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宋元文明

简明正史——陈亮 叶适

历史大观园 宋元文明 2020-07-23 12:31:21 0


陈 亮(1143—1194) 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他性情豪爽,才气横溢,喜欢谈兵,议论风生。他在十八九岁时,研究古人用兵的成败,写出了《酌古论》。知婺州周葵很欣赏陈亮的才干,认为陈亮将来一定是国家的精英,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周葵担任参知政事后,又将陈亮介绍给许多朝廷官员,使陈亮得以出入官场,尽情发表议论。

宋金隆兴和议后,南宋朝野大多欢欣鼓舞,庆幸得到了喘息之机,而陈亮却认为这是错误的。乾道五年(1169),陈亮获得乡试第一名,被推荐到朝廷。他利用这个机会,毅然向宋孝宗呈上了《中兴五论》,力主抗金、振兴国家。然而,宋孝宗却不以为然,不置可否。遭到如此冷遇,陈亮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但他的抗金救国热情却并未因此而熄灭。他发愤读书。经过十年的认真研究,于淳熙五年(1178)改名为陈同,又连续三次向宋孝宗上书,痛切陈述不可偏安的现实,要求断绝和议、发奋图强、整顿朝政,以武力抗金、收复中原。宋孝宗读后有所震动,欲加重用,但当政大臣史浩等人却大加反对。宋孝宗无奈,便打算赐予陈亮一个官职了事。陈亮对此不屑一顾,说:“我不是想借此捞到一个官职,而是想为国家奠定百年的基石!”于是愤然离开临安,回到家乡,授徒讲学,著书立说。

陈亮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提倡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功利主义;反对理学家脱离现实而空谈所谓“性命道德”“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而不关心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淳熙九年春,为了使自己的学说能在学术界占据一席之地,陈亮先后到婺州、衢州拜访了朱熹。此后数年,双方书信往返,就“王霸义利”展开了辩论。他反对朱熹所谓“道”是脱离人和物而独立存在的理论,也不同意朱熹所坚持的天理盛行于三代,而汉、唐只是人欲横流时代的观点。陈亮认为“道”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单独存在,并希望宋朝也像汉唐那样强盛,能够抗金雪耻。朱熹把陈亮的意见归结为“义利双行,王霸并用”八字,陈亮大不以为然,强调自己的主张乃是王霸一元论和义利一元论。这是宋代思想史上有名的“王霸义利之辨”。通过这场争辩,陈亮的功利主义学说得以张大,被时人称为“永康学派”。

陈亮在文学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政论文笔锋犀利、气势磅礴,而词作则情感激越、豪迈洒脱。他在淳熙十二年为章森出使金国所作的《水调歌头》一词可为其代表作:“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淳熙十五年春,陈亮特意前往建康一带实地考察军事地形。回到临安后,他再一次向宋孝宗上书,重申北伐主张。但宋孝宗却不予答复。陈亮义愤填膺,在朝堂上大发雷霆,结果被朝廷官员指斥为“狂怪”。

陈亮生性倔强,不畏权势;自恃才高,不甘居人之下;力主抗金,直言不讳;因而在政治上不断受到迫害,不仅科举考试屡次落第,而且还因受人诬陷,几次被捕入狱,遭受酷刑折磨,几被置于死地。然而,他出狱后不改初衷,仍留心功名,倡导功利主义,主张抗金。

绍熙四年(1193),五十一岁的陈亮参加进士考试,被宋光宗定为第一名。同年七月,他被宋廷授予承事郎、签书建康府节度判官厅公事。然而,在赴任途中,他却一病不起,于绍熙五年春逝世。其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传世。

叶 适(1150—1223) 字正则,学者称水心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中进士第二名。在宋孝宗统治时期,他历任镇江府观察推官、武昌军节度推官、浙西提刑司干办公事、太学正、太常博士兼实录院检讨官等职。

叶适志向远大,有经国安邦的抱负,因而,他早年即从这一立场出发,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长期广泛、深入的研究。截至淳熙十二年,他已撰写了《终论》、《纪纲》、《新书》等四十余篇专题论文,对宋代的法律、驻军、举荐、科举、学校、役法、外交等弊端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及改革意见,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的政治理论。淳熙十四年,他在轮对时向宋孝宗陈述了导致国势不振的“四难”,即国是(基本国策)之难、议论之难、人才之难、法度之难;并指出了当时政治的五种弊端:“兵以多而遂至于弱”“财以多而遂至于乏”“不信官而信吏”“不任人而任法”“不用贤能而用资格”;要求孝宗进行政治改革。孝宗听后震动极大,但他已经丧失了政治进取心,对叶适的提议只能是感慨万千而已。

叶适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认为“气”是物质的根本形态。构成自然界主要物质形态的是五行八卦,而五行八卦则是由“气”造成的。他不愿在五行八卦之外再去追究宇宙的起源,认为理学家所说的“太极”“无极”等实际上是故弄玄虚。因而,他提出“物之所在,道则在焉”的命题,反对周敦颐、邵雍、朱熹等理学家“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的说法。

叶适肯定儒家的“道义”,但认为“道义”必须要体现在功利上。他说:“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尔!”他反对董仲舒“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的观点,认为“道义”与“功利”是统一的。因而,他主张务实,反对理学家脱离实际、坐而论道。

韩侂胄当政期间,叶适因过去一向主战受到了重用。韩侂胄甚至任命叶适为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打算让叶适起草诏书,借用叶适的名声耸动中外。然而,叶适却主张巩固边防,徐图进取,反对冒险北伐,因而坚决辞去了兼直学士院一职。开禧北伐受挫后,叶适被韩侂胄任命为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叶适借用三国时期孙权“以江北守江”的经验,要求让自己节制江北诸州。他发挥宋军善于夜战劫寨的长处,指挥宋军夜袭金军,立有战功,被提升为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韩侂胄兵败被诛,御史中丞雷孝友以附和韩侂胄起兵的罪名弹劾叶适,叶适因此而被免职奉祠。

叶适在遭到这场政治打击后,对政治感到厌倦,便回到故乡,闲居了十三年。他在永嘉城外的水心村潜心著述,继承了北宋中期以来宋学疑经惑古、以己意解经的优良传统,对传统哲学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系统的研究。他认为在儒家的经典中,“《周官》言道则兼艺”,“《诗》称礼乐未尝不兼玉帛、钟鼓”,儒家的真正传统是强调功利的,因此他将《中庸》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的命题改换为“不可须臾离物也”。同时,他还对孟子、庄子、老子哲学以及佛教思想都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批评。叶适的这些思想大多保存在他晚年的著作《习学记言序目》中。

嘉定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叶适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四岁。其著作有《水心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序目》传世。

评:南宋的浙东学派因倡导功利主义而闻名于世。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则是浙东学派的主流。陈亮、叶适与朱熹理学的论战,不仅是哲学问题的争论,而且也是当时政治问题的现实反映。朱熹曾惊叹陈亮的学术思想“可畏”,而叶适的学说因其晚出而更趋成熟。他们对理学的批判主义精神及功利主义主张对明清时期的思想界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ywm/2763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