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悲歌——王濬楼船下益州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5:32:07 0


王濬,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出身于世代为二千石的官吏之家,属于世袭权贵子弟。

他和羊祜一样,长得英俊潇洒,姿容修美,又博通典籍,能言善辩,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过,他的年纪整整比羊祜大了十五岁,属于羊祜的前辈级人物。

和羊祜中规中矩的成长过程相比,王濬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

早年的王濬虽然机敏好学,却是一个典型的捣蛋王、败家子。

朝廷曾经几次征召他做官,都被他谢绝了。

他对做官没什么兴趣,生活浑浑噩噩,不求上进,整天和一群狐朋狗友游手好闲,四处晃荡。

在当地百姓的印象里,王濬是一个经常穿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或者在大街上放浪形骸、唱歌弹琴、制造噪音的无行顽主。

当然,这些都只是一些小事。

最让人们看不下去的是,他还像个古惑仔一样,拎着刀子和一群小混混打架斗殴!

你说你一个名门高第的贵公子、一个饱读诗书的读书人,整天打打杀杀的,成何体统?!

周围的人都极度鄙视他。

K歌、酗酒、拎刀子斗殴之外,他还挥霍无度,大把大把地乱花金钱。

就拿他家盖房子来说吧,他专门在门口打造了一条几十步宽的大路。

您说您这是想要干嘛?

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他得意地一笑,说:“这条路,是日后给我的警卫队在大门执戟撑旗用的。”

什么?你的警卫队?

这么一个败家子、捣蛋王会拥有警卫队?大家都笑喷了。

听到大家的笑声,他也不生气,只是轻蔑地说:“笑吧笑吧不是罪,你们这些小麻雀,怎么会知道我雄鹰一般的志向?!”跟秦末农民起义英雄陈胜一样,把别人比喻成麻雀,把自己说成雄鹰。

这一下,大家笑得更厉害了。

有人直捂着肚子说不行。

不过,笑过以后,人们渐渐发现,王濬开始变了,他像被佛祖开过光似的,性格变得疏通亮达起来。

二十岁那年,朝廷征辟其为河东从事,他走马上任了。

在任上,他严正清峻,搞得那些有经济污点的官吏无法立足,纷纷转任他处。

河东刺史徐邈膝下有一女儿,相貌出众,贤淑有才,在择夫问题上,高不攀,低不就,非常挑剔。可是,王濬到她家作客,她在内室不经意一瞥,就相中了王濬,回头跟父亲说,今生非王濬不嫁,生是王濬的人,死是王濬的鬼!

由是,徐邈将女儿嫁给了王濬。

不久,王濬参征南军事,有缘见到了羊祜。

羊祜看他谈吐不俗,便引为知己,深相结交。

有人劝羊祜,说:“王濬为人志大才疏,奢侈无度,好夸夸其谈,难当大任,你不要为他的表象所蒙蔽。”

羊祜反对说:“王濬有雄才大略,如果给他提供合适的机会,将一飞冲天。”并回头想办法帮助王濬,将他拔为车骑从事中郎。

在羊祜的栽培下,王濬扶摇直上,先升为巴郡太守,不久,转任广汉太守、益州刺史。并在益州封关内侯,拜为右卫将军、大司农。

羊祜在筹划平吴期间,上表请留王濬监益州诸军事,加龙骧将军。让他在巴蜀大量建造战船,训练水军。

王濬承诏命,大量打造战船。

王濬所建造的大型战船,长120步,可装载2000余人,上构木城,筑起楼橹,四面开门,船上可骑马驰骋。

其实,羊祜、王濬等准备从上游顺流而下的伐吴战略设想早被陆抗识破。

不过,时间推至晋泰始九年(公元273年)这一年,陆抗的病情越来越沉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强支病体给孙皓上书,提醒说:“西陵、建平二郡,都是大吴帝国的蕃表,地处长江下游,一旦敌人泛舟顺流,则舳舻千里,星奔电迈,顷刻而至,乃是关系到社稷安危的大事,主上必须加强这两处的防守。”

可惜,他的建议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王濬趁着孙皓还在自我感觉良好中,加快了造船进度,一年内就完成了造船任务,迅速构建起一支庞大的水师舰队。为西晋的水陆并进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因为赶工期,很多碎木屑没能得到妥善的处理,就漂浮在江上,顺流而下。东吴的将士看了,大惊失色,他们把碎木屑呈给孙皓察看,要求给建平、西陵二郡增兵。

孙皓仍不当一回事,认为西晋没有足够的力量攻吴,暴虐如故。

这种情况下,伐吴,对西晋而言,是势在必行的事了。

但在贾充一帮老古董的干扰下,之前羊祜等有志之士的伐吴申请均被司马炎否定了。

羊祜也因此情郁于中,愤然离世。

现在,王濬准备从另一个角度向司马炎大谈伐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他说:“我多次比较吴楚两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吴主孙皓荒淫凶逆,吴地民众无不心怀怨恨,机会难得,我军宜速征伐。如若错过了这么好的机会,孙皓一死,吴国另立贤明的君主,文臣武将都得到了重用,就会成为我们的强敌。而且,我亲自监制打造出来的战船,已经有长长七年了,现在开始有朽坏迹象,我今年也已经七十岁,一条腿都迈进棺材了。陛下,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他的申请让司马炎矍然动容,遂不顾贾充等人的反对,决定对东吴用兵。

因为羊祜在病逝前举荐了杜预代替自己的职位,所以,司马炎就以杜预为陆军主将,发兵20万人,分6路进攻东吴;水军则为王濬统领,7万人。

不过,全面主持这次征伐行动的人却是长期以来的反战派——贾充。

贾充被任命为南征大都督,任其为使持节、假黄钺、大都督,即伐吴的“总司令”。

在司马炎的脑子里,水军是正兵,起主力作用;陆军主要用来牵制吴军主力,起辅攻作用。

应该说,他的设想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为吴国的兵力也有20万人,对这20万吴军,20万晋陆军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要灭吴,必须倚仗顺流而下的水军。而要保证水军顺利进击建康,就得对东吴陆军进行有力牵制。

大战一开,西晋的进展并不顺利,在贾充拖宕延误下,陆军数路进兵都遭到了挫折。

战争能不能取到预期成果,全看王濬的水军了。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王濬率水军自成都沿江而下,一路顺风顺水,穿瞿塘峡、巫峡,过秭归、破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迅速逼近西陵(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在西陵峡,有吴国大将吴彦在巫山所设用以阻遏西晋水师的防线。

该防线主要由江面险处安置的大木桩及其连结起来的大铁链构成。

这些大铁链将大江拦腰截住,又把一丈多高的铁锥暗置江中。

面对这个情况,王濬早有准备。

他命人制造了几十张大竹筏,并排连结在一起,顺江释放,竹筏遇上铁锥被扎,会卡住不动,在强大水流的冲激下,安装在江底的铁锥会发生松动,一松动,竹筏就会带着卡在一起的铁锥冲往下游。

就这样,连续释放了几批大竹筏,埋藏在江中的数千枚锋利的铁锥就被清除得干干净净了。

至于横在江面上的铁锁铁链,王濬又想了一个妙招:他命人在船头架起一个个巨大的火炬,里面灌足麻油,遇到铁链,就点起火,烈火熊熊,很快就将那些铁链铁锁熔化烧断。

东吴费尽心思构筑的防线,尽皆化为乌有。

晋水军舰船通行无阻,顺流直下,连克荆门(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夷道(今湖北宜都)二城,继而进逼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长江南岸)。

乐乡、宜昌等地的吴军做梦也没想到晋水军来得这么快,以至于晋水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来不及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了,只好乖乖束手就擒。

因为晋水军进展太快,短短十多天,就深入到东吴腹地,正与晋陆军打得难解难分的东吴陆军大为骇然,一下子就崩盘了。

王濬趁机与晋部分陆军联合在一起,水陆并进,连下夏口、武昌,跟着,顺流鼓棹,直捣三山(今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

东吴军队士气尽丧,望风而逃。

大军直抵建康。

惊慌失措之下,孙皓急眼了,将自己的棺材本全部拿出来——建康城里的五万守军倾巢出动,齐刷刷地排在晋军面前。

然而,等王濬的巨无霸战舰出现,吴军惊呆了,他们一个个瞠目结舌,说不出话来。

最后,不知是谁说了一句,这么大的楼船,咱们还打什么打?降了吧!

五万吴军就此缴械投降。

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走投无路的东吴国主孙皓只好备下亡国之礼:自己赤身露体,反绑双手,口含玉璧,手里牵羊,带领太子以及百官,素车白马,向王濬投降。

正是: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孙皓一降,标志着三国时代就此终结。

王濬也因此成为了西晋统一战争的第一濬功臣。

奇的是,王濬的小字为“阿童”,正应了吴国童谣中的那一句:“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在进入建康城之前,王濬一再重申军纪,严令部队不得骚扰百姓。进入建康城后,即迅速查收吴国图籍,封存吴国府库,等待朝廷派官员来接管。

中原政权通过武力统一江南,之前已有过了两次,一次是战国末期秦灭楚,另一次是西汉初年刘邦平定江东。这两次统一的过程都充斥了暴戾的血腥味,对江南经济造成很大破坏。而王濬顺江直下,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江南,共得到了东吴的4个州,共计43个郡,312个县,523000户百姓,除了早期局部零星的战争外,江南地区的经济民生并没有遭受到太大的破坏,开创了一个历史奇迹。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886.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