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俄之战

中俄之战(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中俄之战简介

中俄之战:中俄之战,康熙皇帝当国不久,沙俄南侵了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作为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主人,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任驱除沙俄侵略者。为了自卫反击,也为了惩戒侵略中国的匪徒,康熙皇帝决定在雅克萨给予敌人以重击。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和沙俄帝国的彼得大帝,即将在中国东北边城雅克萨上演一场角力大战。

中俄之战过程分析——

大战之前,暗云密布

300多年前,外兴安岭以南,贝尔加湖以东一直到库页岛, 所有土地、河川以及岛屿都是中国的领土,雅克萨就是当时中国版图上醒目的一点。

雅克萨在满语中指的是“河水冲刷的河湾子”,曾是中国达斡尔族居住的城堡,它坐落在黑龙江左岸,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领土。

黑龙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内陆河,历史上不同时期对其称谓有所不同,《山海经》中称其为“浴水”,《北史》 称“完水”,《唐书》称“室建河”,《金史》则称“石里罕河”,而“黑龙江”的称呼最早则出现在《辽史》。

奔流不息的黑龙江全长4350公里,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山川壮丽,土地肥沃,物产富饶,从古代开始,我国北方许多少数民族就生活在这一地区,只是各时期的称呼不同,如肃慎、乌桓、柔然、鲜卑、勿吉,以及8世纪之后壮大起来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族,而早在元朝时期,我国就在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地区建立起管理机构,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说起俄国侵占中国,还要从11世纪鲜卑族活跃时期开始算起。西伯利亚早在4000多年前属于我国,曾是黄帝少子昌意的封地,最早鲜卑人民和蒙古族58个部落就生活在这里。

里海和乌拉尔山以东在那时也都是我国土地,而乌拉尔山也是欧洲和亚洲的分界线,最早乌拉尔山东面并没有欧洲人,俄国人也曾把乌拉尔山叫做“铁门”,意思是“无法穿越的铜墙铁壁”。然而俄国人突然有一天冲破了铁门,将西伯利亚横刀夺去。

自步入11世纪,乌拉尔山西面地区就成立了许多小国。其中,斯口搭尔公国有一个好战的大将军,名叫“乌列布”,他听说铁门]以东的地区十分富足,便产生了侵略的念头。

于是公元1032年,他率领00多名骑兵跨过乌拉尔山,准备进攻,当时镇守乌拉尔山的蒙古族军民凭借英勇和正义将乌列布打得落花流水,乌列布只得逃回莫斯科。

为了证明东侵是正确的选择,乌列布大肆宣扬乌拉尔山东面的富庶,从此,俄国便滋生出一股东侵热,很多人都跑到东面地区进行掳夺。

到了公元1364年,俄国东侵热加剧,诺夫哥勒市人民集体冲破铁门,打败了蒙古族,并在此修建了城堡,建立了诺夫哥罗共和国。蒙古族人民当然无法容忍俄寇跑到乌拉尔山之东来立足,于是派兵围闲西伯利亚城,俄国人一看不能继续前进,没多久就逃回西部去了。

从此之后,俄国人便再也不敢侵占我国土地,然而,15世纪蒙古帝国刚刚结束统治,俄寇们就立刻开始东侵。东侵分子斯托沃各夫勾结江洋大盗耶尔马古等40人,在1552年跨过乌拉尔山,占领乌拉尔山东麓开始收取皮毛税,以此牟取暴利。

俄国政府为了奖励这些强盗的东侵精神,便把乌拉尔山东麓赏给了他们。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斯托沃各夫更加肆意妄为,在1581年突人乌拉尔山平地境内,屠杀了大量的蒙古族同胞,占领了西伯利亚。

从此,俄国东侵的念头更加狂妄了,政府见东侵的人民发了财,心有不甘,于是在1586年把到西伯利亚的皮毛税务权归为国有,并派兵远征,正式展开了侵略战争,有计划地逐步占领土地屠杀我国同胞。

沙俄政府知道我国当时边防空虚,黑龙江流域对他们来说可谓是唾手可得,于是便暴露出更狰狞的侵略面目,还成立了黑龙江总攻部。

1643年,督军戈洛文派出一支133人的远征队伍扛起枪支进犯黑龙江,这伙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兴风作浪,当地达斡尔族人民团结起来英勇抗击,消灭了远征军。

1650年,叶罗菲。哈巴罗夫率领70名哥萨克越过外兴安岭,侵人我国黑龙江流域,窜到雅克萨以西。但他看到中国人民已有准备,自己又力量单薄,决定回雅库次克求援。1651年初,他带领137人再次窜到黑龙江上,并武力攻占了雅克萨城。由于中国东北各族人民的英勇抗击,终于把这伙侵略者赶出黑龙江流域。

生活在东欧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哥萨克人骁勇善战,是支撑沙皇俄国东侵的主要力量,他们先袭击了如今已经在俄罗斯境内的旧瑷珲城,一路杀到黑龙江下游的赫哲人居住地,赫哲人拼死抵抗,并向镇守在宁古塔的清军报警。

宁古塔的清兵接到报警后迅速包围了城池,与俄寇展开了激烈斗争,双方杀个你死我活,伤亡均十分惨重,沙俄将领哈巴罗夫被迫退守到黑龙江上游,于顺治十年( 1653)逃回了莫斯科。

沙皇俄国养精蓄锐一年后,又开始策划向我国东北地区发动武装侵略斗争。沙俄政府派斯捷潘诺夫带领几百名哥萨克人来到中国境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沙俄的人侵行径已经引起清政府的强烈关注,1653年开始清政府就命沙尔虎达镇守宁古塔以保卫边疆安全,抵抗沙俄人侵,沙尔虎达果然不负众望,率领清军几次击败了俄寇。

顺治十五年( 1658)七月,斯捷潘诺夫又带着哥萨克人来到松花江畔作乱,沙尔虎达率领清军在松花江和牡丹江的汇流处与俄寇展开激烈厮杀,共打死和活捉200多名哥萨克人,斯捷潘诺夫败北而逃。

两年后,清军又大破俄军于黑龙江下游的古法坛村,至此,俄军的残留兵卒全部被肃清。但是,清政府并没有借此良机兴建城堡,沙俄侵略者却时刻作着吞并黑龙江流域的准备,觊觎黑龙江上游的尼布楚城和雅克萨城,寻找机会再次入侵,可谓“贪得无厌”。

侵人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侵略者曾将雅克萨城堡洗劫一空,还命令达斡尔人归顺沙皇,达斡尔人拒绝了侵略者的要求,结果就遭到惨绝人寰的杀戮,共有1000多人受害,其中600多人被杀死,300多名妇女和儿童被抢走。

沙俄侵占雅克萨之后,还将其名字改为“阿尔巴津”,这种侵略行径受到中国政府强烈谴责,17世纪80年代,康熙率领中国军民进行两次自卫反击战后,才收复了雅克萨,这也就是著名的“雅克萨之战”。

反击战军事部署

康熙是清王朝人关后的第二个皇帝,自1661年登基一直到1722年共在位61年, 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他8岁即位,10岁 亲政,16岁时就铲除了权臣鳌拜,清三藩,收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划定中俄分界线,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国帝王史上少有的治世明君。

1665年冬天,俄军又重来人侵雅克萨城,并在尼布楚和雅克萨修筑堡垒,建立殖民点,并以此为根据地,不断扩张侵略范围。尽管当时清政府不断交涉,多次警告,对于野心勃勃的沙俄土匪们来说仍无济于事,反而更加变本加厉,肆意行凶。此时,东北边疆陷人了严重的危机之中,康熙也作出决定,以武力驱逐沙俄侵略者。

与康熙处在同一时期的俄国帝王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普希金都盛赞他是“令俄罗斯腾空而起的巨人”。他与康熙同样属于雄才大略的君主,粉碎了其姐索菲亚企图废黜他的阴谋,夺回掌控在索菲亚手里的政权,迅速采用欧洲人的成果,不惜用独裁方式,也不拒绝使用野蛮斗争的手段来巩固政权,使俄国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他去世后所留下的,是一个强大而富有生机的沙俄帝国。

因此,雅克萨战争与其说是中俄两国之战,不如说是两位并世英豪的较量。

对于康熙而言,东北地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满族的故乡,更是清朝的发源地,岂能容忍沙俄侵略军的践踏!而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可以说是康熙一生中最强烈愿望。

康熙十年( 1671 ),18岁的康熙首次东巡拜谒祖陵,他叮嘱宁古塔将军巴海罗刹(指俄国侵略军)虽然并未发动进攻,但也应当做好防御措施,操练马术,置备兵器。可以说,康熙当时还是十分关注东北边防问题的。

但是,随后清政府陷入了多年的平叛战争中,没有多余的精力和兵力解决东北边疆危机,直到康熙二十年( 1681 )平定三藩后,康熙才将注意力集中到东北。

1682年,康熙又以告祭祖陵为名,出关巡视东北。2月中旬他率领随从于北京出发前往盛京(沈阳)祭拜祖陵,一个月后到达吉林乌喇城。

在宁古塔将军巴海的陪同下,康熙泛舟于松花江上,望着眼前滔滔不绝的江水,康熙不禁诗兴大发,作了一首《松花江放船歌》,借以抒发欲统率八旗军驱逐沙俄侵略军的豪情壮志。同年9月,康熙派副都统郎谈、彭春等人率领几百人以捕鹿为名,前往雅克萨附近侦察地形和交通状况。

第二年初,郎谈回到北京后向康熙报告,认为驱逐俄寇并不难,只要出兵3000人足以攻克,他建议康熙立刻采取行动。

康熙帝没有同意这种没有远见的军事战略,他认为与俄国作战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并且在与俄国长期沟通中,康熙已经意识到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没有稳固的边防措施,不经过激烈的战斗是不可能让俄国放弃侵略的。同时,康熙也清楚知道中俄两国不能够长期用军事力量压制彼此,想要维持长久的和平状态,就只能通过和平谈判,划清两国的边界线。

这次东巡实地考察完后,康熙帝从实际出发制定出了一套解决中俄问题的战略方针,即军事斗争、外交谈判和加强边防三者并举,又制订出周密的作战计划,命令手下将领着手进行准备工作。

康熙首先从建立军事基地屯兵开始。清朝初期,黑龙江两岸并没有设置军防驻点,最近的宁古塔也在黑龙江流域千里之外的地方。康熙为了避免俄寇“敌退我进,敌进我退”的历史重演,决定在瑷珲和呼马尔建立木城,与俄军势力对峙,随后,又命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等率兵赶往瑷珲筑城屯田。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十月,清政府认命萨布素为黑龙江第一任将军,这个官职的设定标志着东北三将军分辖体制正式形成,共同对抗沙俄帝国的侵略,并且对日后开发和建设东北地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萨布素接到任命指令后,立即着手在黑龙江东岸筑城,即瑷珲城,以此作为军事驻地和前线作战大本营。

次年,萨布素又在黑龙江西岸另筑一城,改在这里办公,江东的旧城仍留兵驻守。瑷珲这两座城堡夹江而立,如同两个高大魁梧的金刚力士,宣告清军已经在黑龙江流域布置好营垒。

从康熙二十二年( 1683)到康熙二十三年( 1684)这一年时间里,先后有两批清兵前来镇守,第一~批 1500多人奉命到瑷珲西城驻守,第二批1000多人到瑷珲东城屯田驻守。至此,康熙已经基本建立完黑龙江的军事基地。

其次,粮草问题也是康熙主要解决的战前问题,任何一场长期战争都少不了粮草的供应,而这一点也成为清军能否在雅克萨之战中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朝以前,东北地区南部的辽河流域一直都是粮食生产基地。 而到了清朝,经过顺治、康熙两朝的努力开垦,当地的粮食生产水平已经十分高超,完全能够满足作战的军事需要。但是,如何将粮食运到黑龙江流域的八旗军区却成了一个难题。

在当时,陆路运输不仅行程遥远,而且成本也不低,最经济划算的方法只有水路运输,因此康熙决定先将粮食运往松花江,再由松花江进人黑龙江,最后由黑龙江逆流运到瑷珲东西两城。

为了此项政策的执行,清政府特设立储备四处粮仓,内地设在开原县,边外设在吉林郑家屯及易电和易屯口。从开原到郑家屯这100里路程没有水路,只得先用车运至易屯门仓内,再由伊通河的行船运出易屯口 到达混同江。

其中,运送粮食的船只和船员,全由东北三将军自行解决。为了运送粮食,东北三将军总计建造280艘船只,动员水手近3000人,他们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起,持续向黑龙江前线运输粮食。

其次,修造运船。往黑龙江前线运输粮食的航船中有80艘大船,这些大船主要负责运输粮食和大型武器,但是逆水行驶却需要纤夫在两岸拉纤才能前行,根本不能配合陆地军队作战,因此郎谈在《平罗刹之策》中建议造些专门在战场上使用的小船。康熙t分重视这个建议,立刻命令户部尚书伊桑阿带领能工巧匠前往宁古造船。

再次,在瑷珲东西两城之间设置驿站。萨布素修筑瑷珲东西两城之后,如何保障宁古塔大将军与黑龙江大将军之间的通讯顺畅成为当务之急。经过清政府商讨决定,在瑷珲西城至吉林市的沿途设置了10个驿站,每站有驿夫20人。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驿夫就乘马疾驰飞奔报告。

康熙二十三年( 1684)二月,户部侍郎包奇、兵部侍郎能特奉命前往吉林乌喇设置驿站。出发前,康熙曾亲自接见并且通告沿道驿站的设立,这严重关系到战局,要同当地的将军、副都统商议后,熟悉地理情况了再确定安设。

包奇等人赶赴东北后,经过仔细勘察,明确了乌喇城到瑷珲西城有1340里地,由于路途遥远,便将原来计划的10站改为19站。

同年9月,康熙命八旗都统瓦山等人前往黑龙江,与萨布素。同制订攻取雅克萨的计划,同时开始着手征调部队,加强前线进攻力量。康熙选派了500名善于水战的福建滕牌兵前往东北前线助战,又宣直隶、河南、山东和山西的巡抚,每省派精通火器的兵种250人,又选四名贤官指挥火器使用。

此外,康熙又调500蒙古兵维护墨尔根与雅克萨之间的驿站交通,副都统马喇等人将大批军马事先预备在齐齐哈尔屯,用来保证清军有足够的战马。蒙古科尔沁部落进贡的牛、羊等贡物,也不必送到北京,全部直接送往黑龙江前线。

为了加强前线将领的作战能力,康熙又令八旗都统彭春赴黑龙江任主帅,表现出了十足的重视。

最后,康熙还命令将领把握时机肃清黑龙江中下游的俄军。清军驻扎黑龙江地区时,彼得大帝曾派格里高里●梅尔尼克率领70名哥萨克人增援阿姆贡河上游的哥萨克匪帮。清军总管博定得知后,亲率清军将俄寇包围,俘获30名哥萨克人。逃走的俄寇还被达斡尔族人民击毙不少。

在黑龙江流域,各族人民也积极配合清军作战。

萨布素在康熙二十二年( 1683)就曾上报道“奇勒尔族杀罗刹10余人,鄂伦春族于精奇里江杀罗刹五人,费牙喀人也击杀众多罗刹”。

康熙二十三年(1684)正月,清军将领鄂罗舜主动向黑龙江下游进军,凭借敌军措手不及招降俄军20人,缴获鸟枪20杆,并解救出三名鄂伦春,人质,光复了图古尔斯克城和乌第斯克城,俄军余匪一路沿着黑龙江航人海中,窜回老窝雅库次克。至此,清军在当地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下,剿除了黑龙江中下游的许多俄军侵略据点,这样清军就可以集中兵力,全力攻打雅克萨城。

当然,康熙在武装反击沙俄人侵的同时,也不忘进行外交活动,希望避免中俄两国正面交战,最好能用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俄国人侵中国的问题。

康熙在1666年和1669年两次派使者前往尼布楚,与俄国当局进行谈判,但因为俄方提出的要求十分无礼,两次谈判均未有明显的效果。

10年后,彼得大帝派尼果赖使团来到北京,康熙对此十分重视,认为是争取和平解决边界问题的大好时机,他先后两次接见俄国使团,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争端。

当清朝谈判使者提出“嗣后勿于边界地方侵扰,若能如此,两国方能修好,派使交易”,尼果赖使团却故意装作不知俄军人侵中国这件事,从头至尾拒谈边界问题,还对清政府提出无理要求,要求清官员必须每年都向沙皇进贡白银、丝绸等贵重物品。

康熙对此十分恼火,他清楚地意识到沙皇政府派人来到中国,根本就不是想要与中国谋求和平,而是打算获取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情报。

当时,清政府正全力平定吴三桂叛乱,东北边防实际上非常空虚,尼果赖使团回国后立即向彼得大帝报告说:“ 只需两千名正规军,就可攻下达斡里亚地区,若顺利,中国长城以外的所有土地都可囊人其中。”

康熙见外交努力未果,和平谈判落空,为了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臣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下定决心以武力驱逐得寸进尺的沙俄侵略者。

实际上,康熙并不想外战,有战争就要劳民伤财。平定三藩后,他一心只想治国治民,因此,在他心里依然没有放弃和平解决争端的想法。

康熙二十二年(1683),康熙谕令清朝理藩院尚书阿穆瑚琅向俄国外交机构通信,希望俄军能够主动撤离中国领土,回到俄国境内,以免两国大动干戈。信中说,若俄国能思改前过,将根特木尔等逃人送回,撤离本地,则两国相安无事。倘若仍执迷不悟,留我边疆,必致天讨,难免遭到诛罚。

俄国对清政府的严厉警告不但置若罔闻,反而加大了对雅克萨地区的军力增援,广募哥萨克人,大力储备粮食物资,修筑军事建筑,加固防御设施,准备与清政府进行武力对抗,并任命有作战经验的托尔布金为雅克萨督军,至此。一场大战已不可避免。

第一次雅克萨战役

康熙二十四年( 1685)的正月刚过,康熙就下达了以武力收复雅克萨的命令。

他宣布:“兵非善事, 不得已而用之。罗刹无故侵犯,越界而来,扰害索伦、赫哲、飞牙喀、奇勒尔等地,剽劫人口,抢掳村庄,夺走貂皮,肆恶多端。屡次遣人宣谕,罗刹不但不从,反而深人赫哲、飞牙喀一带,继续发兵黑龙江扼其往来之路,应即剿灭。”

康熙任命彭春为统帅,班达尔善、佟宝、马喇等参赞军务,共率领3000名清兵向沙俄军队盘踞的雅克萨城进发。

出发前,康熙向彭春等传谕,朕一向以仁治天下,不嗜杀戮,你等要严谕将士,切勿违背朕的旨意,我军兵马精强,器械坚利,俄罗斯不敢强攻,必能归还失地,不可大肆杀戮。

这道旨意,指导了我军正确与敌军作战政策,也为与沙皇谈判敞开了大门。

康熙二十四年( 1685)农历四月二十八日,黑龙江上游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瑷珲城下旌旗迎风飞舞,号角齐鸣。满、蒙、汉、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各族军民同仇敌忾,在城下激昂宣誓,战鼓隆隆震天响,船队扬帆起航,溯江而上,骑兵稳坐战马,铁流滚滚,一路披靡而来。征途中有时会面临肉食匮乏的情境,彭春与兵卒贡捕获鹿5000余只,全军上下饱餐野味,吃鹿肉喝鹿血,斗志精力更加旺盛。

五月二十二日,清军一路畅通无阻抵达雅克萨城郊。彭春谨遵康熙旨意,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派俄寇俘虏将用满文、俄文、拉丁文书写的文。

书送往雅克萨城内,向俄军发出最后通牒,撤出我国雅克萨,返归本国。

面对前来的清兵,俄军也有些害怕,但依仗城防坚固,依然不肯迁归,决定采用武装斗争,同清兵打上一仗,领略下传闻中所向披靡的八旗兵,战争正式开始。

第二天,有一支俄军从黑龙江顺流而下,企图冲进雅克萨作后备支援力量,当时即被清军拦截,在江上展开激战,清军击毙了俄军30多人,次日黎明,清军向雅克萨城发起总攻。

雅克萨城池十分坚固,彭春决定采用四面合围之势,他亲自率领一支八旗队伍攻城南口,命何佑等在城东南布置好战船,然后用大炮狂轰城北,再命副都统温代等人夹攻。

四路大军有计划行事,配合默契,经过一昼夜激战,守城的俄军已经疲惫不堪,承受不起清军的攻势,个个瘫软在城堡中。清军趁此机会在城下堆起木柴,假作火攻之势,俄方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见俄方兵力实在无法同中国相比,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亮起白旗,献城投降。

在受降仪式上,托尔布津当时发誓永不踏进中国领土,彭春按照康熙的旨意,释放了全部战俘,并允许他们带走私有的武器和财产。当时俄方有40多名俄军及家眷愿意留在中国,其余700多名俄国人,彭春用船将他们送至额尔古纳河口,遣返回国。之后,康熙下令,命彭春等人安插在盛京(沈阳) ,致力于东北边防事业。

清军从雅克萨城中解救出来索伦、达斡尔等160多名族人同胞,雅克萨第一次战役,清军大获全胜。

康熙接到前线捷报,龙颜大悦,当即对在场的大臣们说:“破40年盘踞之俄罗斯于数日之间,获雅克萨之城,克奏厥绩。”

清军得胜而归后,康熙重重嘉赏了征军,并要求东北三大将军加强边疆防御,他在谕旨中曾告诫说,我军虽已攻克雅克萨城,但防御问题决不可疏,应在何处永驻官兵镇压,此时此刻即当定议。于是,文武百官勒德洪等人开会商讨,将见解和建议一一上奏。

但是,出征有功的彭春等人在收复雅克萨之后,仅将俄军留在城内房屋焚烧殆尽,并未在城周围设立观察俄军举动的哨所,以至两个月之后,俄国人又乘虚而人,重新占领了雅克萨城。

第二次雅克萨战役

俄军大败后,心情十分不爽,从雅克萨撤回尼布楚这一路,回望身后风景,托尔布津无限感慨,想不到就这么轻而易举被八旗兵大败,心有不甘啊!

当时,彼得大帝得知雅克萨城要失守之时,就派拜顿率领600名沙俄兵将前去支援,恰巧拜顿也赶到了尼布楚。

托尔布津见有援兵而来,心中大悦,虽然他曾在受降仪式上发誓不会再踏入中国半步,但是他的内心从未放弃重返雅克萨的念头,可以说俄国人的侵略野心不死。

托尔布津得知清军全部撤离雅克萨的消息后,就决定撕毁誓言,玩起了“说话不算话的”把戏,率领俄军于七八月份之间分批反攻雅克萨。俄军加大构筑城堡工事的力度,作好长期应战的准备,算一算时间,距离上一次投降还不过两个月。

第二年初,康熙得知沙俄派兵重新占领了雅克萨,不禁大怒,他感到事态十分严重,没想到俄方竟然出尔反尔。他传谕下去,俄军复回雅克萨城,盘踞逗留,我军若不速行扑剿,俄军势必积粮坚守,对我领土图谋不轨。

于是,康熙立刻调兵遣将,部署第二次雅克萨军事行动。他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火速修造战船,统领乌喇及宁古塔官兵率两千精兵赶往瑷珲,作好攻取雅克萨城的准备。又挑选400名福建藤牌兵支援萨布素前线大军,命博定在筑城、屯田兵卒中选出200人驻扎在墨尔根以备增援,免除了索伦、达斡尔两族这年的贡赋,投人到饲养马匹、整修器械上,以备调用。

在第一次雅克萨之战中,郎坦、班达尔比较熟悉雅克萨的地形,因此康熙又派他二人赶赴黑龙江前线,参赞军务。对于这次俄军出尔反尔,去而又返,康熙作出如下指示:若得雅克萨城,立即前往尼布楚。

事毕,众兵驻扎于雅克萨过冬,不必毁他城池,也无需折损他禾苗田地,待到成熟后,收为我饷。

5月初,萨布素率领两千清军从瑷珲出发,月底已逼近雅克萨。清军与俄方通信,令其投降献城,俄军再次置之不理。

此时,雅克萨城内共有俄军800多人,各城角装有大炮12门,决定与清军武力对抗,6月初,清军水军在黑龙江上游列阵排开,以遏制尼布楚援军。到了第四天夜里,两方发动炮战,宁静的水面终于炸开,借助猛烈的炮火,清军通宵攻城,结果未能攻克,暂时息战。

到了8日夜里,清军再次决定主动出击,直取城南土阜,占领了制高点。次日,清军用炮火掩护冲锋军,一路逼近城下筑垒。敌军见来势凶猛,有些吓傻了眼,寻找时机作战。

敌军乘有大雾之时,主动进攻土阜,清军将领早就料到俄寇会借此攻击,于是,将领共同商议道,若是不能阻断敌军的水路防御,则敌军定会持久守城。

因此,清兵奋勇前进,直逼城下,掘长堑,筑土垒,俄军见此形势拼死反扑,敌我双方激战四昼夜,不分胜负,但最后一回合雅克萨督军托尔布津被击毙,因此,拜顿代其指挥。

这时,清军已经挖掘好长堑,土垒也已筑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对付俄军就如同瓮中捉鳖。

7月8日,俄军出其不意想要出城争夺城北的炮台,结果被埋伏在此的清兵清军击败,俄军从此只得困守城内,不敢出击。拜顿命人悄悄前往尼布楚向督军弗拉索夫请求增兵,弗拉索夫派70名哥萨克人前来增援,但援兵远远就望见清军壁垒森严,想要偷袭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于是只得返回尼布楚。

此时,俄军重占雅克萨已有一年的时间,也正如康熙战前所预料,俄军打算“筑城盘踞”、“积粮坚守” 。他们在原有的城池上又建起一座更加坚固的城堡,并在城堡内修建了粮仓、弹药库和军资仓库,用以贮备大量粮食、弹药等其他物资。

雅克萨城的坚固程度非比寻常,一时难以攻下,清军和俄军形成了对峙局面,眼看着寒冷的季节就要到来,清军只有2000余人,50支火枪,主要武器还是弓箭刀矛,因此攻击力比较差。

权衡利弊,康熙通报前线停止强攻,准备长期围困。萨布素接到指令后为长期围困雅克萨城作出如下部署,先在雅克萨城四周掘壕沟,筑堡垒,再在壕外置木桩等防护设施,分兵把守,做好防御准备。

同时,清军又在城西另设一军,防止俄军从江上逃离,还在离城六七里处的黑龙江上游存放船只,以备敌军逃跑时追赶而用,兼令阻击来自尼布楚的沙俄援军。

康熙恐兵力不足,又命副都统博定率领200名清军前去增援,至此,雅克萨城被清兵紧紧包围,俄军插翅难飞。

围困雅克萨城的同时,康熙依然没有放弃和平解决的办法,他分析,俄军之所以会死守雅克萨,也许是因为尼布楚等地的阻隔,致往彼得大帝的书信未能送达,或是雅克萨的俄寇皆是有罪之徒,不敢归国,就在此处落草为寇,当时荷兰使臣恰好在中国,康熙决定再次致书,由荷兰使臣转交给沙皇。

在咨文中,康熙再次敦促沙俄主动撤回雅克萨的军队,遣返中国的人质,表达了希望和平共处、划定两国边界、互不侵犯的愿望。

清政府长期围困雅克萨的军事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到了9月底,困守在雅克萨城内800多名俄军战死病死得仅剩150余人,粮食弹药也已消耗得差不多了,眼下,剩下的俄军只能坐以待毙了。

沙俄政府见清政府收复雅克萨的决心如此坚定,料到清军获胜后必将直捣尼布楚,而沙俄此时又无法派兵力增援,为了巩固东侵的地盘,沙俄不得不接受清政府的建议,通过谈判来解决两国的边界问题。

9月,沙皇派使臣文纽科夫、法沃罗夫前往北京,投递俄方国书,声称俄国政府已经同意谈判,并请求清政府立即停战,撤除对雅克萨的围困。

康熙本无屠城之意,决定单方面停战撤军,于是下令解除雅克萨之围,命萨布素撤回雅克萨围兵。

康熙在雅克萨唾手可得的情况下,主动撤离了大军,清军接到旨意后,主动给俄军送去饮食、医药,派至前线的战地医生为俄军治病。

由于中国方面倡议和平解决边界争端,因此停火撤军,第二次雅克萨战争至此结束,双方进入了谈判阶段。

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中俄双方经过艰难的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两国东段边境。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大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界。清政府在谈判中做出了重大让步,将原属中国的尼布楚以西至贝加尔湖的领土让给了俄国,以换取俄军撤出雅克萨。

正是由于清军两次雅克萨战役的胜利才迫使沙俄政府与清政府谈判,划定两国东段边界,换来了边界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

1686年冬季,雅克萨停战后,中俄两国就着手准备谈判,划分中俄边界。当时,由于沙俄正同西方的波兰争夺乌克兰领地,多年战火使得俄国和土耳其、瑞典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俄国国内民愤逐渐激烈,反对征战,因此,俄国也没有多余兵力再派到遥远的黑龙江流域作战。

沙俄政府为了舒缓紧张的局势,暂时决定避免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想方设法同中国建立贸易关系,谋取商业利益以供战争时物资消耗。所以,当俄国得知雅克萨情形后,就立即派文纽科夫和法沃罗夫从莫斯科星夜直奔北京,递送彼得大帝给康熙的书信。信上说,要求清政府停止攻打雅克萨,双方进行谈判。

彼时的清政府也不愿意劳民伤财对外作战,康熙更是一位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贤君,只有通过和平谈判商定两国的边界,才能保持两国长期的和平。

谈判期间,沙俄虽然提出和平解决黑龙江流域问题,但并没有放弃侵占一些地区,使臣戈洛文出发前彼得大帝曾发密令指出,尽量让中方同意以黑龙江为界,如果中方不同意,则争取以牛满河(今布列亚河)、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为界;若是中方再不同意,则争取以雅克萨地区为界,俄国人能在黑龙江、牛满河、精奇里江打渔捕猎。上述划界方案,中国仍不能接受,则可立即取缔临时停战协定,然后通告中方作好准备,进行战争。同时,密令还指出,为了达到划分界限的目的,俄方使者向中国使臣行贿。

从这一密令可以看出,俄国政府的基本方针是想要通过外交谈判手段将黑龙江以北的部分领土瓜分走,如果中国不同意,就准备再次使用武力,以求一逞。

然而,清政府十分明确黑龙江流域的主权观念,康熙任命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为此次谈判大臣,与俄使交涉。康熙指出,俄国占据的尼布楚是中国居民游牧的地方,雅克萨城是中国达斡尔族居住的城堡。因此,尼布楚、雅克萨以及黑龙江领域的一河一溪全部都是中国的领土,绝对不可割让给沙俄。如果俄国同意上述要求,就和它划定界限,准许与俄方通使贸易,否则,令它使者即还,不再与它议和,继续开战。

这个方针就是要求收回包括尼布楚在内的中国领土,双方在保持地位平等的基础上再议定中俄边界问题,这样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外交和通商关系。

中俄两国准备一段时间后,商定在色楞格斯克进行谈判,中国使团于5月末从北京启程前往色楞格斯克,两个月后抵达克鲁伦河附近,因当时准噶尔部落进犯喀尔喀蒙古部落,受到战火阻隔,无法继续前行,索额图只得返回北京,因此,会谈的时间就改在第二年在尼布楚进行。

在此期间,俄国政府又重新考虑下当前的形势,若要吞并黑龙江流域,中国政府必然强烈拒绝,为了避免冲突,并争取取得与中国的贸易协商,因此沙俄只得在中国坚持收复失地时,暂时放弃侵略黑龙江流域的计划。

彼得大帝于1689年初通告戈洛文,要他坚持在谈判过程中让中国交出雅克萨城,毁掉那里的城堡,撤退雅克萨的驻军,这都是为了给俄国。

日后侵占黑龙江流域留下余地,清政府为了能够早日解决黑龙江流域的问题,在这方面也作出了一定让步。

1689年6月,中国谈判使者索额图在出发前上奏康熙皇帝,表示按照原议,以尼布楚为界。

康熙认为,以尼布楚为界,俄国的贸易没有可以栖托的地方,很难相通。如果俄国强烈要求尼布楚时,可以令额尔古纳河为界。这样,中俄两方的主张就越来越接近同意,为顺利达成尼布楚会谈奠定了基础。

1689年6月,索额图使团自北京启程一路向北,7月末就到达了尼布楚,索额图选在石勒喀河南岸扎营,随行的使团成员有征战有功的郎谈、班达尔善、萨布素等。

俄国戈洛文使团自打1686年从莫斯科出发,1687年 秋季到达贝加尔湖东畔,一直在那里停留了两年之久,后于1689年8月中旬才到达尼布楚。

歇息几天后,双方于8月22日正式开始会谈,会议一开始,俄方代表就率先提出要以黑龙江至海为界,左岸归俄国,右岸归中国,企图用谈判的手段取得用武力未能占有的黑龙江领土。

这一蛮横无理的要求一提出,当即被中方代表严词回绝,索额图明确阐述了黑龙江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提出两国应以鄂嫩河、尼布楚一带为界。双方就此问题争论一天, 没有任何结果。

次日,中俄双方举行第二次会议,俄方开始仍坚持原始方案,但中方始终拒绝,据理力争,谈判呈现出危机。

戈洛文见这一方案中国不同意,就开始讨价还价,企图以牛满河或精奇里江为界,索额图明确表示也不同意俄方的第二方案,但为了谈判早日成功,他也在主动作出让步,表示可以将尼布楚让给俄国,但俄方对中方的让步仍不满足。

最后,由于两国的意见无法统一,两次会谈都没能有结果,会谈被迫停止,改由两国的翻译往来交涉,交换意见。

这时,俄国代表见中方翻译是荷兰人而不是中国人,认为可以实行贿赂政策,企图暗中捣鬼。8月25日,俄方翻译送来文本,告诉中方翻译说文本中已写出中国不得在雅克萨地区修筑房舍,请他在中国的文本中也照样写上,但不必通知中方代表。

中国使臣不知道文本中到底用拉丁文写了什么,但是中方翻译觉得这件事关系重大,不敢贸然行事,因此,俄方企图用贿买办法埋下伏笔的阴谋没有得逞。

在日后的半个月里,双方多次协商,中方代表驳斥了俄国代表一次又一次的无理要求,并也作出了一定的让步,最后双方意见逐渐一致。

9月7日,几经周折的谈判终于接近尾声,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份条约一《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以外兴安岭、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界,凡外兴安岭以南一带土地和流人黑龙江的河川,全部归属中国,外兴安岭以北一带的土地及河流,归属俄国。

事实上,俄国已经承认当初是非法侵略中国黑龙江地区,同意撤回俄军侵略军。

通过《尼布楚条约》,俄国已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一带纳入自己的版图,并获得了重大通商权益。

总的来说,《尼布楚条约》是经过平等谈判、清政府作出让步的结果,这份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边界,有效遏止了俄国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武装人侵,使我国边疆获得了比较长久的安宁。

在《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后的150多年间,中俄两国都按照这一条约管理边界,因此,黑龙江流域在这一时期内再没发生过边疆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