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二败于靖港,宁死也不服输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4:39 0


尽管曾国藩打败太平军的决心很大,然而,一路凯歌高唱的太平军根本不给他休整的机会。太平军决定乘胜攻取长沙,并剿灭曾国藩的湘军。于是决定水陆并进,分两路先攻离长沙九十里的湘潭和五十里的靖港,以期克定两地,消灭湘军,再攻长沙。曾国藩和湘军未及喘息,就不得不再次面对太平军的猛烈攻击!

靖港地处湘江西岸,距省会长沙五十里,水路畅通,帆影不绝,曾为湖南四大米市之一,商贾云集,市场活跃,为境内第一繁荣集镇,有“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之景象,是个很繁华的古镇,更是进入长沙的要冲。曾国藩把各路水军布置在靖港外围,建好坚固的炮台,严防死守,决计一雪前耻。

由于曾国藩守势甚严,太平军转而攻湘潭。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七日下午,太平军大将林绍章率领着七千人马进攻湘潭,湘潭城内五百守兵早惊吓不已,全都不战而降。于是太平军毫不费力就攻克了湘潭。

湘潭失守,湖南巡抚骆秉章焦急万分,他赶忙亲自去找曾国藩,希望他能够把湘潭夺回来。但曾国藩因为求功心切,并不想去夺湘潭。他想朝廷给他的命令是要他克岳州、援武昌,湘潭之失,与他并没有多大关系。

岳州之败,他忍辱退回长沙,已经颜面尽失,此次如倾巢对付湘潭的太平军,胜利了倒还可以,如果失败了,那湘军以后如何立足?况且太平军分兵攻打湘潭,就必然会在岳州一带造成军势上的弱势,若能乘虚越过岳州,前往武昌,那么会比夺回湘潭要有意义得多。因而,虽然幕僚们都力主先攻湘潭,但曾国藩还在犹豫。但这一犹豫,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长沙乡绅密告曾国藩,说是靖港内贼寇数百人,可以一举取下靖港,曾国藩动心了,于是率领大小四十多只战船,水陆两师五千多人浩浩荡荡向靖港进发,却完全没有想到这正是太平军意图消灭湘军的一个圈套。

靖港位于湘江、资水交汇的地方,对岸有铜官山,六朝时曾经设置了铜官,所以才有“铜官渚”的称号。曾国藩随水师督战,坐船到达距铜官渚二十里的白沙洲,想一举拿下靖港。

可是,在进入靖港之后,街上连太平军的影子都没发现。正在纳闷之际,他们就遭到了一阵密集炮火的攻击,部队立即就乱了阵脚。这时,埋伏在铜官山的两万太平军才从山上直奔下来,将湘军吓得溃不成军。

与湘军同来的团丁还没有和太平军兵刃相接,便望风而逃,带动湘军陆师也向后奔逃。因为中了敌人圈套而气恼万分的曾国藩见部队不战自溃,感到无比气愤,便离船登岸,来到浮桥桥头,插了一面旗帜在那里,手执宝剑,高喊:“有退过此旗者斩!”

但是,湘勇们为了求生,根本就顾不得自己的统帅说了些什么,他们仍纷纷后退,并为了抢过浮桥逃命而争先恐后。由于争抢过于剧烈,结果浮桥桥板毁坏,桥上人因此跌落水中。看到陆师溃不成军,水师便不等号令,纷纷升起船帆,四散逃去,一边还胡乱地朝岸上开炮。

曾国藩见战事已经无法再继续进行下去,便混在侍卫从中匆匆上了拖罟,盲目地随着溃退的战船往后退。

不料,天公不作美,西南风突然刮了起来,本来水流就十分湍急的江面,这会儿要想逆流行舟更是不可能。曾国藩眼见兵败如山倒的惨状,耳边又听到有人到处在喊“活捉曾剃头”,心中想着此次败绩真是有生以来的奇耻大辱,又想自己自衡州出师以来,与“长毛”打的两仗,都以惨败告终,辛辛苦苦训练了一年、期望建不世之功的湘勇,竟是如此不堪一击。曾国藩灰心至极。

“活捉曾剃头”的喊叫声从后面铺天盖地压来,似乎越来越近,越来越响了。他想要是今天真被贼寇活捉,很有可能被他们抽筋、剥皮、点天灯、五马分尸、剜目凌迟、枭首示众!“不行!我堂堂朝廷二品大员,岂能受贼寇的侮辱,还不如自己一死干净。”曾国藩下定自尽的决心,便步出船舱,两眼一闭,就向湘江的激流旋涡中跳去,眼看就要葬身激流之中。幸好,身边的一个侍卫眼疾手快,从船尾座舱中跳了下来,直扑旋涡之中,一把抓住了曾国藩,将他拖上船去。

苏醒后的曾国藩还是无精打采,又羞又愧。觉得自己一败再败,上愧皇上天恩信任,下愧死难将士,自觉无颜有生,死志不绝。

特别是正在他失魂落魄的时候,湖南官场却为祝贺贪官陶恩培荣调山西布政使而大办盛宴,官僚们酒足饭饱之后,把陶恩培送到江边上船。这个码头离湘军大本营近在咫尺,却没有一个官员顺便去慰问刚刚吃了败仗的湘军。

曾国藩本就被失败笼罩的悲凉心境,又惨历世态炎凉,心中除了耻辱,更多的是灰心。于是,他写好了给皇帝的遗折,称:“为臣力已竭,谨以身殉……臣于初二日,自带水师陆勇各五营,前经靖港剿贼巢,不料开战半时之久,便全军溃散。臣愧愤之至。不特不能肃清下游江面,而且在本省屡次丧师失律,获罪甚重,无以对我君父。……谨北向九叩首,恭折缺廷,即于今日殉难。论臣贻误之事,则一死不足蔽辜;究臣未伸之志,则万古不肯瞑目。”还让弟弟曾国葆为他备好了棺材,下定了以死殉国、殉湘军的决心。

从出山的第一天起,曾国藩就立定了一个志向:“一不要钱,二不怕死。”“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以死殉国”对于他来说,都是最好的归宿,因而他不会在乎死,更不会怕死。如果一死可以表忠心,一死可以殉国难,一死可以雪耻辱,他都愿意慷慨赴死。

要不是左宗棠突然到来,而且毫不留情地对曾国藩一番怒斥,可能曾国藩就真的杀身成仁,以死殉国了。

左宗棠上船一见曾国藩蓬头垢面、委顿不振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又见他又是买棺材、又是上遗折,一副赴死的样子,更是怒不可遏,大骂道:“好你个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曾涤生,你大丈夫不做,却要做愚夫村妇。你一死何足惜,真丢了湖南人的脸!湖南人有几个人服过输?有几个如你这样,打个败战就寻死?你若真的死了,我要鞭尸扬灰,劝说伯父大人不准你入曾氏祖茔!”

左宗棠看曾国藩还是不动,又说:“你我都是湖南人,湖南人岂能轻易服输,岂能就此败退?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经得起失败,才会有胜利。失败不可怕,怕的是败后一蹶不振,缺乏不屈不挠的气概。今日靖港之败,安得不是日后大胜的前奏?此刻溃不成军的湘勇,异日或许就是灭洪杨、克江宁的雄师!”

左宗棠还拿出了曾国藩父亲转来的家信。信中说:“儿此次出,杀贼报国,非直为桑梓也。兵事时有利钝,出湖南而死,是皆死所;若死于湖南,吾不哭尔。”

父亲的这几句话,加上左宗棠的怒斥,恰如当头棒喝,让曾国藩从赴死的决心中豁然而醒,是啊,我这样不明不白地自杀,有什么用?我就这样服了输、怕了反贼吗?我就这样一败涂地、不报仇雪恨了吗?他想起祖父经常教他们“男儿以懦弱无刚为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话,血液中那种湖南人的硬气又涌了上来,那种隐忍坚定的执着让他一下子站起来,抓住左宗棠的手,激动地说:“国藩一时糊涂,若不是吾兄这番责骂,险些做下贻笑万世的蠢事!”

曾国藩遂又坚定继续战斗下去的决心,且先忍住这份屈辱,暂压心头的愤恨,等来时重振旗鼓,再图机会,猛击敌寇,再雪此耻!曾国藩决定把靖港惨败的那一天,当成湘军将士雪耻报仇的纪念日。他没向皇上发遗折,而是重新招兵买马,造船配械,准备再与太平军死战。

而此时,曾国藩的爱将塔齐布却在湘潭取得让人意想不到的十战十捷,将林绍璋的太平军给打败了,从而一举收复湘潭,太平军死伤几千人,湘军所取得的胜利很快将他从失败的阴影中拯救了出来,曾国藩对于湘军的信心大增!也对自己能够坚持下来,忍下一切屈辱,感到庆幸,同时也对“忍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梁启超说:“凡古能成大事者,其自制力、忍耐力必强。”曾国藩能够战胜失败,走向成功,就在于其之坚忍。在曾国藩看来,忍,不仅仅是忍耐,是忍让,更是忍辱,是忍而有为,忍而奋进。

只要不服输就能不怕输,输了只要忍得住,守住自己,徐图再起,就一定可以等到胜利到来,等到云开日出,等到报仇雪恨,等到功成名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7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