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历史 > 帝国时代

文明启示录——欧洲航海发现前夜的世界情势

历史大观园 帝国时代 2020-07-01 11:43:38 0


现在,让我们稍作停顿,审视一下欧洲航海发现前夜的世界,并与两千年前的世界情势做比较。公元前500年出现的四种文明风格在公元1500年时依然得以鲜明呈现。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继续发展自己的文明,而且在很多方面,每一种文明的基本结构与两千年前相比没有变化,很多改变形诸细节。思想技艺从文明世界的一端传到另一端。但欧洲的邦国制,中东的一神论,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政府和社会秩序的家庭形式仍持续塑造着身处这些文明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

到1500年时,文明生活疆域大大扩展,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形成了一个纵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在四大文明的北部和南部,出现了重要新分支。中世纪欧洲的崛起意味着文明区域从地中海北移,在北海流域和英吉利海峡形成焦点。俄罗斯改信基督教,北移范围扩大,基督教正教世界的重心从君士坦丁堡转向莫斯科。

公元前500年时,希腊文明还是一种非常年轻、规模很小、高度集中的生活范式,以爱琴海为活动范围。但到1500年时,其后裔和继承人大量借鉴北方蛮族世界和中东远东文明,早期的泾渭分明消失不见。希腊的欧洲后裔创造了基督教的两种分支——希腊正教和罗马天主教。两种教派迥然有别,完全可以看作是两种文明。

亚洲文明

类似的发展局面也出现在中国东北边境。我们已经了解到,到1500年时,日本文明与中华文明已经有了显著区别。因此,应被视为另一种文明。伊斯兰世界渗入亚洲西部和中部草原地区。虽然草原民族与伊斯兰文明深度交会,并与周边定居民族有显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我们还是不能把金帐汗国及其他游牧同盟的文化视为新文明,因为游牧人从来没有发展出文明民族那样的专业分工。所以,可以这样说,西部和中部草原出现的半文明或高等荒蛮状态与伊斯兰的关系,与日本、北欧新文明和中华古文明、地中海古文明的关系是一致的。

在欧亚大陆南部,文明的扩展创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图景。比如,在东南亚,生活在苏门答腊和爪哇岛上的人,以及生活在今日泰国(古称“暹罗”)、柬埔寨和越南的大陆民族于基督时代接触到了印度文明。但到600年时,他们都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地方生殖崇拜与佛教、印度教思想的融合产生了一系列辉煌灿烂的宫廷文化。我们主要通过宏伟的寺庙和宫殿遗迹了解到这一点。创造出能修建这种不朽建筑的社会和政治组织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因此这些文化配得上“文明”一词,可与苏美尔人、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比肩。当然,我们总免不了要做一番对比。跟大河流域古文明和美洲文明一样,东南亚每一文明都建有气势恢宏的神殿和宫廷,周围簇拥着农民搭建的简易村庄。

在爪哇和苏门答腊,船运支撑着文明发展。在内陆,大河流域为当地宫廷文明提供了背景。每一流域都有肥沃的稻田,过着近乎自给自足的生活,仅在贸易及其他领域与外部世界有限接触。印度印记随处可见,但往往与当地习俗交融在一起。公元800年后,东南亚地区也受到了穆斯林影响。穆斯林主导了海上贸易,并最终于16世纪20年代征服爪哇和苏门答腊。但内陆流域地区没有受到穆斯林的控制。原因很简单。统治者禁止上游而来的陌生人入境,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导致内陆北部边境地区易受攻击。

高棉帝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吴哥城兴建了雄伟的神殿。1431年,尚武好战的暹罗人从北面而来,攻破高棉,在附近的湄南河流域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与暹罗人同时南下的还有缅甸人。这两群人都因中国扩张失去家园。新来者不喜欢高棉帝国的印度教—佛教混合宗教,只信奉佛教。其军事化程度更高,与外界交流更广泛,但没有创造出高棉帝国时期的恢宏建筑。

非洲文明

宫廷文明群也在非洲成型,包括信奉伊斯兰教的东非和西非,以及内陆腹地。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刚果盆地时,就发现了刚果王国。再往南走,莫诺莫塔帕帝国挺立在东海岸,坐落于赞比西河和林波波河中间地带。

文明启示录——欧洲航海发现前夜的世界情势

柬埔寨吴哥窟
这座宏伟的寺庙建于12世纪初期,是吴哥王朝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修建的。庙中供奉的神是毗湿奴,几个世纪前从印度传到柬埔寨。但这座庙同时也是国王陵寝。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死后与毗湿奴合为一体,享受极乐永生。这座庙也展现了印度教教义所描绘的世界。最高的那座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须弥山。印度教认为,此山从一个平坦、呈矩形的大地中心拔地而起。因此,这座寺庙的平面也呈矩形,周围是人工池塘,模仿的是海洋环绕大地的景致。该庙彰显了毗湿奴和国王在庙里庙外世界的伟大地位。这就是高棉统治者殚精竭虑建造吴哥窟等寺庙的原因所在。

这些相对大型的政权是由班图语族建立的。公历纪元之初,这些人从西非海岸南转好望角的地点——贝宁湾出发,迁往中非和南非。班图人很可能是在发现印度尼西亚粮食作物后开始迁居的。他们擅长制作铁器,有能力清理林地,把这些作物种在刚果盆地茂密的热带雨林里。后来,一些班图人部落可能从努比亚得到了牛。牧牛人和农民为寻找新草场,继续南迁,一场沿东非高地的快速迁移运动自此开始。科伊人和桑人狩猎采集者在班图人到来之前撤出南方,俾格米人走进浓密的刚果雨林中。

非洲大部分地区与穆斯林开展贸易,从而与欧亚大陆产生了联系。商队经常往来于撒哈拉沙漠中,将西非的城市王国与地中海连为一体。商人和突袭队伍沿东西两个方向在撒哈拉以南的稀树草原上穿梭。

文明启示录——欧洲航海发现前夜的世界情势

非洲雕塑
这具精美塑像在刚果雕刻完成。15世纪80年代,欧洲航海者首次发现刚果王国。但这一作品是在此之前还是此后发现的,我们不得而知。它体现了非洲多种艺术风格中的一种,说明非洲广泛存在文化多样性。时至今日,这种特性依然是非洲大陆的典型特征。在这片土地上,地区生活方式千差万别。既有小队狩猎者和采集者,过着和远古人类一样的生活,又有强大的王国,具备文明的各种典型特征,即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要向生活在城镇的统治者、税吏、专职武士和商人阶层纳税。能工巧匠正是受这一阶层资助,制作了图中这样的雕塑。

通过这两条路线,西非和伊斯兰国家产生了紧密联系。1076年,加纳王国覆亡。一系列寡君统治的帝国政权出现,统一了西非大部分地区。君臣皆信奉伊斯兰教,以贸易为主要收入。这些政权中最重要的是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前者在14世纪初年达到巅峰;后者于15世纪统治尼日尔河周边大部分地区。

虽然这些西非政权的统治者和商人都是穆斯林,但他们与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不尽然相同。西非许多村庄仍笃信原有“异教”形式的宗教。新帝国的崛起对他们影响不大,仅在以下场合中才会发生联系:国都派人来到村庄,让村民做一些劳役(比如把重物搬运到市场),强迫他们交出一部分粮食纳税。

跟东南亚一样,西非皇宫金碧辉煌。尼日尔河及其支流沙金储量丰富。统治者组织人力搜寻黄金,据为己有。因此,马里和桑海的君主都非常富有。来自伊斯兰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急于用各式各样的奢侈品换取非洲黄金和象牙。

非洲部分地区也从事奴隶贸易,尤以东海岸最盛。但这种非洲劳动力开发方式是在美洲发现后才具备重要意义的。

总而言之,一直到1500年,非洲仍然处在文明世界边缘。强大的政权和宏伟的宫殿在非洲大陆的几个地方出现,农牧业快速拓展,大片地区与外部世界建立了贸易关系。但因为热带地区容易滋生疾病,而且除尼罗河以外的所有非洲河流都在河口处形成瀑布,陌生人很难深入非洲腹地。大多数非洲人生活在自给自足的小村庄里,与群落之外的人接触甚少。

专业技艺、复杂的社会组织,以及文明生活的其他典型特征在非洲确实存在,但集中在少数几个宫廷中心。另外,这些中心和东南亚、美洲的神殿一样,脆弱得不堪一击。原因是,普通老百姓不仅不能分享文明成果,还要为统治者纳税、服徭役。我们可以这样假设,他们对此心有不喜。中东和世界各地的早期文明也曾遇到过同样的情况,并因具备相同的脆弱性而遭受损失。非洲和美洲、东南亚一样,处在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而此时,世界各大洋向欧洲航运开放,世界文明关系就此改变。

新世界文明

在大洋彼岸的美洲,“帝国”时期似乎是从1000年左右开始的。根据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约1400年,阿兹特克人在墨西哥建立帝国。1438年左右,印加人将权力扩展到秘鲁全境,并于1500年左右,吞并厄瓜多尔。印加帝国严格实施官僚制管理。相比之下,阿兹特克人仅对周边民族施加松散控制。他们下大气力组织突袭,获得大量俘虏,取用心脏祈福于阿兹特克神祇。阿兹特克人和近邻的关系就是以这种观念为指导,因此不可能建立强大稳定的帝国。

不过,阿兹特克都城——特诺奇提特兰面积很大,气势恢宏。该城坐落于浅水湖中的岛屿上,通过狭长堤道与大陆相连。

宏伟的神庙、熙攘的市场、庄严的宫廷仪式掩盖着阿兹特克社会内在的脆弱。在墨西哥其他地方,宫殿和神庙中心演变成了真正的城市。在北方,也就是今天的美国和加拿大,生活着多种务农和狩猎民族。他们中一些人被组织起来,建立大型仪式中心。从这些中心上,依稀可见墨西哥昔日的辉煌文明。公元1400年后,玛雅最后一个帝国中心——尤卡坦失去了对周边乡村的控制。曾经建造神庙、设立祭司的玛雅人重新过回简单的农村生活。

秘鲁人也建成了宏伟壮观的城市。一些城市设有高大石墙,能实施自我防御。秘鲁的道路和灌溉工程要比墨西哥的更精巧复杂。印加统治者在皮革流苏上编制绳结,记录事件。阿兹特克人也使用象形文字,而且,跟古玛雅人一样,他们也将历法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

总之,美洲印第安人文明和非洲文明、东南亚文明一样,于1500年达到兴盛阶段。但他们的技艺和组织水平从来没有赶上旧世界文明中心。

世界文明的平衡

显然,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和美洲文明与欧亚四大“干线”处于不同等级。中国、印度、伊斯兰和欧洲文明影响人数要比参与神殿文明的人多得多。这四大文明不会因为遭受某方面的打击而坍塌。一个中心的毁灭不足以损坏中国、印度、欧洲文明的品位和技艺知识传统。相比之下,一个或数个中心的毁灭很容易毁掉美洲文明,西班牙人的到来就是明证。东南亚文明同样也很脆弱。比如,1525年后,穆斯林征服爪哇,印度尼西亚群岛上的印度宫廷文化自此湮灭。而在此之前,暹罗人的入侵让柬埔寨的高棉文明一蹶不振。

如果神殿文明因突然暴露于残酷的外部世界而毁于一旦,可以想见地球其他民族该会多么地孤立无援!在蒙古帝国时代,欧亚大陆民族凭着尚武精神被历史铭记。但在这个文明生活中心之外,还有人过着简单原始的狩猎采集生活。澳大利亚和非洲南部就是这些部落的聚居地。因纽特人靠猎取冰面下的海豹海象,将生活半径扩展至整个北极海岸线。但总体来说,狩猎采集者的活动区域非常有限。他们的生活方式被挤推到地球偏远角落。

到1500年时,欧亚四大文明在技艺和成就方面大致处于同等地位。欧洲有金属、船舶和火炮,但在手工精湛技艺方面远远落在其他文明之后。中国为当时人口最盛,但在经历蒙古侵略后,选择退出海事,集中兵力防范草原游牧人。在所有伟大文明中,似乎数伊斯兰最能开疆拓土,连绝大多数草原游牧人都俯首称臣。伊斯兰世界因此军力大增。因为,在整整两千年里,屡次骚扰侵略欧亚大陆文明的正是这些草原游牧人。在这四大文明中,似乎数印度实力最弱。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因穆斯林占政治主导地位,印度文明呈现衰退之势。但印度对其他民族的影响力从来不是建立在军事政治实力上,而且伊斯兰教内苏菲派神秘主义的兴起再次证明了印度影响力潜移默化的特点。很显然,苏菲派与印度圣人有很多相似点。虽然遭受穆斯林侵略之苦,但印度教徒从来没有丧失让征服者具备印度传统思维方式的能力。

因此,西欧是四大文明中唯一一个既不具备强大实力,又没有取得显著成就,也没有远大前景的地区。但欧洲人愿意学习,不断实验,并依据新经验改变行为习惯。总而言之,西欧从不畏惧冲突挑战。这种姿态意味着,在1500年至1850年的三个半世纪里,一个根本性的平衡逆转即将展现。从那时起,欧洲跃居人上,创造了世界上势力最强、技艺最精的文明。这种情况是如何产生的,将是本书第二卷的主题。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sjls/fjsd/1690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