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讲历史—— 羯人石勒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13 20:12:19 0


再来看看“五胡”中的“羯人”石勒。石勒原本是刘渊的部将,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石勒也称帝,建立了另一个“赵”。历史上一般以“前赵”“后赵”区分这两个政权,但实际上,这两个“赵”在时间上是重叠的。

石勒十二岁就到洛阳,因为他们家是做生意的,他是跟随家人去洛阳行商的。在后来大部分时间里,他都居留在中原地区。“后赵”从石勒传到石虎,史书中留下了许多关于石虎的恐怖行为的记录,以至于当我们提起“后赵”,想到石家,会觉得这一家必然是野蛮的。这种观感比较符合后世对“胡”的刻板印象。

然而,从《晋书·石勒载记》来看,“后赵”的建国君主石勒并不野蛮。书中如此说:

勒宫殿及诸门始就,制法令甚严,讳胡尤峻。有醉胡乘马突入止车门,勒大怒,谓宫门小执法冯翥曰:“夫人君为令,尚望威行天下,况宫阙之间乎!向驰马入门为是何人,而不弹白邪?”翥惶惧忘讳,对曰:“向有醉胡乘马驰入,甚呵御之,而不可与语。”勒笑曰:“胡人正自难与言。”恕而不罪。

石勒建国之后,兴造宫殿、城门,颁布了严格的法令,其中他特别看重的一条,是忌讳说“胡”这个字。有一次,一个喝醉酒的“胡人”骑着马闯进了严禁车马进入的地方,石勒很生气,就将管宫门的小执法冯翥叫来,责问他:“我颁布的命令期待天下都遵守,现在竟然在自家宫门违背这条命令!那个闯进来的人是谁,你给我坦白说明。”被皇帝这样严厉逼问,冯翥吓得忘记了忌讳,回答说:“是一个喝醉酒的胡人骑马闯进来,我拼命叫他,阻挡他,可是他完全听不懂我说的话。”石勒听了,笑着说:“与胡人语言不通,确实没法说话。”所以就赦免了冯翥。

这个故事很有趣,也很有意义。显然石勒不愿人家把他当作“胡”,而且他也不像个“胡”,至少绝对不是一个与汉人语言不通的“胡”。史书上还有一段事迹:

勒以参军樊坦清贫,擢授章武内史。既而入辞,勒见坦衣冠弊坏,大惊曰:“樊参军何贫之甚也!”坦性诚朴,率然而对曰:“顷遭羯贼无道,资财荡尽。”勒笑曰:“羯贼乃尔暴掠邪!今当相偿耳。”坦大惧,叩头泣谢。勒曰:“孤律自防俗士,不关卿辈老书生也。”赐车马衣服装钱三百万,以励贪俗。

石勒的部下有一个参军叫樊坦,过得很穷很清苦,后来他被拔擢为章武内史,因此需要去面见皇帝。石勒一看樊坦穿得破破烂烂的,很惊讶,说:“你怎么会穷到这种地步啊!”樊坦性子很直,没多想就回答:“被羯人给打劫了,财产都被抢光了。”石勒笑着说:“原来是羯贼抢你,那现在我应该补偿你。”樊坦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犯了法令明白禁止的大禁忌,而且还是在皇帝面前,于是吓得拼命磕头流泪谢罪。显然他认为皇帝要“补偿”的方式会很恐怖。石勒却说:“我颁布的法令主要是管那些俗士的,和你们这种老书生无关。”石勒非但没有处罚樊坦,还多加赏赐,表彰他的清贫。

连樊坦这种“老书生”都浑然忘记了自己面对的皇帝是个“胡”,是个“羯人”。史书中还有一个事例:

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每以其意论古帝王善恶,朝贤儒士听者莫不归美焉。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其天资英达如此。

石勒就算是在打仗时,也常常叫人念史书给他听,听的过程中会对过去的帝王发表一些看法,他的议论让那些有学问的朝臣儒士都觉得很出色。他叫人读《汉书》,读到郦食其劝汉高祖刘邦分封六国之后,他大表惊讶,说:“这绝对不行,用这种方法怎么可能得到天下!”继续往下听,听到留侯张良如何坚决反对郦食其的意见,为汉高祖一一分析这方法不可行的理由,于是石勒理解了:“原来是靠这样的人、这样的谋略,才能有汉朝的天下。”

石勒与刘渊、刘曜不一样,他家是做生意的,没有读书的背景,所以他可能不识汉字,但这并不妨碍他吸收汉人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因此他能如此精确地判断中国历史上的关键变化。建立“后赵”时,他绝对不是一个野蛮人,突兀地从外面闯进中原进行掠夺。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404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