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与传奇 > 人臣政客

曾国藩——临危不乱,才能在困境中进退自如

历史大观园 人臣政客 2020-06-25 22:55:34 0


天地万物,变化无穷,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如何应对变化是一门大智慧。

应变之术,关键在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在于遵循大势,掌握主动。通变化之术,才能遨游天地,无往而不利。特别是面对困境之时,应变神速,临危不乱,才能真正摆脱困境。要不然,就会惊慌失措,忙乱无绪,最终只会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道光二十年,曾国藩当上了翰林院检讨,为大清编纂国史。尽管此时他已官至七品,有俸禄银饷,但是除去借支及日用开销已所剩无几,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况且曾国藩又是个极孝顺的人,薪俸饷银基本上都用于养家糊口、孝敬父母、帮衬兄弟了。自己虽然贵为京官,但生活极尽俭朴。为了使自己的官服多穿些时日,他还专门在袖口打了补丁。谁知就是这个补丁,还差点让他陷入困顿之中。

据说有一天,道光帝突然造访翰林院,众大臣便立即跪倒一地。道光帝翻了翻眼前的日课,随口一问:“曾国藩,有什么新作啊?”

曾国藩马上跪上前来,大声说:“微臣曾国藩给皇上请安!”

道光帝细细打量跪着的曾国藩,只见他身穿一件补了两个大补丁的旧官服,显得极为寒酸。道光帝想到前朝那些为在皇帝面前表现得节俭而故意穿旧官服的官员,以为曾国藩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节俭而故意穿成这样,心中十分不悦,便不高兴地说:“曾国藩,你身为翰林七品检讨,不仅要学仪天下,还要威仪天下。你穿得这么破破烂烂,成何体统?”

曾国藩一听,知道皇帝是怀疑自己故意装穷了,这可真是冤哪,但又不好明说自己确实是没钱,好歹也是京官,俸禄虽少,但买件衣服总还是够的,而且这样的职业形象,也确实是会给皇帝丢脸。皇帝哪里知道出身寒微的人做京官的苦处。但怎样才能消除皇帝的不高兴呢?幸好曾国藩急中生智,应变神速,一刹那就想好了答词,于是马上跪下,解释道:“皇上圣明!微臣把袖子打上补丁,是为了要写字时可以减少摩擦,延长衣服的寿命,这样就可以挤出一些钱来接济家乡的贫困子弟,为他们购置一些书籍笔墨。”

“哦,原来是这样。”皇帝果然消了怒气,说,“你对你家乡倒是情谊深长啊。”

曾国藩的灵机一变,居然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觉得这个人年轻虽轻,却重情重义,不忘根本,宁愿自己节俭也为乡里效力,是个不错的人才。曾国藩在京城能顺风顺水,十年七迁,三十七岁做到二品大员,与道光皇帝对他的这个好印象密不可分。

善于应变,还表现在曾国藩的临危不惧、临难不慌上。比如在祈门时,虽然险难重重,危机四伏,曾国藩实际上比谁都更着急,甚至再次做好了赴死的准备。但表面上,他仍是波澜不惊,从容平静。一些僚属和小吏已经觉得祈门危在旦夕,都在偷偷地密谋逃跑。曾国藩装作没看见一样,白天他照旧批文、发函、见客、下棋、读书,安之若素,稳如泰山。

十二月十三日,太平军又突破两道防线,攻占了东山制高点,架起大炮向清营猛轰。曾国藩闻听,面无人色,因为他知道,祈门三面环山,千仞万堑,插翅也飞不出去了。唯一可通行的那条大道,也已被太平军封死,而且,太平军正在步步逼近。曾国藩合计多时,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了“空城计”。根据眼前的形势,何不大胆一试,傍黑以前,他传下令箭:把各哨卡的官兵撤掉,埋伏到中军大营的两翼;把所有的营门大开,虚张灯火。众将不敢违令,一一照办。曾国藩自己则面烛独坐,神情安闲地照常办公。

此时太平军离祈门不过二十里。李秀成连破清军十三座大营,抢占了多个高地,战事进展得十分顺利。天黑时,命各军稍事休息后,又集中兵力向山里进攻。可是他一看到祈门大营的情景,就有些不敢前进了。只见清军所有的营门都敞开着,既无哨兵也无守军,稀疏的灯光散落在山坳里。偌大的营盘,死一般寂静。李秀成看罢多时,起了疑心:曾国藩耍的什么鬼名堂?看形势,清军并不多。据可靠的消息说,他们的精兵都摆在安庆、太湖一带。活捉曾国藩,端掉他的老巢,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又一想:曾国藩奸狡异常,善会用兵,绝不会“棋胜不顾家”。倘若一着棋走错,岂不落个前功尽弃?李秀成决定暂时不进攻,观察观察再说。谁知这一等,等来了大将鲍超,一举击退太平军,太平军撤离祁门,改路奔西面去,祈门之围解除。

这种善于应变、临危不乱的大将风度,也只有既能通变,又能守稳的人,才办得到。

曾国藩说:“人常有变,因不得不变。人生变幻莫常,何以从喜誉恶毁间获得变法是一机巧。”他一生遭受毁谤无数,唾骂无数,挫折无数,困境无数,他都能应时而变,顺势而为,让自己立于不败,无不因为他的“变术”。

他的变,是方式上的变,行为上的变,更是思想上的变,灵魂深处的变。他的知交好友欧阳兆熊说他一生有三变:

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字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而掺以刘石庵,故挺健之中更饶妩媚;其学问初为翰林辞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儒先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干嘉训诂诸书,而不以宋人注经为然;在京官时,以程朱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此次出山后,一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尝言“吾学以禹墨为体,庄老为用”,可知其趋向矣。

可见曾国藩确实是个精通变术、善于应变的人。曾国藩一介书生,赴考中第,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可谓变化万端。又儒冠带兵,十多年恶战不休,几起几落,更是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变幻动荡中,或因自身刻意追求,锐意进取;或迫于时势动荡,以变应变,不论多么险难之境,他能一次又一次脱困,都与他的善于应变密不可分。

曾国藩说:“变乃生之大法。”一个“变”字,在他的身上被运用得轻轻松松、自由自在、洒洒脱脱,一切的困境危局都在他的“变”中化为乌有。“变”不是阴险狡诈,不是使奸耍滑,而是急智巧思,是机谋策略。没有变招的人,很难立身于世;没有变术的人,根本成不了赢家。曾国藩精通应变之术,并以之为处世立身的利器,才终于能游刃官场,纵横天下,并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lscq/rczk/13285.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