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胸怀都是委屈撑大的,受得了辱才解得了困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5:09 0


曾国藩以一介书生练兵统兵,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练成一支所向披靡的劲旅,最终战胜十倍、百倍于己的太平军,立下千古奇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那种能屈能忍辱的负重精神。

早在练勇之初,长沙官场上的各种排挤和侮辱,就足以将他打得趴下,站不起来,甚至永世不得翻身。但曾国藩并没有被击倒,而是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以坚强的意志坚持了下来,最终练成一支威名赫赫的湘军。

曾国藩练勇之初,其实就没有想过要带一支“团练”,一支啥也不会只会打架的“乡兵”,他一开始一心想的就是要带出一支强悍的“新军”,一支劲旅,绝不是只会守守家园的“团丁”。在给当时的巡抚张亮基的信中他直截了当地说:“唯团练终成虚语,毫无实裨,万一土匪窃发,乡里小民仍如鱼听鸣榔,鸟惊虚弦……难可遽镇也。”他要改造“团练”,要把团练带成正规军。因“改图之速”,更要“立竿见影”,所以曾国藩对于训练,要求颇为严格,风雨烈日,操练不休。

但是,和湘勇们在一起操练的“兵老爷”绿营兵们受不了了,这些平日里只知喝酒、赌钱、抽鸦片的绿营兵哪受得了这个苦,上自提督,下至兵士,都对曾国藩怨恨不已。后来在提督和教官的挑拨下,绿营兵和湘勇时生摩擦。先是辰州兵挑起事端,又有永顺兵与湘勇摩擦,鲍起豹等人又从中挑拨,双方愈来愈势同水火,渐至常生械斗,常打群架。

当时的湖南提督,名叫鲍起豹,他对曾国藩很不满意。湘军操练很辛苦很严格,而提督管的绿营军则是吊儿郎当,战斗力极差。相形之下,就有了是非。民间普遍认为湘军好,绿营兵差,话传到鲍起豹耳中,他认为湘军的存在是在寒碜绿营;而且湘军工资比绿营高。湘军普通士兵月薪为四两二钱,比绿营兵高出百分之四十,为此,鲍起豹心里不平衡,绿营兵心里更不平衡。两支军队又时常在一起,统一操练,矛盾也就不可避免。

士兵都喜欢赌钱。有一次,湘军与绿营兵聚赌,因为口角引发械斗,湘军士兵打了绿营兵。鲍起豹就要将湘军士兵提去处罚,曾国藩没办法——手下打伤了人,且犯了赌博,只得将肇事士兵送去绿营挨军棍。绿营毕竟是清政府的正规军,作为“团练”的乡勇,最多算是庶出的子嗣,唯有忍气吞声的份。所以曾国藩只能在忍气吞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甚至视忍耐本身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又有一次,湘军操练,同场还有绿营兵,不小心,湘军一枪打了绿营的一个勤务兵。鲍起豹就对曾国藩说,你把走火的士兵找来,捆到绿营,打上三百军棍!三百军棍是什么概念?至少把人打得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团练不是国家正规军,手下既然伤及正规军,自然得按民人袭击军人的法条进行处罚。只是,真把人送过去,曾国藩很难受。没办法,最终还是送过去了。至于平时,绿营欺负湘军的事例亦不少,哪怕是曾国藩的亲兵,也常被打骂。

有一回湘勇哨官鲍超和塔齐布带着几个勇丁在长沙城中闲逛时,受到绿营兵的讥讽,塔齐布和鲍超毫不退让,双方矛盾激化。这几个绿营兵气极回营,添油加醋,极言湘勇欺人,于是鸣号列队,大张旗鼓地来打架,这回下手更狠,打死了人。曾国藩以为,可算找到机会立威了。他对鲍起豹说,你得把肇事绿营兵捆过来,由我依法处置。依法,这个绿营兵就是死罪。曾国藩对绿营兵仗势欺人的行为早就不满,于是郑重地发公文给提督鲍起豹,明确要求逮捕肇事士兵。

鲍起豹二话不说,还真就把人五花大绑地送到了曾国藩的审案局。但实际上却派人四处散布曾国藩要严惩打架的绿营兵的消息。两队打架常有的事,却为何只惩罚绿营兵?绿营兵的愤怒一下子被点燃,聚在一起冲向塔齐布的住所,一顿打砸抢,亏得塔齐布躲在草丛中才幸免此劫。

这群绿营兵砸了塔齐布的房子后,又冲向曾国藩团练大臣公馆,挥舞刀枪找曾国藩算账,甚至有人咆哮要杀死曾国藩。曾国藩没料到绿营兵会如此丧心病狂。曾国藩被堵在屋内,进退不得,只得派人向巡抚骆秉章求救。可是,骆秉章更是只老狐狸,明明只一墙之隔的两个衙门,却一直让绿营兵闹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才来到审案局,且不仅没有惩罚那些绿营兵,还当着曾国藩的面给他们松绑,向他们赔不是。还要求曾国藩放人。走投无路,曾国藩无奈,只好放人。这是很屈辱的一件事情:当着那么多无知无识的乱民乱兵,堂堂二品大员、钦差团练大臣,明明有理却不得不低头,还做声不得。只能“打脱牙和血吞”,生生地忍住。

这件事过后,一连好几天曾国藩都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想着自己身在热孝之中,却能夺情出山,无非是想匡时济民,上报君恩浩荡,下为黎民造福,也为自己一展鸿抱。却不想到长沙的这七八个月来,事事不顺心,处处不如意,每天困心横虑,隐忍硬撑,实在疲累之极。他细细分析之后,终于看清,长沙不是做事的地方,官场暮气沉沉,绿营积习难改,他们什么正事也干不了,而曾国藩要是想干一点事出来,他们则会处处使绊,时时掣肘,根本不会让你干成事,如果死守这里,只会被他们困住,终将一事无成。因而,长沙绝非久留之地,必须离开长沙。

1853年8月13日,曾国藩给朝廷上《移驻衡州折》,请求到衡州练勇,并保衡州安宁。皇帝准奏。于是,曾国藩和他的湘勇带着屈辱脱出长沙这个牢笼,奔向衡州。不想从此摆脱了一切掣肘,安心练兵,终于开启了湘军的辉煌之旅。当然,其中的艰辛过程又非三言二语可以道尽。但是,凭着曾国藩一贯的坚忍和恒心,经过五个月的苦练,终于练成一支一万多人的湘军,声威大振,并从此步入了自己的辉煌人生。

1854年2月,太平军围湘潭,朝廷调湘勇征剿,曾国藩统率着军容整齐、军威肃穆的一万七千名水陆全师,浩浩荡荡开进长沙,军容之盛,军规之严,立时把萎靡不振的绿营比了下去,湘勇终于扬眉吐气。这正是曾国藩愤走衡州之后五个月中“打落牙和血吞”、咬牙坚挺的结果!在湘潭激战中,湘勇与三万之众的太平军激烈作战,以少胜多,歼灭太平军万余人,取得了清廷在与太平军对战中真正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有力地证明了湘勇的作战实力,朝廷对此褒奖有加,这算是为曾国藩这一年多来的咬牙坚挺缔造了一个完美的结果。

后来他对幕僚谈起往事时,感叹地说:“起兵亦由激而成。初得旨为团练大臣,借居抚署,欲诛梗命数卒,全军鼓噪入署,几为所戕。因是发愤募勇万人,浸以成军其时亦好胜而已,不意遂至今日!”可见要不是当时情势所激,要不是他那种不服输的倔气,哪会有后来的曾国藩!

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人,面对别人的不理解、不支持或是讥讽、嘲笑、轻蔑甚至侮辱,对一切的挫折和困境,他不是怨天尤人,不是服输退却,而是打脱牙和血吞,绝不服输,而是咬牙坚持,忍辱负重,徐图自强。他虽是一介文人,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与枭雄的完美结合体。

在曾国藩的一生中,受过的委屈数不胜数,经历的挫折也不可谓不多,打过的败仗更是数不胜数,甚至无数次身陷绝境。也正是因为这些委屈、这些挫折、这些败仗,才使他养成坚忍卓绝、傲视富贵的坚忍性格。“坚忍”不仅使曾国藩树立了“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信念,同时也使他成为晚清历史上一等一的人物。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8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