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崔浩的心态和理想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45 0


崔浩随父亲进入北魏朝廷,在道武帝拓跋珪晚年时受这位皇帝重视,然后在太武帝拓跋焘(423—452年在位)即位后,进一步获得大权。按照《魏书·崔浩传》的记载,拓跋焘倚重崔浩到了这样的程度:“世祖每幸浩第,多问以异事。或仓卒不及束带,奉进蔬食,不暇精美。世祖为举匕箸,或立尝而旋。”意思是,皇帝每每遇到奇怪不解之事,就直接到崔浩家里。皇帝突然造访,崔浩连正式的衣冠都没办法穿戴好,也来不及准备精美的食物进奉给皇帝。皇帝也不在意,常常只是礼貌地举起筷子,随便吃一口,就起身走了。

有一次,拓跋焘命人赞颂群臣,歌中有这么一句“智如崔浩,廉如道生”。在太武帝心目中,最廉洁的是长孙道生,最有智慧的就是崔浩。《魏书·崔浩传》还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又召新降高车渠帅数百人,赐酒食于前。世祖指浩以示之,曰:“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令至此也。”乃敕诸尚书曰:“凡军国大计,卿等所不能决,皆先咨浩,然后施行。”

拓跋焘降伏了高车,招来几百名高车的将士,赐给他们酒食。拓跋焘特别指着崔浩对他们说:“你们看看这个人,文质彬彬,弱不禁风,他的手没法弯弓,也拿不起矛,但是他心里面有的,胜过大军。我一开始产生了征伐的念头,却犹豫不决,但后来不仅打了,而且打了胜仗,就是这个人引导我、教我应该怎么做。”借此机会,拓跋焘刻意下令给诸尚书:“以后遇到大事,你们有疑虑无法做决定的,就去问崔浩,得到他的意见之后再施行。”

虽然崔浩能够如此影响拓跋焘,并且拥有如此大的权力,但是他念兹在兹,最想做的事情却不是帮助皇帝统一天下。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辅佐拓跋焘统一北方之后,崔浩并没有鼓励拓跋焘带领北方外族的力量南进,他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齐整人伦,分明姓族”。

“分明姓族”四个字明确指出,崔浩的目标是恢复从汉末到魏晋建立起来的门第秩序,不仅分别门第与非门第,而且门第内部也必须有清晰的高下之分。对崔浩来说,这才是人伦秩序,而他深信的正是这种依照家族血统和家族教育修养对人进行排列的层级观念,要用这种层级秩序重建社会。

崔浩显然完全不掩藏他的这份政治信念。北方地区经过几十年大乱,有些姓族没落,有些姓族兴起,而原本处于世族最顶端的清河崔氏,现在却与另一个崔氏——博陵崔氏混淆。这对崔浩来说如同入侵,难以忍受。他要用自己取得的政治权力,逆转这样的变化,严整姓族,并且固化这些姓族的高下排名。

同样出身北方世族大姓范阳卢家的卢玄劝崔浩三思,认为尽管“齐整人伦,分明姓族”很重要,却也要看当前是不是适当的时机。在当前的情况下,会有多少人乐于支持崔浩做这样的事呢?

但崔浩听不进去,决心运用他从拓跋焘那里获得的权力,执行这项政策。对于他的坚强意志、他的固执,我们只能从他过去长期压抑自己的世族优越感,委屈自己服侍拓跋氏的心理状态来理解。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5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