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魏晋风度

南北讲史——《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

历史大观园 魏晋风度 2020-07-08 14:18:57 0


南北讲史——《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

南朝 青瓷莲花尊

南北讲史——《南齐书·丘灵鞠传》试释兼论南朝文武官位及清浊

南朝 贵妇出游画像砖

《南齐书》五二《丘灵鞠传》:

世祖即位,转通直常侍,寻领东观祭酒。灵鞠曰:“人居官愿数迁,使我终身为祭酒,不恨也。”永明二年领骁骑将军。灵鞠不乐武位,谓人曰:“我应还东掘顾荣冢。江南地方数千里,士子风流皆出此中。顾荣忽引诸伧渡,妨我辈途辙,死有余罪!”改正员常侍。 [112]

说者或谓江左五朝侨人当政,南士恒被排抑,故灵鞠作此愤慨之语。或谓骁骑将军初非寒贱之职,特以灵鞠不乐武位,故而愤激。实则自晋元渡江,侨姓门户已成。丘氏虽为吴兴著姓,而位望终不得与侨姓比,遂出怨词。犹是门第之争,非尔时南北人士有互相排斥之事也 [113] 。一良之意窃以为此段传文可论者盖有三事。第一问题为丘灵鞠出此愤词之原因,第二问题为南朝国子祭酒与东观祭酒之用人,第三问题则“不乐武位”究是灵鞠个人好尚,抑当时文武官位果有重轻也。兹依次述之。

陈寅恪先生尝谓丘灵鞠明言顾荣引诸伧渡,妨我辈途辙,一若确有人阻其宦途者。一良细绎南齐史书,灵鞠之改官虽未必由于南北人之相争,当时江南“士子风流”之途辙实为北人所妨害,而灵鞠意中之人与事或竟能指实,试引申论证之。《南齐书》一六《百官志》:

国子祭酒一人,博士二人,助教十人。建元四年有司奏置国学,祭酒准诸曹尚书……若其人难备,给事中以还明经者以本位领。……其夏国讳废学,有司奏省助教以下。永明三年立学,尚书令王俭领祭酒。 [114]

又云:

总明观祭酒一人。右太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置总明观,玄儒文史四科。科置学士各十人,正令史一人,书令史二人。……建元中掌治五礼。永明三年国学建,省。

《宋书》八《明帝纪》:

泰始六年九月戊寅立总明观,征学士以充之。置东观祭酒。 [115]

《南齐书》二三《王俭传》:

永明元年进号卫军将军,参掌选事。二年,领国子祭酒,丹阳尹,本官如故。给鼓吹一部。三年,领国子祭酒。……是岁省总明观(据《武帝纪》省于五月),于俭宅开学士馆,悉以四部书充俭家。又诏俭以家为府。 [116]

总明观之设原以代替国学,赓续学术工作,而规模较小。其性质以研究编纂为主,而非教育国子之地。故无博士助教,而置学士书令史等。永明三年一旦复立国学,即废总明观,而学士馆者,又为总明后身也。观废于永明三年,灵鞠之由祭酒领骁骑在二年。二年以后废观以前何人为祭酒史文不载。窃疑当时已定废观之计,遂预除灵鞠他官,实无人夺其祭酒也。

然则丘灵鞠愤慨之词乃为无的放矢乎?曰:否。灵鞠确有所指,盖怒王俭之代张绪拜国子祭酒也。《南齐书》三三《张绪传》:

〔建元〕四年初立国学,以绪为太常卿领国子祭酒。……世祖即位,转吏部尚书,祭酒如故。永明元年迁金紫光禄大夫,领太常。明年领南郡王师,加给事中,太常如故。三年转太子詹事,师、给事如故。 [117]

不言何年罢国子祭酒。更考《南齐书·王俭传》言二年领国子祭酒后,三年又言领国子祭酒。似嫌重复,甚不可解。《南史·王俭传》言“永明二年领丹阳尹,三年领国子祭酒”。省去二年领祭酒之文。《通鉴》永明三年省总明观条称“时王俭领国子祭酒”,不著俭拜官年月。《册府元龟》三三一《宰辅部》退让二载俭永明二年领国子祭酒。案《文选》四六任昉《王文宪集序》云:

〔永明〕二年以本官领丹阳尹。……国学初兴,华夷慕义。经师人表,允兹望实。复以本官领国子祭酒。三年解丹阳尹。 [118]

知俭之拜国子祭酒确在永明二年。唯国学之复建《南齐书》三《武帝纪》、九《礼志》上皆系于三年五月,《通鉴》一三六同。任彦昇于二年下言国学初兴,是当时已有复兴之议。王俭二年拜国子祭酒,犹未复国学。三年国学建,俭仍总其事,故《南齐书》再书之。《南史》省去二年一节,便为疏失。张绪王俭之间,不见他人拜祭酒之记载,盖俭即代张绪。绪东南胄望,早有令名。袁粲称其正始遗风。宋末王俭尚为东宫舍人时,绪已为侍中吏部郎,参掌大选。俭卒于永明七年,年三十八。《南齐书》绪本传记永明七年事后即称“卒时年六十八”,疑亦卒于是年。是绪之年辈远在俭上,俭乃取而代之。丘灵鞠适于是年由总明观祭酒改领骁骑将军,武职非其所乐。复睹南士张绪为诸伧王俭所抑,兔死而狐悲,遂有此愤悒之语矣!《艺文类聚》四六《职官》二祭酒条有王融为王俭《让国子祭酒表》。当时习俗拜官高者必上表让 [119] ,固未可据此论仲宝之意向也。

王俭之好抑南士又有数事足资证明。俭目张绪为“北士中觅”,然太祖欲用绪为仆射时,俭犹谓“南士由来少居此职”,而称陆玩顾和之任仆射为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120] 。《南齐书》三七《胡谐之传》云:

上〔武帝〕欲迁谐之,尝从容谓谐之曰:“江州有几侍中耶?”谐之答曰:“近世唯有程道惠一人而已。” [121] 上曰:“当令有二。”后以语尚书令王俭,俭意更异。乃以为太子中庶子领左卫率 [122]

胡氏虽为溪人,乃豫章望族,胡藩立功宋室,与谐之父翼之皆曾为州府征辟。观史文武帝询以江州有几侍中之言,知俭所以意更异者固非狃于门第高下之见,而系南北畛域之别矣!四四《沈文季传》云:

兄子昭略有刚气,升明末为相国西曹。太祖赏之,及即位,谓王俭曰:“南士中有沈昭略,何职处之?”俭曰:“臣已有拟奏,转前军将军。”上不欲违,可其奏。寻迁为中书郎。

据《宋书·百官志》,前军将军第四品,中书侍郎第五品。然中书郎特为美职 [123] ,非前军之比,不必进班秩始为升。此亦王俭抑压南士之又一例也。至于世所习闻之老子与韩非同传一语,则兼地域门第两事而言。王敬则临淮射阳人,侨居晋陵,遂土断为晋陵南沙人。加之出身县吏。南朝士庶之别綦严,自非俭所屑与比拟。敬则自称“南沙小吏”,即明言渠与王卫军不唯有南北之异,且有士庶之别也。

王俭年二十八即为齐台右仆射领吏部,又尝学问,故不可一世,以谢安石自况。不独以人地兼美骄南士,且以学问自豪。如陆澄为太祖诵《孝经》,自仲尼居起。俭讥其博而寡要 [124] 。《南齐书》三九《陆澄传》又云:

俭自以博闻多识,读书过澄。澄曰:“仆年少来无事,唯以读书为业。且年已倍令君。令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卷轴未必多仆。”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毕,然后谈所遗漏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

《丘灵鞠传》云:

在沈渊座见王俭诗。渊曰:“王令文章大进!”灵鞠曰:“何如我未进时?”此言达俭。

皆足以见当时南土文人之不喜王俭。“妨我辈途辙”一语确凿言之或为张绪事而发。泛而论之,亦未始不由于俭之以学问骄人,致招反感也。

王俭永明二年拜国子祭酒,七年终于此职。《南齐书·张绪传》云:

七年竟陵王子良领国子祭酒。世祖敕王晏曰:“吾欲令司徒辞祭酒,以授张绪,物议以为云何?”子良竟不拜。以绪领国子祭酒,光禄师中正如故。 [125]

盖世祖始终属意张思曼,故王俭一死,吏部拟授子良,而世祖欲用张绪情见乎词。张绪“素望甚重”,永明初已曾为祭酒,此时复畏物议者,正是王俭一流抑压南士之侨姓高门所造成也。萧氏淮南楚子,原非中原甲族如王谢之比。故齐武帝对南士与寒门初无成见。唯侨姓高门专握政权,社会上复有牢不可破之势力,虽帝王亦无如之何。《南齐书》五六《纪僧真传》:

丹阳建康人也。……僧真容貌言吐雅有士风。世祖尝目送之,笑曰:人何必计门户!纪僧真常贵人所不及。

《南史》三六《江姇传》:

先是中书舍人纪僧真幸于武帝,稍历军校,容表有士风。谓帝曰:“臣小人,出自本县武吏。邀逢圣时,阶荣至此。为儿昏得荀昭光女,即时无复所须。唯就陛下乞作士大夫!”帝曰:“由江甹谢疕,我不得措此意。可自诣之!”僧真承旨诣甹,登榻坐定,甹便命左右曰:“移吾床让客!”僧真丧气而退。告武帝曰:“士大夫故非天子所命!” [126]

又如徐爰有宠于宋文帝,文帝命王球与殷景仁与之相知。球辞以为“士庶区别国之章也,臣不敢奉诏”,帝改容谢之 [127] 。梁世王峻谓始兴王憺:“臣太祖是谢仁祖外孙,亦不藉殿下姻媾为门户” [128] 。齐世益州刺史邓元起功勋甚著,名地卑琐,愿挂名士流。乞上籍出身州从事,庾荜不用 [129] 。皆足以见侨姓高门在政治上社会上之势力,帝王虽为统治阶级,反无能措意。正可与齐武欲用张绪而畏物议之事比观。侨姓之中门第复有高下,其门阀低者反易为帝王所汲引。如王俭与王晏同是琅玡王氏,而高下迥殊。晏祖弘之少孤贫 [130] 。齐明帝诛晏,下诏称其“闾阎凡伍,少无特操”。晏初得班剑,谢肊谓之曰:“身家太傅才得六人,君亦何事一朝至此?” [131] 晏甚惮之。晏尝戏沈文季为吴兴仆射,文季答以“琅玡执法似不出卿门” [132] 。皆是晏门第低下之证,盖犹不逮乌衣诸郎。而《南齐书》四二晏本传称:“时王俭虽贵而疏。晏既领选,权行台阁,与俭颇不平。” [133] 其中消息不难窥见。要之,侨姓高门之势力固不假帝王而存在。明乎此,而后知南朝虽数更王室,高门甲族仕宦无替,初不以易姓为耻者,固自有其理由矣。王西庄《十七史商榷》六〇王俭首创逆谋条谓王氏世以君国输人,又言俭谄媚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似皆未达一间也。

晋元渡江依人国土,于南士不得不抚慰登庸,收通力合作之效,以巩固北来之政权。逮宋齐两代侨人势力已成,无待取悦南人。于是南士在政治上遂失其地位,反不若江左初年。王俭张绪丘灵鞠正是此期之代表。降至梁陈则侨人南渡已久,与南人沆瀣一气,侨旧之别渐泯。陈朝皇室复是北来寒门,土断为南人者,南士在政治上军事上遂大露头角焉。一良昔撰《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一文已申其说。并就中央及地方之高官,论南北仕之途之大略,窥其消长。兹再就国子祭酒一官之用人,阐明此旨。于以知丘灵鞠愤慨之词近则激于王俭之代张绪,远则实为东晋渡江以来南土儒学之士作不平鸣也。《晋书》九一《杜夷传》:

庐江灊人也。……〔元帝时〕又除国子祭酒。 [134]

同书三七《彭城穆王权附孙纮传》:

〔元帝即位〕拜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

同书七八《孔愉传》:

会稽山阴人也。……复徙领军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

同书八三《袁瓌传》:

陈郡阳夏人。……徙大司农,寻除国子祭酒,顷之加散骑常侍。

同书四四《华恒传》:

〔平原高唐人。〕成帝即位,加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

同书八八《颜含传》:

琅玡莘人也。……复为侍中,寻除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加光禄勋。

同书七八《丁潭传》:

会稽山阴人也。……累迁左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本国大中正,加散骑常侍。

同书八三《顾和传》:

〔吴郡吴人也。〕……转吏部尚书,频徙领军将军太常卿国子祭酒。康帝即位……迁尚书仆射……更拜银青光禄大夫,领国子祭酒。

同书四九《阮裕传》:

〔陈留尉氏人也。〕复征散骑常侍领国子祭酒。……并无所就。

同书五六《江虨传》:

〔陈留圉人也。〕转护军将军领国子祭酒。

同书九四《戴逵传》:

谯国人也。……孝武帝时……征为国子祭酒,加散骑常侍,征之复不至。

《宋书》一四《礼志》一孝武帝太元初有国子祭酒殷茂。据《晋书》八四《殷仲堪传》,茂为仲堪叔父,是亦陈郡人。东晋国子祭酒可考者十二人之中,北人凡九,未必皆侨姓高门。南人占其三,且皆在成康以前,即晋元渡江三十年之内也。元帝太兴元年以侍中皆北士,宜兼用南人 [135] 。王导劝元帝优礼顾荣贺循纪瞻周屇以招徕南士 [136] 。孔愉顾和等之见用盖亦由于此矣。

刘宋一代国子祭酒之可考者,《宋书》五九《殷淳传》:

〔陈郡长平人。〕父穆……及〔宋高祖〕受禅,转散骑常侍国子祭酒。

同书六〇《范泰传》:

〔顺阳人。〕 [137] 高祖受命,拜金紫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明年议建国学,以泰领国子祭酒。……时学竟不立。景平初加位特进,明年致仕,解国子祭酒。……〔元嘉〕三年……进位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

同书六六《何尚之传》:

庐江灊人也。……刘湛欲领丹阳尹,乃徙尚之为祠部尚书领国子祭酒。……湛诛,迁吏部尚书。……国子学建,领国子祭酒。

同书六一《江夏王义恭传》:

元嘉二十年领国子祭酒。

同书六三《沈演之传》:

〔吴兴武康人。〕〔范〕晔寻事发,伏诛。迁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

同书七三《颜延之传》:

琅玡临沂人也。……〔元嘉中〕奏迁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

同书五四《羊玄保传》:

太山南城人也。……元凶弑立,为吏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寻加光禄大夫。

同书七九《庐江王祎传》:

大明二年……又出为南豫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领国子祭酒常侍如故。……七年进司空,常侍祭酒如故。

东观祭酒可考者得二人,《南齐书》三四《王谌传》:

东海郯人也。……还为尚书左丞。寻以本官领东观祭酒,即明帝所置总明观也。

同书五三《虞愿传》:

会稽余姚人。……〔宋末〕迁中书郎,领东观祭酒。……除骁骑将军,迁廷尉祭酒如故。建元元年卒。

十人之中南人止占其二。羊玄保与羊耽羊衜昭穆不可考,盖系远属。故羊氏西晋之世联姻帝室,惠帝羊后自称高门 [138] 。叔子又有名德。而泰始中诏书称羊玄保兄子希“卑门寒士,累世无闻” [139] 。“太祖诸子祎尤凡劣,诸兄弟蚩鄙之”(本传语)。亦得领祭酒,丘灵鞠之愤慨不亦宜乎?

萧齐国子祭酒可考者张绪王俭竟陵王子良外,犹得四人。《梁书》五一《何胤传》:

庐江灊人也。……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 [140]

《南齐书》三九《陆澄传》:

吴郡吴人也。……寻领国子祭酒。……隆昌元年以老疾转光禄大夫。

同书四三《江姇传》:

济阳考城人也。……隆昌元年为侍中领国子祭酒。

《梁书》一三《沈约传》:

吴兴武康人也。……〔齐〕明帝即位……征为五兵尚书,迁国子祭酒。

东观祭酒可考者,丘灵鞠外有刘姈。《南齐书》三九本传:

沛国相人。……拜彭城郡丞。……上〔太〕祖又以皁兼总明观祭酒。

九人之中南士得其四,比例较之各朝为胜。然张绪为王俭所抑,陆澄沈约之拜皆在俭卒后也。

梁代国子祭酒可考者独多,得十三人。《梁书》一六《张稷传》:

吴郡人也。……高祖受禅……为侍中国子祭酒,领骁骑将军。

同书三一《袁昂传》:

〔陈郡阳夏人。〕天监七年除国子祭酒,兼仆射如故。……普通三年复为尚书令……未拜,又领国子祭酒。

同书二一《张充传》:

吴郡人。……〔天监中〕征拜散骑常侍国子祭酒。……转左卫将军祭酒如故。

同卷《蔡撙传》:

济阳考城人。……〔天监中〕还除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祭酒,迁吏部尚书。

同书二七《明山宾传》:

平原鬲人也。……普通四年迁散骑常侍,领青冀二州大中正。……俄以本官兼国子祭酒。

同书二一《王暕传》:

琅玡临沂人。……征为吏部尚书,俄领国子祭酒。……还为侍中尚书左仆射领国子祭酒。

同书三五《萧子显传》:

〔兰陵人。〕中大通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其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

同书二七《殷钧传》:

陈郡长平人也。……昭明太子薨,官属罢。又领右游击,除国子祭酒,常侍如故。

同书四一《王承传》:

〔琅玡临沂人。〕中大通五年迁长兼侍中,俄转国子祭酒。

同书三五《萧子云传》:

〔兰陵人。〕大同二年迁员外郎散骑常侍国子祭酒,领南徐州大中正。顷之,复为侍中,祭酒中正如故。

同书四〇《到溉传》:

彭城武原人。……俄授散骑常侍侍中国子祭酒。 [141]

同书四一《刘瑴传》:

〔沛国人。〕承圣二年迁吏部尚书国子祭酒。

《陈书》二四《周弘正传》:

汝南安成人。……太平元年授侍中,领国子祭酒。

除张稷张充而外,皆北士也。

陈代可考者,《陈书》二四《周弘正传》:

天嘉元年迁侍中国子祭酒。……高宗即位迁特进,重领国子祭酒。

《陈书》二一《王固传》:

〔琅玡临沂人。〕天嘉二年至都,拜国子祭酒。

同书三三《王元规传》:

太原晋阳人也。……〔天嘉中〕迁国子祭酒。

同书二一《孔奂传》:

会稽山阴人也。……废帝即位除散骑常侍国子祭酒。

同书二六《徐孝克传》:

〔东海郯人。〕太建六年除国子博士,迁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寻为真。

同卷《徐陵传》:

东海郯人也。……太建七年领国子祭酒南徐州大中正。

同书三〇《萧济传》:

东海兰陵人也。……〔太建中〕迁国子祭酒,领羽林如故。

同书二八《庐陵王伯仁传》:

祯明元年加侍中国子祭酒,领太子中庶子。

同卷《新蔡王叔齐传》:

祯明元年除国子祭酒,侍中将军佐史如故。

九人中南人得其三,而二为宗室。综观上引史文,知国子祭酒虽非权势所在,实为清望所归。江左五朝多用北士,但不限于高门甲族。南士高门虽不乏文采风流儒术学艺可观者,而居是职者綦少。丘灵鞠之愤悒固不止于门第之争矣!

南朝三百年间职官典制大致因袭魏晋,然每一官之选望则颇有升降。如《太平御览》二一五引《山公启事》:“旧尚书郎极清望,号称大臣之副,州取尤者以应。”而南渡以后高门竟不居台郎(详下)。《御览》同卷引何法盛《晋中兴书·太原王录》:“王坦之选曹将拟为尚书郎,坦之闻曰:自过江尚书郎正用第二人,何得以此见拟?”其例一也。《宋书》八四《孔觊传》谓:“初晋世散骑常侍选望甚重,与侍中不异。其后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孝建三年世祖欲重其选,诏曰:散骑职为近侍,事居规纳。置任之本实惟亲要。而顷选常侍陵迟未允。宜简授时良,永置清辙。……既而常侍之选复卑。” [142] 其例二也。晋元帝初即位,琅玡王裒始受封。帝欲引朝贤为其国上卿。贺循谓郎中令职望清重,实宜审受 [143] 。至宋文帝时沈璞除南平王左常侍,文帝遂谓璞“勿以国官乖清途为罔罔” [144] 。是百年以后国官已由“清重”之职沦为“非清途”矣,其例三也。然而有一现象为通三百年间所未变者,即官有清浊之分是也。《隋书》二六《百官志》上记梁陈之制“官有清浊”。又谓:“凡选官无定期,随阙即补。多更互迁官,未必即进班秩。其官唯论清浊,从浊官得微清,则胜于转。”《通典》一四《选举》二作“官有清浊以为升降。从浊得清则胜于迁”。即本《隋书》而文义较胜。此虽指梁陈而言,实为南朝共有现象。《宋书》五七《蔡兴宗传》:“上谓兴宗曰,卿详练清浊,今以选事相付。”疑亦兼指门户官位而言 [145] 。六五《杜骥传》谓晚渡北人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梁书》四九《钟嵘传》亦有“清贯”“清级”之语。所谓清浊系于位望而不在实权。如桓玄年廿三始拜太子洗马。时议谓温有不臣之迹,故折玄兄弟而为素官 [146] 。盖洗马清望官而无权无势也。清浊与任职者之门阀高下亦互有密切关系 [147] 。其区别史无明文,然大略亦可考而知。

《宋书》五三《张茂度传附陆仲元传》:

晋太尉玩曾孙也。以事用见知。历清资吏部郎右卫将军侍中吴郡太守。自玩洎仲元四世为侍中,时人方之金张二族。

“选曹要重”,吏部尚书有“大尚书”之称。“中兴膏腴之族唯作吏部” [148] 。何尚之为吏部郎,告休定省,倾朝送别。其父以为送吏部郎,非关何彦德 [149] 。是吏部郎之职既要且清也。吴郡名郡 [150] ,侍中之为清职无待博引。《晋书》七七《蔡谟传》上表辞侍中,有“苟进以秽清途”之语。《南齐书》四九《王奂传附殷恒传》载诏书,明言侍中为“清序” [151] 。唯右卫虽为武职高官,终不逮吏部郎与侍中耳 [152] 。《南史》三一《张绪传》:

王延之代绪为中书令。何点叹曰:“晋以子敬季琰为此职,今以王延之张绪为之,可谓清官,后接之者实为未易。”

《宋书》四二《王弘传》:

子锡……历清职中书郎。……弘从父弟练……子钊,世祖大明中亦经清职黄门郎。

《陈书》三四《蔡凝传》谓“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梁书》四九《庾於陵传》:

拜太子洗马,舍人如故。旧事东宫官属通为清选。洗马掌文翰,尤其清者。近世用人皆取甲族有才望。时於陵与周舍并擢充职。高祖曰:“官以人而清,岂限以甲族?”时论以为美。

知中书散骑与东宫官属皆属清望。至于秘书著作,为甲族起家之选,其为清职又不待论矣 [153] 。尝推原所以,大抵上述诸官其先专用高门,习之既久,世遂目为高门专利。门阀之显与官位之清遂互相呼应,连为一事。其起原实肇于晋中朝。《晋书》四八《阎缵传》:

〔元康初〕国子祭酒邹湛以缵才堪佐著,荐于秘书监华峤。峤曰:“此职闲廪重,贵势多争之,不暇求其才。”遂不能用。

是贵势垄断秘著之职始于西晋。然其初仅缘于“职闲廪重”耳,无关清浊也。缵传又云:

缵舆棺诣阙上书理〔愍怀〕太子之冤曰:“……每见选师傅,下至群吏,率取膏粱击钟鼎食之家,希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文石奋疏广。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比。……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皆豪族立能得者。率非龚遂王阳能以道训。友无亮直三益之节,官以文学为名,实不读书。……置游谈文学,〔今宜〕皆选寒门孤宦,以学行自立者。……绝贵戚子弟轻薄宾客。……臣素寒门无力,仕宦不经东宫。”

东宫诸王官属之列于清贯,亦由于中朝以来唯用膏粱子弟。梁武帝所以有“岂限以甲族”之叹也 [154]

至于官位之不与清级者,亦有数事可考。《南齐书》三三《王僧虔传》:

迁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甲族由来多不居宪台。王氏居乌衣者官位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

王淮之四世为御史中丞,范泰嘲之为“唯解弹事” [155] 。《南史》一九《谢几卿传》:

梁天监中自尚书三公郎为治书侍御史。旧郎官转为此职者世谓之南奔。

《宋书》五九《江智渊传》:

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

《梁书》三三《王筠传》:

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郎署者。

可知台郎非清选,而宪台方之尤为浊矣!

唐代文官试吏部,武官试兵部,始分两途。魏晋以来选举司之吏部与中正,似文武无别。然起家仍自有异,泾渭固分也。大抵南朝甲族著姓起家文职,而“兵户”“将家”寒门子弟往往出身武位。但仕宦既进以后,又不论出身,文武官位可以更互为之。文人任武职者史不绝书,无烦征引。出身武官而尝得文职者,如宋之柳元景沈庆之,齐之沈文季吕安国周盘龙等皆是。文官之中分清浊,若与武官较,则武官虽高位,亦逊文职也。《南齐书》二九《吕安国传》:

广陵广陵人也。宋大明末安国以将领见任。……永明二年徙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仍为都督湘州刺史。四年……有疾,征为光禄大夫,加散骑常侍。安国欣有文授,谓其子曰:“汝后勿作袴褶驱使,单衣犹恨不称,当为朱衣官也。”

齐世张欣泰竟陵人,兴世之子。兴世少时家贫,竟陵旧置军府,曾补参军督护 [156] 。欣泰不以武业自居。齐世祖时为直阁步兵校尉领羽林监。《南齐书》五一本传言:

欣泰通涉雅俗,交结多是名素。下直辄游园池,著鹿皮冠,衲衣锡杖,挟素琴。有以启世祖者,世祖曰:“将家儿何敢作此举止!”后从车驾出新林,敕欣泰甲杖廉察,欣泰停杖于松树下,饮酒赋诗。制局监吕文度过见,启世祖。世祖大怒,遣出外。数日意稍释,召还,谓之曰:“卿不乐为武职驱使,当处卿以清贯。”除正员郎。

正员郎谓正员散骑侍郎,与通直员外相对而言。据上文所述,黄散皆清职也。《宋书·百官志》五校尉第四品,散骑侍郎第五品。而世祖以除欣泰正员郎为殊恩,此即所谓“未必即进班秩”,“从浊得清则胜于迁”矣!《宋书》八四《邓琬传》载琬起兵后,使刘胡东下。“时胡等兵众强盛,远近疑惑。太宗欲绥慰人情,遣吏部尚书褚渊至虎槛,选用将帅以下。申谦之杜幼文因此求黄门郎,沈怀明刘亮求中书郎”。据琬传刘亮等皆军主,其品秩不可知,当在五品之黄门郎中书郎下,然其求固意在位望,不在班秩。至杜幼文琬传载其为步兵校尉,而犹求黄门。是亦以四品武职而求五品清望官也。幼文即杜骥之子,附见《宋书》六五骥传。骥兄坦称“南渡不早便以荒伧赐隔”,幼文之步兵校尉自非清途,因有黄门之请。梁初钟嵘所谓“若吏姓寒人,听极其门品。不当因军,遂滥清级”,正指如谦之幼文辈所为也。《晋书》八四《杨佺期传》称时人以其晚过江,婚宦失类,每加排抑。桓玄且以寒士裁之 [157] 。而史言“佺期少仕军府”。是亦杜骥父子之比,清途见隔,遂不得不仕于军府矣。

《南齐书》四二《王晏传附弟诩传》:

永明中为少府卿,六年敕位未登黄门郎,不得畜女伎。诩与射声校尉阴玄智坐畜伎免官,禁锢十年。

一良案,宋齐诸卿皆无卿名,梁天监七年始加卿字。萧子显盖以梁制记齐事。据《宋书·百官志》少府三品,五校四品,而黄门则五品也。《隋书·百官志》记梁制少府卿十一班,五校七班,黄门郎十班。梁以班多为贵,此三官品秩高下与宋代不同。南齐官品不可知,然《百官志》谓:“齐受宋禅,事遵常典。既有司存,无所偏废。”疑齐制实沿宋旧,不与梁同。少府五校品秩皆在黄门郎之上,而王诩阴玄智乃坐罪,是亦五校不逮黄门之证也。曹道刚既为骁骑将军,齐郁林王即位,迁为黄门郎,明帝犹固谏 [158] 。宋世薛安都自散骑常侍(三品)太子左率(五品)迁左卫将军(四品)常侍如故。江夏王义恭嫌多,欲使单为左卫。蔡兴宗曰:“率卫相去唯阿之间。且已失征虏,非乃超越。复夺常侍,顿为降贬。” [159] 皆文重于武。南朝官文书结衔品秩相同者亦多以文职居前。如《宋书》四三《徐羡之传》载高祖践阼诏书,“散骑常侍护军将军作唐男檀道济”,“侍中中领军谢晦”,皆同为三品而先书文职也。刘穆之王华皆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皆见《宋书》本传,是文职三品书于武职二品之前也。《宋书》一〇〇《自序》记沈伯玉为卫尉丞,车驾出行,伯玉直门戎服。张永谓伯玉“此职乖卿志”,宋孝武帝乃特听伯玉直门服玄衣。急装与缓服之别亦即文武清浊高下之别矣。

钱竹汀《廿二史考异》二〇《晋书·职官志》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条云:

上文所列伏波将军镇军龙骧典军上军辅国诸将军虽有名号,而无职司。此领护等六军及四军五校皆典军之官,故别为一类。 [160]

又二五《南齐书·百官志》领军将军条云:

晋宋以来将军有二等。自骠骑至龙骧将军皆虚号,非持节出镇不得领兵。此领护左右卫骁游前后左右军将军则皆主兵之官也。

一良案,钱氏之说是也,抑犹有未尽者,江左五朝第二类之武职中,性质又有不同。可分为二,即领兵与不领兵之别也。《晋书》二四《职官志》:

护军将军……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明帝太宁二年复置。领护各领营兵 [161] 。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领营,总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 [162]

又云:

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 [163]

《宋书》四〇《百官志》下:

二卫将军掌宿卫营兵。……骁骑将军……有营兵。……先有司马功曹主簿,后省。

又云:

自游击至五校 [164] ,魏晋逮于江左初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二中郎将本不领营也。

盖江左五朝领护左右卫与骁骑皆领营兵者,而游击以下至五校则否 [165] 。永明中萧谌除步兵校尉,世祖斋内兵仗悉付之 [166] 。步兵而总兵仗是为例外,然亦非自领营兵也。领兵之武位较不领者为重。如齐乐蔼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史称其“仕不得志” [167] 。而骁骑将军之职“旧领营兵,兼统宿卫。自梁氏以来其任逾重” [168] 。梁以前骁骑虽非重任,比五校为高可以推知也。

南朝官制大抵视本官以及其人资之轻重而兼领他职,谓之带帖 [169] 。《宋书》八五《谢庄传》载宋孝武帝嫉吏部权重,欲分其势,乃分置二人。其与江夏王义恭诏云:

本职(谓吏部尚书)非复重官,可得不须带帖。

《南齐书》三二《何戢传》:

上欲转戢领选,问尚书令褚渊。……以戢资重,欲加常侍。渊曰:“……选职方昔小轻,不容顿加常侍。若帖以骁游,亦为不少。”乃以戢为吏部尚书加骁骑将军。 [170]

同书三九《刘姈传》:

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先朝为此曲申从许,故得连年不拜荣授,而带帖薄禄。

其意即谓不拜高官,仅任高官所带帖之职,以供禄养而已。《南史》姈传“故得连年不拜”之下省去“荣授”及“而带帖薄禄”等七字。不知不拜者总明观祭酒等荣授耳。史明言其以母老缺养为彭城郡丞会稽郡丞,省去数字便不可通矣。

武位虽非高门所乐,然以文职清望官帖领之,则互相配合,最为美授。《宋书》六三《沈演之传》:

元嘉十七年……以演之为右卫将军。……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二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太祖谓之曰:“侍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

《南齐书》四三《江姇传》:

永明七年徙为侍中,领骁骑将军。……王晏启世祖曰:“……愚谓以侍中领骁骑,望实清显。”

骁骑将军与步兵校尉尤为清望官常所带帖。以侍中领骁骑者宋有王华王昙首刘韫徐湛之何偃,齐有江夏王锋西阳王子明安陆王缅萧昭胄江姇何昌寓萧惠基王奂,梁有王瞻张稷,陈有孔奂王玚江总。以散骑常侍领者,齐有南平王锐王缋,梁有王泰夏侯亶。以通直散骑常侍领者,宋有张瓌,齐有蔡约王逡之,梁有陈伯之。以员外散骑常侍领者,齐有王敬则。以中庶子领者齐有江姇谢肊王缋王暕殷钧。以黄门郎领者宋有王韶之,齐有王谌。他官领骁骑者亦数见。如宋世建平王宏庐江王袆齐世张绪以中书令领。齐世安成王暠梁世范岫陈世江总以祠部尚书领。宋世颜竣王延之齐世何戢以吏部尚书领。齐世刘悛何胤以左民尚书领。梁世萧琛以度支尚书领。齐世垣崇祖以五兵尚书领,江姇以都官尚书领。宋世王僧虔以御史中丞领,齐世陆澄以廷尉领。盖骁骑领营兵,清望官再领骁骑,兼带文武,益增其重要,所谓望实清显。以上所列诸人除王敬则陈伯之孔奂等三数人外,亦莫非膏腴之族也。

以侍中领步兵校尉者宋有王奂,齐有安成王暠张瓌褚炫王晏王慈萧惠休何胤,梁有周舍谢举,陈有张种。以黄门侍郎领者宋有颜师白孔宁子,梁有顾宪之,陈有谢哲。以中庶子领者宋有建平王景素颜延之,梁有王筠王规,陈有陆缮陆琼江德藻。以散骑常侍领者梁有萧子恪,陈有孔奂。以国子博士领者梁有沈文阿卢广。步兵不领营兵,纯为虚号,故有以国子博士领者。方之骁骑自属稍差。然文官仍以领武位而重。如蔡兴宗选中庶子殷常为黄门领校,江夏王义恭谓“便应侍中,那得为黄门而已”!兴宗答以“殷常中庶百日,今又领校,不为少也” [171]

骁骑将军为清望带帖之职,然骁骑本身终非清选。试考诸史,单任骁骑将军(梁又分左右)者,其门第人身皆非帖领骁骑者之比也。如宋之杜幼文晚渡荒伧。宗越河南人,土断属叶,出于次门。吴喜南土寒门,出身小吏,充郡府杂役。任农夫全景文亦以武用见知。齐之张敬儿崔慧景周盘龙曹道刚薛渊戴僧静桓康曹虎头,梁之张惠绍冯道根康绚昌义之,莫非出身武将者也。儒林文学之士亦有单任骁骑将军者,如东晋之徐邈徐广,宋之虞玩之江智渊,齐之孔稚珪张冲檀超傅琰虞愿孔琇之何佟之,梁之江淹乐蔼。皆非高门之首。宗室单任此职者,唯齐世有河东王铉 [172] 。《陈书》卷二《高祖纪》永定二年诏云:“骁骑宜通文武。文官则用腹心,武官则用功臣。”功臣者武将之谓。梁陈之世帝王腹心多出单寒之家,亦适足说明文官任骁骑者之性质也。

综观以上所论,知南朝武位不逮文职,故骁骑不若国子祭酒。然丘灵鞠以通直散骑常侍领骁骑,犹不失清显,非单任骁骑将军之比。其不乐此职实由于个人好尚,固与南人之常被排抑无关矣。

(原载《清华学报》第四卷第二期)


[112]《南史》七二本传同。

[113]见《辅仁学志》第一二卷第一、二合期余逊先生《南朝之北士地位》一文。

[114]参看《南齐书》二《高帝纪》下、九《礼志》上。

[115]汪士铎《南北史补志·职官》二谓“总明观祭酒宋无,南齐泰始六年以国学废,初立”。以泰始系南齐,误。

[116]参看《南史》二二《王俭传》。

[117]《南史》三一本传同。

[118]罗振玉《鸣沙石室古籍丛残》所收唐写本《文选》存此篇,无异文。

[119]见《南齐书》四七《谢脁传》。

[120]见绪本传。实则东晋时南士为仆射者不仅此二人,孔愉亦尝为之。

[121]程道惠见《宋书》四三《徐羡之传》,四四《谢晦传》。

[122]中庶子犹东宫之侍中,以中庶子领左卫率犹侍中领左卫将军,仍不失为清显。

[123]参看《南齐书》三九《刘姈传》、《南史》五七《范缜传》。

[124]《南史》二二、《南齐书》二三俭本传。

[125]据《南齐书》四二晏传,晏时为吏部尚书,故敕询之。

[126]南朝士庶之别甚严,贵族之遇庶人,大似印度之首陀日本之秽多。不唯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并坐相接待。参看《宋书》五七《蔡兴宗传》、六二《张敷传》,《南史》二一《王僧达传》。《世说·容止篇》:“庾长仁与诸弟入吴,欲住亭中宿。诸弟先上,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长仁……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虽意在铺张庾统容止,亦以见士庶之不杂处。《忿狷篇》载王献之诣谢公,“习凿齿已在坐,当与并榻。王徙倚不坐”。注引刘谦之《晋纪》曰:“王献之性甚整峻,不交非类。”习氏宗族富盛,世为乡豪,而大令犹以非类视之。《方正篇》载:“杜预拜镇南将军,朝士悉至,皆在连榻坐。时亦有裴叔则。羊稚舒后至,曰:杜元凯乃复连榻坐客?不坐便去。”盖亦此意。

[127]《南史》二三《王球传》。

[128]《梁书》二一峻本传。

[129]《南史》四九荜本传。

[130]《宋书》九三《隐逸传》。

[131]《南齐书》四三肊本传。

[132]《南齐书》四四文季本传。

[133]《南史》七七《恩幸传》载王俭谓人曰:我虽有大位,权寄岂及茹公(茹法亮)。亦可参看。

[134]《晋书》四四《华恒传》有国子祭酒杜彝,疑是一人。

[135]《晋书》卷七七《陆晔传》。

[136]《晋书》卷六五导本传。

[137]关于范氏郡望,参看前引拙作《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138]《晋书》三一本传。

[139]《宋书》五四本传。

[140]参看《梁书》一五《谢胐传》。

[141]据《隋书》二六《百官志》上,溉任祭酒在大同中。

[142]参看《南齐书》一六、《隋书》二六《百官志》散骑常侍条。

[143]《晋书》七八《丁潭传》。

[144]《宋书》一〇〇《自序》。

[145]《晋书》四九《阮咸传》山涛举咸典选,称其“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察其文义,清浊乃指门户,非言官位。

[146]见《晋书》九九本传,参看《世说新语·任诞篇》引《玄别传》。

[147]社会阶级上士庶之别与官位清浊之别甚有关系。北魏亦分清浊,宇文周独否,故《隋书》七二《陆彦师传》言“隋承周制官无清浊。彦师在职凡所任人颇别于士庶,论者美之”。

[148]《晋书》七五《王国宝传》。

[149]《南史》三〇《何尚之传》。

[150]《晋书》八八《颜含传》语。

[151]参看《南史》二七《殷景仁传附恒传》。恒由侍中左降散骑常侍领校尉,亦与上引《孔淒传》论侍中与散骑常侍轻重之言相合。

[152]《宋书》四二刘瑀迁右卫将军,愿为侍中不得,自称长居户限上。不知其意何所指,岂谓介在清浊之间耶?

[153]参看《梁书》三三《张率传》及《刘孝绰传》,《通典》二六《职官》八秘书监条。

[154]惠帝时尚书郎太子洗马舍人等官已称“清途”,见《晋书》六八《贺循传》。

[155]《宋书》六〇《王淮之传》。

[156]《宋书》五〇本传。

[157]《晋书》九五玄本传。

[158]《南齐书》二九《周奉叔传》。

[159]《宋书》五七《蔡兴宗传》。

[160]一良案,钱氏此处不全引志文骠骑车骑卫将军云云,而仅列举伏波等数称,确为有见。因志文此节所举诸将军虽属虚号,而有领营兵者,如羊祜为卫将军,给本营兵,且率营兵出镇荆州,是其例也。钱仪吉《补晋兵志》皆未之及,当别为文详论之。

[161]《宋书·百官志》作“魏晋江左领护各领营兵”,不可通。“江左”二字当从《通典》三四《职官》一六勋官条作江右,谓晋中朝也。

[162]宋志脱护军二字,遂不可通。汪士铎《南北史补志·职官》三用宋志而不用晋志,亦脱此两字,非也。《通典》有护军二字。

[163]哀帝兴宁二年废右军前军后军将军五校三将官,见《晋书》八《哀帝纪》、七六《王彪之传》。《太平御览》二四二《职官部》四〇引陶氏《职官要录》以为兴宁三年桓温奏省五校尉,永初元年复置。江左下当从宋志补初字。

[164]谓游击将军左右前后军将军左右中郎将及五校尉。

[165]据《晋书》七〇《刘超传》,成帝时,军校已无兵,故领义兴之义随宿卫。

[166]见《南齐书》四二本传。

[167]《梁书》五三《庾荜传》,参看《梁书》一九蔼本传。

[168]《陈书》一八《韦翙传》。

[169]兼职亦谓之领帖,见《晋书》七五《范宁传》。

[170]《通鉴》一三五胡注:“不少者谓其取数已多也”,似未谛。

[171]见《宋书·蔡兴宗传》。

[172]齐有骁骑将军傅坚意,见《南齐书》三四《虞玩之传》,不详籍贯。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wjfd/2087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