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三败于九江,重振信心从头再来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4:44 0


经过了靖港之战的失败和湘潭之战的胜利,曾国藩吸取了不少经验,同时也得到了许多教训,对湘军进行了重新整顿,用有生气的兵员代替素质较差的兵卒,同时赏功罚罪,使湘军又焕发出原有的生机。

胜利也接踵而至,竟然相继攻克常德、澧州,并在咸丰四年六月,再次攻占岳州城,终于一雪上次岳州失利的前耻,这让曾国藩感到一些欣慰。之后湘军水师又相继攻克城陵矶、蒲圻及湖北境内的沿江重要港口,塔齐布、罗泽南率领的陆军,在八月下旬又攻下了武昌远郊的纸坊,并攻下武汉。湘军一路凯歌高奏,无限风光,屡攻屡克、屡战屡胜的他大有一鼓作气将金陵拿下的气势。

然而,大败后大胜、大胜后大败,似乎成了湘军和曾国藩的宿命。在接下来的九江之战中,曾国藩又遭遇到了一次重大失败。

九江是长江上的重镇,对于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金陵)的保护作用非同小可,因此,洪秀全极为重视保卫九江。派大将林启容领一万人马严密把守九江。为了确保在战斗中不把九江丢掉,洪秀全又命令翼王石达开带领四万人马奔赴九江增援。而当时湘军只有水陆共两万人马驻扎在上游离九江十里远的竹林店,因为最近的连连获胜,加之水师装备精良,故虽湘军的兵力并不如太平军,曾国藩也并不怯阵。

咸丰四年十二月十二日,湘军水师与太平军水师在九江重镇湖口江面开始了一场搏斗,太平军水师失利,掉转船头驶向鄱阳湖。湘军水师的二百艘舢板便全数出动,全力追踪到湖中。却不知石达开早已布下阵势,太平军船队将鄱阳湖进入长江的出口封住,炮弹齐发,湘军水师只得退向鄱阳湖的湖心。

如此一来,湘军水师便被截为内湖和外江两股,不能相互接应,给湘军水师造成了致命伤。太平军趁机猛攻,九江守将林启容与小池口大将罗大纲带领数十只小船入江,趁着昏暗的夜色,冲入湘军船帮,进行火攻。湘军水师船只火焚水沉,溃不成军,连曾国藩的帅船也被对方围困俘获。

曾国藩既愤又惭,无地自容,又投水自杀。但天不灭人,恰逢水师统领彭玉麟驾驶舢舨路过这里,于是就救他上船,送上岸去。

曾国藩在岸上遥望浩浩水波,想到竭尽心血惨淡经营而成的水师,竟如此损于一旦,心如刀绞,痛不欲生,决意策马赴敌而死,惊得罗泽南、刘蓉紧紧抓住马缰不放,经过好一番拉扯劝解方才作罢。

有很多人认为,曾国藩也算不得完人,因为他受不了挫折,一遇挫折就想自杀,前后竟有五次自杀的经历,可见其心理脆弱。而世之成大事者,莫不是心理强大、敢于直面失败和挫折之人。其实这是对曾国藩的一种误解。

以当时当情来看,不论是靖港之败还是九江之败,其败之惨,已无复加。靖港一战,水师几近全毁,而九江一败,更是几欲涂地!湘军子弟尽亡,炮船俱损,曾国藩苦心经营、对之抱以很大期望的湘军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兵败师毁怎能不使之痛心疾首?

对于像他这样一位以天地为己任,时盼为朝廷分忧、为百姓造福的圣贤心思,看到自己出师不利,惨败如此,又怎能不愧悔难当、无颜以生?同僚和官绅们的处处刁难、嫉妒,时人的挖苦、讥讽又怎能不使之羞愧难当?朝廷对他的猜忌、防范,又怎能不使之心寒不已?一系列的失败和打击,一系列的挫折和讥嘲,使他尝尽世态炎凉,历尽艰难辛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他难以承受。

当郁积在心头的这些不顺之事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强烈到无法阻拦的绝望,必然使他产生轻生念头。

但曾国藩毕竟不是普通人,他有着顽强的意志,更有着执着的性格,他血液中那种不怕输、不服输的强悍,使他能很快走出失败的阴影,摆脱自杀的消极,重拾信心,重燃激情,以“打脱牙和血吞”的无敌坚忍,终于摆脱了失败,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曾国藩后来回忆他的人生历程时这样说道:“吾初起兵,遇攻危,则有死心。自吾去祁门,而后乃知徒死无益,而苛生之可以图后功也。”

可见他经历过两次大败两次自杀之后,终于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唯“苟生之可以图后功”,故从此死志已绝,而斗志重生。

因而,自此以后不管什么样的艰难困境,曾国藩都能以超人的意志和无与伦比的坚忍,扛过去,最终成就的,就是立下天地大功的一“完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7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