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攻打凉州背后的政治路线之争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50 0


崔浩的态度也会引发一个基本问题:看待汉人时如此讲究郡望、姓族高下差异的崔浩,会如何看待跟随拓跋氏进入中原的鲜卑贵族呢?

《魏书》里有一段记载,出身鲜卑世家的陆叡,承袭父亲的爵位,被封为“辅军大将军”“平原王”,可说是身份显赫。他娶了徐州刺史崔鉴的女儿,不过这婚姻的关键显然不在于崔鉴的官位,而在于他出身“博陵崔家”。谈起这桩婚事,崔鉴对亲戚感叹说,这女婿人才和品格都不错,但我就是讨厌“其姓名殊为重复”。

原来成亲的时候,陆叡还不叫陆叡,他用的是原来的鲜卑名,叫“伏鹿孤贺鹿浑”。崔鉴那是含蓄、客气的说法,说“但就是讨厌他的名字那么啰唆”,其实真正要表达的,还是看不起鲜卑人的态度。

由于崔浩的努力,北方大族纷纷进入北魏朝廷,发挥了稳定北方的作用。然而,世族大姓在朝廷上那么有影响力,一定使得出身寒门的人很不舒服。同样不舒服的,应该还有感受到被歧视、被轻视的鲜卑贵族。

崔玄伯、崔浩父子一方面尽心尽力服务拓跋氏政权,另一方面又对拓跋氏以外的鲜卑贵族带着基于出身世族大姓而有的优越感,这样的情况长期发展,必然会出问题。

北魏平定北方大部分地区之后,崔浩建议拓跋焘应该出兵攻打凉州。他主要不是为了扩张北魏的领土,而是因为凉州是永嘉之乱后,大量中原世族大姓的避居之所。崔浩要将避难到凉州的这些姓族拉拢过来,作为他“整齐姓族”政策中的一环。

《魏书·世祖纪》记载:“初,世祖之伐河西也,李顺等咸言姑臧无水草,不可行师。恭宗有疑色。及车驾至姑臧,乃诏恭宗曰:‘姑臧城东西门外涌泉合于城北,其大如河。自余沟渠流入泽中,其间乃无燥地。泽草茂盛,可供大军数年。人之多言,亦可恶也。故有此敕,以释汝疑。’”

拓跋焘打算攻打凉州,李顺带头表示反对,理由是姑臧(即凉州)环境太差,无法提供部队所需,而后来的北魏恭宗,当时的太子拓跋晃,也表达了同样的疑问。拓跋焘到了姑臧,就下诏指责太子,明确地说:“你看,这里东边有泉,西边有泉,两股水流在城北汇流,构成一条河,附近草木极为茂盛,足足可以供大军几年之用。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真的很讨厌,因为看你也在怀疑这次行动,觉得他们有道理,所以我特别下这道敕书让你明白。”

这件事的背景,其实是李顺他们这批“多言之人”此时聚集在太子身边,形成了一股势力。这股势力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反对崔浩推行的世族大姓政治路线。

《魏书·李顺传》也记载了这件事:“五年,议征凉州,顺议以凉州乏水草,不宜远征。与崔浩庭诤。浩固执以为宜征。世祖从浩议。及至姑臧,甚丰水草。世祖与恭宗书以言其事,颇衔顺。……凉土既平,诏顺差次群臣,赐以爵位。顺颇受纳,品第不平。凉州人徐桀发其事。浩又毁之,云:‘顺昔受牧犍父子重赂,每言凉州无水草,不可行师。及陛下至姑臧,水草丰足。其诈如此,几误国事。不忠若是,反言臣谗之于陛下。’世祖大怒,真君三年遂刑顺于城西。”

公元439年,因攻打凉州的事,李顺在世祖皇帝面前与崔浩发生冲突吵起来了,崔浩坚持应该出兵,世祖也站在崔浩这边。出兵之后,看到姑臧的水草条件,世祖就降书指责太子,对李顺很不以为然。凉州打下来之后,世祖将处理凉州朝廷群臣的工作交给李顺。李顺收受贿赂,没有公平处理,后来被凉州人徐桀告发,崔浩就趁机将李顺反对攻打凉州的事情重提一次,导致李顺被杀。

《魏书》如此描述这件事:“浩构害李顺。”显然,崔浩完全没有顾及与李顺家族的姻亲关系,便果断害死了李顺。因为在崔浩心中,比姻亲关系更重要的是世族与寒门之间的地位之别,以及二者之间的立场之分。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5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