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简明正史——北周社会生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23 08:54:31 0


北周皇族宇文氏,或谓其源出于鲜卑,或谓出于匈奴,不管怎样,其非汉族,显而易见。宇文氏从鲜卑人手中接管了元魏政权,其根据地又西处关陇地区,辖境涉及今陕西、湖北、甘肃、贵州、云南、宁夏等省区,居民中颇多“胡族”。按理说,北周社会的“胡化”程度应该较高。然而,该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却对汉族的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他不仅努力从汉文化中汲取营养,并且追溯到最古的经典,即以姬周的制度与文化为楷模,乃至其儿子们所建的王朝亦以“周”为号。正因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故而北周境内所谓的“遗风盛业”,虽然不及魏、晋时代,但是就北魏以降的二三百年期间而言,却数它最甚;其民风亦较诸同时代的北齐更为古朴。

按照汉民习俗,子女婚娶之后,仍然与父母住在一起,以事奉养。而北周的有些“蛮民”则无此俗,儿子一旦娶妻,便与父母分居,老人因此很少得到子女的照顾。北周的一些地方官则往往予以“化导”,致使土著人在较短的时期内便移风易俗,一同华化。武帝保定初年出任湖州(在今河南与湖北省的接界处)刺史的薛慎,即是这类州牧之一,经他用“孝慈”之理谆谆教诲,仅隔一年,当地就革除陋俗,风化大淳了。

北周与北齐并存于中国北方,两个政权从建立之初,就一直互相虎视眈眈,军事冲突不断。因此,北周的国库开支很大,再说境内的肥庶田地不多,故而经济方面愈见拮据。武帝宇文邕继位伊始,便一再提倡俭朴的生活,并且宣布以身作则,先从自己开始做起。他在保定二年(562)十月的诏书中说道:“凡是供朕衣服饮食、四时所须,爰及宫内调度,朕今手自减削。”嗣后多次下令,要求官、民都应节财,特别制止婚嫁奢靡的现象。

响应节俭之风,淡于物质享受的人为数不少,韦简明正史——北周社会生活便是一例。他节操高尚,不逐名利。年老之后,预先关照儿辈道,待他死后,不换新衣,不设牲牢祭奠,棺木只要足以装入尸身即可,坟高四尺,圹深一丈即可,将通常的朝晚奠食改成每月朔、望两次奠祭。不过,这样简单而朴素的丧仪,恐怕并不普及。一般而言,则死者以新衣入殓,每天朝晚奠食,以及祭品包括荤腥,还是流行的礼仪。

北周居民的食品,不像南朝或北齐那样丰盛,他们通常以面食为主,有时候,官宦之家也不过以面饼、瓜果等物待客。至于羌民,则所食更为粗劣:以麦衣皮为主食。鱼、虾等水产,在北周境内十分少见,这与当地的水源稀少有关。

在游戏娱乐方面,流行于前代的“百戏”或者“散乐”,也仍然普及于北周境内,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均可见到这类杂技。如杂耍、角力、幻术,以及其他惊险表演,都属于“百戏”的范围。其中有些节目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有些则是从域外传入。尽管武帝倡导“汉化”,但是毕竟免不了“胡戏”的成分,例如,他在击灭北齐之后,曾作《城舞》,以八十个人为方阵,均戴兽形木制面具,以丝带为发,这便是具有浓郁色彩的“胡舞”。

樗蒲是一种博戏,在中国已流传很久。它以掷骰子而决定胜负,骰子上黑下白,共有五枚。黑者刻二为犊,白者刻二为雉。若骰子掷成全黑,称“卢”,得采十六;若掷成二雉三黑,称“雉”,得采十四;二犊三白为“犊”,得采十;全白称“白”,得采八。这四采称为贵采,其他还有不同的等级。采子共三百六十,若三人共博,则每人各执一百二十;若四人共博,每人各执九十。胜败已定,称为一局。北周流行这种博戏,乃至朝廷中的官员、军队中的将士以及普通的百姓,多有乐此不疲者。当然,在大多数场合,其胜负是涉及财物进出的,有时数量还不小。

<meta charset="UTF-8"> <link href="../styles/0002.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link href="../styles/0001.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744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