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博物思史——洛泰尔水晶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20:15:52 0

刻有苏撒拿故事的水晶,可能制作于德国

公元八五五年至公元八六九年

王室成员的离婚通常会引发政治纷争。亨利八世的婚姻问题曾让英格兰数十年陷于宗教冲突;爱德华八世想迎娶一位离过婚的女士,导致宪制危机,并付出退位的代价。本节的这件物品也与一位国王的婚姻有关,他以延续王国为名处心积虑地想和妻子离婚,最终失败。这件事很可能最终要了他的命,他的血脉与王国也都因此终结。这件水晶雕刻上的拉丁文铭文中有他的名字:“奉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之命制作。”

博物思史——洛泰尔水晶

 这块洛泰尔水晶也被称为苏撒拿水晶,它呈扁平圆盘状,直径约十八厘米,上面共雕刻了八幅图画,连成一个《圣经》故事(也有些教派认为是伪经),像一组水晶连环画。这个故事发生在巴比伦:年轻美丽的苏撒拿是富商的妻子,一天,她在丈夫的果园中沐浴,两个士师闯了进来,想要非礼她。她大声呼叫仆从,两个士师老羞成怒,反而诬告她与人通奸。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上苏撒拿被带走,并将遭到被石头砸死的惩罚。这时,年轻睿智的先知但以理插手干涉,质疑罪证。他把两个士师隔离开,分别向两人提出了法庭上的经典质问:你们看到苏撒拿在什么树下与人通奸?两人的说法相矛盾,证明罪证是捏造的。最终他们因作伪证被判用石头砸死。最后一幕中,苏撒拿被宣布无罪,她感谢上帝的保佑。我曾请英国前首席大法官兼上议院高级法官宾厄姆勋爵从律师的角度分析这个故事:

但以理的做法与“老贝利律师”鲁波尔一样,如果觉得目击证人在说谎,就要进行盘问。但以理只靠一个问题就揭穿了证人的谎言,推翻了他们的证词,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要算极其幸运的。但他的信条十分明确,手法相当老练。

博物思史——洛泰尔水晶

水晶上的最后一幕:两个士师被处以石刑,苏撒拿被宣布是清白的。

水晶上的每一幅场景都是微雕杰作,这位艺术家也留出了一定空间,用拉丁文为它们分别配上相应的故事内容。最后一幕画面周围环绕着一句“Et salvatus est sanguis innoxius in die illa”,即“那一天,无辜的流血得以幸免”。正是在这幅图旁,我们找到了涉及洛泰尔国王名字的文字。 

下令制作苏撒拿水晶的国王,是中世纪欧洲赫赫有名的查理曼大帝的后代。公元八百年前后,法兰克国王查理曼大帝所缔造的帝国疆域几乎囊括了整个西欧,包含意大利北部、德国西部与现代法国。它是自罗马帝国覆灭之后西欧最大的帝国。查理曼大帝治下的社会繁荣稳定,使得接下来若干年内艺术发展欣欣向荣。水晶盘便是所谓“卡洛林文艺复兴”的绝佳代表。 

这件珍品一直备受推崇。大部分时间它都被珍藏在查理曼帝国的中心,今比利时境内的沃尔索修道院内,至少我们知道,十二世纪时它的确藏于此院,因为修道院的编年史有记载:

这件诱人的珍宝……是奉著名的法兰克国王洛泰尔之命而制作的。中间的绿宝石包含了《圣经·但以理书》中记载的苏撒拿如何被两个士师诬陷的故事。这块水晶展现了多种精湛的工艺。

它很可能一直被收藏在这个修道院,直到十八世纪九十年代这里被法国革命军洗劫。也许正是他们将水晶扔进了附近的默兹河中,因为它明显是他们所厌恶的王室的物品。当它被重新发现时已有了一道裂缝,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残缺,因为水晶的质地极为坚硬,它无法用凿子凿,只能用金刚砂慢慢磨。整件物品所耗费的时间与运用的工艺应该都十分惊人,价值也必然非凡。我们并不了解制作这一水晶盘的初衷——也许是神殿的供奉物——但它显然与一国之君的身份相衬。 

这个水晶盘制作之时,查理曼大帝的王国已经四分五裂。整个欧洲西北部被他那内讧不休的家族中的三位成员争相瓜分,导致帝国一分为三:东边的王国日后发展为德国,西边的是法国的前身,洛泰尔那名为洛塔林基亚的中部王国则从现今的比利时经普罗旺斯一直延伸到意大利。中部王国因被两位邪恶的叔叔左右夹击,向来是最弱小的,洛塔林基亚需要自卫的能力:它需要一位强悍的国王。 

剑桥大学研究中世纪历史的罗莎蒙德·麦基特里克教授认为:

我们对洛泰尔二世的宫廷一无所知,原因在于现有的与他相关的资料基本只有两类。一类引用各项记录描述他那夹在东西法兰克王国之间的小国的脆弱,他的两位叔叔,西边的秃头查理和东边的日耳曼人路易,都对他的江山虎视眈眈。另一类则跟这块水晶关系更密切,着重描述了国王为摆脱妻子塞勃格而作的努力。他似乎是在继承王位不久之后便迎娶了塞勃格,但之前早已有个名叫沃尔德华达的情妇,还为他生有一子一女。而塞勃格一直没有给他添子嗣。洛泰尔似乎断定沃尔德华达才是较好的选择。他找来科隆和特里尔的两位主教,要他们以王后与她的兄弟乱伦为由宣布解除他们的婚姻关系。

洛泰尔试图废后再迎娶情妇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一己私欲:他需要一位合法继承人,这是他保留继承权与王国的唯一机会。但王室的离婚事件,不论今时还是往日,都是政治上的一颗重磅炸弹。

 科隆和特里尔的主教其实已经拿到了王后供认与兄弟乱伦的证词,这可能是屈打成招的结果。但塞勃格又向教皇上诉,后者通过调查宣布她是清白的。这对洛泰尔来说是沉重的打击,但他不得不接受教皇的判决。此后他仍千方百计试图废后,无奈世人皆知他对塞勃格的指控没有根据,这位被中伤的女子完全是清白的。 

这段历史与苏撒拿的故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因而人们一直想找出水晶盘与这出王室丑闻的关联。它也许是为塞勃格而制的礼物,表明洛泰尔真心相信她的清白。若果真如此,这种私人声明也许会让他们之间的敌意暂时告一段落。但有人认为水晶盘上的最后一幕场景暗示了更多的信息。在这一幕中,艺术家偏离了《圣经》的内容,描画了一位听审的国王宣布苏撒拿无罪,所附铭文中又特别提到了洛泰尔的名字。它所传达的信息一目了然:国王的一大职责是维护公正。也就是说,国王必须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实施,哪怕这会损害他个人的利益。公正可以说是王室必备的美德。

一篇可能由洛泰尔亲自执笔的论述作了清楚的说明:

公正而热爱和平的国王谨慎推敲每个案件,并不蔑视患病或贫苦的国民。他必须做出公正判决,惩恶扬善。

这一早在一千多年前便提出的政治理想,如今仍是欧洲政治生活的核心。宾厄姆勋爵告诉我:

在水晶的中央,能看到国王承担了法官的职责。这十分有趣,也意义重大,因为自古以来,王位与王权就被视作正义的源泉。一九五三年,伊丽莎白二世在加冕典礼上宣读的誓词便来自一项立于一六八八年的法案中的古老誓词。她将在日后的所有判决中秉持仁慈与公正。这正是民众眼中洛泰尔应当担任的践行正义的角色。诚然,如今女王并不亲自担任这一角色,但以女王之名行使审判权的法官都以“女王陛下的法官”这一头衔为荣。

苏撒拿水晶是在一个没有未来的王国里为一位没有子嗣的国王制作的。八六九年,洛泰尔去世了,其时他仍未离婚。叔叔们果然瓜分了他的王国,洛塔林基亚如今只剩下一个地区名——洛林。在逾千年的光阴里,实际上直到一九四五年,洛泰尔那中部王国一直都是两位邪恶叔叔的继任者——德国与法国所争抢的土地。如果洛泰尔能如愿与妻子离婚并拥有合法继承人,也许如今洛林已是欧洲大陆上与西班牙、法国和德国并驾齐驱的大国。洛塔林基亚消失了,但洛泰尔水晶上宣扬的原则被保留了下来:国家统治者的核心任务是在公开法庭上不带任何私人倾向地保证正义的伸张。无辜者必须得到保护。洛泰尔水晶是欧洲最早体现法治观念的图像之一。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710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