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明清光辉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有什么特征?洪洞大槐树移民背后的心酸往事

历史大观园 明清光辉 2020-05-09 15:53:58 0 移民

20世纪中叶,在河南省汲县一处已经成为废屋的庙里发现了一块碑文。上面刻着:

卫辉府汲县

山西泽州建兴乡大阳都,为迁民事系汲县西城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

甲首朱五、□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侯张□、吕九、吕八、吕十一、□祥……(下同,刻着7排甲,每排11户)

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仲秋月日碑记

石匠王恭

这块碑文告诉了我们从山西迁往河南的人的信息。元末战乱的主要战场是华北平原。所以明朝施行了把受战乱影响较少的山西省人民迁入华北平原的政策。这一政策始于14世纪后半期,一直持续到15世纪上半期的永乐年间。

	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移民有什么特征?洪洞大槐树移民背后的心酸往事

从石碑上刻着的名字来看,有郭姓、朱姓,其他还有陈、王、赵姓等不同的姓氏,由此可以窥看出他们几乎都不是有同族关系的人。山西省某一特定行政区的百姓在地方政府命令下召集到一起,由叫做郭全的这名男子带领组织成一个里甲制度上的团体,携110户人家,身上挑着恐怕是最低限度的一些家产,往从未见过的那片迁入地走去。里甲并不只适用于既有村落的制度,同时也是移民政策的组织方式,这一点已经通过碑文上刻着的人名告诉了我们。

在这些移民的子孙后代中现在还流传着另外一个传说,叫做洪洞大槐树移民传说。距离移民已经过去了500年之后依然刻在人们记忆中的大槐树到底是何物?

洪武二十一年(1388)户部郎中刘九皋给皇上的奏疏。上面写着:自古以来就实行把狭小地区的百姓转移到广阔土地上的政策,这样就不会令土地荒芜,让百姓拥有安定的职业。现在河北各处经历了战火之后耕地一片荒芜,百姓的数量也减少了。山东、山西的人口自从国朝(明朝)之后就不断增长。如果让有劳动能力的人迁移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开发土地,则国家税收也会增加。

山西省的人口迁移从洪武初年开始断断续续地进行,朱元璋接受了这一建议,扩大移民规模,使之发展得更具组织性。在山西位于汾河流域交通要塞的洪洞县,设立了一个负责移民政策实际业务的中心。地点在唐朝时建起的广济寺院旁,那里有一棵巨大的槐树。

山西没有足够土地的农民聚集到这棵槐树底下,被编成了里甲制性质的团体,每户各发20锭钞(纸币)使其备齐所需农具等,然后被送到河北。到了那里,如果他们开垦荒地则免去三年的赋役。

这样开始的移民政策一直持续到永乐十五年(1417)。朱元璋的四子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皇帝,定年号为永乐。这场政变的主要的战场依然还是华北平原。大批的移民再次被送入这块因战火荒芜的土地。据《明实录》等记载,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从山西共计移民18次,大部分都是在洪洞组成的移民团。

从大槐树出发的人,他们定居的场所遍及华北平原的河北、河南、山东、安徽各省。永乐年间为了抵御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朝廷把从洪洞县组织起来的农民编为屯田兵,驻扎在山西省大同附近。

分布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的人们异口同声地说“祖上来自洪洞的大槐树”。据说通过脱掉靴子看小脚趾的指甲可以辨别出是否是洪洞移民。现在在火车或者旅馆上遇到的人,讲起祖先的事情时候,如果说是来自洪洞,就会“让我看看你的小脚趾”。在传说中,洪洞移民的小脚趾指甲上有一条竖线,乍一看像是分成了两个指甲一样。即便是初次见面,如果知道小脚指甲上都有一条竖线的话,也都会“我们同属槐树子孙,过了几十代以后终于见面啦”,自然生出友好亲近之情。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mqgh/28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