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历史 > 隋唐气象

大唐开国——决战虎牢关

历史大观园 隋唐气象 2020-07-07 20:56:16 0


窦建德大军来势汹汹,不仅包括窦建德主力,还包括了新近收降的孟海公等人的部队,十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援军。从黄河下游逆流而上,部队在岸上行进,运粮船在河里行进,水陆并进,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窦建德一路攻克管州、荥阳、阳翟,大有一副势不可当的架势。王世充派遣自己的弟弟王世辩率领数千士兵与之汇合,窦建德大军屯扎在成皋东原,双方的使者开始频繁联系,唐朝的两大强敌终于联手了。这是李渊从太原举兵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大规模战役,也将是决定天下命运的一战。

窦建德志得意满,决定先礼后兵。他派遣使者给秦王李世民送了一封信,信中要求唐军退回到潼关以内,返还所有侵占的郑国土地,这样可以继续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言下之意,如若不然就刀兵相见。

李世民将这封信宣读给诸位将领,咨询他们的意见。此时唐军将领们有了巨大的意见分歧,因为这场战役已经到了极其微妙的阶段。唐军前半阶段的战役目标实际上没有全部完成,蚕食了王世充很多的领地,歼灭了王世充的许多有生力量,这都是辉煌的战果,可惜没有抢在窦建德到来之前拿下洛阳城,这是最大的遗憾。在经过李世民修改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对这场战役前半阶段只有平铺直叙,并没有对指挥得失的检讨,这是为李世民隐讳。实际上前半阶段李世民的战役目的没有达到,所以才有了两大强敌联手的危险。

此时洛阳强敌未灭,外面又有强敌来援,按兵法来看唐军背腹受敌,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再加上跨年战斗,唐军士气已经比较低落,所以何去何从,将领们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郭孝恪说:王世充已经智穷力竭,即将就擒。此时窦建德前来,不过是上天要让他们同时灭亡罢了,请坚守虎牢,顶住窦建德,伺机而动,必能破敌!

薛收建议说:王世充的优势是钱财多,兵员多是从江淮带来的精锐,最大的短板是缺粮。所以和我们作战他觉得很别扭,因为我们抓住他短板了,现在窦建德亲率大军而来,如果两大强敌联合在一起,转运河北之粟以供应洛阳,那么局面将非常棘手,这会使战争旷日持久,统一遥不可及。当务之急是趁两个敌人还没有建立起交通通道,分兵围住洛阳,挖掘深沟阻绝其交通,王世充出战也不理睬,大王您亲率主力奔赴成皋,秣马厉兵,以待其破绽,然后一举拿下。窦建德如果失败,那么王世充势必绝望,洛阳投降指日可待。

但是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等人有不同的看法:现在我军早已疲惫,王世充死守坚城,一时间难以攻克。而窦建德则携战胜孟海公之余威,兵锋甚盛,我们腹背受敌,十分危险,不如先退兵到新安,再图后举。

李世民思考再三,对这两种不同的意见反复揣摩,最后毅然决定迎难而上。他说:王世充已经是垂死挣扎,窦建德刚战胜孟海公,心气很高,有轻我之心,我计划占据虎牢关与之对抗。窦建德若冒险来攻,我取之甚易,如果彼狐疑不敢战,那么洛阳城内的王世充根本坚持不了那么久。洛阳城一旦攻破,我军合兵一处,士气倍增,可以一举拿下窦建德。现在兵贵神速,要马上行动,如果敌人抢先进入虎牢关,周围新归附我们的州县必然不能坚守,再与王世充真的合兵一处,那我们就危险了,我已经下定决心了!

虎牢关是所谓洛阳八关之一,在荥阳境内,是洛阳东边门户,南连嵩岳,北接黄河,易守难攻。窦建德自黄河下游而来,水陆并进,这里是必经的门户,假如此地有失,那么洛阳以东就等于敞开门户了。此时窦建德大军已经在成皋东原,距离这里很近了。兵贵神速,李世民必须抢在敌人之前到达虎牢关。于是他迅速部署,决定留部分部队围住洛阳城,这个任务交给了齐王李元吉和屈突通等人,自己则率主力东出虎牢关迎战窦建德。

机不可失,下了命令后,李世民下令“中分麾下”,就是把军队平分为两部分,自己火速带领三千五百人出发前往虎牢关。为什么只有这点人马?这是精锐骑兵,李世民的用意是先带着骑兵高速行军,抢占虎牢关,大部队以步兵为主,可以随后跟上。

当时李世民是正午出发的,而王世充正好在城头上瞭望。他看见一队骑兵过北邙山向河阳方向绝尘而去,一时间摸不着头脑。我估计他是在犹豫:这支军队是去迎战窦建德吗?为什么兵力不多?李世民在搞什么花样?是不是在诱我出城?犹豫再三,他没敢乘势出城挑战唐军。

李世民一路急速行军,第二天就到达了虎牢关。窦建德本来已经到达成皋,却没有立即攻打虎牢关,白白将战略要点让给了李世民,这是极大的失误。

安顿好虎牢关的城防,李世民就率领五百骑兵去侦察窦建德大营。他这一次不仅想侦察,还想挫敌锐气,所以带着李世勣、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四大金刚出发。沿途他们看到一个合适的地点,让李世勣、秦琼、程咬金率领大家埋伏起来,自己则带着尉迟敬德等四名骑兵前行,一边走一边说:敌人若遇我而还,就算是聪明。意思是他要给敌人一个下马威。

离窦建德大营还有三里,这一行人被敌人的游动哨发现了,以为是唐军派出的斥候。李世民弯弓搭箭,大喊一声:我乃秦王!一箭射去,敌人一名军官应声而倒。敌人大惊,整个军营都骚动起来,涌出来五六千人要抓李世民。随从们大惊失色,李世民则毫不慌乱,对那几个人说:你们先走,我和尉迟敬德断后。

只见这两人调转马头,徐徐前行,敌人追得近了,李世民就射死一人,敌人就止步不前,等一会又不甘心,于是又追来,李世民就再射死一人,前前后后射杀数人。有时敌人迫近,尉迟敬德就挥舞长矛冲入敌阵,前后格杀十余人。李世民这是把自己当作诱饵诱使敌人进入包围圈。果然,就这么若即若离地将敌人带入了包围圈,李世勣等人大呼跃起,奋力杀敌,斩首三百余级,俘获敌人将领两名,剩下的敌人狼狈逃回。

李世民这次是主动冒险,目的是用这种小规模的胜利提升本方士气,这在交战之初是很有必要的。

然后李世民亲自写信给窦建德,说:赵、魏之地,原本是我所有,被足下侵夺,不过你礼遇被俘的淮安王李神通和同安长公主,所以也就不再追究。王世充以前曾和你结盟,但是却背弃了你,现在他已经朝不保夕,所以才引诱你前来相助。现在前哨一战,你方大败,与洛阳又不通郊劳之礼,你不觉得怀愧吗?希望你明白事理,早日退兵,否则悔之晚矣。

窦建德没有任何的回应,双方在虎牢关僵持,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这边洛阳城内王世充当然非常焦急,他期盼着窦建德能突破重围与他汇合,但是此时却只听声不见影,距离不算遥远,就是盼不来。于是他屡次主动出城挑战,希冀能击败兵力已经减少大半的围城唐军。

齐王李元吉自打丢失太原以后再次披挂上阵,这一次他的指挥中规中矩,有得有失。例如,有一次王世充出击,李元吉布设埋伏,当场斩首八百,俘虏上千,生擒大将一名。又有一次,王世充再度出击,李元吉与之激战,失利,损失大将一名。但不管怎么样,秦王李世民给他的任务就是围住洛阳,不让城内敌人外逃,这个任务李元吉完成了,所以在战役结束后他受到了唐高祖大大的嘉奖。

此时窦建德的后勤补给开始出现问题了,而且士气也正在被时间所消磨。双方在这个阶段内有过几次小规模的接触战,但是窦建德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尤其是李世民派遣大将王君廓率领一千名精锐骑兵绕到他们后方,袭击他们粮道,导致窦建德全军震动。

前进,前进不得,后退,洛阳必然失守,何去何从?

此时窦建德手下国子祭酒凌敬来给他献策。凌敬实际上是来劝窦建德换个思维模式,救洛阳不是只有正面对抗这一条路,敌人的优势在哪里?在于秦王李世民英勇善战,而且手下名将如云、兵力雄厚。敌人的弱势在哪里?为了攻打洛阳,唐军可谓倾城而出,所有主力都交给了李世民,此时关中空虚,所以关中就是敌人最大的软肋。他劝说窦建德:不如率领大军过河到黄河北岸,然后直取河阳、怀州,留大将镇守,然后大军前行,越太行山,入上党盆地,然后趋蒲津渡口。这样做好处有三:第一,敌人在这一带兵力空虚,我方可保万无一失;第二,可以趁机抢占地盘,占据河东;第三,蒲津渡口受到威胁,敌人必然震撼,主力必然回撤,那么洛阳之围可解。

一言以蔽之,凌敬给的其实就是一个“围魏救赵”的建议。必须指出,凌敬这个建议是非常明智而且务实的,这个建议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既能完成救援洛阳的战略目的,又能有效打击唐朝的河东地区,为日后争霸奠定良好基础。窦建德甚至不用到蒲津,只要兵发黄河以北,李世民就不得不拔军随之过河追击,或者退回关中确保长安安全。假如主力撤离,李元吉的偏师能否坚持住就是个大问题。

窦建德听了凌敬的话,频频点头,决定就按这个策略来。

但是干扰因素开始发挥作用了。原来洛阳城内的王世充焦急万分,度日如年,他派遣的使者悄悄潜出城外来告急,来了好多次,哭泣告急,请求立即决战,而且用财宝贿赂窦建德的亲信,让他们为王世充说话。这些将领拿了贿赂,当然要否决凌敬的建议,他们撺掇说:凌敬不过是个书生,哪里懂兵法,他的话不能听。

众口铄金,这么多人反对凌敬的建议,窦建德最终被说服了,而且他产生了错觉,觉得大家众口一词要求决战,是士气可用。于是他拒绝了凌敬的建议,凌敬气得不得了,据理力争,窦建德再也不听,命人将凌敬搀扶出去。

窦建德的夫人曹氏颇有智慧,她觉得凌敬的建议甚好,劝告窦建德:祭酒的建议甚好,你可以趁机占领黄河以北之并、代、汾、晋诸州,还可以策动突厥袭击关中,唐军主力必然回撤,洛阳之围迎刃而解。如今在这里师老兵疲,旷日持久,何时才是个尽头?

窦建德却说:这不是你们女人家知道的事情,我这次来是答应救洛阳的,洛阳命在旦夕,我却挥师北上,这是背信弃义,我不能这么做。

就在李世民全力对抗王世充、窦建德的同时,太子李建成正在与稽胡苦战。稽胡,古族名,也有一说是山戎、赤狄之后,又称山胡、步落稽,源于南匈奴,所以稽胡的首领是刘姓。稽胡生活地域主要在今山西和陕西北部,由于与汉民族长期交往,所以生活方式已经由游牧转向农耕了。在北魏时期他们曾建立过地方性割据政权,但是被东魏高欢所剿灭。可稽胡不屈不挠,不断反抗中原王朝,北周时期曾经派遣李弼、于瑾等重磅级人物讨伐稽胡。

隋末战乱期间,稽胡再次揭竿而起。当时有个叫刘龙儿的首领自称为王,被剿灭后其子刘季真继续斗争,自称突利可汗,而且还与刘武周结成同盟,这样就成了李渊的死敌。

唐朝建立后他们也没少骚扰唐朝,武德元年四月,稽胡进犯关中富平,然后又集结五万余兵力攻击宜君。宜君距离长安已经不远,相国府咨议参军窦轨率军抵抗。战斗开始,稽胡趁风向有利纵火,唐军被迫后撤,窦轨大怒,立即将十四名军官斩首,当场提拔十四名低级将校取代他们,然后整顿队伍再战。窦轨亲自率领一支几百人的督战队在后面镇守,下达军令:有敢闻鼓声而不前进者斩!于是将士们鼓足勇气发动反击,稽胡箭如雨下,唐军死战不退,终于大破敌军,俘虏二万余人。

此后稽胡虽然不太敢再继续深入内地,但是仍然联合梁师都、突厥不断骚扰唐朝边境。说实话,稽胡虽然不算是唐朝的心腹大患,却像是块牛皮癣一样让人难受,尤其是他们和突厥、梁师都相勾结,等于是突厥骚扰唐朝的一把工具。此时的突厥与唐朝还没有公开决裂,所以有些事自己不好出面,就怂恿稽胡出面。

对李渊来说,稽胡这个麻烦必须铲除,因为自己正准备东进统一天下,不能在自己的北方有这么一支掣肘的势力。武德四年春,稽胡首领刘仚成率领数万部下又骚扰边境,此时李世民正率军围攻洛阳。于是李渊委任太子李建成率军出击。

李建成自打成为太子之后,就很少上阵作战了,而他本人其实有着相当不错的指挥才干和作战经验,此番再次披挂上阵,可谓得其所哉。

李建成此战俘虏敌军千余人,但是很快将其中酋帅数十人释放了,而且还给他们授予官爵,让他们招降稽胡。刘仚成见状投降了,一起投降的稽胡人数众多。李建成等他们集中起来,谎称要在此地设置州县,需要筑城,命令所有二十岁以上的稽胡男子集合,等到他们站队完毕,李建成突然发难,伏兵四起,将稽胡六千余男子杀死。刘仚成只身逃跑,奔走梁师都。要说杀俘是李建成的不是,但是李建成这么做有他的理由,那就是稽胡性情不定,投降还是反叛全看情势,为了根除后患不得不出此下策。

再看李世民这边,当年五月,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总决战开始了。窦建德早已按捺不住焦躁的情绪,尤其是洛阳城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粮食基本上吃尽,王世充无计可施,也没有任何奇谋妙计可以施展,只有抓住时间。时间是一切,时间是根本,所以窦建德主力全部出营,右翼连接黄河,左翼连接鹊山,直抵汜水,阵形绵延二十里,鼓噪之声震天动地,唐军将士都有些胆怯。李世民登高瞭望,然后对诸将说:敌人从未见识过真正的战斗,心浮气躁,军队喧嚣不止,是无纪律。迫近我城下而布阵,是有轻敌之心;我现在按兵不动,等他们士气衰退、师老兵疲的时候自然退兵,我那时在后面追杀,不过中午,必然破之。

窦建德挑选了三百名精锐骑兵,亲自率领着渡过汜水,来到距离唐军大营不过数百米的地方,要求唐军选出几百个勇士来比画比画。李世民派遣大将王君廓率领二百名长矛手出战,双方战斗一番,不分胜负,各自退回。此时王世充的侄子王琬还在阵前耀武扬威,为什么王世充的侄子会出现在这里?原来他就是奉王世充的命令来向窦建德求援的,也参加了这次战斗。王琬胯下的战马是以前隋炀帝的御马,高大威猛,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李世民不禁感叹说:真是好马啊。尉迟敬德听到了,主动请缨要去夺取此马,李世民不同意,他说:我不能因为一马而丧猛士。

尉迟敬德不听,率领两名助手策马扬鞭猛然冲出,王琬本来位置就凸前,加上毫无防备,一愣神的工夫就被尉迟敬德一把拉下马来生擒了,然后拉着他的马跑回唐营。事发突然,窦建德这边几乎毫无反应,目瞪口呆看着王琬被掠走。

尉迟敬德这样做不是为了逞强,这种大战必须要夺敌士气,再没有比这种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更能振奋军心、威慑敌人的事情了。所以尉迟敬德当着几十万人的面上演了这么一出英雄壮举,唐军士气大振,喊声震天动地。

但是窦建德这边也不甘心示弱,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没有任何退路,此时只有奋勇向前,否则和洛阳城内的王世充一起死无葬身之地,所谓“困兽犹斗”,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战不可避免。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zgls/stqx/20543.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