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家文化 > 制度构成

明朝政治制度——有关东宫制度的结束语

历史大观园 制度构成 2020-06-19 23:28:18 0


明初,朱元璋废除中书省丞相制度,以六部尚书、五府都督、都察院、大理寺诸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在这个权力结构设计的同时,他还以铸铁牌作祖训的形式,来抑制后宫与宦官干预政务,设置内阁学士备顾问。国家权力由皇帝一个人独揽。这样一个权力结构,连朱元璋这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感到力不胜任、疲劳不堪,到成祖朱棣这样强的人继承,也只能依傍内阁来一起办事。如仁宗、宣宗即位时,还懂一点事,英宗这个稚童即位,皇位实际上便悬空了。由于是世袭制,朱元璋无法规定后继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智能水平,所以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大权独揽的。名义上权力属于皇帝,但如果他根本不知道、不懂得如何运用属于自己手中的权力,也就难免不逐渐演化为内阁与司礼监对柄的机制。朱元璋对东宫制度的设计,使之简化,不让东宫形成另一套班子,虽然在明代避免了父子之间兵戎相见的血腥场面,但太子的成长却脱离了社会,在深宫中不可能培育出有雄才大略的君王来。明代的君王比任何一个王朝都懦弱无能,昏昏然只知在宫廷享乐和搞迷信活动。

故从制度的设计联系付诸实施的过程来观察,往往不以设计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制度设计,一般包括组织结构及运行规则或条例这两个部分,而这个规则与条例往往又是习惯成自然,它的实际效果因人而异。三杨在位时,这个内阁与司礼监对柄机要的局面还能维持,一旦三杨和太后去世,小皇帝没有制衡的力量了,那么只能由他身边的太监掌握一切。他身边的侍臣如果选择不当,这个权力中心就会如汽车的方向盘失控那样,车子不知滑向哪里,难免要出车祸。土木堡之变就是这样一个极端的案例,几乎使明王朝遭受灭顶之灾,英宗自己也被俘,这不极端危险吗?

中国历史上,东宫制度、后宫制度、宦官制度、内阁制度与丞相制度,都是帝王制度下中央集权的权力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历代统治者同样都面临着交接班的问题,这是人类生命的自然现象所决定的。作为制度,它的组织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的互相协调和互相制衡,需要有规章制度来协调,但不论这种规章是以祖训或其他何种法制的形式,或者习惯来规范,都需要人去操作它,它不可能完全自动地运作。明代的内阁与司礼监的对柄,都会因人事的变化而发生变异,人的因素仍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要把人治与法治完全对立起来。人的变数需要法来监控,但没有绝对完全严密无隙可乘的法制,一旦人的品质发生堕落,单纯依靠法制是很难处理好的,所以还得把人的教养放在首要的地位。人的伦理素养好了,遵纪守法的问题也好办了。新老交替应该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三杨在位的时候,明代统治还是相对稳定的,而杨荣想到“择后生可任者”来培养接替者已太迟了。仁、宣、英宗早期的内阁诸大臣都是在太祖晚年崭露头角,以后经过建文、永乐时期才逐渐成型,它也不是特意被某人指定,或特加照应的,而是在那个环境中自然成长起来的,这个环境就是那时良好的社会风气。故后继人才的培养要抓早,抓紧,在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伦理观念的基础上,并让后继者他们有充分历练的机会,那么继任以后方能站住脚跟。这些年所谓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把新旧交替作为一个过程,不是一刀切的办法,是接受了过去的教训而来的。交接是一个集体完成的过程,明代的英宗早年只是一个小孩,但大局还是可以比较稳定,也就是这个道理。不能老是发现那个不行,来一个废立的大动作,那是要伤筋动骨、大伤元气的。中国历史上,古往今来这方面的教训实在太多了。辛亥革命似乎结束了帝王制度,否定了世袭制和终身制,但传统的影响还继续存在,而权力交接的问题只要还有国家形态存在,就会始终存在,不同时期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是一个集体交接采取逐渐过渡的办法,即使个别人有问题,影响也不致于太大。总之,交接的过程应是互相辅助、互相体谅、互相照顾的过程,而不只是权力的互相争夺。中国历史上交接班之所以出现那么多问题,老人为交接的变数而苦恼,东宫太子日子那么难过,东宫班子的人度日如年,就是两代人都把权力交接视作权力争夺的问题。争则两败俱伤。互相协作传帮带的办法,能做到不争吗?权力的交接不是财产的分割,子女继承遗产时既可以平分,也可以协商,但权力交接时,是不可能分割的。虽然权力是可以共享的,问题是能长期和谐相处吗?西方权力交接的办法是竞争的办法,它不乱,因为有一个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传统在那里。我们缺少这个东西,所以不能照搬。一些不发达地区照搬的结果,都乱了套。如果我们也照搬的话,结果会如何?我们关于接班人的五条标准,记得是毛泽东在六十年代提出,由邓小平主持起草九评时用那个时候流行的文字表述的,现在看来在文字上需要有一些调整。接班人是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准?如何达到标准?如何选择,由谁来选择?被选中以后又如何考核?如何完成交接的过程?在交接中发现人的问题时又如何处理?这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过去有不少经验教训。如何通过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慢慢摸索出一套正面的比较成熟的操作程序来,这对大局的稳定、社会的繁荣将是有利的。我想关键是先让大家对过去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正确的共识。怎样去取得这个共识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人们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bjwh/zdgc/98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