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简明正史——陆游 辛弃疾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3 12:31:24 0


陆 游(1125—1210) 字务观,别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童年曾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沦丧极感痛心;父辈们的爱国思想在艰难困苦中又浸透到他的心灵深处,培植了他终生不忘忧国忧民的深沉思想感情。

陆游因出身于官宦世家,成年后即以恩荫补授登仕郎(文阶第三十九级)。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参加锁厅试(由在职官员参加的贡举考试),名列第一;因其名次恰好在秦桧之孙秦埙之前,招致了秦桧的忌恨。次年,陆游参加礼部试,又名列前茅。秦桧大怒,于是将陆游黜落。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被授予福州宁德县主簿之职。其后,因人推荐,陆游被调回临安,任敕令所删定官。不久,陆游因上书批评杨存中“久掌禁旅”、宦官“私买珍玩”、功臣“辄加王爵”等事,被提升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宋孝宗即位之初,陆游升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因史浩、黄祖舜的推荐,宋孝宗特意召见了陆游,并赐予他进士出身。不久,陆游因议论宋孝宗宠信佞臣,得罪了宋孝宗,被逐出朝廷,出任镇江府通判。乾道元年(1165),又改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通判。这时,有人上章弹劾陆游,给他扣上了“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等罪名,陆游因而被罢官。直到乾道五年,陆游才被重新起用,担任夔州通判。后经宰相虞允文提名,陆游又被任命为四川宣抚司干办公事。

陆游十分重视川陕的战略地位,曾向四川宣抚使王炎提出进取中原的计划,认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因而深受王炎的信任。乾道九年,因王炎被召回临安任枢密使,陆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其后,又改任蜀州(治今四川崇州)通判、嘉州摄知(代理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陆游的诗友范成大出任四川制置使,陆游被任命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兼四川制置司参议官。两人以文字交,不拘礼法,经常在一起赋诗唱和。淳熙三年,言官弹劾陆游在嘉州时“燕饮颓放”,陆游因而受到处分,被免职奉祠。陆游因见“燕饮颓放”的罪名很别致,便干脆自号“放翁”,以示轻蔑。

陆游在四川前后生活了八年,写下了大量诗篇。因工作关系,陆游曾多次前往边防部队视察,对大散关等宋金交界地区的军旅生活有很深的体验。这对他那豪放诗风的形成,影响至深。他的许多名句,如“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快鹰下鞲爪嘴健,壮士抚剑精神生”“弦开雁落诗亦成,笔力未饶弓力劲”“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无疑都得益于这一时期的军旅生活。因此,陆游对这一时期非常留恋,其后还把自己的诗集命名为《剑南诗稿》,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渭南文集》。

淳熙五年,陆游被朝廷召回临安,任命为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到任不久,又改任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因遭到给事中赵汝愚的驳奏,陆游再次被免职奉祠。陆游这次免职奉祠的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在此期间,因仕途坎坷,陆游的诗风也有所改变,在豪放之中平添了几分悲凉和激愤。《关山月》一诗可作为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淳熙十三年,陆游又被朝廷起用,先后担任知严州(治今浙江建德)、军器少监。宋光宗即位后,陆游被提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1202),因孝宗、光宗的《两朝实录》和高宗、孝宗、光宗的《三朝史》尚未最后完成,宋宁宗因此任命陆游为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不久又让他兼任秘书监,主持善后工作。次年,《两朝实录》、《三朝史》定稿,陆游于是以宝谟阁待制的头衔退休。

在此期间,陆游因编修官史接触了大量史料,从而对史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著有《老学庵笔记》、《南唐书》。同时,因韩侂胄当政力主北伐,陆游原本已经变冷的抗金激情也因此而受鼓舞,其诗作也比较注重对抗金信念的表达。

韩侂胄被杀、史弥远当政后,陆游因曾经接受韩侂胄的请求,为韩侂胄写过一篇《南园阅古泉记》而受到不少人的讥讽,处境格外艰难。然而,陆游渴望收复中原的一片爱国之心却至死不泯。嘉定三年(1210),他抱恨离别了人世,终年八十五岁。在临终前,他还写下了《示儿》一诗作为遗言:“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一生写下了大量诗作,今存诗作约9300首。其数量之多,居中国古代诗人之冠。他尤其擅长七律与七绝。其诗风或雄肆奔放,或清隽流畅。此外,在词作和散文方面,陆游也有很高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公元1161年(宋绍兴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宋金第三次战争爆发,中原地区不堪忍受金朝统治的人民纷纷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聚众两千,加入耿京的起义军,担任掌书记。次年,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赴南宋接洽归附事宜,在建康受到宋高宗召见,被授予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然而,当辛弃疾返回山东时,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邵进等人杀害。辛弃疾立即会同王世隆、马全福等人率五十余名骑士奔袭济州(治今山东巨野),将已降金的张安国俘获,随即率领其部属及反正士兵万人疾驰南下,投奔了南宋。后来,辛弃疾追忆这段英雄往事,仍然激动不已,在词中写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简明正史——陆游 辛弃疾,汉箭朝飞金仆姑。”(《鹧鸪天》)

南归后,辛弃疾被宋廷任命为江阴军签书判官厅公事。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他与史正志、叶衡、韩元吉等官员酬答唱和,开始了词的创作。在建康,他写下了《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尽管这是辛弃疾早年的词作,但风格沉郁顿挫,已具备了辛词的典型风格。

辛弃疾念念不忘出兵北伐、收复中原。宋金隆兴和约的签订,使他深感失望。早在乾道元年,他便在家中写出了《美芹十论》,对宋金形势、抗金战略及其计划作了充分的陈述。乾道六年,因主战派宰相虞允文当政,宋孝宗锐意恢复,辛弃疾于是借宋孝宗召见之机,向宋廷呈上了《美芹十论》、《九议》等,要求备战抗金。然而,在虞允文病故后,宋孝宗的北伐热情也随之消减,辛弃疾的抗金主张因而也就无从实现了。于是,他只好把满腔的爱国激情以及南渡以来的无限感慨和义愤,全部寓寄在诗词中。

从乾道六年至淳熙八年的十一年间,辛弃疾历任司农寺主簿、知滁州、江西提点刑狱、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等职。淳熙八年冬,因受到弹劾,辛弃疾被朝廷免职,回到信州(治今江西上饶)居住。他在信州一住就是十年。在此期间,他与陈亮、朱熹交谊日深,彼此唱和,书信往来,成了亲密朋友。他在一次送别陈亮时曾写了一首《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要破帽、多添华发。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两三雁,也萧瑟。佳人重约还轻别。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长夜笛,莫吹裂。”反映了离别之情,婉转深沉,体现了辛词的另一种风格。

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辛弃疾复被朝廷起用。此后,历任福建提点刑狱、太府卿、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等职。但两年后,辛弃疾又再次遭到弹劾,免职与祠。韩侂胄当政后,因筹划北伐,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024)再次起用辛弃疾,任命他为知镇江府。辛弃疾在镇江,曾登上北固亭,写下了著名的《永遇乐》一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在词中一方面表达了老当益壮的战斗意志,一方面又对韩侂胄草率用兵而感到忧心忡忡。辛弃疾的这种政治态度,自然招致了韩侂胄的不满,因而受到了冷落。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谏官弹劾辛弃疾举荐人才失误,辛弃疾被免职与祠。辛弃疾于是也采取不与韩侂胄合作的态度,此后一再辞免浙东安抚使、兵部侍郎等任命,居家不出。宋宁宗开禧三年九月,辛弃疾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一生写作了大量的文章和诗词,然而,其现存诗文数量较少,而词则还有六百三十余首。辛弃疾的词作从多方面反映了错综复杂、激烈动荡的社会现实,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卓越的创造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由于辛弃疾继承并发展了苏轼豪放派的词风,因而后人将他与苏轼并列,称为“苏辛”。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63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