,嘉庆命其直南书房、管户部三库。并不时单独召见,凡用人行政诸大事都会咨询于他。

嘉庆十一年(1806年)十二月五日,朱理病逝,终年七十七岁。嘉庆帝得知朱跬的疆耗后,大哭一场,为痛失良师朱跬特赐奠、祭、葬三道圣旨,赐谥“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