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读懂北朝,从陈寅恪的一部著作开始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31 0


中国中古史研究有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也是一直到今天,研究这段历史的人不能不读的著作,那就是陈寅恪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这本书的书名中,藏着几个容易产生误解的字。作者把这本书叫作“稿”,表示未完成,只是先拿出来给大家看的稿本,还需要修订。这是陈寅恪的谦让习惯,事实上这本书内容非常完整,立论也很坚实,已经是定本。另外,“略论”二字也不算精确,因为这本书已经网罗了与此题目相关的主要史料,进行了详密的探讨,提出了非常精彩的论证,一点都不疏略。

最重要的是,书名提到的是“隋唐”,但实际处理的,主要不是隋朝、唐朝的历史,而是要追索其“渊源”,也就是要追溯隋朝、唐朝种种制度的来历。

这本书最大的成就和最大的贡献,在于纠正了过去“正统史观”重南朝轻北朝的偏见,突显了北朝的重要性。传统史学对这段历史时期虽然并称“南北朝”,但在概念中毕竟还是“重南轻北”,也就是从“朝代史观”的连贯性来说,朝代排列顺序是魏、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唐……这样的概念深入人心,后世很自然地就将北朝视为旁支,他们在看待历史变化时,也经常忽略了北朝的影响。

陈寅恪的著作在史学史上的意义之一是,重新定位了北朝的重要性,并提醒大家隋朝、唐朝真正的源头在何处。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他们都来自北方,在建国之前亲历了北魏分裂的东魏、西魏被北齐、北周替代等一系列变化,相对而言,杨坚和李渊与南方的南朝并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先入为主的“正统史观”从南朝的角度看隋朝、唐朝,就会有所偏差。陈寅恪以坚实的史证指出,要了解隋唐的制度,我们必须将眼光从南朝移开,好好看看北朝。

另外,这本书也绝对不是“稿”,不是“略论”,而是比大部分中古史著作都更丰富、更有说服力,尤其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陈寅恪要呈现的不仅是隋唐与北朝的普通的传承关系,比如政权更迭上的延续性,而是扎扎实实的“制度渊源”。过去对隋唐与北朝的渊源有一些松散、普遍的说法,比如强调李家可能有“外族”血统,因此他们对家庭、家族的观念与汉族的传统思想不一样,人们以此解释为何会发生兄弟互相残杀的“玄武门之变”等。

但这不是陈寅恪要谈的内容。他在书中呈现的是,北朝对隋唐最大、最深远的影响,是制度。北朝构想、制定和实施的制度,决定了后来的隋唐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帝国。隋唐是中国的“第二帝国”,与之前的秦汉帝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必须通过考察北朝的制度演进,才能真正说清楚从秦汉帝国走向隋唐帝国的过程。

第二,陈寅恪还论证了,某项制度源自北朝,不能被简单地看作源自外族,或源自游牧民族。对隋唐产生关键影响的这些制度,不是直接从草原带进中原的,而是在北方,原有的汉人文化与新进来的外族生活、外族组织之间漫长融合的结果,如此,出现了一种既非北方汉人,也非游牧民族的新思考、新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新思考、新精神,新的隋唐帝国便无从成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49.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