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讲史——论宇文周之种族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4:19:09 0


南北讲史——论宇文周之种族

北周 “天元皇后玺”金印

南北讲史——论宇文周之种族

北周 鎏金银壶

自来谓北周宇文氏出于鲜卑,其说实不可信。宇文周实匈奴南单于远属,载籍斑斑可考,谓出于鲜卑者诬也。《周书》一《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有葛乌菟者,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其后曰普回,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曰宇,谓君曰文,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焉。普回子莫那,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是曰献侯,为魏舅生之国。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仕燕,拜驸马都尉,封玄菟公。魏道武将攻中山,陵从慕容宝御之,宝败,陵率甲骑五百归魏,拜都牧主。赐爵安定侯。天兴初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 [299]

此中神话成分姑置不论,言“鲜卑慕之,奉以为主”,固未尝谓葛乌菟即鲜卑种。拓拔氏自称鲜卑出于黄帝,而宇文氏乃称出于神农,为黄帝所灭 [300] 。二者同为依托,然亦足证拓拔宇文族类非一。《北史》九八《宇文莫槐传》明冠以匈奴二字云:

匈奴宇文莫槐出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逊昵延父子世雄漠北,又先得玉玺三纽,自言为天所指 [301] 。……〔魏〕昭帝……以女妻焉。……〔慕容〕晃伐逸豆归 [302] ……逸豆归远遁漠北,遂奔高丽,晃徙其部众五千 [303] 余落于昌黎,自是散灭矣。 [304]

《魏书》四四《宇文福传》:

河南洛阳人,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世为拥部大人。 [305]

《北史》五〇《宇文忠之传》:

河南洛阳人也,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世据东部,后居代都。 [306]

是宇文诸族国亡入慕容氏,展转复入于魏。惟宇文泰之先世入魏复迁武川,而福与忠之先世居平城,再随孝文南迁,遂为洛阳人耳。福传称:

福……除都牧给事。〔太和〕十七年车驾南讨,假冠军将军后军将军,时仍迁洛,敕福检行牧马之所。福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为牧地。事寻施行,今之马场是也。及从代移杂畜于牧所,福善于将养,并无损耗,高祖嘉之。……仍领太仆典牧令。……除太仆少卿。复除太仆卿。

宇文福以善养马见长,而宇文泰之先世自燕归魏亦拜都牧主,似匈奴族人偏善于此,亦足证《周书》记宇文虽不言南单于远属,确与宇文福宇文忠之同出一源矣。此外宇文分支在河南洛阳者:

宇文神庆……河南洛阳人也。祖金殿魏征南大将军,仕历五州刺史安吉侯。父显和夏州刺史。 [307]

宇文肒……河南洛阳人也。其先与周同出,祖直觐魏钜鹿太守,父弥周宕州刺史。 [308]

在边地者:

宇文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 [309] 。徙居夏州。父莫豆于,保定中以贵著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傅夏州刺史安平郡公。 [310]

宇文测太祖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颓,祖骐芐,父永,仕魏位并显达。 [311]
宇文虬……代武川人也。 [312]

《周书》四〇《宇文神举传》称太祖族子,神举神庆之兄。周时曾一度命东方迁来诸族改用关内诸州为其本望 [313] ,而神庆至隋犹称河南洛阳人者,或是当时独未改易,或是改后至隋又复其旧。神举当魏末周初,亦必为河南洛阳人无疑。对周文帝犹保持族子之关系,则魏末武川之宇文与洛阳之宇文其支派尚有相去不太远者。周隋书虽不纪诸宇文之出自,其与北周皇室以及宇文福宇文忠之等同为宇文部之遗迸当可无疑。

《周书》言葛乌菟雄武多算略,鲜卑慕之,奉以为主,遂总十二部落,似宇文氏所统专是鲜卑。今案《北史》(亦即《魏书》)言世为东部大人,其语与鲜卑颇异,又记其风习,亦与鲜卑不同。盖宇文氏所部之众本与鲜卑种族迥别,《周书》沿袭宇文氏建国关西以后夸诞不经之传说,抑鲜卑而扬己族,遂言鲜卑奉以为主。亦犹《北史》言宇文世为魏东部大人,系承魏史旧文,其实宇文部亦未必世世服属拓拔氏也。杜氏《通典》一九六以《周书》鲜卑奉以为主之语入之注中,盖知其不可信。《隋书》六一《宇文述传》:

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也头,役属鲜卑俟豆归,后从其主为宇文氏。父盛,周上柱国 [314]

俟豆归即《北史》之逸豆归、《周书》之侯豆归,以鲜卑二字冠俟豆归之上,似认宇文氏为鲜卑矣。然《隋书》修在唐初,不容有此误,盖唐承隋,隋又承北周之后,史臣习闻鲜卑奉葛乌菟为主之传说,以为不论俟豆归之种族如何,既统有鲜卑人,遂以鲜卑二字加之,非必误宇文为鲜卑也。七〇《李密传》可以为证:

密与〔宇文〕化及(宇文述之子)隔水而语,密数之曰:卿本匈奴皂隶破野头耳。 [315]

匈奴之皂隶,是修《隋书》史臣知宇文为匈奴,故不言破野头为鲜卑皂隶。述传若非史臣为宇文氏传说所误,则是其字本作匈奴,后人臆改乎?《新唐书》八四《李密传》:

密与〔化及〕隔水阵,遥谓化及曰:公家本戎隶破野头尔。

戎谓戎狄,隶者言其贱种,较之“匈奴皂隶”四字,远欠精审,故温公《通鉴》一八五唐高祖武德元年纪载密语即采《隋书》密传之文也。

《隋书》而后,唐人著述中尚有误宇文为鲜卑之嫌疑者,杜佑《通典》也。《通典》一九六《边防典》一二宇文莫槐条:

出于辽东塞外,代为东部大人。

自注云:

《晋史》谓之鲜卑。《后魏史》云,其先匈奴南单于之远属。又按《后周书》云,出自炎帝子孙,逃漠北,鲜卑奉以为主。今考诸家所说,其鲜卑之别部?

案凡言别部者,谓种族不同而相隶属。陈寅恪先生谓石勒疑石国人,非匈奴种,而《魏书》九五《石勒传》云:

其先匈奴别部,分散居于上党武乡羯室。 [316]

《魏书》二三《刘库仁传》:

刘虎之宗也。……为南部大人。

是库仁系匈奴,而二四《燕凤传》:

请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变。

则库仁所部即鲜卑之别部,北朝史中此例数觏。故君卿所谓鲜卑之别部者,谓宇文之于鲜卑,亦犹刘库仁刘卫辰之于魏,以别种而隶属之。《魏书·官氏志》:

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此二部最为强盛。

未言与拓拔同出代北。杜氏“别部”二字极精当,而用“其”字以示犹疑,盖其慎也。后人未达杜氏所云别部之恉,遂滋误会耳。然杜氏称“《晋史》谓之鲜卑”,亦不尽然。汤球黄奭所辑唐以前诸家《晋书》佚文中,不复得见关于宇文氏之记载。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六新晋书条:

唐太宗贞观十八年以前后《晋史》十有八家,制作虽多,未能尽善,乃敕史官更加纂录。……然当时王隐、何法盛、臧荣绪诸家之书具在,故刘知几《史通》有《新晋书》之称。《尚书正义》所引《晋书》今本无之,当是臧荣绪书也。李善注《文选》,备引诸家《晋书》,而不及御撰之本,迨安史陷两京,故籍散亡,唯存贞观新撰书,后世遂不知有《新晋书》之名矣。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四三亦言《晋书》自唐人改修后,诸家尽废。今案《新晋书》修成后,诸家旧作,或不复如昔者之流行,更经天宝乱离,自有散佚可能。据《旧唐书》一四七君卿本传,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诣阙献所著《通典》,有“自顷缵修,年逾三纪”之语,是其书经始已在安史乱后。然敦煌所出六朝写残卷有记晋元帝太兴二年事者,罗振玉疑即邓粲《晋纪》 [317] ,西陲尚有旧《晋史》流行,则今日固未可遽谓天宝以后旧《晋书》散亡净尽,如竹汀所论,而断君卿所称《晋史》必为本朝所修也。惟唐太宗既重修《晋书》,自有取十八家而代之之意,以功令言,唐人似宜奉新修书为正。君卿称引止著“晋史”,不复颜其撰人及书名,是与《后魏史》等同为习见者,或即指本朝所修《晋书》乎?苟所谓《晋史》者系十八家旧文,今日虽不可得见,然东晋南朝人记述北方胡人事十九模胡影响,得之传闻,不足征信,于其种族尤不能辨析明白。即使王隐、何法盛、臧荣绪等纪宇文出于鲜卑,亦难引为准据。若君卿所言《晋史》即唐修《晋书》,则今本《晋书》中宇文氏事惟见于《慕容氏载记》,载记即本诸崔鸿《十六国春秋》 [318] ,当较南人著述为可信赖。一〇八《慕容廆载记》:

初涉归有憾于宇文鲜卑,廆将修先君之怨。

宇文与鲜卑并列,不以鲜卑冠宇文。又云:

时东胡宇文、鲜卑段部以廆威德日广,惧有吞并之计,因为寇掠。

宇文与段部并列,又明以宇文为东胡,何尝“谓之鲜卑”邪?综上所述,积极方面诸书皆谓宇文氏匈奴远属,而消极方面,《魏书》、《晋书》言及宇文氏,亦从无以为鲜卑者也。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叙氏族由来最荒诞不实,其纪宇文氏云:

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有葛乌菟,为鲜卑君长。 [319]

又云:

又有费 [320] 也头氏,臣属鲜卑佚豆归,后从其主,亦称宇文氏。

“鲜卑佚豆归”五字全用《隋书》述传之文,其解释尚在疑似间,如上文所述,姑置不论。明言宇文氏为鲜卑者,当推较《新唐书》稍晚之《资治通鉴》为始。八二晋武帝太康十年纪:

时鲜卑宇文氏、段氏方强,数侵掠廆。

以宇文段氏同属鲜卑,照以上文所引《晋书》载记“东胡宇文鲜卑段氏”之语,《通鉴》之误不待辨。疑《通鉴》此条亦本载记,而妄加窜易。又八四晋惠帝太安元年纪:

鲜卑宇文单于莫圭部众强盛,遣其弟屈云攻慕容廆。

亦蒙前而误,《晋书》廆载记止言宇文莫圭遣弟屈云寇边城,无鲜卑字样也。唐纪用《隋书·李密传》,不从《新唐书》密传之妄改为“戎隶”,可谓有识,而晋纪复与之矛盾者,盖当时修书分属,三国讫南北朝刘恕任之 [321] ,唐则范祖禹任之,温公虽贯串润色,细节出入难免忽略,此晋纪唐纪之所以抵牾与?

胡三省注《通鉴》亦前后不一其说。八一晋武帝太康六年“涉归与宇文部素有隙”下注云:

宇文部亦鲜卑种。

八二太康十年纪“鲜卑宇文段氏方强”下注云:

段氏东部鲜卑也。杜佑曰:宇文莫槐出于辽东塞外,代为鲜卑东部大人。

胡氏误解《通典》,以为杜佑“为鲜卑东部大人”即谓宇文为鲜卑,故引以为注。然九四晋成帝咸和四年纪“代王纥那奔宇文部”下注又云:

《后周书》言…… [322] 余谓此盖宇文氏既兴于关西,其臣子为之缘饰耳。李延寿曰:宇文部出辽东塞外,其先南单于之远属也,世为东部大人。此言为得其实。

所见甚是,然同在晋纪中而前后不合,何邪?其辩《周书》所载神话为缘饰亦极当,但《周书》只消极不记宇文出自南单于,于北周种族积极方面固未有记述,以《北史》补《周书》则可,以之驳《周书》则无的放矢矣。

《通志》二百四《夷传》七袭《通典》而删其注,《通考》三四二《四裔考》一九亦全引《通典》,并存其自注,实较郑氏审慎。元修《辽史》,其《世表》云:

鲜卑葛乌菟之后曰普回……九世为慕容晃所灭,鲜卑众散为宇文氏,或为库莫奚,或为契丹。 [323]

此后以宇文为鲜卑者遂多,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三称鲜卑宇文氏国于辽西。丁谦《魏书外国传地理考证》库莫奚传下云:

奚与契丹同为汉鲜卑部酋奇首可汗之后。……迨奇首之裔东部宇文为慕容皝所破,西窜松漠,时二部犹未分也。

又宇文莫槐传下云:

宇文氏与奚契丹同为鲜卑种,《魏书·库莫奚传》其先东部宇文别种也。又《十六国春秋》宇文氏辽东鲜卑别部。皆可证。传谓匈奴南单于远裔 [324] ,误。盖匈奴鲜卑族类迥别,不容牵混也。

日本内田吟风氏《北朝政局中鲜卑及北族系贵族之地位》文 [325] 中谓宇文周乃纯粹之鲜卑种,《魏书》以为匈奴者乃曲笔,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冯家升先生撰《契丹名号考释》,亦指摘《魏书·库莫奚传》既称东部宇文之别种,《宇文莫槐传》又冠以匈奴二字为矛盾。今案“别种”之称犹“别部”,为政治上相统属而种族上十九不相同之部落。库莫奚为宇文部“别种”,初不必与宇文同是匈奴;亦犹宇文为鲜卑别部,而不必为鲜卑。匈奴与鲜卑信如丁氏所云,“族类迥别,不容牵混”,而丁氏乃自牵混之,《魏书·库莫奚传》与《宇文莫槐传》固不相矛盾也。丁氏引《十六国春秋》宇文氏鲜卑别部之文不见于纂录,乃明人伪托本,或出类书所引,但“别部”二字确不伪,当是崔鸿之旧,杜君卿《通典》自注之说岂亦本于鸿书乎?然其详不可得知,故断言宇文为鲜卑别部者,仍以杜说为嚆矢。亦犹《北史》本于《魏书》,《魏书》既佚,后人以《北史》补之,而今日称引固仍宜先《北史》而后《魏书》也。

复次,《魏志》三十《鲜卑传》注引《魏书》:匈奴及北单于遁逃后,余种十余万落诣辽东杂处,皆自号鲜卑。宇文氏疑即此类,南单于远属之说未尽可信。其由辽东塞外南迁之时代与路线史无明文。宇文部晋康帝建元二年(334)亡于前燕慕容氏,徙居昌黎,自后其境历经前秦苻氏、后燕慕容氏、北燕高氏冯氏之统治,至宋文帝元嘉十三年(魏太武太延二年,436)入于魏,历九十二年 [326] 。入魏以后民族上之混淆同化作用未尝少息,迨魏分东西,又将百年。故观察史书所载宇文氏诸人事迹,几不能发现匈奴民族之特征与不同于鲜卑族之痕迹。然有臆测两事,或足供解释此点之参考,姑妄言之。《元和姓纂》上声九麌宇文下:

出本辽东南单于之后。有普回因猎得玉玺,以为天授。鲜卑俗呼天子为宇文,因号宇文氏。或云以远系炎帝神农有尝草之功,俗呼草为俟汾,音转为宇文。

不言俟汾之说所出。《广韵》上声九麌宇字下:

宇亦姓,出何氏《姓苑》。又虏复姓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后以有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后世通称宇文,盖音讹也。

较《姓纂》所记为周密,然不言俟汾之说是否亦出《姓苑》。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二三文略同,不言出《姓苑》。《通鉴》八一晋武帝太康六年纪胡注:

何氏《姓苑》曰:宇文氏出自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呼草为俟汾,遂号为俟汾氏。后世通称俟汾,盖音讹也。

胡氏盖本《广韵》,而认《广韵》所载宇宇文两姓皆出《姓苑》,似得其实。然《姓纂》、《辨证》、《广韵》皆言由俟汾讹成宇文,胡注则由俟汾仍讹成俟汾,必无是理。“后世通称俟汾”之“俟汾”二字必是“宇文”之误矣 [327] 。《新唐书》一九九《柳冲传》柳芳言宋何承天有《姓苑》二篇。隋唐志及《崇文总目》俱著录,而卷数不同。陈氏《书录解题》曰,《姓苑》二卷不著名氏,古有何承天《姓苑》,今此以李为卷首,当是唐人所为。今案疑唐人本何书有所增益,重为厘定,大体要是宋以前书。宇文俟汾间音声上何由相通,非所敢论,然魏孝文帝吊比干墓文碑阴有“给事臣河南郡俟文福” [328] ,孝文以太和十八年十一月自代迁洛,是月甲申过比干墓,为文吊之而刊此碑。据上文引《宇文福传》,福时正官都牧给事,则俟文福即宇文福。魏韩震墓志阴有“母东燕俟文氏内行给事俟文成女”之文,亦即宇文成。《八琼室金石补正》十七东魏冯道智等题名有邑子俟文影辉。是尝草传说虽无可稽考,《姓苑》俟汾讹为宇文确非无据。《北史》九八《高车传》:

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 [329] 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或云其先匈奴甥也。

疑狄历、敕勒、丁零一声之转,高车丁零者,以其乘高车,故冠此二字以形容之,又省称曰高车耳。《魏书》四上世祖神南北讲史——论宇文周之种族??四年纪:

十一月丙辰,北部敕勒莫弗库若于率其部数万骑,驱鹿数百万,诣行在所。帝因而大狩,以赐从者,勒石漠南,以记功德。

而二四《邓颍传》:

驾幸漠南,高车莫弗库若于率骑数万余,驱鹿百余万,诣行在所。诏颍为文,铭于漠南,以纪功德。

又七下高祖太和二十二年纪:

八月,敕勒树者相率反叛,诏平北将军江阳王继都督北讨诸军事以讨之。

而《北史》九八《高车传》纪此事云:

后高祖召高车之众随车驾南讨,高车不愿南行。遂推表纥树者为主,相率北叛,游践金陵。都督宇文福追讨,大败而还。又诏平北将军江阳王继为都督讨之。

《魏书》四四《宇文福传》一六《江阳王继传》亦皆称高车叛命。是敕勒与高车得互称,《魏书》二八《古弼传》又云:“世祖使高车敕勒驰击〔赫连〕定。”高车敕勒犹言高车丁零矣。《北史·高车传》言其种有斛律氏,《北齐书》一七《斛律金传》:

朔州敕勒部人也。……金性敦直,善骑射,行兵用匈奴法,望尘识马步多少,嗅地知军度远近。

《北史》五四《斛律光传》亦言光“行兵用匈奴卜法,吉凶无不中”。似高车族与匈奴族确有关系,而《北史·高车传》记魏孝文时高车之族十有二姓,其九曰“俟分氏” [330] ,岂高车之俟分氏与讹成宇文之俟汾氏同出于匈奴乎?宇文一支先处塞内,与其他种族接触亦多,故骎讹变,而高车之俟分氏则远居塞表,迄魏道武分散诸部时犹以族类粗犷,故得别为部落,此高车一支之俟分氏所以得存其旧姓乎 [331] ?《北史》八四《乞伏保传》称:“高车部人也,父居,献文时为散骑常侍领牧曹尚书。” [332] 乞伏居以高车人领牧曹,亦未始不可与宇文氏诸人相印证也。

《北史·宇文莫槐传》称“其语与鲜卑颇异”,当是指宇文部落犹独立时而言。至北魏末叶将近二百年,似宇文氏已不复能保存其“与鲜卑颇异”之匈奴语言矣。然有一事颇可注意。赫连夏之龙升七年(晋安帝义熙九年,魏道武永兴五年)于奢延水之北黑水之南筑大城,名曰统万而都焉 [333] 。《元和郡县志》谓赫连勃勃自言方统一天下,君临万方,故以统万为名。《通鉴》亦取其说。今案赵万里先生集《冢墓遗文》四之五四元彬墓志,四之五七元湛墓志,四之六十元举墓志俱称“统万突镇都大将”。三之二三元保洛墓志又称“吐万突镇都大将”。吐统一声之转,是本译胡语,故或统或吐 [334] ,或省去突字,赫连氏当时自无《元和志》所言之义。《水经注》河水又北〔迳〕薄骨律镇城,子注云:

赫连果城也,桑果余林仍列洲上。但语出戎方,不究城名。访诸耆旧,咸言故老宿彦云,赫连之世有骏马死此,取马色以为邑号,故目城为白口骝。韵〔转〕之谬,遂仍今称,所未详也。

薄骨律与统万突皆是胡语,汉人不识其义,强为之说,白口骝与《元和志》解统万突俱失之虚造。然郦氏于统万城下犹不载《元和志》之说,则较白口骝传说为尤晚矣。然则统万突果何种族之语乎?《魏书》九五《铁弗刘虎传》:

南单于之苗裔,左贤王去卑之孙,北部帅刘猛之从子,居于新兴虑虒之北。北人谓胡父鲜卑母为铁弗,因以为号。

赫连氏之出于匈奴,记载甚明,先世虽有为鲜卑拓拔氏婿者,但非世世皆尔。亦只酋帅娶魏女,必非全部之众皆与鲜卑为婚。铁弗之号当先施于一二酋帅,渐衍为部族称号。然如刘库仁亦以匈奴数世尚魏女,而不蒙铁弗之称。由是知铁弗之称号非表示种族之迥别,赫连氏所部仍以匈奴成分为主,认统万突三字为与匈奴族有关之语言或非牵强?《周书》四《明帝纪》:

讳毓,小名统万突,太祖长子也。……永熙三年太祖临夏州,生帝于统万城,因以名焉。

北朝人往往先取胡名,其后更取汉名,则以胡名为小字。周明帝之胡名虽因地而取,疑亦因统万突一语与匈奴族有关,故宇文泰用之名子。此外太祖诸子武帝邕曰弥罗突,齐炀王宪曰毗贺突,宋献公震曰弥俄突,卫刺王直曰豆罗突,赵僭王招曰豆卢突,谯孝王俭曰候幼突,陈惑王纯曰堙智突,越野王智曰立久突,代奰王达曰度斤突,冀康公通曰屈率突,滕文王逌曰尔固突 [335] 。胡名下咸缀突字,又若突字能独立成义者。鲜卑胡名从无此比,魏宣武帝世高车酋帅亦有名弥俄突者 [336] 。此岂宇文氏仅存之匈奴特征乎?然《魏书》二七《穆崇传》其子孙有名吐万者,三四《卢鲁元传》有子名弥娥,是否亦与吐万突弥俄突为一语不可知矣。《周书》一《太祖纪》一四《贺拔岳传》载魏末太昌永熙之际有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者,斛拔氏未详所出。《北齐书》二《神武纪》下作斛拔俄弥突,《通鉴》一五七同,俄弥疑是弥俄误倒。《北史》六《神武纪》作贺拔俄弥突,《北齐书》一六《段韶传》作斛律弥娥突。然《元和姓纂》入声一屋内唯有斛律斛斯两姓,《古今姓氏书辨证》三五唯有斛律斛谷斛粟斛斯四姓,皆无斛拔。此外北朝诸史亦不见有姓斛拔者,疑是斛律或斛斯之误也。斛律氏出于敕勒已见上,斛斯氏疑亦源自高车。《姓氏书辨证》斛粟氏下:“孔至《姓氏杂录》 [337] 代北斛粟氏后改为斛斯氏”,是斛粟斛斯即系一姓。《北史》四九《斛斯椿传》:

广牧富昌人也。其先世为莫弗大人。父足一名敦,明帝时为左牧令,时河西贼起,牧人不安,椿乃将家投尔朱荣。 [338]

《元和姓纂》斛斯氏下:

其先居广汉,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因氏焉。

“莫弗”乃高车酋帅之称号,纪传屡见不鲜,而斛斯椿之父又官左牧令,其间消息盖可推寻。《地形志》无广牧郡富昌县,唯朔州附化郡有广收县,当即广牧之误,《姓纂》之广汉疑亦有误。然《周书》二六椿子徵传又称河南洛阳人,盖北族入居中国,籍贯本无定准,不论广牧洛阳,俱无害于斛斯氏之为高车部人也。

复次,宇文氏建国以后,讳言其为匈奴南单于后裔者其故亦可得而言。十六国中前赵刘氏北凉沮渠氏夏赫连氏为匈奴族,前赵之灭在拓拔氏兴盛以前,然沮渠赫连则俱灭于北魏。自魏太祖定中山,统一北方,于是鲜卑族之势力澎湃,而其他诸族悉沦为贱种,夷于皂隶。魏境以外之高车诸部既大为世祖所破,而境内西河离石之山胡 [339] ,定州安州等地之丁零,河西云中及六镇之敕勒等匈奴及与匈奴有关之民族,皆屡屡变叛,史不绝书。然卒难倾覆鲜卑,重建匈奴族之政权也。《宋书》七四《臧质传》魏世祖与之书云:

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人。城北是丁零与胡,南是三秦氐羌。

《魏书》五〇《尉元传》太和十三年上表称:

今计彼(彭城)戍兵多是胡人,臣前镇徐州之日,胡人子都将呼延笼达因于负罪,便尔叛乱,鸠引胡类,一时扇动。赖威灵遐被,罪人斯戮。又团城子都将胡人王敕懃负衅南叛,每惧奸图,狡诱同党。〔愚〕诚所见宜以彭城胡军换取南豫州徙民之兵,转戍彭城,又以中州鲜卑增实兵数,于事为宜。诏曰:公之所陈甚合事机。

胡人为鲜卑服兵役,冒锋镝,鲜卑不惟无子恤之心,且日以其变叛为虑。从呼延之姓察之,所谓胡人者为匈奴无疑。高祖延兴元年破沃野统万二镇敕勒,斩首三万余级,徙其遗迸于冀、定、相三州为营户。二年连川敕勒谋叛,徙配青、徐、齐、兖四州为营户 [340] 。世祖将讨冯文通,诏奚斤发幽州民及密云(即安州)丁零万余人运攻具出南道 [341] 。又《北史·高车传》:

于是高车大惧,诸部震骇,道武自牛川南引,大校猎,以高车为围。骑徒遮列,周七百余里,聚杂兽于其中。因驱至平城,即以高车众起鹿苑,南因台阴,北拒长城,东包白登之西山。

是皆诸族为鲜卑皂隶之证,而宇文周所以讳言其先世出匈奴者,亦以此与?

宇文周为我国南北朝隋唐间承上启下之一大枢纽,时代虽暂,而影响于后代之政治社会各方面者綦巨,其种姓由来固未可忽视,因试推论之如此。

(原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七本第四分)


[299]《北史》九略同。

[300]疑此传说即象征宇文部为慕容氏所灭而构成。

[301]《魏书》作相。

[302]即《周书》之侯豆归。

[303]《魏书》一〇三及《通鉴》九七晋康帝建元二年纪同,《魏书》九五《慕容元真(即晃,避恭宗讳)传》、《晋书》一〇九《慕容皝载记》及《通典》一九六《边防典》一二皆作万。《元真传》收书之旧,晋载记本于崔鸿《十六国春秋》,皆先于李延寿,疑作万为是。

[304]《魏书》一〇三此传亡,后人以《北史》补之,文字小有同异,无关宏旨,兹不著。《通典》一九六自注:“《后魏史》云,其先匈奴南单于之远属。”君卿时收书未有亡佚,而《史通·正史篇》言其时“称魏史者犹以收本为主”,则君卿所引《后魏史》当即伯起《魏书》一〇三《宇文莫槐传》,与《北史》所述相同,知《北史》此传即收书之旧。

[305]《北史》二五同。

[306]《魏书》八一《宇文忠之传》乃后人以《北史》补。

[307]《隋书》五〇。

[308]《隋书》五六。唐宇文融岪之玄孙,又徙为京兆万年人。

[309]此是宇文部亡入慕容氏后贯籍,大棘即棘城,慕容氏所都也。

[310]《周书》一九。《隋书》四〇贵子忻传言本朔方人,徙京兆。案《周书》贵传贵自夏州从军而东,又随魏孝武西迁。《隋书》忻传所谓朔方,当指出宇文部而言,所谓徙京兆者,周时奉诏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也。

[311]《周书》二七。

[312]《周书》二九。

[313]参考陈寅恪先生论李唐氏族诸文。

[314]《周书》二九盛传:代人也。曾祖伊与敦,祖长寿,父文孤,并为沃野镇军主,盖与宇文泰先世同徙北边者。

[315]《北史》六〇《李密传》密数之曰云云,全同。

[316]《世说新语·识鉴篇》注引《石勒传》及《太平御览》三三八引王度《石勒传》俱云“匈奴之苗裔也”,盖汉人不谙胡人规制而致误。

[317]见《鸣沙石室佚书》。

[318]晋载记本崔鸿书,尚有钞袭崔氏旧文,妄加改易,以致抵触不可通者。一二一《李雄载记》:“雄以中原丧乱,乃频遣使朝贡,与晋穆帝分天下。”雄死于晋成帝咸和八年,前于穆帝之即位凡十三年,焉得与晋穆帝分天下?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五二亦疑其事,谓穆字误,而未有解说。今案穆字不误,晋字衍也。《魏书》九六《勗李雄传》:“雄以中原丧乱,乃频遣使朝贡,与穆帝请分天下。”收书亦袭崔鸿之旧,则李雄乃遣使于魏,请与魏穆帝猗卢分天下,载记钞崔书而未改易,且与上又脱请字,后人妄于穆帝上更添晋字耳。钱大昕《廿二史考异》二二晋书五冯跋载记条:“燕与魏为敌国,其臣子必多指斥之词,而北燕太史令张穆言大魏威制六合。南燕尚书潘聪言滑台北通大魏,西接强秦。中书侍郎韩范言可以西并强秦,北抗大魏。此皆魏史臣所改。”自注:“张穆事见魏收书,潘聪韩范之语当出崔鸿《十六国春秋》,皆魏臣也。”此亦《晋书》载记袭鸿书未改之一例。

[319]《新唐书》七一下。

[320]当即《隋书·宇文述传》、《新书·李密传》及《通鉴》之“破”。

[321]全谢山谓汉至隋刘攽任之,非是,辨见陈汉章《书全谢山分修通鉴诸子考后》。

[322]引《周书·文帝纪》,见篇首引。

[323]《辽史》六三。

[324]诸本《魏书》《北史》皆作远属,宋本同。丁氏《考证》前引传文亦作裔,误。

[325]《东洋史研究》第一卷第三号。

[326]亦有在太武帝以前已入魏者,如宇文周之先世。

[327]日本白鸟库吉氏《东胡民族考》宇文氏条(《史学杂志》第二十二编第一号)引胡注,而未能辨正第二俟汾字之当作宇文。又引明张鼎思《琅玡代醉篇》卷四:“宇文出自神农之后,以其有尝草之功,自号为侯汾氏,其后讹为宇文氏。”遂据侯汾两字大论语音之迁转。一良案《代醉篇》明人抄撮之书,本不足信,《四库提要》入之杂家类存目,谓其书“体例庞杂,无所折衷考订”。俟之与侯以形近而致误,尤无疑义。白鸟氏不引《姓纂》、《广韵》、《古今姓氏书辨证》俟汾之文,而引最晚之《通鉴》注,已乖史法,不知侯汾乃俟汾之讹,而依以为说,更见其疏忽。

[328]《金石萃编》二七。

[329]此四字当从《魏书》一〇三《高车传》改作“敕勒诸夏以为”六字。

[330]《魏书》一〇三《高车传》同。

[331]《通典》一九七《边防典》一三高车条作“俟斤氏”,斤疑分字之误。《太平御览》八〇一《四夷部》二二引《北史》亦作俟分氏。

[332]收书此传亡佚。

[333]《水经·河水注》。

[334]《古今姓氏书辨证》二九亦言统万亦作吐万。

[335]俱见《周书》。

[336]《北史》九八《高车传》。

[337]原本《杂录》误作曰曰二字,今据《新唐书·艺文志》改。

[338]《魏书》八〇略同,唯少其先世云云一句。

[339]自地望观之,山胡即刘元海部众之后裔。

[340]俱见《魏书》七上本纪。

[341]《魏书》二九本传。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88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